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期間地球開始自救?科學得出結論,藝術將它挽留。

2020-04-21 藝術裝備局

這幾天大概是春天的最後一波降溫。

今年的春天就要在口罩的遮擋中度過,總給人一種冬天尚未走遠的感覺。

由於人們長時間宅在家裡,二氧化碳排放量驟降,有科學家觀察後得出結論,「病毒阻止了全球變暖」。


宅家期間地球開始自救?科學得出結論,藝術將它挽留。

全球變暖的問題自從提出就一直受到全世界的關注,南北兩極的冰塊在以每年上千億噸的速度消失,千萬年屹立的極地冰架在迅速融化......

強大的自然變得脆弱,逐漸逝去、崩塌,有藝術家意識到,這是需要人類反思的危機。


於是,這些藝術家們以自身的藝術才能,創作出那些冰消雪逝的藝術作品,試圖去表達複雜的情緒體驗,來呼籲人們反思過往、尊重自然因果、珍重時間與未來。


01


消失的紀念碑

內萊·阿澤維多

Nele Azevedo


提及冰雪融化,內萊絕對是無法繞過的藝術家。內萊是巴西人,她的作品《Monumento Minimo》是一個極具時效性的裝置作品(這也是冰雪相關的作品通常會具備的特性)。


宅家期間地球開始自救?科學得出結論,藝術將它挽留。

宅家期間地球開始自救?科學得出結論,藝術將它挽留。


這個項目最早在巴西落地。


在這個城市中的某個臺階、角落,或是站臺、海邊,你偶然會看到一兩個小小的冰人,默默的觀望路人,悄無聲息地融化。

宅家期間地球開始自救?科學得出結論,藝術將它挽留。

宅家期間地球開始自救?科學得出結論,藝術將它挽留。

宅家期間地球開始自救?科學得出結論,藝術將它挽留。


後來藝術家將項目推向了更多的國家和地區,小冰人也從形單影,變成了大集會。


這些個約莫20釐米高的冰人,在巴黎、柏林、佛羅倫斯的城市中心成群結隊地出現,然後,在半個小時內,融化、於靜默中消失無蹤。

宅家期間地球開始自救?科學得出結論,藝術將它挽留。


Monumento Minimo 直譯是「最小紀念碑」,但它事實上具有與傳統紀念碑相悖的內涵,「最小紀念碑」並非在講述英雄的故事,也沒有使用堅固的鑄造材料,取而代之的是用迅速融化的冰,來表現我們社會中眾多的「無名之輩」。


宅家期間地球開始自救?科學得出結論,藝術將它挽留。


儘管內萊的創作初衷是出於對普通人的關注,以及對紀念碑的批判思考。但許多觀眾的理解都更加偏重這件作品對於環境問題的映射。


2009年,在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支持了內萊在柏林的《Monumento Minimo》藝術項目後,她的這一系列作品,已經成為「藝術關心環境問題、為全球變暖問題發聲」的代表。


02


消失的時間

奧拉夫·埃利亞松

Olafur Eliasson


埃利亞松成長於冰島與丹麥。或許受成長環境的影響,他在作品中,展現出大量對於氣候問題的反思。尤其是以冰雪為主題而創作的「冰川融化系列1999/2019」(The glacier melt series1999/2019)和與明尼克·羅欣(Minik Rosing)聯合創作的「冰鍾」(Ice Watch)。


宅家期間地球開始自救?科學得出結論,藝術將它挽留。


1999年,埃利亞松在冰島拍攝了數十座冰川,以記錄當時冰島的自然風貌,這些也構成了他初始狀態的作品「冰川系列」。


20年後。埃利亞松再次回到冰島拍攝冰川,他的30組新舊作品,共同組成了「冰川融化系列1999/2019」。


宅家期間地球開始自救?科學得出結論,藝術將它挽留。

與下圖對比

宅家期間地球開始自救?科學得出結論,藝術將它挽留。

與上圖對比

宅家期間地球開始自救?科學得出結論,藝術將它挽留。

與下圖對比

宅家期間地球開始自救?科學得出結論,藝術將它挽留。

與上圖對比


埃利亞松與地質學家明尼克·羅欣(Minik Rosing)聯合創作的「冰鍾」,則是一個公共藝術作品。他們從格陵蘭島附近的峽灣中打撈出巨大的浮遊冰塊,並運送到著名的城市,靜待這些以鐘錶的形態放置於城市地標之處的巨大冰塊,默默融化。


