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第三極」:築起生態文明高地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拉薩8月4日電 題:「最美第三極」:築起生態文明高地

  新華社記者田金文、唐弢、曹鵬遠

  雪域高原的8月,綠草如茵,山川競秀。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高度重視保護生態環境,多措並舉保護冰天雪地、綠水青山。如今,雪域高原成為美麗綠色高地,譜寫著經濟社會發展嶄新篇章。

  雅魯藏布江岸邊的綠樹(6月27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林進沙退 碧水青山塑造高原美

  「只要你說話,沙子就會掉下來」——這是西藏山南市隆子縣過去的一句諺語。上世紀中葉,因為天氣乾旱,隆子河谷風沙肆虐,莊稼難以成活。

  「當年河谷裡全是沙土,幾乎看不到綠色。」73歲的隆子縣隆子鎮芒措村老書記拉傑回憶說。為了改善惡劣的自然環境,1964年起,隆子縣開始試種生命力頑強的沙棘。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如今,隆子縣的人工沙棘種植面積達50.33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超過40%,形成了一條長40千米的綠色「長廊」,曾經的荒涼河谷「換顏」宜人景色。

  「經過不斷的植樹造林和退耕還林,隆子縣自然環境有了較大改善。現在我們還推行林草共生的新模式,在沙棘樹下種植苜蓿草,不但有生態價值,還有經濟效益。」58歲的護林員索朗仁增說,他已經在這個崗位上堅持了20餘年。

  為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近年來,西藏以「兩江四河」(雅魯藏布江、怒江、拉薩河、年楚河、獅泉河、尼洋河)流域造林綠化工程為重點,實施退耕還林、防沙治沙等林業重點工程,西藏雅江流域早已告別「舉目遠望一片沙,大風一起不見家」的歷史,高原披上了「綠色哈達」。

  西藏自治區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結果顯示,西藏各類沙化土地面積較前期減少了3.5萬公頃,年均減少面積0.7萬公頃,防沙治沙工作成效逐步顯現。

  西藏山南市桑日縣程巴村村民進行扦插苗泡水作業(3月1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和諧共處 森林草原成動物樂園

  驅車從羌塘大草原經過,不時就會和藏羚羊群「不期而遇」,並可見到野犛牛、藏羚羊和三五成群的藏野驢漫步草原,悠然自得。隨著西藏野生動物保護力度的增加,青藏高原特有的蹄類動物種群在逐步恢復。

  嘎瑪邊久住在那曲市雙湖縣城附近,他成為一名野生動物保護員已經14年了,每年都要在外巡邏近半年,獨自巡查方圓上百公裡的無人區。每次出發前,他都要戴上紅袖套,掛上工作證,震懾盜獵分子。

  雙湖縣境內的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約有1.7萬平方公裡,處於無人區,大部分地區不通公路,嘎瑪邊久常常是騎著摩託車巡邏。

  因為野生動物隨季節遷徙,嘎瑪邊久需要在野外仔細尋找它們的蹤跡。每當嘎瑪邊久發現野生動物的時候,都要停下來,仔細觀察它們的分布情況,統計它們的數量,上報給林業部門。

  在雙湖縣,像嘎瑪邊久這樣的野保員共有74名。

  在珠峰大本營附近,一隻黃嘴山鴉停在巖羊背上(5月8日攝)。 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西藏山南市境內雅魯藏布江北岸的黑頸鶴(3月1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美麗西藏 實現環境與發展雙贏

  西藏,因湛藍和純淨,吸引著八方遊客。良好的生態環境、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自然資源,是西藏推進綠色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和條件。

  拉薩市曲水縣才納鄉依託地域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淨土健康產業,從昔日的貧困鄉變成聞名遐邇的富裕鄉。

  「以前鄉裡條件差,環境亂,現在這裡道路寬闊,村裡乾淨整潔,環保理念深入人心,來這裡旅遊的人也多了,有的村民還開起了農家樂,吃上了『旅遊飯』。」才納鄉黨委書記達瓦說。

  近年來,西藏陸續實施了消除「無樹村」「無樹戶」「無樹單位」以及「綠色圍城」「樹上山」等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並通過實施極高海拔生態搬遷項目,把大自然留給野生動物、恢復原生態。2019年,西藏有4058人搬出極高海拔生態保護區。

