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一財網
9日,世衛組織(WHO)總幹事譚德賽證實,最新的基因測序顯示,剛果(金)赤道省暴發的新一輪伊波拉疫情與此前北基伍省的伊波拉疫情無關聯,亦與赤道省2018年的伊波拉疫情無關。
譚德賽指出,目前針對疫情源頭的調查仍在進行之中,可能是來源於一種動物宿主。
據悉,這一新基因序列分析是近期由剛果(金)國家生物醫學研究所(INRB)做出的。剛果(金)在6月1日宣布,在該國赤道省姆班達卡萬加塔衛生區暴發新的伊波拉病毒病疫情。這是剛果(金)自1976年首次發現伊波拉病毒以來的第11次疫情。
此前,WHO曾指出,鑑於在剛果(金)許多地方的動物宿主體內存在伊波拉病毒,預計該國還將出現新一輪疫情。
WHO:可能起源於動物
被稱作伊波拉病毒性出血熱的伊波拉病毒,是一種罕見但可引起嚴重致命的病毒。該病毒通過野生動物傳到人,並能在人際間傳播蔓延。根據WHO統計,伊波拉平均病死率約為50%。在以往疫情中出現的病死率從25%到90%不等。
值得指出的是,2018年8月1日宣布的在剛果(金)北基伍、南基伍和伊圖裡省的第10次伊波拉病毒疫情仍未結束。WHO的數據顯示,第10次疫情已感染了3400餘例,其中2280例死亡和1171例存活。WHO對此次疫情的認定是「剛果(金)東部漫長、艱難而複雜的伊波拉疫情正處於最後階段」。
而此次在剛果(金)赤道省姆班達卡萬加塔衛生區暴發的第11次伊波拉病毒疫情中,已發現6例伊波拉病例,其中4例死亡,2例仍在接受治療。
WHO指出,這六個病例中有三例已通過實驗室檢測得到確認。隨著監測活動的增加,可能會有更多確診病例。
值得指出的是,目前暴發第11次伊波拉病毒疫情的姆班達卡市及其周邊地區,也正是2018年5月至7月剛果(金)暴發第9次伊波拉病毒疫情的發生地。
第9次疫情於2018年5月8日開始,同年7月24日結束。期間有54例病例,其中38例確診,16例疑似,最終有33例死亡和21例存活。
如前所述, INRB基因測序分析發現,最新一次暴發的病毒與2018年襲擊同一地區的病毒不同。目前各方正在進行調查以確定新暴發病毒的來源,WHO指出病毒可能起源於動物。
WHO非洲區域主任莫埃提(Matshidiso Moeti)博士對此表示,對於當下在姆班達卡市暴發的疫情同此前兩次暴發的疫情之間沒有聯繫這件事,他們並不驚訝。目前暴發的兩次伊波拉疫情地理位置相距甚遠,而且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已有飛行禁令。莫埃提表示:「儘管面臨巨大挑戰,但在WHO及其合作夥伴的支持下,剛果(金)國家衛生機構已經對伊波拉病毒東部疫情作出了有效反應。「他說,希望利用相同的專業知識來克服當前在姆班達卡市的疫情。
根據WHO對伊波拉病毒的解釋,目前人們認為大蝙蝠科果蝠是伊波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伊波拉是通過密切接觸到感染動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體液而傳到人,比如在熱帶雨林中發現的患病或者死亡黑猩猩、大猩猩、果蝠、猴子、森林羚羊和豪豬。伊波拉隨後通過人際間傳播加以蔓延,通過破損皮膚或黏膜直接接觸伊波拉患者或死者的血液或體液;或受到伊波拉患者的體液(如血液、糞便、嘔吐物)或伊波拉死者的屍體汙染的物品傳播。
WHO強調,只要病人的血液帶有病毒就仍然具有傳染性。
將大規模接種疫苗
據悉,WHO目前在疫情當地有20多名工作人員,其他增援人手將在本周抵達。
莫埃提指出,伊波拉病毒是剛果(金)動物宿主(體內)持續存在的,因此出現新的病例是在預期之中的。
目前WHO與剛果(金)衛生部一道,已經開始向疫區部署疫苗,在姆班達卡萬加塔衛生區,已有600多人接種了疫苗。同時,到目前為止,WHO方面已經交付了2200劑疫苗,預計在本周末將有更多疫苗抵達疫區。
此前2015年在幾內亞開展的大型試驗證明,一種實驗性伊波拉疫苗對伊波拉病毒病具有高度保護作用。該疫苗被稱為rVSV-ZEBOV,2015年在一項涉及11841人的試驗中對該疫苗進行了研究,發現在接種疫苗的人中,5837人接種10天(含)以上後沒有出現伊波拉病例記錄;在對比組沒有接種疫苗的人員中,10天(含)以上後,發生了23例病例。rVSV-ZEBOV疫苗在剛果(金)的2018~2019年伊波拉疫情期間也得到了使用。
除了伊波拉疫情,目前剛果(金)也正在同新冠肺炎疫情和麻疹疫情作鬥爭。目前該國的新冠肺炎病例在3195例左右,包括72例死亡;在麻疹疫情方面,自2019年以來,已報告369520例麻疹病例和6779例死亡病例。
附錄:剛果(金)伊波拉疫情
第11次疫情:赤道省姆班達卡
正在發生,2020年6月1日宣布。6例(3例確診,3例疑似),其中,4例死亡。
第10次疫情:北基伍、南基伍和伊圖裡省
正在發生,2018年8月1日宣布。3463例(3317例確診,146例疑似),其中,2280例死亡。
第9次疫情:赤道省姆班達卡。
2018年5月8日宣布,2018年7月24日結束。54例(38例確診,16例疑似),其中,33例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