內質網應激在大鼠煤工塵肺引發認知功能改變中的作用

2021-01-08 生物谷

研究背景及目的

煤工塵肺(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CWP)是我國我省重要的職業病之一,由於其導致的嚴重呼吸功能障礙可對腦功能產生不利影響,已日益受到社會的重視。研究探討煤工塵肺對腦功能影響的原因和機制,有重要的臨床價值,也是我們醫學界義不容辭的責任。

研究顯示,隨著煤工塵肺的晉級,肺功能正常率降低,肺功能障礙的危險性第次增加,常常引起與肺臟損害不成比例的更加嚴重的肺功能障礙,而持續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將引起呼吸系統以外多器官系統的損傷,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尤為明顯,早期即可引起學習力、記憶力、計算力等認知功能的改變,但其發生機制尚不完全清楚。內質網(endoplasmic reticulum,ER)是真核細胞中蛋白質合成、修飾、裝配摺疊以及Ca2+儲存的重要細胞器,近年來,其在維持細胞穩態、影響細胞存亡的作用業已日益引起廣大學者的高度重視。有相關研究發現,內質網功能紊亂,如葡萄糖缺乏、Ca2+穩態改變、自由基損傷等導致蛋白質在內質網中錯誤摺疊和積聚從而引發的內質網應激反應可以導致特異性的細胞凋亡,被認為是繼死亡受體和線粒體途徑之後的第三條細胞凋亡途徑。誘發內質網應激(endoplasmicreticulum stress,ERS)的理化因素包括缺血、低氧、氧化應激、紫外線、營養物質不足、病毒、毒性物質、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這些因素可以分別通過不同機制引發內質網應激。內質網應激一方面可以通過各種途徑使細胞蛋白質合成水平下降、內質網伴侶蛋白表達上調,提高細胞對各種刺激的抵抗能力,幫助細胞儘快恢復穩態;另一方面,當刺激因素持續存在或強度過大,內質網應激的保護性反應不足以恢復細胞常態時,將啟動程序性細胞凋亡途徑,導致細胞凋亡。煤工塵肺形成後導致的長期、慢性缺氧,是重要的內質網應激激發因素。通過激活神經細胞的內質網應激反應,繼而激活經由以caspase-12為起始因子和以CHOP信息分子為中心的細胞凋亡途徑,導致的神經細胞凋亡,很可能是引起腦功能障礙的重要機制。我們導師牛小媛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在煤工塵肺與腦功能改變領域做了有意義的探索,已經發現煤工塵肺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病率較高,並進行了系列的動物實驗研究。本項研究以內質網應激理論為指導,通過成功複製煤工塵肺引發認知功能障礙的大鼠模型,探討煤工塵肺對認知功能影響的發病機制,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新思路和新策略。

本項研究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建立大鼠煤工塵肺以及對學習記憶功能影響的動物模型;第二部分,重點探討內質網應激在煤工塵肺大鼠認知功能障礙發病中的作用。第一部分煤工塵肺對學習記憶功能影響的動物模型的建立研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00隻,體重180~200g。取晉城市礦務局一級無煙煤研磨粉碎,200目鋼網過濾、水選,用生理鹽水配成50g/L的懸液,高壓滅菌後備用。選擇18號靜脈套管針製備氣管導管。捕捉大鼠,腹部消毒,用10%水合氯醛(300 mg/kg.w)經腹腔麻醉後仰臥固定,直接經口氣管插管,確定導管在氣管內後,模型組動物灌入煤塵生理鹽水懸液(1ml/只大鼠),正常對照組動物灌入等量生理鹽水。實驗初始時灌注1次。全部實驗動物在同等條件下飼養並自由飲食。分別在實驗8周末和20周末,隨機各抽取實驗組與對照組大鼠20隻,應用Morris水迷宮系統分別測定其學習和記憶能力。隨後無菌操作,抽取腹主動脈血進行血氣分析,摘取肺組織和腦組織,用於形態學觀察。