  那曲市委書記敖劉全表示,極高海拔生態搬遷既減輕了人類活動對草原的幹擾破壞,有效保護了草原生態;同時,通過統籌做好搬遷群眾的管理引導、群眾安居、轉移就業等工作,使搬遷群眾生產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西藏最好的名片。《2019年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9年西藏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總體穩定,仍是世界上生態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青藏所攜手蘭大深耕高原:培養泛第三極研究人才
    該獎學金將面向蘭州大學本科生,總金額100萬元,旨在發掘青藏所和蘭州大學聯合培養且致力於第三極、泛第三極研究的優秀學生人才,為之儲備優秀青年人才。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亞洲水塔、地球第三極,以青藏高原為核心的泛第三極環境研究正不斷拓展和深入,並從填補空白、理論提升階段,向全面發展、國際大科學計劃方向化轉型。
  • 中科院青藏所攜手蘭大深耕高原:培養泛第三極研究人才
    該獎學金將面向蘭州大學本科生,總金額100萬元,旨在發掘青藏所和蘭州大學聯合培養且致力於第三極、泛第三極研究的優秀學生人才,為之儲備優秀青年人才。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亞洲水塔、地球第三極,以青藏高原為核心的泛第三極環境研究正不斷拓展和深入,並從填補空白、理論提升階段,向全面發展、國際大科學計劃方向化轉型。
  • 中共青海省委首場新聞發布會:數字宣告保護「地球第三極」擔當
    馬銘言 攝中新網西寧12月28日電 題:中共青海省委首場新聞發布會:數字宣告保護「地球第三極」擔當作者 張添福 潘雨潔雄踞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青海省,如何守護地球「第三極」?28日在西寧舉行的中共青海省委首場新聞發布會上,通過幾組數字或能展現該省保護「地球第三極」做出的昔日努力及未來決心。
  • 做強全省第三極 建好長三角南大門
    記者從12月16日召開的溫州市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獲悉,溫州將堅定扛起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的政治使命,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建設「五城五高地」,全力做強全省第三極、建好長三角南大門,奮力續寫好新時代溫州創新史、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市。
  • 蘭州大學三極高峰科學論壇暨「珠峰創新獎學金」捐贈儀式舉行
    獎學金的設立,旨在進一步促進青藏所和蘭州大學的深度科教融合,發掘青藏所-蘭州大學聯合培養且致力於第三極、泛第三極研究的優秀學生,傳承「腳踏實地、勇於探索;協力攻堅、勇攀高峰」的青藏科學精神,推動泛第三極科學中心的高水平建設,持續產出用得上、有影響、留得下的重大成果,服務國家西部高質量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
  • 青海省召開省委十三屆九次會議 全力打造生態文明七個新高地
    中國共產黨青海省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近日在西寧召開,審議通過《中共青海省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強調全力打造生態文明七個新高地。      會議強調,要把堅持生態保護優先作為第一抉擇,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 犛牛背上的地球第三極
    而犛牛與藏族人在高原上為伴的歷史,也幾乎貫穿了地球第三極的整個文明歷程……在流傳於地球第三極的古老創世神話中,人們認為宇宙中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都是犛牛身上的各個部位演化而來。不僅如此,在另一些傳說中,犛牛在高原文明的很多重要節點上,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布達拉宮的一幅壁畫中,就記錄了高原上的藏族人最早通過野犛牛發現鹽的故事。有意思的是,現代科學研究成果同樣告訴我們,相比人類來說,犛牛在地球第三極上生活的資歷確實要老得多。
  • 青藏科考88項專題助生態屏障建設 為保護地球「第三極」提供數據和...
    來自西藏自治區科學技術廳的數據顯示,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正式啟動以來,88項專題科考活動在西藏深入推進,為保護好地球「第三極」提供了重要數據和科技支撐。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從2017年8月全面啟動以來,大批科研工作者對青藏高原的水、生態、人類活動等環境問題進行全面深入的考察研究,為保護好地球「第三極」提供重要數據和科技支撐。
  • 2018年西藏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亮點掃描