宅家期間地球開始自救?科學得出結論,藝術將它挽留。

宅家期間地球開始自救?科學得出結論,藝術將它挽留。


這個項目於2014年在哥本哈根市政廳廣場首次實現,以紀念聯合國氣專委對於氣候變化的第五次評估報告。


在2015年聯合國氣候大會期間,冰鍾又被放置在了巴黎先賢祠前方的廣場上。


2018年,時值第24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UNFCCC COP24),冰鍾同時出現在了倫敦泰特美術館外和彭博資訊公司的歐洲總部外。

宅家期間地球開始自救?科學得出結論,藝術將它挽留。


無論是「冰川融化系列1999/2019」,還是「冰鍾」,創作者都以極其直觀的方式展現了氣候變化對於世界的巨大影響。


埃利亞松希望觀眾能夠靠近巨大的冰塊,去聆聽冰塊內細微的融化崩塌的聲響,從而產生更直接的參與體驗,認識到 「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並且必須共同採取行動」。


宅家期間地球開始自救?科學得出結論,藝術將它挽留。

03


消失的秩序

吉姆·德內文

Jim Denevan


才華橫溢的德內文不僅擁有藝術家的身份,他同時也是一位優秀的廚師和衝浪運動員。


他關心土地、湖泊、海洋與人類之間的聯繫。常常將「沙"作為媒介,進行「大地藝術」的創作。


「在沙灘上創造出巨大的幾何圖形」是他最得心應手的創作手段,而他的這些短時性的作品,也會在潮起潮落和天氣變化的過程中逐漸消失。


宅家期間地球開始自救?科學得出結論,藝術將它挽留。

宅家期間地球開始自救?科學得出結論,藝術將它挽留。


2010年的3月,貝加爾湖尚處於封凍期,德內文帶領著團隊來到了這裡,在冰凍的湖水表面創作了大型的藝術作品。


宅家期間地球開始自救?科學得出結論,藝術將它挽留。

宅家期間地球開始自救?科學得出結論,藝術將它挽留。


從花瓣果實到星系颶風,斐波那契數列在自然中無處不在。德內文選擇在自然環境中,按照斐波那契數列的規律畫圓。圓的直徑從原點的18英寸,逐漸增長到幾英裡之長。由圓圈組成的大型螺旋,在冰面上鋪開,之後,會隨著貝加爾湖的解凍而消融。


宅家期間地球開始自救?科學得出結論,藝術將它挽留。

宅家期間地球開始自救?科學得出結論,藝術將它挽留。

宅家期間地球開始自救?科學得出結論,藝術將它挽留。

宅家期間地球開始自救?科學得出結論,藝術將它挽留。

宅家期間地球開始自救?科學得出結論,藝術將它挽留。


德內文曾說,對於他來講創作過程中的媒介,無論是冰、沙、還是土地,他都願意將其視為「不斷在刷新的紙張」。他享受這個有秩序的創作過程,接納並正視「藝術在優雅中消失」。


04


消失的路途

西蒙·貝克

Simon Beck


與德內文類似,貝克也在雪地上創作大型的有秩序圖案。不同的是,貝克的藝術與他戶外運動的愛好密不可分,他的創作方式也很特別且有條不紊——畫出草圖後,用腳在雪地上一步一步地踩踏、描摹出作品。


宅家期間地球開始自救?科學得出結論,藝術將它挽留。


貝克1958年出生,大學時在牛津修讀工程學專業,並在畢業後從事製圖師的工作。一直以來他都將「定向運動」作為愛好。


「我只是喜歡在森林中奔跑,而且喜歡登山,所以定向運動對我來說是很自然的活動。」


他在雪地中的創作,最初只是偶發行為。直到2009年,貝克才開始正式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藝術創作中。


宅家期間地球開始自救?科學得出結論,藝術將它挽留。


精準的步伐方向,才能保證圖案的規則。


在狀態良好的情況下,貝克一天的創作會持續12個小時。想要創作一個足球場大小的作品,往往需要在雪地中跋涉4個小時甚至更久。所以說,貝克的創作不僅是創作藝術,更是對自我身心的考驗。