研究結果

1、Morris水迷宮定位航行試驗和空間探索試驗結果表明,模型組大鼠的學習能力和記憶能力明顯受損,並與染塵時間相關。

2、經氣道灌注煤塵動物隨著染塵時間延長,動脈血氧分壓(PaO2)逐漸降低,PaCO2逐漸升高,說明實驗組動物染塵後肺功能逐漸降低,並且與染塵時間有關。

3、肺組織膠原纖維(Van Gieson,VG)染色結果表明,肺組織纖維化指數隨病程進展顯示出明顯增高性變化,說明染塵是引起肺組織發生纖維化的重要因素。

4、肺組織病理形態學變化: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發現,染塵8周可見肺組織中有大量煤塵沉積,間質和肺泡區炎性反應,肺間質出血,部分肺泡腔中有均勻的蛋白水腫液,肺組織有破壞,間質纖維組織增生,部分區域可見代償性肺氣腫;染塵20周大鼠仍有大量煤塵沉積,可見吞噬了煤塵的巨大體積的巨噬細胞,水腫,病變區域肺泡壁增厚,間質纖維組織增生明顯;代償性肺氣腫區域肺泡壁破壞,或者明顯被擠壓;可見多個煤塵結節。

5、腦組織病理形態學變化: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發現,8周時間點炎性反應明顯,總體表現為血管擴張、充血,膠質細胞增多,間質疏鬆、神經細胞突起和核仁消失,提示腦組織有水腫和神經細胞變性;部分神經元核染色質濃縮,可見少量凋亡小體。20周時間點可見神經細胞變性加重,核膜增厚,染色質凝集成塊狀,核固縮更加明顯,凋亡小體較8周時間點增多;間質有篩網狀結構,提示有局灶性液化性壞死,可見核碎裂和壞死細胞。

6、腦組織神經特異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染色計數表明,NSE高特異性的定位於神經元,煤工塵肺組的神經細胞數量較對照組明顯減少,提示了其導致認知功能障礙的重要機制。第二部分內質網應激在煤工塵肺大鼠認知功能障礙發病中的作用研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體重180~200g,山西醫科大學動物中心提供。適應性飼養一周後,模型組經氣管灌入煤塵生理鹽水懸液(50g/L)lml/只,對照組灌入生理鹽水1ml/只。實驗初始時灌注1次。全部實驗動物在同等條件下飼養並自由飲食。染塵後8周末,動物經10%水合氯醛(300 mg/kg·w)腹腔注射麻醉,將腦組織取出,部分組織液氮凍存,製作勻漿,採用生物化學法檢測丙二醛(MDA)含量;部分組織於10%的中性甲醛固定,用於組織學研究。採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方法,觀察HIF-1α、GRP78、CHOP、caspase-12、Bcl-2的蛋白表達,在光學顯微鏡下,使用BI2000顯微圖像分析系統對陽性染色面積進行半定量分析;採用TUNEL法,進行凋亡細胞染色,同樣使用BI2000顯微圖像分析系統計數陽性染色細胞。

研究結果:與正常對照組相比較,模型組MDA含量、HIF-1α、GRP78、CHOP、caspase-12、Bcl-2的蛋白表達量均明顯增加,凋亡細胞陽性率顯著升高。形態學也觀察到明顯增加的凋亡徵象,充分說明煤工塵肺8周大鼠發生的低氧血症,引發了腦組織的內質網應激反應,並引起了神經細胞凋亡。

綜合上述研究結果,本項研究的意義在於

(1)成功複製了煤工塵肺導致認知功能障礙的大鼠模型,為研究CWP大鼠神經細胞數量減少奠定了良好的實驗基礎;

