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江海‖墨海筆林覓快樂——記張呈祥的書法藝術

2021-01-15 嚴克江文藝家園

墨海筆林覓快樂

——記張呈祥的書法藝術


文/董江海


「墨海筆林覓快樂」,用來概括從領導崗位退下來的耄耋老人張呈祥先生學習書法的藝術人生是最好的寫照。

張呈祥(1938年9月出生於山西省臨猗縣)80歲,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山西省運城關公書畫院院長、運城市書協名譽主席。退休之前歷任縣委副書記、縣長、市長、市委書記、市人大副主席等職,退休後一直致力於書畫藝術的弘揚,為運城書畫藝術事業做出巨大貢獻,自身的書藝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張呈祥先生的藝術成就世人矚目,表現有三:


張呈祥先生近照


一、清風白雲,包前孕後,啟河東書藝新風。


張呈祥先生曾為官一方,工作之餘對書法的學習幾乎佔據了他的所有業餘時間,這種自幼酷愛翰墨,骨子裡的對書法的熱愛,讓他養成了無論在何種崗位上對書法的學習臨習從未間斷,忙中偷閒,臨池不輟。不僅讀完中國書畫函授大學,而且還利用工作機會,大力推動運城市的書法藝術事業。

運城市的書畫藝術能夠在改革開放以市場經濟為主導的那一時期能同步發展並取得可喜的成績,張呈祥先生功不可磨。退休後,張呈祥先生更加以飽滿的熱情,全身心投入到運城市的書畫藝術事業之中。2007年元月組建運城市關公書畫院並擔任院長,先後發起策劃一至五屆由中國美協、中國書協主辦的「中國永樂宮國際書畫藝術節」國家級大型書畫交流展覽活動。利用關公書畫院平臺,不斷的聚攏人才,推行藝術上「請進來,走出去」的發展思路,多次邀請書畫大家來運城講學,鼓勵河東的書畫人才走出去學習交流,為運城市書畫藝術近年整體水平的提高做出特殊的貢獻;為運城市的書畫藝術對接全國高端平臺提供了支持和幫助。為官如清風白雲,造福一方,從藝包前孕後,啟河東書藝新風,為運城的書畫藝術做出了重要貢獻!


張呈祥書法作品


二、德藝雙馨,弘道育人,開暮年書藝之春


張呈祥先生離開領導崗位後積極投身於書畫藝術教育普及工作,利用關公書畫院平臺,傳道授業,樂此不疲,為讓運城書畫藝術專業發展走到山西乃至全國前面傾注了大量的心血。河東書畫年輕的後輩在全國書畫大展中屢屢折桂和張先生嘔心分不開,他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提攜後輩,甘為人梯的精神人所共知。他不僅在運城奔走,2013年還在海南設立書畫學堂——逸龍灣學堂義務教授書畫。六年間,學院由小到大,現有學員百二十餘人,為海南當地的書畫藝術的發展、人才的培養做出突出成績,得到當地政府及市民高度評價,也為內陸河東書畫藝術與海南書畫藝術交流搭建了很好的平臺,先後多次組織兩地書畫交流展覽互動,張先生德藝雙馨,弘道育人,開著年書藝之春,有口皆碑!


張呈祥書法作品


三、書藝無涯,學者心跡,行自我風雲書道。


張呈祥先生自幼習書,始終如一,從不放棄。退休之後,傾心書藝,拜師中國書協理事王祥之先生;問道於北大王嶽川教授;結業於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畢業於中書協培訓中心兩年制高研班,師承正脈。篆書從金文入手,遍臨精典《大盂鼎》、《散化盤》、《毛公鼎》廣泛沙獵、臨池不輟,尤其對清鄧石如小篆情有獨鍾,用功最勤。張先生的篆書取法正脈、結體造型古樸優美,線質彈力如筋,硬朗似鐵,金石之味躍然紙上。古之金文,多刻鏽於器皿之上,張先生還以刻字體會篆書,刀功筆力轉換間體會篆書的魅力。張先生對隸書也是甚愛有佳。他的作品格調高古,線質鑿鑿,耐人尋味,多次參加全國性書展獲獎折桂,名聲遠播海內外。張先生不僅致力於書法藝術技的歷煉與探索,他在書道行而上的理論上也頗有造詣,先後撰寫《書法史概覽》、《書法講義概要》、《書法美學的研究》等26篇理論文章,同道敬仰。儘管書藝無涯,但張先生壯心不已,書藝求真,學者心跡,以隸篆藝術行自我風雲書道,受到廣泛好評!


張呈祥先生今年80高齡,書藝追求孜孜不倦,墨海筆林覓快樂,精神可嘉。我們祝願張先生健康長壽,藝道新境!         



