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病跟高血壓、糖尿病一樣等量齊觀!等咳嗽、憋氣才查,肺功能半...

2020-12-04 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

發表在《柳葉刀》上由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等牽頭完成的「中國成人肺部健康研究」結果,首次明確我國慢阻肺患者人數約1億,已成為與高血壓、糖尿病「等量齊觀」的慢性疾病。

然而,很多人對這個病並不熟悉,在近1億的患者中,超過80%沒有得到規範化診療,等到因咳嗽不停、喘不上氣找醫生時,多數患者的肺功能已減退30%-50%,而肺功能減退是不可逆的,屬於永久損傷。

「慢阻肺是僅次於心腦血管疾病的一個重大慢病。」中日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三部副主任楊汀指出,更糟糕的是這個病並未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範,也就是說不會像高血壓、糖尿病那樣在基層的醫療機構有篩查、長期隨訪、管理等,目前慢阻肺在基層是沒有管理的。

症狀:早期無症狀,四類人高危

慢阻肺難防治、難管理與其早期症狀不典型無不關係。寧夏醫學會呼吸病學會主任委員張錦教授給出的數據是,我國超過70%的慢阻肺患者屬於早期,但因沒有症狀或症狀不明顯,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得了病。

其實,慢阻肺的高發人群主要有以下幾類:

長期吸菸者;

反覆有呼吸道感染的人;

長期有室內汙染,如農村地區燒柴火的人;

從事的職業有粉塵環境的人。

尤其要提的是吸菸量多、吸菸年數長的40歲以上人群,不管有沒有症狀都屬於高危,因為慢阻肺患者中有70%-80%的人都有吸菸史。

篩查:40歲以上查肺功能

找出慢阻肺的高發人群以及確診並不複雜,只要到醫院做個肺功能檢測,就是通過肺功能儀吹口氣,就能知道氣道阻塞程度。

肺功能檢查是確診慢阻肺的金標準,建議40歲以上人群每年都做該檢測。我國菸民數量已突破3億,對於長期吸菸,反覆出現咳、痰、喘的人群,應當立即到正規醫院做一個肺功能檢查,以提高早期診斷率,把握疾病最佳治療時機,別等到有了症狀、疾病發作才想到找醫生。

同時,對於已確診的慢阻肺患者也要配合醫生,定期到醫院做肺功能檢查。以評估病情進展以及調整治療方案等。

治療:輕、中、重度對症治療

慢阻肺分為「穩定期」和「急性加重期」,除了氣促、咳痰、咳嗽等症狀,進入急性加重期的患者生活質量大降,有的時候連穿衣服、走路都會覺得氣不夠用。其治療要按不同病情,先需要把病人篩查出來分出輕、中、重度,再對症醫治,進行個性化治療。

寧夏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許旺主任指出,對於早期慢阻肺患者,單純的單支氣管擴張劑可能就能解決問題,加上後期功能鍛鍊,可以控制其進一步惡化。但是目前很多患者首診時已到了中晚期,藥物選擇會更複雜一點,除支氣管擴張劑以外,還有一些患者需要吸入糖皮質激素等。

此外,使用現有單一支氣管舒張劑的患者中,仍有50%有嚴重的慢阻肺症狀。近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全球倡議指出,呼吸困難較重的慢阻肺患者首選治療應使用雙支氣管舒張劑。對於急性加重風險較高的患者,推薦聯合吸入長效支氣管舒張劑與吸入激素。

管理:分級診療,早查才能早治

慢阻肺患者普遍的問題是就診晚,其背後原因,一是公眾對慢阻肺相關知識和防範意識亟待提高,二是要推動慢阻肺的分級診療,尤其是在基層開展肺功能檢測等早期篩查,只有早篩查才能實現早期幹預和治療,進而控制病情進展,降低死亡風險。

「慢阻肺患者分布在廣大基層,基層診療是慢阻肺防治工作的第一道防線。」許旺主任認為,基層醫生的繼續學習與專業培訓,倡導患者的自我疾病管理,可以提升基層衛生醫療機構的慢阻肺診療規範化水平,改善慢阻肺診療現狀。

