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 「好好搞科研,老百姓和國家都會重視你」

2021-01-07 科學網
2020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雲端舉行 「好好搞科研,老百姓和國家都會重視你」

 

本報訊(記者李晨陽)2020年12月30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在雲端舉行。2020未來科學大獎授予將急性早期幼粒細胞白血病治癒率提升至90%的張亭棟、王振義,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領域中作出奠基性和開創性貢獻的彭實戈等人。

「在得知獲得未來科學大獎前,我對評獎這個事完全不知情。」2020年度「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得者、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發表獲獎感言時表示,自己曾非常羨慕諾貝爾獎得主的故事,「就是那種半夜三點突然接到電話得知自己獲獎的感覺」,而未來科學大獎給他帶來了相似的激動和興奮。

「生命科學獎」獲得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終身教授王振義則在致辭中表示:「民間科技獎勵在推動科研工作前進上起了很大的作用,讓大家知道,你只要好好搞科研,老百姓和國家都會重視你。」

未來科學大獎捐贈人大會輪值主席鄧鋒表示,設立未來科學大獎的初衷,是通過獎勵作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在全社會形成「崇尚科學、崇拜科學家」的潮流。

「今年是未來科學大獎的五周年,希望在不遠的未來,奮鬥在一線的科學工作者以未來科學大獎得主作為衡量標準,青年學者以獲未來科學大獎為追求目標,青少年以獲獎者為偶像,真正塑造一個尊重科學、嚮往科學的社會環境。」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輪值主席何川說。

創立於2016年的未來科學大獎,是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關注原創性的基礎科學研究。獎項採取提名邀約制和國際同行評議制,並由優秀科學家組成科學委員會專業評審。

大獎目前共設置「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三大獎項,單項獎金近650萬人民幣(100萬美元)。每個獎項由四位捐贈人共同捐贈。

