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體 微液滴動態高速成像顯微系統

2021-01-19 Navitar成像光學


本周,我們向您介紹由Navitar 成像光學組件構建的微流體、微液滴動態高速成像顯微系統。該系統可應用於微液滴合成製備、液滴流向控制、微量液滴混合及流動穩定性觀察等微流體研究。


高亮度,長工作距離變焦光學組件搭配USB3.0高速高幀率微型工業相機,可連接任意帶有USB3.0接口的計算機,組成高速高解析度顯微系統,是微流體系統微觀動態成像的理想之選:




230萬~500萬像素 CMOS高速相機,高解析度,幀率170fps, 曝光時間低至35微秒,捕捉極速進程下的高清瞬間。降低解析度情況下,幀率高達380fps 

高亮度6.5X變焦光學系統,配備三豐復消色差NA 0.28 10倍物鏡時,工作距離為33mm

可匹配同軸入射光、透射光、落射光螢光照明

功能強大的顯微鏡圖像採集系統。該系統可對監測活動進行同步錄像。錄像完畢後即可隨時研究活動任意階段

開放式平臺,無縫系統:可及時更換市面上現有的更先進更高速的相機系統。可搭配不同行程手動、電動自動對焦位移平臺

可集成觸發機制以及其他自動化裝置,可同步如微泵運作、磁力檢測等機外進程


顯微部件配備定倍/變倍鏡頭系統,可搭配不同工作距離,不同倍率的顯微物鏡。 通常搭配長距離物鏡,這樣可幫助用戶有足夠的空間操作微流控晶片流體埠或流體通道。



高速視頻拍攝比常規的靜態成像需要更多的光,由於曝光時間更短,照明的光效至關重要。

同軸入射光和透射光均可用於液滴動態記錄。對於微流體成像而言,迄今為止,光效方面表現最佳的是透射光。然而,帶有不透明底基的晶片或安裝在溫度調節平臺上的晶片只能用同軸入射光成像。因此,使用大功率LED照明十分必要。根據不同應用需求,用戶可自由選擇LED光源的色溫(波段),包括紫外光、白光、近紅外等選項,亦可選用HMI光纖螢光燈。

顯微鏡配備Navitar旗下Pixelink相機:PL-D732或者PL-D755,使用230萬像素2/3英寸CMOS傳感器,在全解析度下速度為170幀/秒,在降低圖像解析度的情況下最高可達380幀/秒。


    

該照相機有彩色和單色兩種配置。單色相機對光線更敏感,圖像更清晰,而彩色相機則能提供更多的信息,並呈現更有視覺吸引力的圖像。用戶也可選用第三方速度更快的相機。


系統配備多功能圖像處理軟體,操作界面簡單便捷。按照界面指引,便可輕鬆完成包括圖像的調整和拍攝、測量、創建報表和歸檔等必要操作。

軟體功能包括但不限於:

三維視圖功能,幫助用戶清晰地瀏覽複雜結構。用戶可以使用圖像創建三維圖畫。三維展示基於圖像的強度值,並且可以顯示為正常或線框圖像。Z軸信息可輕鬆調節以實現三維效果最優化。為了更好地展現三維視圖,軟體可實現X-Y-X軸上的360度旋轉。生成的三維圖像可以存儲為JPG, TIF或BMP格式。

定時間隔拍攝功能,自定順序控制-快進,後退,使用靜態圖像製作視頻文件(mpg, avi和mov格式),從順序文件中分解單個圖像。

若需更多相關資料,敬請與我們聯繫。




當需要為成像應用組建機器視覺系統時,選擇正確的光學鏡頭產品至關重要。通常用戶會參考產品手冊,或者通過供應商的推薦選擇自己想要的產品,但無法確定初始的選擇是否真正符合自己的應用。

Navitar充分理解用戶的顧慮與需求,我們深知「眼見為實」的重要性。為此在過去一年,我們在廣州的實驗室增添了不少新樣品,以便為有各種應用需求的用戶提供免費的光學解決方案驗證和測試服務。

歡迎聯繫我們,蒞臨NAVITAR廣州光學實驗室進行實地體驗、寄樣測試或申請鏡頭樣品測試。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聯繫:

Navitar China Lab

郵箱:Anthony.wang@navitar.com

網站:  www.navitar.com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Navitar成像光學,即可獲得更多資源信息。


