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學家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新識別月球上近11萬個撞擊坑
中國科學家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新識別月球上近11萬個撞擊坑(神秘的地球uux.cn該團隊在月球撞擊坑智能識別和年代標定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新識別月球上近11萬個撞擊坑,並有超過18000個撞擊坑被標定了地質年代。該研究成果已於22日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
-
科學家新識別月球上逾10.9萬個撞擊坑
中新社北京12月23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行星科學研究論文稱,科學家們通過機器學習方法,在月球表面識別出之前未識別的逾10.9萬個撞擊坑。據該論文介紹,撞擊坑分布在月表的大部分區域。然而,識別撞擊坑數量的人工和自動方法在計算精確總數時存在不一致的情況。比如,自動識別方法一般很難發現不規則或退化的撞擊坑。
-
AI幫月球數「麻子」:從嫦娥圖像中新發現10萬多個撞擊坑
12月22日,由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和國家天文臺副臺長研究員李春來領銜的研究團隊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論文,報告了一項利用一種遷移學習策略來識別月球的
-
科技話題:天鏈衛星、竹類新種、月球撞擊坑、新型抗生素、深海化能...
科技話題:天鏈衛星、竹類新種、月球撞擊坑、新型抗生素、深海化能生態系統 2021-01-05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日科技話題:天鏈衛星、竹類新種、月球撞擊坑、新型抗生素、深海化能生態系統
在十餘年來種質資源庫收集的數萬份植物種子當中,這批種子有其特殊的意義。中國是世界上竹類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在竹子的種類、分布面積、蓄積量、竹材和竹筍產量等方面居世界第一位。——央視新聞客戶端3科學家新識別月球上逾10.9萬個撞擊坑
-
月球上有個中國「工作狂」揭秘了太陽系最古老的撞擊坑
「玉兔二號」月球車順利喚醒。截至目前,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已度過559個地球日,兩器的順利喚醒標誌著「嫦娥」攜手「玉兔」進入第20月晝工作期,不斷創造著新的記錄。在本月晝工作期,著陸器搭載的月表中子及輻射劑量探測儀、低頻射電頻譜儀將按計劃開機工作。
-
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聯合國內外科研團隊為月球與行星探索提供新數據和新方法
,在月球撞擊坑智能識別和年代標定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新識別月球上近11萬個撞擊坑,並有超過18000個撞擊坑被標定了地質年代。 月球撞擊坑(lunar impact craters)又被稱為「月球化石」,是月球最典型的地貌單元及重要構造形態,它的形成與演化記錄了太陽系的動態歷史過程。月球撞擊坑的有效識別和年代估計對於月球地形地貌、地質構造、月球的地質年齡及太空飛行器著陸點鎖定等至關重要。月球探測過程中,由專家人工或自動識別的月球撞擊坑資料庫相繼建立。
-
玉兔二號幫科學家解密月球最大撞擊坑
【玉兔二號幫科學家解密月球最大撞擊坑】近日,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進入第24月晝。隨著「玉兔二號」月球車不斷前行,嫦娥四號核心團隊科學家利用傳回的第一手數據,持續產出科學成果,近期發表的研究成果稱:月球最大撞擊坑——南極-艾特肯盆地形成時的撞擊,很可能穿透月殼,撞擊出月球深部物質。
-
玉兔二號幫助解密月球最大撞擊坑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11月10日3時12分和11月9日10時17分結束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喚醒,迎來第24月晝。截至目前,嫦娥四號已順利工作677個地球日。△嫦娥四號巡視路徑圖基於探測點全景相機拼接影像、DOM影像等數據情況,「玉兔二號」月球車將在第24月晝期間繼續向西北方向行駛,目標為玄武巖方向或反射率較高的撞擊坑區域
-
月球上3萬多隕石坑,為什麼不見隕石只見坑?
