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體重分布
7.3% 肥胖
37.3% 超重
52% 正常
3.4% 輕體重
不同年齡段體重達標情況
20-39歲
合格率
優秀率
96.1%
21.2%
40-59歲
合格率
優秀率
97.4%
23.8%
60-69歲
合格率
優秀率
91.1%
14.8%
張葉 製圖
楊威
看著挺壯吧?其實
身高:1.60米
體重:55公斤
BMI=55/(1.6*1.6)=21.5
姚明
看著還好吧?其實
身高:2.26米
體重:140公斤
BMI=140/(2.26*2.26)=27.5
網上熱傳的「最美女胖子」。
字兒太多,數兒也多 如您沒耐心看下去
看看速讀吧
1 僅僅一年,南京胖子多了不少
2013年,南京的「胖子」比2012年明顯增多了4.9%;抽樣顯示,南京「胖子」比例高達44.6%。
2 你是不是胖子中的一員呢?
給你個計算公式:體重數(以公斤為單位)/身高(以米為單位)的平方數。如果<18.5,你體重過輕;在18.5—23.9,正常;24—27.9之間,超重;如果>28,你是個妥妥的胖子啦。
3 我是胖子,可霧霾天咋鍛鍊啊?
在家仰臥起坐+控制飲食可以減去「遊泳圈」;如果你是吃貨管不住嘴,不妨多吃高纖蔬菜水果和五穀雜糧。
你是胖子嗎?如果回答「是」的話,那麼你是「老胖子」還是「新胖子」呢?別奇怪我們這麼問,因為昨天南京市體育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發布了2013年國民體質監測結果。令人憂心的是,「胖子」比2012年明顯增多了,隨機抽樣顯示,「胖子」比例高達44.6%,比上年增加4.9個百分點。這說明,一年間,由於不太健康的生活習慣,不少南京人長胖了;另一個有意思的發現是,南京人體質最佳狀態出現在35-44歲,比2012年延後了5歲左右。 揚子晚報記者 徐兢 楊甜子
這次是怎麼調查的?
南京市體科所副所長戎愛群告訴揚子晚報記者,體質監測以20-69周歲人群為測試對象,指標包括身體形態、機能和素質等三方面,以5歲為一個年齡組,男、女共分為20個組,測試總人數36653個。隨後,從36653個樣本中,隨機抽樣有效數據18118人進行分析統計,其中男子7793人,女子10325人。
女子弱不禁風?中年人不如小夥子?
——親,你都錯了
抽樣的18118人中,優秀率為21.2%,合格率為95.7%;與2012年相比,合格率上升1.3個百分點。綜合2012年和2013年的體質監測數據,可以發現,市民整體體質狀況較好,總體合格率維持在94%-96%之間,基本體現了較發達城市居民體質健康水平。
很多人認為女子弱不禁風?事實上,南京女性比男性體質更好。數據顯示,男子合格率為95.0%,優秀率為18.7%;女子合格率為96.2%,優秀率為23.1%。身體素質通過一項「坐位體前屈」測試進行,發現柔韌性女性明顯好於男性,並且女性柔韌性下降程度較男性緩慢。不過,男性反應能力和肌肉力量總體均好於同齡女性。
中年人體質完勝年輕人,甚至優秀率高達97.4%。數據顯示,20~39歲年齡人群段優秀率為21.2%,合格率為96.1%,40~59歲年齡人群段優秀率為23.8%,合格率為97.4%。在老年人群體中,60~69歲年齡段人群優秀率為14.8%,合格率為91.1%。
2013年南京胖子比2012年多了4.9%
——親,有你嗎?
BMI值(身體質量指數,是用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平方得出的數字)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的標準。與2012年相比,南京成年人BMI值在正常範圍內的下降3.6個百分點,超重上升4.9個百分點——這一數據說明,不少南京人變胖了。
抽樣的18118人中,3.4%屬於輕體重,52.0%屬於正常範圍內,37.3%屬於超重,7.3%屬於肥胖。這說明,44.6%的人體態上屬於「微胖」或「胖子」。
值得欣慰的是,真正意義上的「大胖子」——BMI值大於28的肥胖人群比2012年下降了1.4個百分點。這表明,大多數市民已經認識到肥胖對身體的負面影響,並已經通過各種方式來控制體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為什麼胖子多了?