董江海書畫作品





本文作者簡介:


董江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培訓中心書畫高研班助教、湖南省六合國學書院導師。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書法藝術的四要素
    在藝術的領域裡,中國書法,可說是一種獨特的藝術。而中國書法之所以成為獨特的藝術,主要是具備有兩項先天的先決條件:第一,因為中國的文字始於象形,在圖畫的基礎上提升而成為一種抽象的藝術造型;第二因為書寫的工具是毛筆,筆毛輕軟,濡墨著紙時,線條的粗、細、曲、直、濃、淡,均可隨意自如,變化多端,表現出美妙的筆法來,蔡邕說:「惟筆軟則奇怪生焉」正是這個道理。
  • 古樸典雅,秀美圓融:評李陽冰的書法藝術
    李陽冰(字少溫)是唐代著名的文字學家和書法家,他的仕途平坦,在篆書藝術領域成就非常顯著,復興了小篆,並且對唐代篆書藝術領域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具體分析李陽冰學書思想之前,了解和梳理李陽冰的書學背景以及他所處的時代背景是十分必要的。
  • 墨海筆韻 桃李滿天下——湖州畫家任海榮
    近年來專注中園水墨山水,西泠印社出版社已出版有《任海榮畫集》、《墨海筆韻任海榮水墨畫集》。任海榮本人歲月的流逝常讓人感懷。面對任海榮層層暈染的水墨山水畫,這種源自黃賓虹,甚至更早可上溯至唐宋的水墨藝術,令人不禁有一種世事蒼桑的感覺,因為這後面是博大精深的五千年中華文明。
  • 書法「空白」的藝術
    清代蔣和在《學畫雜記》中說:「實處之妙皆因虛處而生」,如字中空白,有封閉空白,鏤空空白、圍合空白和外圍空白,都講究多樣統一的美學原則,這些空白的藝術處理,一定使一個字的筆畫、結體也達到一種富有變化的美,比如書寫「團圓」二字,外圍空白很容易相同或相似,其實如果一字外圍空白是圓形的,一字外圍空白是梯形的,並使方匡內的空白由封閉空白,變為鏤空空白,就有了一種多姿多彩的感覺
  • 書法藝術是生命力交織的網絡空間
    宗白華先生在《中國詩畫中所表現的空間意識》中說:「中國書法所引起的空間感,我名之為力線律動所構成的空間境,如現代物理學所說的電磁野」。簡而言之是,書法藝術是一個力場空間。漢蔡邕《九勢》說「力在字中」。兩位智者,相隔二千年,視書法為力場空間的論述,卻驚人的一致。因為「力在字中」對於書法而言實在是第一重要之事,它是漢字書寫成為藝術的根本原因。字中有力,猶如人體有骨,古今書論中「骨」與「力」實為一體。衛夫人說「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微骨之書尚稱墨豬,何況無骨之書?現代,「骨力」已經成為書法藝術重要的審美標誌之一。
  • 當代著名書法創新大師範笑歌,行楷創作《嶽陽樓記》,學書好字帖
    前言: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從書法的角度看,現代人即幸運而又可憐。幸運在唾手可得遍地都是的字帖,要知道古人可是沒有這麼好的印刷術的。古人拿到一個好拓本是非常珍惜的。可憐又在於一種迷茫,無從下筆的迷茫,好像能寫的都被古人寫完了。無論是現代繪畫,音樂都存在這種現象。撕個紙也叫音樂,白板也敢叫繪畫。
  • 這篇4000字長文,為你徹底解析王羲之書法藝術
    書法藝術辯證法的構成王羲之傳世書論有《自論書》、《筆勢論》、《用筆賦》、《草書勢》、《記白雲先生書訣》等,從總體上說,內容相當豐富,遠比以往的要豐滿,體系性較強,跟王羲之接受的書學體系背景是吻合的。當然,王羲之成名之後,特別是在「書聖」的光環下,一些雅士以一種文化人的情結,冒王羲之撰寫書論,也可能存在所謂託偽之作。
  • 許介川書宋代歐陽修《醉翁亭記》書法作品欣賞
    歐陽修《醉翁亭記》一直是我喜歡的文章。從中學開始就常常誦讀,至今不知疲倦。其中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把自己的心靈沉浸到閒適、恬淡的情境裡,獲得了一種平衡、和諧的感受。這種感受滲透在《醉翁亭記》裡,使文章如田園一般,淡雅而自然,婉轉而流暢。
  • 多元汲取 卓然一家——孫玉田書法藝術解析
    晉唐書法作為中國書法藝術的源頭,始終引領 後世書法的發展,其所達到的藝術高度和精湛程度,後 世無能及之者。晉人書法呈現出平和自然、含蓄蘊藉的 境界,強調情理統一,崇尚剛柔相濟、骨肉相稱、骨勢 與韻味和諧統一的「中和」之美,以「尚韻」著稱,玉 田先生由此得到書法的精髓。最後,玉田先生法涉宋元。
  • 想練習硬筆書法,買什麼樣的筆,如何練習