相關焦點

  • 咳嗽胸悶久不好,做個肺功能檢查吧
    作者:平遙中醫60歲的羅大爺,慢性咳嗽咳痰5年,做了胸部CT、心臟等各項檢查後,沒有發現特殊異常表現,近半年來一直感覺胸悶、氣短,在活動後症狀尤為明顯。經肺功能檢查後發現是重度肺通氣功能障礙,確診"慢阻肺",在給予對應的藥物治療後,羅大爺沒有了咳嗽胸悶氣短症狀,病情好轉離院。1什麼是肺功能檢查?肺功能檢查是呼吸系統疾病以及外科手術前的常規檢查項目。
  • 咳咳咳……一樣的咳嗽,不一樣的病!冬季治咳大全,快收藏!
    健康時報記者 牛宏超/攝   一樣的咳嗽,不一樣的病   聽著都是咳嗽,但這背後的始作俑者可不一定一樣。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張鴻介紹,「臨床上,我們按照咳嗽的持續時間將咳嗽分為三類:急性咳嗽、亞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
  • 反覆氣喘咳嗽十餘年卻一直被誤診,原來竟是這種病……
    病例資料 68 歲女性,因反覆氣喘咳嗽十餘年,加重伴發熱 1 周入院。患者咳嗽、咳中等量白痰,最高體溫 38.1 度。 患者原有哮喘史十餘年,平時不規律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羅、沙丁胺醇,間斷口服強的松,但每月仍有哮喘發作,平時活動後有明顯胸悶氣喘。
  • 肺功能,慢阻肺早期診斷的「金標準」
    吃飽了才有力氣吹肺功能。煙、環境汙染、職業性粉塵是導致慢阻肺最常見的危險因素。長期吸菸者,尤其是吸菸量多、吸菸年數長的40歲以上人群是慢阻肺的高發人群。據統計,我國70%-80%的慢阻肺患者存在吸菸史,超過70%的慢阻肺患者屬於早期患者。
  • 得了糖尿病不得高血壓?
    得了糖尿病不得高血壓?還真有這樣的謠言在傳播,據說有「專家」講的,得了糖尿病就不用擔心高血壓了,類似有了近視眼就不會老花眼一樣,這些都是假的!假的!假的!先來說說糖尿病跟高血壓的發病原因吧。糖尿病:是一種典型的以血糖代謝出現異常的疾病,多因體內胰島素因為原發或者繼發性原因導致分泌不足或者缺乏導致血糖升高而產生的疾病。
  • 我國慢阻肺患者人數達9990萬 成為與高血壓、糖尿病「等量齊觀」的...
    研究顯示,我國慢阻肺患者數量達9990萬,已成為與高血壓、糖尿病「等量齊觀」的慢性疾病。「許多早期的慢阻肺患者沒有明顯的症狀,他們通常不會主動就醫,然而在疾病早期,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會迅速下降,往往在有症狀來就診時已經喪失了近一半的肺功能,因此,慢阻肺的早診早治刻不容緩。」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
  • 憋氣10秒自我測試新冠肺炎可靠嗎?了解一下
    我們目前了解的信息是,新型冠狀病毒患者常見的臨床症狀是發燒(高於攝氏38度)、乏力、咳嗽及呼吸急促等,也可能出現鼻塞、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症狀,或會有肺炎病徵,情況嚴重者更有可能出現肺纖維化情況。那麼,肺纖維化是什麼?有什麼症狀?其實,新冠肺炎有機會導致肺纖維化,或對肺功能造成永久性影響。
  • 高血壓和糖尿病導致的動脈粥樣硬化有啥不一樣?哪個危害性大?
    【專業醫生天天和您說健康】無論是高血壓還是糖尿病,最大的危害在於導致心、腦、眼、腎等主要器官的損害,心梗、腦梗、腦出血、失明、尿毒症等病變常常是患者最終的結局。而這些病變發生的病理基礎都是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形成,但是高血壓和糖尿病所造成的動脈粥樣硬化的過程還是有所不同的,這與兩種疾病對血管的損傷機制有關。
  • 高血壓的早期腎損害是什麼?怎樣早發現?
    體檢查尿,一般就是查尿常規,這在高血壓早期,在高血壓最早出現腎臟損害的時候,是查不出明顯異常的。因為高血壓腎損害最早出現的是「微量白蛋白尿」,是需要專門檢查的項目。如果檢查發現尿微量白蛋白增多,就提示著高血壓患者出現了早期腎損害。無獨有偶,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腎損害也是尿裡出現「微量白蛋白尿」。為什麼?我們前面說過的,尿液是血液在通過腎臟時從腎臟的腎小球濾出去的。
  • 憋氣打「8」測肺活量?醫生:秒表比打8更準確
