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海筆林覓快樂
——記張呈祥的書法藝術
文/董江海
「墨海筆林覓快樂」,用來概括從領導崗位退下來的耄耋老人張呈祥先生學習書法的藝術人生是最好的寫照。
張呈祥(1938年9月出生於山西省臨猗縣)80歲,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山西省運城關公書畫院院長、運城市書協名譽主席。退休之前歷任縣委副書記、縣長、市長、市委書記、市人大副主席等職,退休後一直致力於書畫藝術的弘揚,為運城書畫藝術事業做出巨大貢獻,自身的書藝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張呈祥先生的藝術成就世人矚目,表現有三:
張呈祥先生近照
一、清風白雲,包前孕後,啟河東書藝新風。
張呈祥先生曾為官一方,工作之餘對書法的學習幾乎佔據了他的所有業餘時間,這種自幼酷愛翰墨,骨子裡的對書法的熱愛,讓他養成了無論在何種崗位上對書法的學習臨習從未間斷,忙中偷閒,臨池不輟。不僅讀完中國書畫函授大學,而且還利用工作機會,大力推動運城市的書法藝術事業。
運城市的書畫藝術能夠在改革開放以市場經濟為主導的那一時期能同步發展並取得可喜的成績,張呈祥先生功不可磨。退休後,張呈祥先生更加以飽滿的熱情,全身心投入到運城市的書畫藝術事業之中。2007年元月組建運城市關公書畫院並擔任院長,先後發起策劃一至五屆由中國美協、中國書協主辦的「中國永樂宮國際書畫藝術節」國家級大型書畫交流展覽活動。利用關公書畫院平臺,不斷的聚攏人才,推行藝術上「請進來,走出去」的發展思路,多次邀請書畫大家來運城講學,鼓勵河東的書畫人才走出去學習交流,為運城市書畫藝術近年整體水平的提高做出特殊的貢獻;為運城市的書畫藝術對接全國高端平臺提供了支持和幫助。為官如清風白雲,造福一方,從藝包前孕後,啟河東書藝新風,為運城的書畫藝術做出了重要貢獻!
張呈祥書法作品
二、德藝雙馨,弘道育人,開暮年書藝之春
張呈祥先生離開領導崗位後積極投身於書畫藝術教育普及工作,利用關公書畫院平臺,傳道授業,樂此不疲,為讓運城書畫藝術專業發展走到山西乃至全國前面傾注了大量的心血。河東書畫年輕的後輩在全國書畫大展中屢屢折桂和張先生嘔心分不開,他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提攜後輩,甘為人梯的精神人所共知。他不僅在運城奔走,2013年還在海南設立書畫學堂——逸龍灣學堂義務教授書畫。六年間,學院由小到大,現有學員百二十餘人,為海南當地的書畫藝術的發展、人才的培養做出突出成績,得到當地政府及市民高度評價,也為內陸河東書畫藝術與海南書畫藝術交流搭建了很好的平臺,先後多次組織兩地書畫交流展覽互動,張先生德藝雙馨,弘道育人,開著年書藝之春,有口皆碑!
張呈祥書法作品
三、書藝無涯,學者心跡,行自我風雲書道。
張呈祥先生自幼習書,始終如一,從不放棄。退休之後,傾心書藝,拜師中國書協理事王祥之先生;問道於北大王嶽川教授;結業於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畢業於中書協培訓中心兩年制高研班,師承正脈。篆書從金文入手,遍臨精典《大盂鼎》、《散化盤》、《毛公鼎》廣泛沙獵、臨池不輟,尤其對清鄧石如小篆情有獨鍾,用功最勤。張先生的篆書取法正脈、結體造型古樸優美,線質彈力如筋,硬朗似鐵,金石之味躍然紙上。古之金文,多刻鏽於器皿之上,張先生還以刻字體會篆書,刀功筆力轉換間體會篆書的魅力。張先生對隸書也是甚愛有佳。他的作品格調高古,線質鑿鑿,耐人尋味,多次參加全國性書展獲獎折桂,名聲遠播海內外。張先生不僅致力於書法藝術技的歷煉與探索,他在書道行而上的理論上也頗有造詣,先後撰寫《書法史概覽》、《書法講義概要》、《書法美學的研究》等26篇理論文章,同道敬仰。儘管書藝無涯,但張先生壯心不已,書藝求真,學者心跡,以隸篆藝術行自我風雲書道,受到廣泛好評!
張呈祥先生今年80高齡,書藝追求孜孜不倦,墨海筆林覓快樂,精神可嘉。我們祝願張先生健康長壽,藝道新境!
董江海書畫作品
本文作者簡介:
董江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培訓中心書畫高研班助教、湖南省六合國學書院導師。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