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中國衛星在軌數量世界第二,但是在衛星應用能力上還是不足,我們需要在『用天』上繼續下功夫。」
9月17日,在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預熱活動——院士專家座談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顧問、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長三甲系列運載火箭總設計師姜傑一致表示。
「我們現在在通信、導航、遙感衛星應用方面還有很大空間,怎麼才能最好發揮衛星的效能,這是需要認真思考的。」戚發軔在談到當前中國航天存在的問題時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顧問、
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元喜發表看法:「我認為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具有新基建所有的典型特徵,把它用好了,能拉動很多產業的發展,改善大家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元喜
就推進航天強國建設進程方面,姜傑建議從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著手。她表示,近年來國內的「航天熱」持續升溫,這對航天事業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對於地方政府來說,思考如何用現有的衛星數據等航天資源和航天科技解決安全和民生等方面的痛點,是當務之急。
中國科學院院士、運載火箭專家姜傑
此外,姜傑表示,從航天大國到航天強國,還有較長的路要走。當前,我國運載火箭系統在元器件、原材料、地面設備上的軟體等方面還未完全實現自主,航天是一個需要舉國之力才能完成的系統工程,各方應該大力協作、積極探索,早日實現全部國產化。
&34;中國科學院院士,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王巍表示。
中國科學院院士,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王巍
中國工程院院士、固體火箭發動機專家侯曉同樣認為現階段衛星應用方面還有很多探討空間,地方政府可以抓住機遇,利用當地技術優勢幫助航天解決卡脖子的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固體火箭發動機專家侯曉
與會院士、專家還圍繞我國航天產業未來發展趨勢、加強地方產業與航天技術深度合作等方面提出意見和建議。
福建省委常委、組織部長楊賢金對院士、專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表示感謝,並期待福建省後續與中國航天持續展開更深入的合作。
福建省委常委、組織部長楊賢金
文/中國航天報記者 鄭恩紅 劉巖
圖/中國航天報記者 宿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