因為吃得多,動得少
戎愛群表示,2013年南京胖子多了,這說明有不少市民在生活習慣方面不太科學、不太健康,最典型就是吃得太多,動得太少,這一數字是值得市民關注和需要及時調整的預警。
30歲就「初老」了?南京人35-44歲「最強」
——足足「年輕」5到10年
林依晨主演的臺灣熱播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中提到「初老症」,指的是在生活和工作的雙重重壓下,30歲左右的年輕人心理年齡往往比實際年齡大,對新鮮事物缺乏興趣,心態消極,並且身體開始出現衰退跡象——這一說法引發80後強烈共鳴。但是數據顯示,南京人體質最佳狀態出現在35-44歲,而2012年數據顯示巔峰出現在30-34歲。這證明南京市民體質最佳期年齡有所後延,表現了較好的體質狀況。
為什麼最佳體質延後?
因為有錢有閒重鍛鍊
最佳體質延後5歲是何原因?戎愛群分析道,首先,隨著年齡增長,事業、生活壓力向「先重後輕」的趨勢發展和變化,35歲左右心態逐漸平和。其次,35歲-44歲年齡段也到了相對定性的年齡階段,尤其經濟方面較為穩固,閒暇時間有了保障,所以在參與體育健身方面會有一定重視,對健康的重視程度比年輕時要提高許多。此外,疾病年輕化、環境汙染、食品安全頻出問題等,更是激發了一些中年人參與到科學健身活動中。
你的體重標準嗎?自己算算吧
BMI值(身體質量指數,是用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平方得出的數字)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的標準。
BMI=體重數(以公斤為單位)/身高(以米為單位)的平方數
體重過低 BMI<18.5
正常體重 bmi18.5—23.9
超重 bmi24—27.9
肥胖 bmi>28
你知道嗎?
網傳的「標準體重表」只是參考
35歲的男人,身高1米72體重63公斤,1米76體重66公斤,1米80體重69公斤;29歲的女人,身高1米6體重51公斤,1米68體重56公斤……這是微博上長盛不衰的一張「標準體重表」。
但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金暉告訴記者,千萬別把這張「標準體重表」當成全部的衡量標準,「體重只是衡量肥胖的標準之一,BMI指數、體脂比等都是衡量肥胖與否的標準。所以,如果體重和『標準體重表』上的數字不符合,沒必要灰心喪氣地自動『站隊』到肥胖者的行列。」
金暉表示,是否肥胖比較科學的公式是:BMI=體重數(以公斤為單位)/身高(以米為單位)的平方數。「這是一個中立而可靠的指標。」金暉說。(具體標準見上圖)
「最美女胖子」身胖臉不胖,不奇怪
前不久,央視一檔節目《超級減肥王》裡火了一位「最美女胖子」。微博上不少網友表示,「女胖子」的天使面孔和肥胖的身體有些不相稱——其實,這在醫學上也有著專門的界定。
「通俗的形容身材的話可以分為梨形身材和蘋果形身材。梨形身材的人脂肪多集中在臀部,而蘋果形則堆積在腹部。」金暉主任說,局部肥胖正是因為生活方式過於「西化」,飲食過於高脂引起。脂肪堆積在腰腹部時,對於身體「自重」的壓力顯然更大。
此外,腰臀比、內在脂肪的測量等也是判定肥胖與否的必要測量數據,「舉個例子,有的運動員看上去很胖,但真正測起體重來,他們不見得很重。」
「上樓會喘氣」可能是肥胖的信號
於是,平常生活中這些「突然變化」就成為了肥胖的「預警信號」:如果出現短時間內體重增加過快,或者上下樓梯時覺得較為困難,氣喘籲籲,就需要到醫院的內分泌科進行一下檢查,是否開始出現「肥胖」的相關指徵了。
我是胖子 怎麼減肥?
霧霾天,你讓我跑出去鍛鍊嗎?
支招:仰臥起坐+控制飲食可以減「遊泳圈」
要想減肥,顯然得多加運動。但面對一再爆表的空氣品質指數,很多運動達人都提不起運動的興致。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康復科主任夏揚建議,在室內進行仰臥起坐也可以達到消滅「遊泳圈」的目的。但是,做仰臥起坐有一定的要求,在做之前要記得做熱身運動,主要是伸展運動和壓腿,防止拉傷。每次做仰臥起坐個數控制在三十個左右就可以了。
同時專家指出,堅持「仰臥起坐+控制飲食」才能減掉「遊泳圈」。
我是吃貨,管不住嘴你說咋辦?
支招:學學李開復吧,多吃高纖維,少吃油炸
「不少人都成天把減肥掛在嘴邊,但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營養科主任陳杰告訴記者。
這時候該怎麼辦呢?李開復曾這樣發微博介紹自己的減肥方法:「多吃高纖蔬菜水果、五穀雜糧;避免紅肉、油炸食品、白飯白面;少吃鹽糖。」對此陳杰表示認同,「李開復的減肥方法倒是可以嘗試,在保證營養需求的情況下,所謂減肥的方法,就是增加飽腹感,減少攝入高熱量食品、易消化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