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血康血液病醫學研究院:血液病患者骨穿會傷身體嗎?

2020-11-23 網易新聞

2020-11-17 11:31:50 來源: 資訊達人人

舉報

  骨穿檢查可以了解骨髓造血細胞的增生情況,細胞形態有無改變。骨穿的部位多選擇在患者骼前上棘、骼後上棘或胸骨柄根本不會造成重要臟器的損傷。由於穿刺時均進行局部麻醉患者所承受的疼痛感與平常肌肉注射差不多。

  骨髓是成人造血的重要部位,每天都在不斷更新抽取0.5—— 5n用於檢驗,對於人體不會產生任何影響根本談不上對身體造成損害。骨髓檢查抽取的骨髓是極少量的,一般為0.2g左右,人體正常骨髓總量平均為2,600g。

  

  如何防止穿刺部位出血?

  穿刺後囑患者臥床休息,壓迫穿刺處2—— 5分鐘,如有出血傾向可延長壓迫時間,直至不出血為止。保持穿刺部位清潔,觀察有無滲出,定時更換無菌3M敷貼,給予加壓止血。

  患者如果骨穿後出現疼痛怎麼辦?

  因個體差異,有少數患者於穿刺後出現穿刺部位疼痛,應密切觀察,通知醫生,必要時給予止痛藥物對症處理即可緩解;對疼痛較劇者給子冷敷,重者可給予鎮靜劑。告知患者不必緊張,1——2天即可緩解。穿刺後2天內注意觀察體溫的變化。

  骨穿後需要做什麼?

  經過全程健康宣教,消除患者的各種錯誤認識,加深對骨髓穿刺術的了解,從而消除恐懼、緊張心理,使其積極主動配合,以平靜的心情接受檢查,提高整體護理服務質量,利於疾病的診斷治療。

  血液病患者裡有些患者不能做骨穿!