月球作為地球唯一自然衛星,上面布滿了密密麻麻的隕石坑,天文學上叫做環形山。這些環形山總計有5萬多,在1km以上的有33000多,100km直徑的有40個,所有隕石坑足有月面積的7%~10%,而月背更多。
-
科學網—馮·卡門撞擊坑地形演化歷史獲揭示
研究者供圖 ■本報記者 甘曉 根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公布的消息,11月21日,「玉兔二號」月球車結束寒冷漫長的月夜休眠期,受光照成功自主喚醒,恢復月面工作,進入第12個月晝工作期。至此,「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工作時長已達到322天;「玉兔二號」月球車行駛裡程也達到318.62米,實現「雙三百」突破。 與此同時,利用「玉兔二號」數據開展的科學研究也交出一份漂亮成績單。
-
玉兔二號幫科學家解密月球最大撞擊坑:南極-艾特肯盆地
隨著「玉兔二號」月球車不斷前行,嫦娥四號核心團隊科學家利用傳回的第一手數據,持續產出科學成果,近期發表的研究成果稱:月球最大撞擊坑——南極-艾特肯盆地形成時的撞擊,很可能穿透月殼,撞擊出月球深部物質。 南極-艾託肯盆地(South Pole-Aitken basin) 是月球上最大的環形山,也是太陽系內已知最大的。這環形山位於月球的背面,接近南極的地方,直徑約2,240公裡,深13公裡。 那麼該科學家帶來又一個新的問題,什麼樣的撞擊可以「穿透月亮」?撞擊出月球深部物質?撞擊的當量會達到什麼程度?
-
玉兔二號數據揭示馮·卡門撞擊坑地形演化歷史
11月19日,由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等多家科研機構組成的團隊在《地球物理研究快報》(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發表論文,揭示了嫦娥四號著陸區馮·卡門撞擊坑地形演化歷史,為認識該區域地質演化歷史和物質來源提供了重要信息。
-
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迎來第24個月晝:月球最大撞擊坑被解密
嫦娥四號探測器作為世界首個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巡視探測的太空飛行器,其主要任務是著陸月球表面,繼續更深層次更加全面地科學探測月球地質、資源等方面的信息。而其也不負所望,正在不斷刷新著紀錄。
-
嫦娥四號迎來第24月晝 月球最大撞擊坑被解密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11月10日3時12分和11月9日10時17分結束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喚醒,迎來第24月晝。截至目前,嫦娥四號已順利工作677個地球日。24月晝期間繼續向西北方向行駛,目標為玄武巖方向或反射率較高的撞擊坑區域。
-
45億年前地球被行星撞擊過為什麼現在地球上沒有撞擊坑呢?
天體在運動的過程中就有可能發生彼此的碰撞,所以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內,像地球、月球一樣的行星和衛星都會遭受大量的隕石撞擊,有的甚至形成巨大的隕石坑。我們發現月球上有很多隕石撞擊坑,密密麻麻的像個「大麻子」,月球上直徑超過1000米的隕石坑數量超過3.3萬個,其中最大的隕石坑是位於月球南極附近的貝利環形山,直徑超過295千米,比海南島的還要大一點。
-
科學家揭開月球背面地下結構神秘面紗
科學家表示,月球背面地下結構被首次揭曉,對於了解撞擊過程對月表的改造、火山活動規模與歷史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也將極大提高人們對月球撞擊和火山活動歷史的理解,並為月球背面的地質演化研究帶來新的啟示。北京時間當天凌晨,中國科學家在月球和深空探測領域完成這一重大發現的研究成果論文,獲國際科學期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在線發表。
-
嫦娥一號衛星成功撞擊月球
從撞擊月球的重量上看,嫦娥一號是已經撞擊月球的探測器中最重的一個,除去燃料的重量就已經達到1.15噸,而前幾個撞月探測器的重量都沒有超過1噸,因此嫦娥一號撞出的坑很有可能是目前撞出的坑中最大的。會產生「太空垃圾」?2月11日,美國和俄羅斯的兩顆通信衛星在太空相撞,並產生大量太空垃圾,專家預計這些碎片將對其他衛星以及國際空間站構成威脅。
-
月球坑研究顯示:地球和月球8億年前曾遭流星體撞擊
英媒稱,一些月球坑顯示,8億年前,當複雜生命的最初跡象在地球上大規模出現之際,流星體在不斷襲擊地球和月球。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7月21日報導,大阪大學的一個團隊使用「月亮女神」月球探測器上的地形照相機收集的數據來確定59個不同月球坑的年齡。
-
月球坑研究顯示:地球和月球8億年前曾遭流星體撞擊
參考消息網7月23日報導英媒稱,一些月球坑顯示,8億年前,當複雜生命的最初跡象在地球上大規模出現之際,流星體在不斷襲擊地球和月球。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7月21日報導,大阪大學的一個團隊使用「月亮女神」月球探測器上的地形照相機收集的數據來確定59個不同月球坑的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