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空調有人喊冷有人喊熱 同一空間為何體感溫度相差這麼多?

2020-12-05 中國搜索

每天上下班坐地鐵的汪女士在辦公室內又開始打起了噴嚏,身材單薄的她為了抵禦地鐵列車內空調吹出的製冷風,需要在夏季出門時多帶一件外衣出門。汪女士這樣的情況並不鮮見,每天超過300萬成都市民通過地鐵出行,同一地鐵列車上,甚至會出現不同乘客同時向成都地鐵運營公司投訴空調過冷或過熱的現象。昨天,成都晚報記者專訪了成都地鐵運營公司車輛部車輛管理室主任詹冬潤,就成都地鐵列車內空調設定和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回應。

空間溫差和設備特性導致體感較冷

地鐵列車內的溫度到底被設定為多少度?詹冬潤告訴記者,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嚴格執行公共建築空調溫度控制標準的通知》等法律法規規定,成都地鐵列車車內的空調溫度設定為26度。「成都地鐵列車的空調通過地鐵列車司機室內的軟體進行控制。我們每天的地鐵列車出庫前和入庫後,都會對司機室內的空調控制運行界面進行檢查和設定,確保夏季地鐵列車空調製冷嚴格控制為26度。」詹冬潤告訴記者,雖然地鐵行業內並無溫度設定標準,但是成都地鐵嚴格參照了國務院的要求,「對絕大多數人而言,26度是一個比較舒適的溫度。」

排除個體身體素質差異的情況下,為什麼還有乘客會覺得地鐵列車上很冷?詹冬潤認為,主要原因在於空間轉換後的溫度差異和列車空調設備的物理特性。「乘客在車站候車時,無論是地上車站還是地下車站,車站空間開敞,空氣流動性強,相對空調的感受就沒有那麼強。」詹冬潤告訴記者,空間的開敞度隨著乘客進入地鐵列車車門的那一刻開始發生變化。「對溫度敏感的乘客能夠馬上感受到變化,因為地鐵列車內相對車站的空間來說,密閉性更強,空調效果的感受度就更強了。」

空間轉換之外,列車空調設備的物理特性也讓空調在車內的製冷效果變得更明顯。「地鐵列車的每節車廂都有兩個空調機組,製冷時分為全製冷和半製冷兩種工況,這兩種工況隨著車內溫度的變化而自動切換,決定是否啟動或關閉壓縮機讓車內保持適宜溫度。」詹冬潤告訴記者,由於壓縮機的物理特性不適宜頻繁開啟或關閉,否則其使用壽命和可靠性將大打折扣,故障率迅速飆升。「壓縮機啟動以後,3分鐘才能停止。像室外溫度很高時,大客流湧入車內後,壓縮機工作3分鐘,部分乘客一定會覺得體感較冷。同樣,部分乘客認為大客流進入車內後,車內空氣較悶。也是由於壓縮機在停止工作2分鐘以後才能再次啟動工作,從而這兩分鐘空氣就相對較悶一些。」

空調設備更換成本大且規格不一

和每一位市民家中使用的空調一樣,製冷或供暖時,為了能夠達到目標溫度,地鐵列車空調出風口出風溫度一定是較目標溫度更低或更高的。「站在地鐵列車車內空調出風口下方,就如同站在家中空調出風口下方一樣,所以我們從3號線列車招標採購開始,就向車輛製造企業提出要優化空調出風口設計,改善直吹頭頂的現象。」詹冬潤告訴記者,成都地鐵早期開通的1號線、2號線列車車內空調出風口設計幾乎為垂直設計,就導致了空調出風直吹人身體的情況存在。「從3號線列車開始,空調出風口有明顯的角度設計,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空調出風直吹人身體的情況。」