相關焦點

  • 更高效——微液滴數字PCR在靶向測序建庫中的應用
    微液滴數字PCR作為一種新興的檢測技術,通過數以萬計的微液滴將擴增模板分散到不同微液滴中,降低引物對模板的競爭作用,實現對微量模板如循環腫瘤DNA等有效擴增,獲得更高的捕獲效率(如下圖所示)。  Tewhey最早將微液滴數字PCR平臺應用於靶向捕獲測序中,該研究先製備包含不同擴增引物和打斷基因組DNA的微液滴庫,然後將兩種不同液滴按照1:1比例融合,PCR擴增後完成捕獲
  • 清華郭永實驗室研發出「一步法」超快速微液滴晶片鍵合和表面疏水...
    近年來,液滴微流控技術(也稱微液滴技術)引起了人們極大的研究興趣,並在生物醫學研究領域取得了許多重要進展,如數字PCR和高通量單細胞測序。微液滴晶片的大規模應用需要低成本、高通量、簡易和快速的晶片製備方法。晶片鍵合與表面疏水改性是微液滴晶片製備過程兩個重要的環節,目前已經報導的方法往往都存在工藝複雜、耗時長的問題。
  • 深圳先進院實現雙光子顯微成像技術質量提高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生物光學與分子影像研究室鄭煒研究員團隊在高分辨雙光子顯微成像技術研發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顯微成像系統,是指顯微鏡下觀察樣品拍照成像的系統。
  • 李輝:深耕計算光學顯微成像 打造生命科學研究「利器」
    但是常規「所見即所得」的顯微鏡,無法滿足幾十納米尺度的精細細胞結構觀測以及大量顯微成像圖像中的數據提取要求。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簡稱「蘇州醫工所」)研究員李輝和他的團隊聚焦計算光學顯微成像技術與系統,從新的角度設計光學成像系統,結合數字圖像處理和強大的計算能力,顯著提升了成像的分辨能力和圖像信息獲取效率,輸出自主研製的儀器設備,為生物學研究專家提供稱手的「武器」。
  • 「自適應雙光子激發光聲顯微成像設備」順利通過現場技術測試
    顯微成像系統,是指顯微鏡下觀察樣品拍照成像的系統。在顯微鏡上加接專用連接鏡頭,接上CCD攝錄鏡頭,再把動態的圖像傳送到計算機,獲得動態圖像,從而觀察生物不同生長階段的發育形態。可對昆蟲細胞和病菌孢子高倍放大進行觀察,並可遠程進行圖像採集儲存處理。
  • 一種可用於超高分辨顯微成像的新型螢光蛋白
    > 2015年3月3日訊 /生物谷BIOON/--最近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徐平勇課題組在著名期刊ACS NANO上發表了題為Development of a Reversibly Switchable Fluorescent Protein for Super-Resolution Optical Fluctuation Imaging (SOFI)的文章,報告了一種可用作高速活細胞超解析度顯微成像的新型反覆光激活綠色螢光蛋白
  • 元素檢測界的「全能偵探」|雷射共焦LIBS顯微成像系統
    北京理工大學趙維謙教授、邱麗榮教授課題組提出雷射共焦LIBS顯微成像方法,構建了雷射共焦LIBS顯微成像系統,實現兼具樣品形貌信息和元素分布信息的三維LIBS顯微成像。1、背景雷射誘導擊穿光譜技術(LIBS、圖1所示)由於其定性、定量、全元素探測能力,而被作為未知物質化學成分檢測分析的重要手段。
  • 一個魔方的微流體立方體
    一種微流體立方體的製作工藝。 科學家最近在魔方的基礎上設計了一個模塊化系統來設計和重新配置微流體系統。這項研究現在發表在《自然:微系統和微工程》上。 微流體系統由於其反應速度和高通量的功能,在科學研究中非常有用,包括化學分析。然而,該技術仍在發展中,其潛力仍有待充分探索,因為微流控制造過程仍是昂貴和費時的。為了快速部署定製的微流控系統,生物工程師提出了模塊化微流控系統的概念。在模塊化設計中,單個微流控塊可以被設計並組裝成一個系統。
  • FKM葉綠素螢光顯微成像技術研究C4植物葉片花環結構的光合特性
    而對於光系統II(PSII)來說,過剩光能最快速的分子適應機制是與葉黃素循環相關的非光化學淬滅(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NPQ)。過剩光能通過NPQ以熱能形式耗散,保護光系統II免受光抑制和光損傷。
  • 元素檢測界的「全能偵探」 | 雷射共焦LIBS顯微成像系統
    這些LIBS成像技術可以實現高空間分辨元素成像,但由於其定焦時間過長、聚焦精度較低,還不適用於複雜形貌樣品的元素檢測。在LIBS成像領域,樣品微區的化學分析對系統的空間分辨能力和穩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復旦大學雙光子顯微成像系統採購國際招標中標公告