  當然骨穿檢查並不適用於所有患者,也有禁忌症。血友病患者禁止骨穿檢查該病患者凝血因子缺乏穿刺後可引起局部血腫。穿刺部位有局部化膿感染者,一定要選擇其他無感染部位進行穿刺,或等局部感染完全控制後再進行骨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血液病科普小知識
    通過骨穿檢查,醫生可以了解骨髓造血細胞的增生情況,細胞形態有無改變。對敗血症或某些傳染病患者行骨髓細菌培養,可提高細菌培養的陽性率。部分惡性腫瘤患者,通過骨穿可以發現骨髓轉移。所以,骨穿對各類血液病、某些感染性疾病及惡性腫瘤的診斷、指導臨床治療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部分患者需要多次骨髓穿刺才能明確診斷。
  • 骨髓移植後,白血病患者出現這些情況仍會走向死亡!
    患者關心的問題: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後還是會死嗎?知名血液病專家史淑榮表示:有的白血病患者因為病情嚴重,可能會通過骨髓移植的方式來治療,但是很多人在骨髓移植後,短則幾天到一個月,長則幾個月到幾年後還是死亡,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白血病患者應不應該做骨髓移植手術?首先,免疫排斥和併發症是骨髓移植後的致死主因。
  • 感染會導致血小板減少嗎?其實這些因素都是致病原因!
    有網友問:請問細菌感染會不會導致血小板減少,半月前中性粒檢查正常,血小板108也正常,這幾天喉嚨痛,粒檢查偏高了,血小板也由108減到67,請問是不是細菌感感冒引起的嗎?因為要馬上做手術,現在是不是也不能做了。
  • 血小板減少患者需要做哪些檢查?
    血小板減少患者需要做一下檢查來確定病情,指導治療和預後。臨床上對血小板減少患者常見的檢查項目主要有以下幾種,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一、血象1、急性型血小板明顯減少,多在20×109/L以下。三、血小板抗體由於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是由於體內自身抗體與血小板結合,引起血小板生存期縮短,破壞增多導致血小板減少,所以血小板抗體的測定就顯得尤為重要,不但可以協助診斷,了解體內抗體的多少,破壞血小板的程度,還可以預料近期病情的變化,指導治療方案的選擇,也是患者停藥的重要指標之一。
  • 2020華東AML協作組:精準醫學在小兒血液病中的應用及進展
    在針對霍奇金淋巴瘤(HL)和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等低發病率兒童血液病時,甲基苄肼、達卡巴嗪、「腸蟲清」、沙利度胺等老藥以及已上市靶向藥物的創新組合顯示出了令人欣喜的臨床療效和應用價值,給臨床在面對罕見、突發、病因不明等疾病時提供了一把利器。
  • 血液病患者如何選用感冒藥
    因此,對正常人來說,患感冒可選用的中成藥種類很多,但是因個體差異的不同,對藥物的敏感程度不同,用藥效果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只要是對症選藥就會有療效,感冒患者對所選藥物沒有過多的禁忌。 可血液病人就不同了,血液病患者不可隨便選用感冒藥。
  •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專家都說好的患者飲食指導!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在治療的時候一定要做好防治工作,其中飲食就是一項比較重要的工作,那麼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的飲食要求都有什麼呢,患者家屬在平時一定要注意這方面的問題,這樣我們才能有效地治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症狀。
  • 北京協和攜手春富研究院成功治療罕見免疫缺陷疾病
    近期,高博醫學(血液病)廣東研究中心南方春富(兒童)血液病研究院舉行了成立兩周年慶祝活動。院慶活動上,北京協和醫院兒科主任宋紅梅教授和春富研究院院長李春富教授共同總結與回顧了9歲的罕見病患者小晴的確診和治療過程。 北京和東莞2020年7月27日 /美通社/ -- 近期,高博醫學(血液病)廣東研究中心南方春富(兒童)血液病研究院舉行了成立兩周年慶祝活動。
  • 白血病嚴重會淋巴結腫大!除治療外,多吃這些快速消除!
    但,畢竟臨床上患者的病情輕重不一,白血病患者病情嚴重是會引發淋巴結腫大的。況且,淋巴結全身遍布,一旦淋巴結腫大就意味著,患者體內淋巴代謝系統出現異常、器官出現浸潤等。針對於淋巴結腫大,臨床上多會針對患者病情、病因制定相應方案為其進行對症治療。可畢竟治療需要時間的,與此同時,患者的每日飲食多攝入這些食物,對淋巴結腫大的改善起到不錯的輔助作用!那麼,具體都有哪些食物呢?
