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附近的小麥進化出從灰塵中吸收磷的能力 | 經濟學人精講第854期

2021-03-01 英文雜誌精選

本文選自《經濟學人》12月19日刊文章。在過去的1.2萬年,如果說地球擴張最成功的物種是人類,沒人會質疑,但如果說地球擴張最成功的物種是小麥,可能大部分人都會驚訝,但是事實是在過去的1.2萬年,小麥從中東地區一株不起眼的雜草,擴張到現在全世界的播種面積達到225萬平方公裡,成為毋庸置疑的植物界霸主。人類更是為它澆水,施肥,除草,除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似是人類馴化的小麥,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其實小麥也馴化了人類。對於這種人類朝夕相處的農作物,人類仍有很多未解之謎,最新研究發現,生長的沙漠周圍的小麥已經進化出用葉子從灰塵中吸收磷的能力,從而幫助它更好的生存。

由於篇幅較長,本文節選全文重點段落進行精講,譯文僅供參考。如需閱讀英文全文,請掃描文末二維碼,加我微信,查看朋友圈,或加入《365天精選外刊精讀》課程,每天和我們一起精讀外刊,課程介紹見文末。


選文精講

Agriculture and evolution 農業和進化Wheat absorbs phosphorus from desert dustAfter 12 millennia, a common crop still springs surprises在12,000年之後,一種常見的農作物仍然讓人們大吃一驚spring a surprise on sb: 讓某人大吃一驚、感到驚奇WHEAT WAS among the first plants to be domesticated and is now the most widespread crop in the world. It thus sounds unlikely there would be much left to learn about what makes it thrive. Yet, some 12,000 years after relations between people and wheat began, a wheat plant has been caught doing something unexpected. It helped itself to a dose of much-needed phosphorus when its leaves received a coating of desert dust.小麥是最早被馴化的植物之一,也是現在世界上最廣泛種植的作物,因此如果說人們關於這種植物的繁茂還有很多未知的地方,這聽起來不太可能。然而,在人類和小麥開始接觸大約12000年後,關於小麥還有一些意外發現。當它的葉子被一層沙漠灰塵覆蓋時,它的葉子可以幫助吸收生長所需的磷。The plant (or, rather, plants) in question were in the care of Avner Gross of the Ben Gurion University of the Negev, in Israel. As Dr Gross told this year’s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which took place online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December, his study was prompted by hikes he had taken near Neve Shalom, his home village in the Judean Hills. On these, he often noticed plant leaves completely covered in dust that had been carried there by sand storms from the Sahara desert.這種莊稼(或者更確切地說,這類莊稼)由以色列內蓋夫本古裡安大學的阿夫納·格羅斯照看。格羅斯博士在今年12月上半月在線舉行的美國地球物理聯盟會議上說,他的研究是受到在Neve Shalom附近徒步旅行的啟發,Neve Shalom是他在猶太山的家鄉。他經常看到莊稼的葉子完全被來自撒哈拉沙漠的沙塵暴帶到這裡的灰塵覆蓋。It occurred to him that this dust might not be the light-blocking nuisance it appeared at first sight. It could, on the contrary, be beneficial because of the growth-enhancing elements such as phosphorus which it contained. Until then, botanists had assumed that phosphorus in dust landing on a plant was of little value, because it is locked up in an insoluble mineral called apatite. This makes it unavailable for absorption. Dr Gross, however, reasoned that plants which had evolved near deserts, the source of almost all naturally occurring dust in the atmosphere, might well have evolved a way to exploit it.It occurred to sb:  某人突然想到……他突然想到,這些灰塵可能並不是乍看上去的那種會遮住陽光的討厭東西。相反,這些灰塵可能是有益的,因為它含有可以促進生長的元素,如磷。在此之前,植物學家一直認為落在植物上的灰塵中的磷沒有什麼價值,因為它被鎖在一種叫磷灰石的不溶礦物中,這讓它不能被吸收。然而,格羅斯博士認為,那些在沙漠附近(沙漠是大氣中幾乎所有自然產生的灰塵的來源)進化而來的莊稼很可能進化出了一種利用沙漠灰塵的方法。

1. 每天一篇精選最新外刊文章的英文原文(主要選自《經濟學人》雜誌)

2. 課程筆記講義(PDF格式),包括

全文中文譯文

詞彙、短語解析

長難句解析

文章導讀

重點講解高頻詞彙、熟詞生義、優秀表達等

3. 全文逐句詳細講解視頻

4. 微信學習群,用於答疑解惑、學習交流

5. 不定期分享優質英文外刊文章,作為泛讀材料

課程費用:

3個月:149元;6個月269元;一年449元

報課方式:

掃描下方二維碼,加我微信(madandan2020),直接轉帳即可

愛我,請給我「在看

相關焦點

  • 《經濟學人》看《流浪地球》【經濟學人精講】第216期
    戳上方藍色字「英文雜誌精選」關注我們喲第216期精講
  • 種植小麥用多少氮磷鉀,氮磷鉀有什麼優點和缺點,看完有數了
    3、鉀:促使小麥莖稈粗壯,提高小麥抗逆、抗倒伏能力鉀肥的作用:鉀肥在小麥幼苗嫩葉中及根尖等部份含量最高,鉀肥可促使小麥根、莖生長健壯,由於根部負責營養,所以小麥苗齊苗壯,麥葉濃綠,極大地增強了小麥對病蟲害、倒伏、寒、旱的抵抗能力;同時,鉀肥還可以促進糖分和澱粉的生成。
  • 「Fathoms」一本探索集強力與悲劇於一身的鯨魚的書 | 經濟學人精講第829期
    由於篇幅較長,本文節選全文重點段落進行精講,譯文僅供參考。如需閱讀英文全文,請掃描文末二維碼,加我微信,查看朋友圈,或加入《365天精選外刊精讀》課程,每天和我們一起精讀外刊,課程介紹見文末。選文精講thar she blows:這是一個俚語,當捕鯨人發現鯨魚噴出的水柱時,會說「Thar she blows」,意思是「看,鯨魚噴出的水柱,那裡一定有鯨魚」,"thar
  • 磷酸二氫鉀被稱為「肥料精」,果農4個關鍵期用,效果槓槓的
    磷酸二氫鉀在植物使用較多,可以使用在幾乎所有的作物上,養分含量為五氧化二磷52%和氧化鉀34%。磷酸二氫鉀對於作物根系生長,以及植物保花保果,果實轉色增甜都有幫助,同時也可以在逆境情況下,提高植物抗凍、抗熱、抗逆能力。
  • 「超自然」鹼基對成功生效【經濟學人精講】第208期
    在過去的數十億年中,自然界只存在 4 種鹼基——腺嘌呤(A)、胸腺嘧啶(T)、胞嘧啶(C)和鳥嘌呤。現在,研究人員打破了這些規則,在 Floyd Romesberg 位於聖地牙哥的實驗室,科學家通過擴展基因編碼,在培養的細菌中增加了一對「超自然」的鹼基對:X 和 Y。更令人驚奇的是,細菌可以利用這對超自然鹼基對編碼新蛋白!這一突破一舉改變了大眾對於生命遺傳信息的認知,堪稱「顛覆遺傳密碼」的成果。
  • T細胞將是人類對付新冠病毒的關鍵 | 經濟學人精講第809期
    當人體感染病毒後,不僅會產生抗體對抗病毒,T細胞在對抗病毒中也發揮重要作用,只不過T細胞攻擊的是被感染的細胞,以阻止病毒繁殖。新冠病毒的最新研究表明,當人體從疾病中恢復後,抗體水平會急劇下降,但T細胞對新冠病毒的免疫性卻持續存在。這對疫苗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最新研製的疫苗優先考慮了T細胞的產生,同時刺激產生抗體。寒冬臨近,雖然人類並沒有堵住新冠病毒的出口,但是在疫苗研製中,已經看到了曙光。
  • 加拿大最後一塊完整冰架無法熬過這個夏天 | 經濟學人精講第732期
    由於篇幅較長,本文節選全文重點段落進行精講,譯文僅供參考。如需閱讀英文全文,請掃描文末二維碼,加我微信,查看朋友圈,或加入《365天精選外刊精讀》課程,每天和我們一起精讀外刊,課程介紹見文末。選文精講A shortened shelf life  縮短的冰架生命期Canada’s last intact ice shelf breaks upThe fate of a rare 「epishelf lake」 is unknownTHE LAST whole ice shelf in Canada’s Arctic
  • 沙漠中活了1000年的「大章魚」,靠吸收附近水分生存,可移動
    「本文章已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沙漠中普遍乾旱缺水,也就導致很少有生物沙漠中長久的存活,而卻有這樣的一種生物,被譽為沙漠中的「大章魚」,這種植物只要靠吸收附近水分生存,可以活到1000歲,並且能夠進行移動。
  • 河北小麥的進化之路
    雖然長期以來,人們對五穀到底指什麼存在爭議,但無論是「稻、黍、稷、麥、菽」的說法,還是「麻、黍、稷、麥、菽」的說法,抑或是《周禮·天官·疾醫》中記載的「麻、黍、稷、麥、豆」的說法,「麥」都未缺席。 很多人由此認為,我們今天生活中最常見的「麥子」——小麥,應該是原產於我國的一種主糧作物。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
  • T細胞將是人類對付新冠病毒的關鍵(二)| 經濟學人精講第810期