宅家期間地球開始自救?科學得出結論,藝術將它挽留。

宅家期間地球開始自救?科學得出結論,藝術將它挽留。


貝克常根據自然界和數學界發現的圖案,來創作繪畫。有時,他也會從麥田怪圈和著名藝術家那裡汲取靈感。在阿爾卑斯山留下了大量作品後,他開始受邀到其他的雪場創作。


宅家期間地球開始自救?科學得出結論,藝術將它挽留。


貝克至今仍在繼續他的創作,在雪中,沿著既定的路線行走。


後記


今年冬天北京的雪多得有些超出人的慣常認知。但來得快,消融得也很快,幾乎剛碰到地面就沒了影蹤。

如今已到了春天,冰雪早已消融。

發文再紀念一次冬日,我們在自然中與它初遇,在藝術中與它重逢。

相關焦點

  • 最新研究得出有關地球板塊構造形成機理的新結論
    圖片來自原文2020年7月17日,由中國香港大學研究人員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宣布成功利用新模型獲得了有關地球板塊構造形成機理的新結論然而,迄今為止,科學界對板塊構造是如何開始的還沒有明確的概念。香港大學研究團隊基於最新模擬研究提出,早期的地球外殼升溫,導致膨脹,產生裂縫。這些裂縫逐漸擴大並結合成一個全球網絡,從而將早期的地球外殼細分為板塊。
  • 珠江愉景南苑福利│疫情期間,宅家也能有「度假範兒」?
    珠江愉景南苑福利│疫情期間,宅家也能有「度假範兒」?2020年02月22日 11:04:43      來源:珠江合創    編輯:2020年春節對我們來說都很不容易為了響應科學防控居家隔離絕大部分人都是乖乖宅在家裡吃了睡,醒了玩,累了睡
  • 「宅」家期間看什麼?特級教師領銜直播推薦系列好書
    2月底起,浙江文藝出版社為此在噹噹、京東、文軒網、浙江文藝出版社天貓旗艦店開展了「停課不停學」系列好書直播活動,讓大家在「宅」家期間,可以通過閱讀豐富生活、充實自己。為何墮落能拯救「進步人生」坂口安吾「退步主義作品系列」分享有不少人喜歡在居家期間閱讀一些離奇曲折的故事,感受其中的跌宕起伏。日本作家坂口安吾的作品奇異詭譎,頗具特色,可以給大家的「宅」生活帶來別樣的體驗。
  • 【抗疫期間的清華科研】材料學院開啟「雲上講座」 宅家玩轉學術報告
    【抗疫期間的清華科研】材料學院開啟「雲上講座」 宅家玩轉學術報告清華新聞網3月6日電 開組會、做科研、學術交流是研究生同學日常生活的三大要素,為促進師生間的學術交流、滿足同學們的科研需求,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推出「從我做起,同心戰疫」主題活動之線上講座活動,讓宅家科研成為日常。
  • 宅家期間「生物鐘」全亂!專家教你如何調整睡眠,提高免疫力
    中國睡眠研究會近期做了一項調查,並於2020年3月14日發布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國人睡眠白皮書」。根據「白皮書」的調查,在宅家期間,出現睡眠紊亂的人群非常之多。湖南省腦科醫院(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睡眠障礙科,自疫情發生以來,也接診到很多類似的案例。
  • 影圈宅家實錄
    昆汀不只會拍電影,他還很會寫,宅在家裡閒來無事的他開始在自己收購的New Beverly Cinema網站上高頻輸出影評文章。這是一次有預謀的密集轟炸,三月份以來,昆汀陸續寫了13篇文章,個頂個的冷門小眾,你甚至可以從字裡行間看到痞子昆在敲擊鍵盤時瘋狂上揚的嘴角。
  • 武漢文獻中心舉辦線上「宅家學科普」活動
    武漢文獻中心舉辦線上「宅家學科普」活動 2020-04-09 武漢文獻情報中心 【字體:大 中 小】 疫情期間,中國科學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開展了「宅家學科普」系列活動,組織QQ群線上講解,帶領孩子們動手做一個小實驗,理解一個科學小原理。  3月31日,武漢文獻中心舉辦第二期「宅家學科普」之水的表面張力活動,帶領孩子們製作牙籤五角星來理解水的表面張力原理。
  • 霍金得出結論
    霍金得出結論大爆炸理論是關於宇宙起源的普遍觀點。埃德溫·哈勃證明了1931年宇宙還在膨脹,但會有結局嗎?各種理論試圖解釋宇宙的終結,大危機假設,假設未來宇宙將停止膨脹並開始收縮,到了最後,宇宙將回到最初的樣子,這可能導致另一次大爆炸。
  • 國人睡眠白皮書:疫情全民宅家期間凌晨後就寢人數超過50%,「生物鐘...
    中國睡眠研究會近期做了一項調查,並於 2020 年 3 月 14 日發布了 "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國人睡眠白皮書 "。根據 " 白皮書 " 的調查,在宅家期間,出現睡眠紊亂的人群非常之多。湖南省腦科醫院(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睡眠障礙科,自疫情發生以來,也接診到很多類似的案例。
