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夥伴在看到標題的時候就會發笑了,煮飯誰不會,別說煮飯了,就算蒸饅頭、煮麵、煲湯都信手拈來。其實百分之八十的小夥伴們都做錯了,它們煮出來的飯既沒有口感也沒有營養,那是為什麼呢?因為它們用的是冷水煮飯。

我在以前的圖文中就提到過任何一種食材都要根據它的特性選擇最好的烹飪方法,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其價值,讓小夥伴們更加喜愛。大米,是讓稻穀褪去它華麗外衣而留下的成品,大米中的碳水化合物佔75%左右,不僅如此還含有蛋白質、脂肪、大量的維生素及微量礦物質元素。

總之,大米所含有的90%以上的營養都是人體所必須的,那麼我們在烹飪的過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保留這些營養物質供人體吸收是最核心的目標,所以煮飯時用冷水還是熱水這個問題存在很大的爭議,今天就告訴你學會這個技巧,讓你煮出來的飯香韌可口。

任何食物在烹飪的時候都會存在一些食材本身的營養流失,就比如我們在前面做過的花旗參玉竹燉響螺,這一道菜做法核心就是「燉」,把花旗參、玉竹、響螺裡面的營養物質最大限度地體現在湯中,讓它溶解在湯裡,我們喝了湯以後就能直接最大限度地吸收這些營養。

大米也如此,曾經有過相關的機構做過一個實驗,用開水煮飯時,大米中維生素B1的損失與冷水直接煮飯的損失相比相差10%左右,這說明維生素B1的損失和煮飯的時間、溫度有關係,煮飯時間越長、溫度越高,維生素B1的流失越多。

在煮飯的時候用開水可以縮短大米蒸煮的時間,保護大米中的營養物質減少流失。
怎麼煮出一鍋香韌可口的米飯?

淘洗。我們在對大米進行淘洗的時候一般都不超過3次,超過3次就會造成大米部分營養流失,煮出來的大米香味也會減少。
開水下米。把鍋裡的水燒開,燒開以後放入淘洗過的大米,一般的米:水=1:1.2,但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來來定水的多少,比如說家裡有老人、小孩煮飯就應該煮軟一點,米和水的比率中水就應該提高一點,如果家裡人都喜歡吃稍硬一點的就可以少放點水。

燜飯。當飯煮好以後我們不要立馬開蓋,斷電以後過個4~5分鐘再開,讓它燜一會,再悶的時候讓米粒吸收水蒸氣可以是米粒變得晶瑩玉亮,如同寶石一般。
簡單的三個步驟就造就一鍋營養豐富、香韌可口,軟硬適中,米粒飽飯、晶瑩剔透的米飯就做好了,吃到嘴裡糯香勁道。想在的市面上有著很多品種的大米,這些大米的特性都不一相同,從而形成了很多不同的烹飪方法,就比如說糯米,煮出來的糯米絕對沒有蒸出來的糯米好吃,所以個人對大米的喜好還是需要根據大米的特性做出來的才是最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