《中國科學報》 (2021-01-01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編者註:據英文翻譯) ◆丁奎嶺(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報》,科學、科技工作者和社會之橋梁與紐帶。 ◆焦念志(中國科學院院士) 在知識的海洋裡,你掀起科學的浪潮;在信息爆炸中,你發出真理的閃耀;在科普田園裡,你澆灌未來的樹苗;在科技陣地上,你吹響引領的號角。
  • 河南魯山縣工信局局長:應高度重視基層科研人員科技創新
    於海琴說,基層科技創新和高層科技創新相同的是,都屬於新科學新技術,不同的地方是,基層科技創新有時可能更接地氣,更適合在當地推廣,更能讓老百姓感受到科技的直接成果,享受到科技帶來的好處。所以,我們應該像重視高層科技創新一樣,重視基層科技人員的科技創新,從資金上、物質上、精神上給基層科技工作者更多的支持和幫助。
  • 科學網權威調查:科研人員發國際論文需順勢而為—新聞—科學網
    就此問題,科學網採訪了業內資深的論文潤色公司的相關負責人。 班傑明:從與中國和其他國家作者接觸的經驗來看,年輕的科研人員從撰寫到投稿的整個過程都會遇到困難,這顯而易見。總的來說,我認為這些問題可以分為兩類——撰寫和編輯階段的問題,以及投稿和審稿階段的問題。
  • 多重因素影響國家科研發展
    此外,一個國家的出版物市場繁榮程度、國家對科研的支持政策、學者之間的國際合作情況,以及科研人才的自由流動程度等因素,都會影響該國的科研水平。  納入不同分析變量  為了比較分析不同國家的科學財富,研究人員搜集了從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間,來自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1.2萬份學術期刊的1200萬篇學術論文。這些論文涉及的學科超過22個。研究人員把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國民總收入、研發支出、國家治理指數、人口預期壽命、教育水平、人口規模、語言使用等因素融入研究中。
  • 強國年代文:科技強國,我為祖國搞科研,強推《我在八零搞科研》
    2:《我在八零搞科研[穿書]》作者:蘑菇魚(完結)一句話簡介:我為祖國搞科研簡介:女學神顧小滿穿成軍旅年代文中,成為幫助男主走出陰霾趕走心魔的行走的心靈雞湯路人甲。突然穿越怎麼辦?!顧小滿表示:當然是繼續搞科研了,我做了好久的實驗本來都能出數據了!——沉迷於學術,相信科技興國的女主穿越到平行世界裡的華國。[食用指南]1.女主沒有金手指但有金腦子。
  • 你怎麼證明你是搞科研的?
    CNS(Cell、Nature、Science)的配圖總是精美又科學嚴謹,如果你的圖片能讓審稿人眼前一亮之前小助理分享過Nature期刊配圖的只做思路和流程,很受大家歡迎,這次直接分享出3000張CNS封面級臨床與科研繪圖,供大家參考和學習,畫圖畫不好,真的不好意思說自己搞科研哇......
  • 拿下浙江省第一個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解決老百姓的「燃眉之急...
    一時間,煤炭成為眾矢之的,老百姓談「煤」色變。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費國,每年消費煤炭佔全球50%左右。儘管近年來新能源和天然氣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不斷加大,但短期內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仍難以根本改變,煤炭仍然是當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最重要的能源支撐。中國已開始對燃煤小鍋爐實施「煤改氣」工程,為環境空氣品質的改善做出了重要貢獻。
  • 孫九林院士:科研拓荒人—新聞—科學網
    「搞科學研究要有興趣,不能強求」。時任研究室副主任黃志傑先生的這句話,讓孫九林至今難忘。現在,孫九林每年都會指導四五個博士生,這也成為他的教學準則。   「孫老師對我們要求是『粗中有細』,他對我們的研究方向沒有過多限制,允許自由選題。但對博士畢業論文他現在仍會一個字一個字看,出差時都會帶著,看得非常仔細。」
  • 重視翻譯在國家形象建構中的作用
    重視翻譯在國家形象建構中的作用 2020-08-07 11: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工程院院士丁健:做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藥
    新華社上海5月28日電 題:做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藥——記中國工程院院士丁健新華社記者劉雪談家楨生命科學成就獎、中科院傑出科技成就獎、中國工程院院士……這些閃耀的光環和榮譽在丁健看來並不值得過多關注
  • 日本學者為何紛紛來華搞科研:在這裡得到的支持日本完全不能比
    《環球時報》記者最近聯繫數位在中國高校做研究的日本學者,聽他們講述來中國搞科研的故事。記者發現,這些日本科研人員之所以選擇來中國,無外乎是出於對深耕專業領域的樸素願望以及對「科研舞臺」的深切渴望。1. 來中國是為了掙錢?誤解!「在日本真沒工作!」
  • 韓國先進科技學院副教授:中國科研可與歐美競爭—新聞—科學網
    Mass.General Hospital,Harvard Medical School,2005-2009 Assistant,Associate Professor,Dept.of Biological Sciences,KAIST,2009-present 9月12日上午,由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主辦、北京義翹神州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承辦,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和國家外專局等單位支持的
  • 科學網—警惕科研中的利益衝突
    大家不是不知道,而只是在確切的危害沒有出現以前,沒有人願意重視。」 後來的一天,我與北京的朋友交流版權研究方面的信息,他說他最近關心的是醫學論文中的利益衝突問題。醫學研究中的利益衝突,在西方國家已經有比較完善的規範,而在我國還沒有引起重視。可是,隨著我們的醫學研究水平的提高,研究結果將對社會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到那時,醫學研究中的利益衝突將會越來越突出。
  • 李林院士:搞科研是種享受,只苦幹不會有創造力—新聞—科學網
    他說,做好科研起碼要具備三項素質:一是從紛亂的現象中提煉本質的邏輯能力,二是過人的專注力與發現力,三是興趣。他對科研有著發自內心的愛,也經常引導學生在研究中尋找樂趣。他說:「搞科研是一種享受,只會苦幹,不會有創造力。」 李林主要從事細胞信號轉導研究,在名為「Wnt信號轉導通路」的研究中,作出了系統性、原創性貢獻。
  • —新聞—科學網
    但是,大多數搞計算機的人很難在短時間之內擁有非常豐富的領域知識。在這種情況下,讓我們去做工業基礎軟體或科研基礎軟體就很困難。 但是,反過來講,我們也不冤。因為如果我們深入思考,就能發現這其中存在著非常重要問題:投機心理。 我們都知道基礎軟體非常重要,對國家也非常重要。但是為什麼都不去做?
  • 科學網—《科學》:發現新中微子振蕩標誌中國科研崛起
    《科學》雜誌3月16日發表文章,報導了大亞灣實驗發現的第三種中微子振蕩,並稱此重大成果標誌著中國科研正在崛起。
  • 搞科研不能是「冷板凳」 2020年將是中國科研史轉折點
    新冠疫情多少影響了就業,考研裡的很多年輕人都動起了繼續深造,甚至搞科研的念頭。爭做學霸是好事,但走這條路真的要「三思」。因為搞科研真的難,難,難!讓「冷板凳」熱起來許多人都應該聽過「摩爾定律」,指的是「集成電路上可以容納的電晶體數目在大約每經過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用以說明信息技術進步的速度之快。
  • P值不滿意的時候,科研小白和嚴謹的科學家都會咋辦?​
    P值不滿意的時候,科研小白和嚴謹的科學家都會咋辦
  • 科學網—根號負一等於多少
    在國外,科技新聞和評論的記者,有很多是理科的博士。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深入報導。當然我們也需要一些學文科的,甚至搞藝術的,從另一個角度表述科學。李政道先生就給一幫畫家侃過正負電子對撞機,結果產生了中國科學院高能所現在的標誌(見下圖),不過也不能全這樣啊,思維方式、報導的興趣點是不一樣的!
  • 2020年在農村搞養殖業,未來發展前景怎樣?有什麼好的建議
    也見證了農村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近幾年,國家也在大力扶持三農,農業成為國家發展的重中之重。在農村搞養殖也是農民創收的一大重要經濟來源,那麼,現在農村搞養殖業,未來發展前景如何,下面我就談談個人的看法,希望對大家有用。養殖業一直都是農村的重要產業組成部分,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