    「青藏高原擁有許多特殊和特有的生態系統類型,是全球25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對保障我國乃至東南亞生態安全具有獨特的屏障作用,是中國建設國家公園的重要備選區域。」中國科學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名譽所長姚檀棟在「地球第三極」旅遊文化高峰論壇上說,色林錯地區是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建設的重要核心地區,基於第二次青藏科考初步成果,建議建設色林錯國家公園及「地球第三極」國家公園群。
  • 浙江溫州以排頭兵領跑者擔當做強全省第三極
    「五大新坐標」從戰略方向、戰略目標、戰略定位、戰略支撐、戰略基石等五個維度謀劃溫州「十四五」發展,明確提出溫州戰略定位是做強全省第三極、建好長三角南大門。「這是溫州市委堅持以系統觀念謀劃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部署,為溫州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段全面高質量發展確立了目標藍圖、提供了行動指引。」
  • 「地球第三極」 青藏高原!
    大家都知道地球上除了北極、南極,還有個「第三極」:世界的高級青藏高原
  • 地球第三極品牌形象宣傳片發布
    地球第三極品牌形象宣傳片發布 2020-12-02 10: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正穩步推進「三極」環境與氣候變化研究
    中新網北京12月13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所長、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陳發虎院士說,隨著綜合國力提升,中國「第三極」科學研究領域已處於世界領先的主導地位,「三極」環境與氣候變化國際大科學計劃正在穩步推進中。
  • 「地球第三極·西藏新名片」驚豔亮相 西藏正式邁入大品牌時代
    此次盛典集品牌發布會、品牌發展論壇、品牌體驗、電商直播活動於一體,從官方性、學術性、藝術性、區域性四大維度全面闡述地球第三極品牌精神底蘊。這是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後,西藏自治區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的重要舉措和開拓「品牌興藏之路」的重要實踐。
  • 助力中國打造世界冰雪經濟「第三極」 吉林專注做好「雪文章」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吉林冰雪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腳步越來越堅實。銀裝善舞,吉林冰雪的重構四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述,為我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與發展綠色經濟指引航向。
  • 以系統觀念開好局③丨溫州以排頭兵領跑者擔當做強全省第三極
    「五大新坐標」從戰略方向、戰略目標、戰略定位、戰略支撐、戰略基石等五個維度謀劃溫州「十四五」發展,明確提出溫州戰略定位是做強全省第三極、建好長三角南大門。「這是溫州市委堅持以系統觀念謀劃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部署,為溫州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段全面高質量發展確立了目標藍圖、提供了行動指引。」
  • 「三極環境與氣候變化」主題邊會在西班牙馬德裡氣候變化大會...
    吳遠彬司長指出,三極不僅是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脆弱區,同時對於全球經濟社會的發展、地緣政治都有深刻影響,是關係到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問題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在履行「巴黎協定」相關責任和義務的同時,堅持多邊主義,倡導更多國際力量加入,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
  • 研究揭示第三極地區擁有全球最潔淨環境條件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重慶大學的研究人員聯合發表在《地學前緣》雜誌上的一篇論文揭示,以青藏高原為核心的第三極地區擁有全球最潔淨的環境條件。" 新的研究首次從雪冰 - 大氣化學角度闡明了第三極是全球最潔淨的地區之一,研究成果為推動第三極地區環境保護提供了新的科學數據支撐。" 論文通訊作者、重慶大學副教授遊超告訴《中國科學報》。第三極地區毗鄰全球人口最稠密且發展迅速的地區,其環境狀況一直備受科學家和社會的廣泛關注。
  • 《第三極》總導演曾海若領銜再起大製作央視大型紀錄片《極地...
    原標題:《第三極》總導演曾海若領銜再起大製作央視大型紀錄片《極地》即將推出   《第三極》總導演曾海若,製作團隊五星傳奇與央視聯手再創新作《極地》,再次聚焦地球第三極青藏高原,全新視角講述藏地傳統與現代交融,西藏與世界互動的故事,探尋其成為全世界心靈家園的內在精神。
  • 第四屆「共築鋼鐵長城·尋找最美軍嫂」最美名單來了!
    中國青年網北京1月4日電 由中華志願者雜誌社、中國青年網、中國軍事文化研究會、中華慈善總會共同主辦,軍嫂網、營口市雙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國擁軍優屬基金會關愛軍嫂工作委員會等單位承辦,北京友好傳承文化基金會作為公益支持單位的第四屆「共築鋼鐵長城·尋找最美軍嫂」活動已進入最美軍嫂名單公示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