為了進一步改善高峰時期車內空氣較悶的情況。新開通的地鐵7號線、10號線列車內還增加了幅流風機。「在空調風機之外,幅流風機能夠讓車內的氣流更均勻,使空調的效果能夠更高效地傳播到車內的空間當中,避免出現空調出風口下很冷或很熱,車廂內其餘位置就很悶的情況。」詹冬潤告訴記者,優化後的設計和新設備的投入,明顯改善了車內舒適度。「針對前期開通的1、2、4號線列車目前存在的空調問題,我們一直在與列車的製造商和空調的供應商溝通,探討可行性方案」。詹冬潤告訴記者,更換設備不僅涉及到新購成本,同時既有的設備還遠未達到其使用年限,拆換下來只能報廢,從而導致浪費的情況。「開通最早的1號線列車,到今年也使用不到9年的時間,其空調設備的使用年限是30年,整體更換不僅造成資產浪費,同時新設備的規格不一定能夠滿足既有車輛構造的需要,因此改善較早期地鐵車輛的空調舒適度,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探討可行的方案。」

記者了解到,未來開通的新線車輛採購中,成都地鐵在招標時即標註要求了車輛的空調設備需採用更加舒適的變頻空調,讓車內更加舒適。

【新聞多一點·對話】

為什麼不採用「弱冷氣車」的設置?

成都晚報記者:在日本或者其他國家、地區,軌道運營企業考慮到部分乘客無法承受空調較強的製冷效果,在一列車上專門設置有「弱冷氣車」車廂,為什麼成都地鐵不能採用這種方式?

詹冬潤:從車輛空調系統的控制角度來說,可以實現單節車廂單一設置溫度這種情況。但是從目前的成都地鐵運營線路和運營列車情況來看,暫時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成都晚報記者:為什麼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詹冬潤:從運營情況來看,成都地鐵線網在早晚高峰時期擁擠程度還比較高。我們也正在通過縮短運行間隔、修建新線的方式來緩解這樣的情況。在擁擠程度較高的情況下,乘客還沒有選擇列車上哪節車廂的空間。

成都晚報記者:車輛的問題在哪裡?

詹冬潤:雖然控制單節車廂空調不存在技術和設備問題,但是成都地鐵列車的每一節車廂與車廂之間,並沒有採用車門將不同車廂間隔開來的設計。因此,就算不同車廂設定成不同的溫度,也無法實現理想的溫度區隔效果。