(2)深入探討了內質網應激機制在認知功能障礙發病中的作用。

相關焦點

  • 全身麻醉藥引發的內質網應激和線粒體功能障礙對阿爾茨海默病影響...
    全身麻醉藥在AD病情進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AD患者圍手術期麻醉藥物的選擇顯得尤為重要。本文綜述相關文獻並探究全身醉藥引發的內質網應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和線粒體功能障礙對AD的影響。
  • 綜述: 腫瘤及其微環境中的內質網應激信號|ER|內質網|腫瘤|-健康界
    這些變化引發了一種持續的內質網應激狀態,這種狀態已被證明控制了癌細胞的多種促腫瘤屬性,同時動態地重新編程先天免疫細胞和適應性免疫細胞的功能。因此,ER應激傳感器及其下遊信號通路的異常激活已成為腫瘤生長和轉移以及對化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的反應的關鍵調節因子。
  • :內質網應激導致肥胖病人「越胖越吃」的惡性循環
    一項發表在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的文章報導了肥胖大鼠腦內發生一系列分子變化,破壞大鼠抑制攝食和增加耗能的能力。這是一個惡性循環,肥胖大鼠的神經元蛋白變化導致攝食更多,導致體重進一步增加。幹預該蛋白功能或許能夠打破惡性循環,治療肥胖症。之前有研究報導瘦素缺失導致肥胖症,多年以前布朗大學的Eduardo A.
  • 綜述: 腫瘤及其微環境中的內質網應激信號
    這些變化引發了一種持續的內質網應激狀態,這種狀態已被證明控制了癌細胞的多種促腫瘤屬性,同時動態地重新編程先天免疫細胞和適應性免疫細胞的功能。因此,ER應激傳感器及其下遊信號通路的異常激活已成為腫瘤生長和轉移以及對化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的反應的關鍵調節因子。
  • 腫瘤及其微環境中的內質網應激信號
    前言內質網(ER)是分泌和跨膜蛋白合成、摺疊和修飾的中心細胞器。ER中的蛋白質處理、修飾和摺疊是決定細胞功能、命運和生存的嚴格調控過程。在幾種腫瘤類型中,不同的致癌、轉錄和代謝異常協同作用,產生不利的微環境,破壞腫瘤細胞和間質細胞的內質網穩態,以及浸潤淋巴細胞。
  • 內質網應激誘導劑可刺激脂肪細胞甘油三酯分解
    ,均可有效地刺激大鼠脂肪細胞的甘油三酯分解,這為肥胖和糖尿病等內質網應激狀態下血脂紊亂及脂毒性和胰島素抵抗的發生提供了新的細胞生物學依據。在脂肪酶的作用下,脂肪細胞內甘油三酯水解為甘油和游離脂肪酸的過程,即脂肪分解。脂肪分解反應釋放游離脂肪酸,一方面為全身組織提供能量,另一方面調節血中脂肪酸水平和全身能量平衡。脂肪分解過度會導致血中脂肪酸濃度升高,這是肥胖和糖尿病發生胰島素抵抗的主要原因之一。 內質網也是細胞合成甘油三酯和形成油滴的場所。新形成的小油滴帶著一層內質網膜及蛋白質,以出芽的方式轉運到細胞漿中。
  • 營養所研究人員發現胰島β細胞中調控內質網應激信號通路的新機制
    )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劉勇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腳手架(Scaffold)蛋白RACK1以分子開關的方式,在胰島β細胞中內質網應激(ER stress)信號通路的動態調控中發揮關鍵作用。
  • 揭示蛋白QRICH1在細胞應對內質網應激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內質網(ER)應激是炎症的標誌,並在廣泛的人類疾病中加劇組織病理。與炎症和細胞內在代謝需求相關的環境應激因素可引起ER應激、蛋白錯誤摺疊和細胞死亡。為了對抗這些過程,應激反應途徑,包括未摺疊蛋白反應(UPR),有助於適應應激和組織重建。
  • 營養所研究發現內質網應激介導血糖紊亂的新機制
    該研究揭示了肝臟中內質網應激IRE1通路介導血糖調節發生紊亂的新機制。細胞應激在營養失衡導致肥胖與2型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的發生發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內質網(Endoplasmic Reticulum, ER)作為真核細胞中蛋白質摺疊加工與質量監控、脂類合成與分泌的重要細胞器,其穩態平衡對於維持細胞功能至關重要。
  • Science|發現全新的決定內質網應激下細胞命運的調控因子
    具體來講,當未摺疊或錯誤摺疊的蛋白質在內質網中大量積累,遠超過分子伴侶輔助摺疊的能力,超出降解系統清除錯誤蛋白的限度時,往往造成內質網的損傷,此時通過內質網應激,細胞可激活下遊包括未摺疊蛋白反應(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在內的信號通路,使得蛋白質摺疊功能恢復或者細胞死亡。