    上海國際招標有限公司受復旦大學的委託,就「復旦大學雙光子顯微成像系統採購國際招標」項目(項目編號:0705-1940182008MI)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  項目編號:0705-1940182008MI  項目名稱:復旦大學雙光子顯微成像系統採購國際招標  項目聯繫人
  • 使用微流體液滴系統調整3D列印的柔性材料
    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UCDavis)的工程師團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該論文使用了基於液滴的新型微流體系統3D列印柔性材料。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使用液滴夾雜物在印刷點調製擠出油墨的方法,這種方法代表了適應微流體技術和開發下一代增材製造技術原理的持續趨勢。3D列印既經濟又高效,不過很難用多種材料來製造具有最佳柔軟度的組件。
  • 美國Essen發布第二代長時間動態活細胞成像及數據分析系統IncuCyte...
    美國Essen公司的IncuCyte Zoom——第二代長時間動態活細胞成像及數據分析系統,是一套用於長時間實時動態,非傷害式的活細胞成像分析平臺。儀器放置在培養箱中,中間放置標準培養容器,通過下方的顯微成像裝置進行拍照。用戶除可以得到相差圖像、紅色螢光圖像和綠色螢光圖像外,還可以得到由系統軟體自動依據飽和度和計數分析生成的基於圖像的圖表,以顯示細胞的變化及趨勢。
  • 高分辨顯微成像:偏振可控多焦點超構透鏡
    撰稿 | 楊大海(哈爾濱工業大學 博士生)在光學成像領域,偏振顯微成像和偏振螢光激發是兩種非常重要的技術手段。而這其中的偏振顯微成像可以揭示光學各向異性,偏振成像被廣泛地應用於表徵材料的結構,用於鑑別病理組織,以及手性藥物的識別等。
  • 螢光顯微成像技術簡介
    螢光顯微鏡典型的螢光顯微鏡是利用汞弧燈作為激發光源並配合使用一組特定的濾光片及二向色鏡來對樣本進行高效率的照明同時分離出微弱的螢光信號,其成像系統結構如上圖所示主要類別3.1 寬場螢光顯微鏡最常見的螢光顯微成像技術就是傳統的寬場螢光顯微鏡,但它只能對事先切片的樣品進行成像,不具備光學切片能力,對於厚度大於2微米的三維樣品,寬場照明會使得整個樣品體積內的螢光標記發射螢光,這些離焦光會遮掩焦面上的細節從而極大降低了對比度。
  • 科學家研發出新型無標記血管成像雙光子顯微系統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鄭煒團隊、北京大學教授施可彬團隊合作,研製出首臺短波長(520納米)激發的雙光子顯微系統。該系統可用於毛細血管的高解析度、無標記、無創活體成像,相關成果論文In vivo label-free two-photon excitation autofluorescence microscopy of microvasculature using a 520 nm femtosecond fiber laser發表在Optics Letters上。
  • 高分辨顯微成像:偏振可控多焦點超構透鏡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撰稿 | 楊大海(哈爾濱工業大學 博士生)在光學成像領域,偏振顯微成像和偏振螢光激發是兩種非常重要的技術手段。而這其中的偏振顯微成像可以揭示光學各向異性,偏振成像被廣泛地應用於表徵材料的結構,用於鑑別病理組織,以及手性藥物的識別等。這些特殊的功能都是常規成像無法做到的,所以生物工作者和醫學工作者對偏光顯微鏡是情有獨鐘的。圖1.光學成像STED應用圖源: Laser Photonics Rev. 10, No. 1, 2016.
  • 微電子器件矽基片的新顯微技術在醫療中的應用
    新的顯微技術允許科學家們可以通過矽微流體裝置來觀察細胞。  麻省理工學院(簡稱MIT)和美國德州大學阿靈頓分校(簡稱UTA)的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通過矽片即可觀察細胞圖像的新型顯微鏡,這使他們能夠精確地測量矽片背後細胞的大小和機械特性。
  • 深圳先進院採用多幀重構算法實現雙光子顯微成像技術質量提高
    顯微成像系統,是指顯微鏡下觀察樣品拍照成像的系統。通過調節物鏡成像的位置(成像介於目鏡的一倍焦距與兩倍焦距之間),使物鏡所成的像位於目鏡前焦點的外側,經目鏡放大得到一個經二次放大的正立實像,當光源足夠強時,相機或攝像機的光電元件感光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