本文來源:成都晚報

相關焦點

  • 高鐵上為啥空調這麼冷?溫度是怎麼設定的?大部分人真不知道……
    高鐵上為啥空調這麼冷?溫度是怎麼設定的?來漲知識������01動車空調溫度自動調節動車組列車車廂是一個密閉空間,依靠空調與外界進行空氣流通。動車組空調系統一般由客室空調機組、空調控制器、連接風道、廢排單元、混合箱及壓力波組件等組成。
  • 有一種冷是衣服再多,也還是冷|溫度|體感溫度|相對溼度|溼冷
    冷~是最近的溫度主角但冷也是分不同的有一種冷是身體熱乎乎衣服外冷冰冰的還有一種冷是衣服再多也還是冷~這是真冷啊~一場爭論由此而生我們北方的乾冷最冷。零下一、二度的零度左右的這麼來看北方是比南方冷但是影響我們對溫度的感受不僅僅是預報氣溫我們感受的溫度主要是體感溫度其中最重要的兩個因素是相對溼度
  • 加拿大冬天到底有多冷?體感-55℃!有人被凍死在家門口
    今日,世界聞名的班芙公園所在的阿爾伯塔省,體感溫度已經達到-55℃。-55℃!冷成這樣!之所以出現這麼低的氣溫,主要是因為加拿大出現了「極地漩渦」(Polar Vortex)現象,是一種發生於極地,介於對流層與平流層的中、上部的持續性且大規模的氣旋。「極地漩渦」的到來將給該地區帶來酷寒與強風強降雪。最近一次是2019年北美洲寒流。
  • 什麼是「體感溫度」?
    現在身在南半球的同胞們,這麼熱的天你們怎麼辦?今年夏季,伊朗有一天當地的體感溫度達到74℃,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極為罕見的高溫。這麼高的溫度,人體組織不會出現變化嗎?解決這個問題前,請先注意「體感溫度」,什麼是」體感溫度「?溫度是真的,但它並非天氣預報通常播報的「氣溫」,而是指「體感溫度」。何為「體感溫度」?
  • 一個溼冷分分鐘將體感溫度拉到同一水平線!
    常聽網友們在爭論到底南方更冷還是北方更冷,一說北方雖然乾冷但室外零下室內20度,而南方室外零度室內零度,一說北方是乾冷而南方是穿多少都透骨陰寒。其實不必爭論太多,因為老天爺其實很公平:北方雖然不溼,但物理溫度低,人會覺得乾冷無比,畢竟零下十幾度甚至二十幾度我們都承受不來;南方雖然物理溫度不低,可是溼度比較大,人們普遍感到徹骨而寒,穿多少都覺得陰寒捂不暖。所以,這就導致南北方體感溫度相差不劇烈。體感溫度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再比較南北方哪裡更冷就沒有實際意義了。
  • 上海「悶蒸體感」再升級,明迎今夏首個高溫日!體感溫度要超過50℃?
    我大魔都的同學們,喊熱之聲不絕於耳。校褲粘腿可還行!口罩,喊熱中的高頻詞彙。熱熱熱熱熱……那麼,今天的上海到底有多熱呢?監測數據說話:今天,全市大部分地區氣溫都超過34℃,徐家匯定格34.6℃,像青浦、寶山這樣的郊區超過高溫線。
  • 北京地鐵車廂開啟座椅加熱設備 這個冬天不再冷
    地鐵公司:今晨已開啟座椅加熱連日來不少市民反映,地鐵房山線和13號線的車廂裡太冷了,車廂頂部空調送出的風冷颼颼的,吹得人吃不消。今晨,記者從北京地鐵獲悉,從今天首班車開始,地鐵地面線路已提前開啟座椅加熱設備。房山線:車廂裡風很大早上6時,室外溫度12℃。
  • 體感溫度不足28℃ 這些地方喊你去避暑
    溼度、水質、空氣品質也是硬指標    選出哪兒最適合避暑,並不是選出夏季氣溫最低者這麼簡單。    「利用當地氣象部門監測的近30年7至8月氣溫、風速和相對溼度等天氣條件,制定了適合安徽的夏季氣候舒適度等級劃分,依次分為很舒適、舒適、熱、炎熱4個等級。」
  • 新加坡的空調到底有多冷?
    ▲居民樓的空調外機(圖/infobae)「來新加坡後才知道這裡是有冬天的。」「五年前我媽老喊我穿秋褲,自從來了新加坡,我自己就穿上了護膝,因為已經被凍出了老寒腿。」「新加坡熱到沒空調真是活不了,但吃頓飯的功夫我就得跑到外面解凍幾次。」
  • 溼度和風與體感溫度的關係?
    為什麼溼度和風對體感溫度影響那麼大?比如北風一颳風就冷的骨頭疼,比如最近幾天的江南地區,都說最美人間四月天,然而儘管已是四月中下旬,最大的感受卻不是春風輕靈、春光明媚,而是颳風下雨的寒冷冬意,明明前一天仿佛進入初夏,第二天一下雨就又回到了冬天的尾巴,格外潮溼、陰冷。
  • 北京迎1966年以來最冷早晨:體感溫度比北極還要冷
    今天北京更冷了,已經是1966年以來最冷早晨。今天(1月7日)06時,北京南郊觀象臺氣溫降至-19.5℃,迎來1966年以來最冷清晨。今天白天,北京仍有陣風6、7級,最高氣溫僅-7℃,天寒地凍,公眾出行保暖工作要做好,避免在戶外長時間逗留,謹防凍傷。