    這兩天,不少人發現微信朋友圈裡出現了一排排的數字8,後面還有解釋:這個遊戲能測你的肺活量。「正常人是5行,超人是9行,少於5行的證明肺活量不行要戒菸了,少於3行要去醫院了。」有人吐槽:打開朋友圈,差點被「8」噎著。有人一口氣打出了近百行「8」,朋友評論說「我不信」;還有的發完「8」之後調侃自己「已經頭暈眼花」。  打「8」測肺活量靠譜嗎?
  • 王辰院士:呼吸病成慢病防控短板 需加強建設全民防治體系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日醫院院長王辰接受新華網採訪 新華網 張斌 攝      新華網北京9月12日電(王坤朔)一提到慢病,人們首先會想到高血壓、糖尿病,甚至腫瘤,而作為與前三者並列為四大慢病的呼吸系統疾病,卻長期受重視不足。
  • 一直以為是咽喉炎 直到呼吸衰竭入院才知道問題不簡單
    許多年以前,張大爺就容易咳嗽、咳痰,隨著時間的推移,近幾年還出現了胸悶、氣短的情況。然而,這些都沒有引起他的重視。 直到半個月前,張大爺因氣急、氣喘,耐力下降而難以自理時才被家人送到了浙江醫院。浙江醫院副院長、呼吸內科黃勍棟主任醫師介紹,在我國,40歲以上人群中慢阻肺患病率已達13.7%,而患者就醫明確診斷前知曉自己患此病的比例僅為2.6%,知曉率非常低,另外,慢阻肺患者第一次住院後3.6年內的死亡率高達50%。
  • 糖和鹽,究竟誰才是導致高血壓的罪魁禍首?
    我們知道,心血管病中,較常見的是高血壓,在《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5》中,2010年中國因高血壓死亡共計204.3萬例(男性115.4萬,女性88.9萬),佔全部死亡的24.6%。而到了2013年,我國衛生總費用為31869億元,其中高血壓所佔的直接經濟負擔達6.61%。
  • 長期吸菸的人,這3個小測試,自檢肺功能,若沒成功,儘早戒菸
    原因主要是因為香菸當中的尼古丁會左右人的大腦,讓你上癮,想要大腦戒掉對你古鼎的依賴,這個過程比戒酒可是難多了。長期吸菸的人,這3個小測試,自檢肺功能,若沒成功,儘早戒菸測試一:爬樓梯如今的人們可是越來越懶,運動量也逐漸減少,當然這跟社會發展也有一定的關係,尤其是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之後,樓梯也不用爬了,因為上下樓有電梯
  • 一直以為是咽喉炎 直到呼吸衰竭入院才知道問題不簡單 慢阻肺已...
    許多年以前,張大爺就容易咳嗽、咳痰,隨著時間的推移,近幾年還出現了胸悶、氣短的情況。然而,這些都沒有引起他的重視。直到半個月前,張大爺因氣急、氣喘,耐力下降而難以自理時才趕緊被家人送到了浙江醫院。浙江醫院副院長、呼吸內科黃勍(qíng)棟主任醫師介紹,在我國,40歲以上人群中慢阻肺患病率已達13.7%,而患者就醫明確診斷前知曉自己患此病的比例僅為2.6%,知曉率非常低,另外,慢阻肺患者第一次住院後3.6年內的死亡率高達50%。
  • 防治兒童糖尿病,吃出來的病能再吃回去嗎
    太胖太瘦都可能營養不良 儘管一些家長已經意識到肥胖會導致很多相關問題,如早熟、高血壓甚至糖尿病,但仍忍不住飲食上「紅燒油炸滷燉」「零食飲料奶茶」,變著花樣投食餵養。
  • 【肺功能檢測】肺功能正常嗎?來縣人民醫院一測便知
    鍾南山院士曾多次呼籲和強調要重視肺功能檢查,要像量血壓一樣檢查肺功能!
  • 高血壓的判斷標準:每天這個時候量血壓,數值更準確
    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患高血壓的人數是越來越多,而且很多人都知道高血壓患者需要每天監測自己的血壓才可以更好的了解病情並且控制血壓,但是有一部分患者對於監測血壓的時間並不是特別在意,而且也沒有固定的時間。通常會認為在一天24小時內小時一個時間都可以監測,其實不然。
  • 診斷糖尿病的新指標來了,糖化血紅蛋白≥6.5%!
    要說糖化血紅蛋白,醫生並不陌生,很多糖尿病患者也不陌生,這原本就是監測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一個指標。在歐美國家,糖化血紅蛋白≥6.5%先前就是被作為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的。可是這個指標早先在我國沒有被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