    當人體感染病毒後,不僅會產生抗體對抗病毒,T細胞在對抗病毒中也發揮重要作用,只不過T細胞攻擊的是被感染的細胞,以阻止病毒繁殖。新冠病毒的最新研究表明,當人體從疾病中恢復後,抗體水平會急劇下降,但T細胞對新冠病毒的免疫性卻持續存在。這對疫苗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最新研製的疫苗優先考慮了T細胞的產生,同時刺激產生抗體。寒冬臨近,雖然人類並沒有堵住新冠病毒的出口,但是在疫苗研製中,已經看到了曙光。
  • 認識小麥的莖,小麥的根有幾種?
    小麥莖基部第一節間開始伸長,稱生物學拔節期,之後隨葉齡進程,各節間依次伸長。基部二個節間伸長的時期是控制基部節間長度的關鍵時期,生產中通常將全田50%植株基部莖節露出地面2釐米左右時的時期,稱為物候學拔節期(生產上拔節期)。 節間從開始伸長至定長一般要持續3個葉齡期。節間的伸長開始都緩慢,後逐漸加快,再轉慢。
  • 【人文講堂】魚在深淵:「百年大學·人文講堂」 第四期 第4講
    【人文講堂】魚在深淵:「百年大學·人文講堂」 第四期 第4講 2020-01-16 08: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磷危機日益逼近,土壤或隱藏解決方法
    這些大麥依靠土壤中過剩的營養物質(所謂的「殘留磷」)生長,有些人認為這是解決磷問題的關鍵所在。 研究人員通過計算發現,在英國和美國這樣的國家,僅田地裡的磷就價值數十億美元,可幫助抵消對開採的磷的需求。使用這些磷還能抑制磷素徑流。
  • 微觀世界的智慧:病毒搭乘細菌的便車來攻擊其它細菌菌種 |經濟學人精講第868期
    由於篇幅較長,本文節選全文重點段落進行精講,譯文僅供參考。如需閱讀英文全文,請掃描文末二維碼,加我微信,查看朋友圈,或加入《365天精選外刊精讀》課程,每天和我們一起精讀外刊,課程介紹見文末。選文精講Viruses hitch lifts on some bacteria, the better to kill others病毒會搭上一些細菌的便車,從而更好地殺死另一些細菌
  • 解析:葡萄磷吸收問題
    ,增強豆科植物的固氮能力等圖4 細胞膜結構示意圖4.磷能促進脂肪代謝圖5 脂肪合成途徑示意圖5.磷能提高作物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提高植物體內可溶性糖含量,能降低細胞質冰點;提高磷脂的含量,增強細胞的溫度適應性,從而達到抗旱、抗寒、抗病等作用
  • 鉤沉|全國重要優勢產區之一 河北小麥的進化之路
    雖然長期以來,人們對五穀到底指什麼存在爭議,但無論是「稻、黍、稷、麥、菽」的說法,還是「麻、黍、稷、麥、菽」的說法,抑或是《周禮·天官·疾醫》中記載的「麻、黍、稷、麥、豆」的說法,「麥」都未缺席。很多人由此認為,我們今天生活中最常見的「麥子」——小麥,應該是原產於我國的一種主糧作物。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
  • 小麥《小麥低溫期使用除草劑應謹防四大藥害》
    廣大農戶要抓住近日晴好天氣開展麥田封閉化除,待降溫降水過程結束後,日均溫達5℃以上,根據小麥田間苗情、墒情和草情開展精準用藥,確保除草劑安全使用。這是因為該藥通過根系吸收後,藥品發揮了殺草作用。 而且異丙隆會降低麥苗的抗凍能力,施用短期內小麥遇到低溫霜凍天氣,會出現「凍藥害」現象,小麥葉尖乾枯,葉片似開水燙過一樣。 如果施藥後夜間出現霜凍,嫩苗、積水田其藥害會更加嚴重。
  • 小麥蛋白紙尿褲——吸收強,更環保
    研究人員Antonio Capezza表示,新開發的生物材料源自小麥胚芽。更為關鍵的是,超強吸水材料以小麥澱粉加工過程產生的小麥蛋白為原料,不會佔用糧食資源。KTHRIT與SUAS研究員Antonio Capezza表示,新材料的吸水性能非常突出,它在淡水中可膨脹40倍,在鹽水中可膨脹6倍。小麥蛋白是工業生產小麥澱粉和乙醇的副產品。
  • 《農業工程學報》2017年第13期目次
    原標題:《農業工程學報》2017年第13期目次 農 業 工 程 學 報 2017年7月第13期 總第316期(第33卷) 目 次年中國居民口糧消費特徵變化及安全耕地數量 辛良傑,李鵬輝 國外生物液體燃料發展和示範工程綜述及其啟示 陳倫剛,趙 聰,張 淺,李 茜,李宇萍,張興華,王晨光,張 琦,馬隆龍 農業裝備工程與機械化 2BZ-2型穀子精少量播種機的研製
  • 2022翻譯真題精講 | 第 8 句
    【2002翻譯真題文章精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