  • 體感溫度-69℃ 出門伸手就會被凍傷 美國今年為什麼這麼冷?
    浙江在線杭州1月8日訊(浙江在線編輯 馮一倫)這兩天,我國多地降溫並迎來2018年首場降雪。與此同時,在地球的另一邊,美國也正遭受著更為嚴峻的「雪後寒」!上周末,美國東北部部分地區竟然比火星表面的溫度還要低!  據媒體報導,美國東海岸迎來了2018年的初雪,不過卻是一場更為惡劣的天氣,被稱作「炸彈氣旋」。
  • 體感溫度與預報溫度區別大
    體感溫度是指人感覺到冷熱的溫度感覺,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是人體皮膚溫度。因為體感溫度受四項因素的影響:一是氣溫,即是天氣預報的溫度;二是溼度,很多時候溫度比較高,但是溼度比較小,人體不感覺到難受,因為人的體表的水分被高溫所蒸發掉而比較乾爽;三是風速,一定的風速會使人感覺到氣流在流動,身體散發出的熱量都被吹離體表,溫度雖然比較高,但是比較乾爽;四是輻射,太陽輻射直接照射到人,會感覺到難受,如果在樹陰底下或遮陽棚下,感覺與太陽直接輻射就完全不一樣,一般陰天與晴天的溫度相差4
  • 人民日報新知:來,算一算體感溫度
    天氣冷,氣溫比體溫低,這時候身體在默默無聞任勞任怨地為你加熱小氣層,所以小氣層的溫度是比氣溫略高、而比體溫略低的。如果此時一陣大風吹過,好容易才被你身體加熱好的小氣層就一呼啦被吹跑了,換成溫度低的「新」小氣層過來罩著你,你自然就覺得冷了。   同樣道理的,還有溼度。溼度也會影響體感溫度。比如,天冷時,溼度越大就越冷;天熱時,溼度越大就越熱。
  • 商場電風扇琳琅滿目 同一種類價格竟相差五倍
    同一種類價格相差5倍5月19日,記者走訪了長沙多家電器賣場,發現如今的電風扇不僅在外觀上推陳出新,自然風、睡眠風、氧吧、活性負離子等以前只在空調上應用的各類技術,如今在電風扇上也競起了風流。在蘇寧電器五一店風扇專櫃,記者看到,先鋒、美的、格力、艾美特等品牌的風扇種類都有上十種。
  • 夏季體感溫度與預報溫度區別大
    體感溫度是指人感覺到冷熱的溫度感覺,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是人體皮膚溫度。因為體感溫度受四項因素的影響:一是氣溫,即是天氣預報的溫度;二是溼度,很多時候溫度比較高,但是溼度比較小,人體不感覺到難受,因為人的體表的水分被高溫所蒸發掉而比較乾爽;三是風速,一定的風速會使人感覺到氣流在流動,身體散發出的熱量都被吹離體表,溫度雖然比較高,但是比較乾爽;四是輻射,太陽輻射直接照射到人,會感覺到難受,如果在樹陰底下或遮陽棚下,感覺與太陽直接輻射就完全不一樣,一般陰天與晴天的溫度相差4
  • 體感溫度達74℃ 人會「熟」嗎?
    伊朗體感溫度74℃?是真的!這個溫度同樣讓數據帝感到「惶恐」,連夜查詢了當地氣象數據,發現這個溫度確實是真的,但它並非天氣預報通常播報的「氣溫」,而是指「體感溫度」。何為「體感溫度」?簡單說就是人主觀感受到的溫度,每個人的耐熱程度不同,體感溫度自然有別。但是總體來說,影響體感溫度的重要氣象因素之一就是相對溼度,因此體感溫度就是「摻了水分」的溫度。
  • 【空氣溼度與體感溫度】
  • 空調調到26度,大錯特錯!這個溫度才是最舒適省電的!趕緊調一下
    趕緊調一下到了現在這種每天都特別熱的天氣,大家自然是想每天都生活在有暖氣的房間裡面,因為不開冷氣的話就好像是每天都泡在蒸籠裡面一樣,尤其是到了晚上被熱醒的時候,那種被汗水打溼的感覺真的是讓我們非常的難受,沒有很好的睡眠,將會嚴重影響我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為了有效避免自己被熱醒,就將空調的溫度調的特別的低,這樣就導致了很多人半夜被動醒,甚至有人會因為這個凍感冒。
  • 科學認識高溫天氣中的體感溫度
    體感溫度是指人感覺到冷熱的溫度感覺,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是人體皮膚溫度。因為體感溫度受四項因素的影響:一是氣溫,即是天氣預報的溫度;二是溼度,很多時候溫度比較高,但是溼度比較小,人體不感覺到難受,因為人的體表的水分被高溫所蒸發掉而比較乾爽;三是風速,一定的風速會使人感覺到氣流在流動,身體散發出的熱量都被吹離體表,溫度雖然比較高,但是比較乾爽;四是輻射,太陽輻射直接照射到人,會感覺到難受,如果在樹陰底下或遮陽棚下,感覺與太陽直接輻射就完全不一樣,一般陰天與晴天的溫度相差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