  • 宅家也能搞實驗:科學,意想不到的好玩
    線上教學「拯救」了大部分學科,然而科學卻面臨著一項嚴峻的挑戰——實驗教學怎麼辦? 記者今天從寧波市學校裝備管理與電化教育中心了解到,能夠解決實驗教學「難題」的學校並不多,北侖區新碶中學將科學實驗「化解」在宅家生活的各個細微處,初一、初二的學生十分喜歡。 那麼,新碶中學科學組是如何解決難題的呢?
  • 【微課堂】「萌娃宅家小課堂」 科學篇
    【微課堂】「萌娃宅家小課堂」 科學篇 2020-02-10 12: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宅家期間,「孤島效應」正在影響孩子的學習,家長注意到了嗎?
    停工停學的宅家時間,一開始應該還挺自在。隨著時間的飛逝,有人慢慢會發現自己有點「受不了」!不僅是成年人宅得煩躁,學生也因為宅家和網課變得情緒波動特別大。小凱(化名)今年上六年級,最近宅家爸爸媽媽也交代了許多功課和學習任務。不僅沒落下學校的網課,還增加了不少「任務」。小凱發現自己的心情變得「怪怪的」,一時煩躁、一時鬱鬱寡歡,一時迷茫。
  • 令人吃驚:「雙生子佯謬」換一個視角,就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
    但是上一期我們是以哥哥的視角來分析的,如果以弟弟的視角來分析,會不會得出結論:弟弟更年輕?如果換了一個視角,就得出矛盾的結論,那只能說明狹義相對論錯了。不過遺憾的告訴你,如果以弟弟為視角來看,依然會得出結論:哥哥更年輕。
  • 宅家科學實驗之——做一個浮沉子
    宅家科學實驗 做一個浮沉子 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來做一個宅家小實驗,它的名字叫浮沉子。
  • 都教授重要提醒,宅家的糖友千萬不要這麼幹
    宅家的糖友,不要這麼做!就像是這一股突然而至的寒流,忽然之間,沈城出現了新冠疫情!隨著確診病例數字的增長,隨著沈城防控的升級,許多人宅在家中。菸草危害健康是不爭的醫學結論,是引發多種疾病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世界衛生組織編寫的《預防冠心病發作和腦卒中指南》中明確建議大家戒菸。全球每年因吸菸導致的死亡人數高達600餘萬人,超過愛滋病、結核、瘧疾導致死亡人數總和。
  • 開心一刻:新橋坍塌天才得出的結論是地球發生了地殼變動,橋倒了
    我笑著說道:「一個橋剛剛建造不久,就塌了,經過一番研究後,一個人才得出結論是橋體建材有問題,導致橋不承重塌了。」朋友點了點頭道:「這很正確,不然新造的橋怎麼可能塌啊。」我接著說道:「天才得出結論是,地球發生了地殼變動,弄垮了大橋。」
  • 繼續宅家生活指南
    疫情尚未徹底結束還不到踏青賞花之時能宅家的還是繼續在家宅著吧今天小編就給幾乎快要按耐不住的大家推薦一些宅家好活動首先憂心忡忡的你可能對流行病這件事更上心所以可以看看相關專業圖書漲漲知識然後心浮氣躁的你當然需要學習一點靜心之術
  • 資料庫推薦(二)|宅家學習
    宅家科研資料庫使用推薦寒假期間,吉大師生可通過VPN訪問吉大圖書館所有中外文資料庫,具體方法見推文:中文●E線圖情全文資料庫1訪問地址:http://www.chinalibs.net吉大已訂購Wiley出版社全部學科涉及的1500多種期刊,涵蓋學科涉及數學與統計學、化學、物理學與工程、農業、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地球與空間科學、環境科學,法律與犯罪學、生命科學、醫學、獸醫學、護理學與口腔、心理、商業、經濟、社會科學、藝術、人文科學等,供吉大讀者使用。
  • 要一杯肥宅快樂水——只有肥宅,沒有快樂!
    最近,有相關的研究部門對十家網紅店的奶茶進行了抽樣調查。 這些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權威醫生進行研究調查後得出的結論。 當然,肥宅快樂水,雖然有種種危害身體健康的因素,卻也不是說需要人人避而遠之的毒藥。 上述所說可能造成的危害,都是建立於長期大量飲用所造成的後果。對與月亮同眠早早加入禿頭行列的少男少女而言,如何在獲得味蕾愉悅的同時,科學養生才是重中之重。 保溫杯裡泡枸杞,並不是一句玩笑。
  • 科學就是要勇於承認錯誤:十大錯誤科學結論盤點
    實際上,「犯錯」在科學道路上並不少見,錯誤的實驗可能會激發進一步的實驗,而這些實驗,不僅可以糾正原始的錯誤,還可以識別以前從未懷疑過的「事實」。 接下來,帶大家一起回顧一下,那些在最終反駁之前引起了很多關注的十大錯誤科學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