  • 黃曉軍:抗爭血液病,患者在心擔當在肩—新聞—科學網
    當時黃曉軍思考,確定不能加激素嗎?別人說的一定是對的嗎?他翻閱書籍文獻,大膽鑽研嘗試,讓本已宣布無法治療的病人脫離了危險,直到現在,病人已經活了十多年。後來,黃曉軍的這種方法成了常規,改變了原本的治療觀念,將移植後重症肺炎患者的生存率由30%提升到70%多。 「這可以說是小創新,那大創新呢?如果這個問題全中國或者是全世界都解決不了,而我把它做出來了,那我就創新了,這是大創新。」
  • 行業|需要骨修復的患者越來越多,人工骨會是他們的救星嗎?
    相關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超過220萬人次的植骨手術,這極大地刺激了骨再生的相關研究。根據《中國骨質疏鬆白皮書》數據顯示,我國目前骨質疏鬆患者數量接近7000萬,加上,我國各種關節炎重症患者超過8000萬人,現有肢殘患者約75萬人,每年新增骨損傷患者約300萬人,作為骨組織修復的人工骨材料,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
  • 中醫養生:拔火罐對身體有害嗎?
    原標題:中醫養生:拔火罐對身體有害嗎?   拔罐時用的「罐」有許多種,常見的是玻璃罐、陶瓷罐、竹罐、橡膠罐、塑料抽氣罐等。其中玻璃罐是臨床上最常用的,因其光滑透明,可以觀察到罐內皮膚充血、淤血、起泡及出血情況。家庭中常用的橡膠罐、塑料抽氣罐使用方便,但不能用火,因此效果較小。
  • 談「骨」論「筋」 | 足底筋膜炎越運動越傷?看看醫生怎麼說
    3.經常穿高跟鞋或者硬底鞋的人相對來說容易損傷,這都是一種牽拉式的損傷。4.痛風、尿酸高的人因為尿酸結晶會沉積在活動過多的地方,或者是受了傷的地方,蹠腱膜是其中的部位之一。03治療方法1.穿軟底鞋,適當減少活動量很多人存在一個誤區,鞋底越平越健康,其實鞋跟厚度以1~3釐米最為合適。穿著平底鞋反而會令筋膜拉長,使足底筋膜炎惡化。2.早期建議要做冰敷冰敷到不疼為止。
  • 協和醫學博士教你如何既鍛鍊身體又不傷膝關節
    ②走路比跑步更傷膝關節!「每天一萬步」受到歡迎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許多人相信「跑步傷膝蓋」這個說法。他們聰明的認為,既然跑步傷膝蓋,咱走上一萬步,不就既能避免損傷膝蓋,又能達到鍛鍊的效果嗎?此外,有些人會擔心經常跑步會有「跑步膝」,這個說法對嗎?其實根本就沒有什麼「跑步膝」!起碼我們臨床上不講「跑步膝」這個概念。跑步後確實會引起短暫的不適,那是因為骨骼、肌肉、韌帶、軟骨等結構協調性和穩定性下降,往往容易造成微小損傷和炎症,遠遠沒有達到關節炎的程度。只要運動量控制好了,並做好熱身運動,跑步很少造成損傷。
  • 打造血液病診療生態系統,這家醫院經歷了從量變到質變
    作為中國領先的血液病專科醫療集團,陸道培醫療集團一直堅持以患者為中心、以技術為驅動、以服務為落腳點,踐行每一項技術創新,持續改善和解決患者遇到的每一個痛點和難點。 以技術創新驅動醫療集團價值成長 2001年,年近七旬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陸道培在北京正式創建了第一家血液病醫院。
  • 再障、血小板減少症等血液病患者喝五紅水對病情幫助大嗎?
    再障、血小板減少症等血液病患者喝五紅水有用嗎?聽說有一種叫「五紅水」的藥方對緩解血液病病情有幫助,,但五紅水是什麼?具體功效是什麼?對血液病病情是否真的有緩解?陝西血液病研究所附屬醫院帶大家深入了解五紅水。
  • 《血液病/惡性腫瘤患者侵襲性真菌病的診斷標準與治療原則》第六版...
    對於血液病/惡性腫瘤患者來說,除了配合治療、控制病情以外,侵襲性真菌病(IFD)也是相當具有威脅性的挑戰。《血液病/惡性腫瘤患者侵襲性真菌病的診斷標準與治療原則》第六版將於近日發布,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液科主任、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主任委員吳德沛教授表示,此次修訂第六版,源於實踐中的新發現,指南也應隨著臨床實際的變化而有變化;另外,國內醫學診斷上也有了很大的進步,GM試驗、G試驗、PCR檢測,包括二代測序都在進步,給了臨床上很多提示;還有真菌對藥物的敏感性和藥物濃度的監測
  • 陸道培醫學團隊於國際學術期刊發文 解析雙融合基因陽性白血病發生...
    北京2019年10月30日 /美通社/ -- 融合基因是血液腫瘤中常見並且重要的一組基因異常形式。絕大多數情況下,同一個白血病患者同時僅有一種具有明確病理意義的融合基因陽性。同時存在兩種融合基因的情況非常罕見,其發生率、分子異常特徵及對臨床治療和預後的影響一 直缺乏系統研究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