    想練習硬筆書法,買什麼樣的筆,如何練習文/成長新視點序言:硬筆書法,是書法的一種表現形式。從書法使用的工具來說,主要分軟筆和硬筆兩種,這兩種工具書寫出來的字,風格各異,各有優點,也各有其藝術特點,在不同環境下深受人們的喜愛。一、硬筆書法的工具、特點。最常用的硬筆主要包括鋼筆、原子筆、中性筆和鉛筆等。
  • 蒼厚秀潤無聲詩——徐承雲將軍書法藝術側面觀
    在輕靈舒緩的藝術氛圍中,往往隱含著書法家心靈顫抖的律動,對人性復歸於自然的呼喚。無論是晉人的韻,唐人的法,宋人的意,還是元、明的態,清人的質,均源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涵養。正如南朝大書法家王僧虔在《筆意贊》中說:「書之妙道,神採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
  • 書法口訣全集,值得收藏
    書法口訣全集一、贊書法藝術好書法歷史很悠久  條件充足多遊覽傳統藝術不可丟  觀古蹟來看大川書法藝術魅力大  多看匾額和招牌美化環境全靠它  欣賞碑帖和書箋又養心來又養身  勤訪書家多切磋陶冶情操能延壽  交流學習和心得
  • 【水墨三江】書山雲放鶴 墨海筆塗鴉 || 李繼榮書法作品欣賞 || 第二期
    李繼榮藝術簡曆書法作品歷年入展省、市、東三省大展,入編省、市、及《中國當代老年書畫家大辭典》,《海峽兩岸書畫優秀作品集》等七種典籍,詩、詞、聯作品入編《黨旗頌》,《世界詩詞全集》等七、八種典籍。曾獲原水利電力部全國系統書法大賽一等獎,《慶祝香港回歸中原杯》榮譽金獎,《慶祝中國工會成立70周年大展賽》特等獎,《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及澳門回歸黑龍江老年書畫展》一等獎,1999年國際老人世紀名家創作獎等不同等級獎項一二十次。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藝術,書法精神與禪宗思想美學
    《論書》說:「書中有筆,如禪家句中有眼",論詩文,指出蘇軾詩、書、文具有脫盡凡俗的禪意;明代董其昌也是著名的禪宗居士,名其齋館為「畫禪室",也常以禪理論書畫;明末清初,禪宗更成為文人書畫家逃避現實、保持氣節的淨土。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藝術,時序性等連續空間形象
    本文乃作者姜瑩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書法是漢字書寫的藝術,書法藝術的創造離不開對漢字書體(字形)、字勢和字義的整體把握,是整合了漢字形、勢、義的抽象造型藝術
  • 傳承書法藝術 讓墨香浸潤校園
    本報訊11月20日下午,雅安市書法家協會成員走進雨城區大興街道中心小學書香龍溪留守兒童之家,開展書法志願服務活動
  • 齊白石《花卉蔬果冊》,墨海靈光五色開
    《花卉蔬果冊》作於1955年,是白石老人的晚年力作,即為其「紅花墨葉」一派的成熟之精作,冊頁共分為十二開,其中花卉有荷花、牡丹、牽牛、梅花、蘭草、菊花、海棠,蔬果則繪梨、葫蘆、枇杷、谷穗、荔枝,這一時期的畫風早已不為旁物所束,隨心所繪,純淨而凝練,實可謂一花一葉掃凡胎,墨海靈光五色開
  • 如何讓書法創作更上一層?墨法的運用十分關鍵!
    墨色是指刮在刮樣紙上的厚層油墨的顏色,也是書法的一種造型元素。唐代的張彥遠曾在《歷代名畫記》中寫到:「運墨而五色具。」意思是說墨色分為五種,分別為焦、濃、重、淡、清。而對於相同的墨色幹和溼又有著明顯的變化,這就是中國書法以及繪畫用墨的奇妙之處。
  • 湖南著名書法家楊炳南:老驥壯志 墨筆春秋
    與書法相伴數十載,從中得樂無數, 得道頗深。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並擔任湖南省書法家協會顧問、湖南省文史館館員、湖南省老年書畫家協會副主席等職務。 折枝為筆鋪沙為紙 楊炳南自幼酷愛書法,經常「折枝為筆,鋪沙為紙」。
  • 書法用墨九法,掌握墨法也很重要
    如果說筆法是書法藝術創作中的筋骨,那麼,墨法則應該是書法血肉之靈魂的體現。中國是墨的故鄉,自古就有制墨、使墨的規則,從墨丸到墨錠再到墨汁,從松煙到油煙墨,無不體現著墨法的精奧。而淡墨則更適合表現清淡幽遠的意境,明代董其昌喜用淡墨,他以淡墨追求清雅嫻靜的藝術風格。近人林散先生最擅長用淡墨,林老的筆墨之作,可以說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再加上他得益於黃賓虹先生用水用墨,又喜用長鋒羊毫在生宣上揮寫,故墨色層次豐富,「乾裂秋風,潤含春雨」極具鮮明的藝術特色,不僅不缺乏神採,反而增加了一種深遠朦朧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