  • Science | 發現全新的決定內質網應激下細胞命運的調控因子
    組織穩態需要多種細胞的協調活動來啟動並最終解決炎症,而內質網應激(ER stress)是炎症的標誌之一,其參與了廣泛的疾病進程。具體來講,當未摺疊或錯誤摺疊的蛋白質在內質網中大量積累,遠超過分子伴侶輔助摺疊的能力,超出降解系統清除錯誤蛋白的限度時,往往造成內質網的損傷,此時通過內質網應激,細胞可激活下遊包括未摺疊蛋白反應(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在內的信號通路,使得蛋白質摺疊功能恢復或者細胞死亡。
  • Science:揭示蛋白QRICH1在細胞應對內質網應激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內質網(ER)應激是炎症的標誌,並在廣泛的人類疾病中加劇組織病理。與炎症和細胞內在代謝需求相關的環境應激因素可引起ER應激、蛋白錯誤摺疊和細胞死亡。為了對抗這些過程,應激反應途徑,包括未摺疊蛋白反應(UPR),有助於適應應激和組織重建。
  • 背靠背,清華大學俞立/楊雪瑞首次發現新型的內質網應激反應
    因此,激活了一系列信號通路,稱為未摺疊蛋白反應(UPR),可通過擴展內質網,增加內質網摺疊來緩解內質網應激。 在UPR的這些效應器機制中,最少了解的是ER重塑。該研究進一步表明,ER螺旋可能通過調節PERK活性並在無核糖體的環境中隔離轉座子而對ER應力誘導的翻譯抑制起作用。該研究表明,ER螺旋的形成反映了一種新型的ER應激反應,它控制了蛋白質翻譯的抑制作用。
  • 遺傳發育所在神經元內質網脅迫應激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
    內質網脅迫應激發生在多種生理及病理條件下,尤其是一些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綜合症、佩梅氏病等的發生都與內質網脅迫應激息息相關。目前,內質網脅迫應激研究一般以藥物或物理(熱激)刺激引起急性內質網應激反應為模式開展。
  • 麻醉藥導致術後認知功能障礙的海馬內機制研究進展
    這些結果顯示在年輕成年大鼠中,只有空間學習和記憶受到手術影響,提示依賴海馬的認知功能尤其易受手術所致的損害。麻醉藥對海馬的作用存在多種途徑,不同麻醉藥對認知功能有不同影響,本文對最近的麻醉藥導致的認知功能改變的海馬機制研究進展作一回顧。
  • Cell:內質網應激關鍵蛋白調節抗腫瘤免疫
    2015年6月18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的研究人員在著名國際學術期刊Cell在線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內質網應激應答因子XBP1能夠通過調節脂質代謝影響DC細胞功能,抑制T細胞抗腫瘤免疫,促進腫瘤進展
  • ADI-PEG 20通過擴大早期內質網應激
    研究人員指出,ADI-PEG 20預治療使ASS1缺乏症引起的胰腺癌腫瘤細胞對體內外放射變得敏感,從而在組織培養中殺死更多癌細胞,並顯著延緩動物模型腫瘤的生長速度。眾所周知,放射治療帶來的細胞損傷會誘發內質網應激信號,進而破壞細胞周期和導致細胞凋亡。
  • 研究發現關鍵內質網伴侶蛋白協同自噬途徑負反饋調節細胞應激反應...
    這一調控機制的發現為分子伴侶蛋白維持細胞內穩態的作用和機制提供了新認識。  內質網作為蛋白質加工的重要場所,其穩態對於維持蛋白質代謝平衡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內質網內未摺疊或錯誤摺疊的蛋白質的過度滯留會引起內質網應激。持續高水平的內質網應激與多種代謝性疾病的發生和進展密切相關,如肥胖、胰島素抵抗、2型糖尿病、脂質代謝異常等。
  • 王志珍院士課題組揭示磷酸化修飾調控內質網應激早期應答的新機制
    特別是在分泌活動旺盛的細胞中,ER的蛋白質摺疊狀態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變化,因此近年來, ER應激的早期調節機制逐漸成為本領域的研究前沿。前期工作中,王志珍院士課題組王磊研究員發現分泌途徑激酶Fam20C能通過磷酸化ER巰基氧化酶Ero1α來維持內質網氧化還原穩態,在低氧脅迫、還原應激以及泌乳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1]。Fam20C能否在ER應激過程中調節蛋白質穩態尚不清楚。
  • 合肥多發電焊工塵肺病 常被誤診為肺結核
    記者採訪獲悉,2011年至2015年合肥市新報告的257例職業病中,塵肺病共有65例,其中電焊工塵肺28例,成為近年來最多發的塵肺病。記者採訪專家得知,一旦患上塵肺病,是不可治癒的,就算遠離了粉塵等有害環境,病情還會自行加重發展。因此,有效的預防顯得尤為關鍵。》》》推薦閱讀:霧霾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