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網際網路的線上化、年輕化、大流量的特點,有助於理財子公司...

2020-11-26 市商網

【銀行理財子公司悄然滲入BATJ渠道】近期,光大銀行理財子公司牽手滴滴金融,聚焦高頻消費場景下的產品創新,謀求場景金融合力。在螞蟻財富的網商銀行理財銷售專區裡,來自交銀理財和光大理財的五隻產品也獲得了重點推薦。截至目前,已有21家理財子公司(中資)獲批成立、19家理財子公司正式開業,隨著資管新規落地和新老存量轉化,必然將成為資管市場的絕對規模主力。蘇銀理財負責人表示,儘管當前從行業看,銀行理財子公司與網際網路平臺的合作主要還是以產品輸出為主,但「網際網路的線上化、年輕化、大流量的特點,有助於理財子公司推廣高流動性、低風險、低起點的產品,積少成多快速形成理財產品規模,打造理財子公司產品品牌。」(券商中國)

* 指導僅供參考,不作為交易依據

相關焦點

  • 易觀智庫:2015年網際網路理財三大趨勢預測
    究其原因,與互聯理財的「網際網路」基因作用發揮充分,但「金融」屬性威力不足有關——在入口、流量、體驗上網際網路化良好,卻並沒有在理財產品類型豐富性、風險與收益多元性等方面有效突破。易觀智庫最新推出的《網際網路金融之網際網路理財研究報告》指出,2015年,是網際網路理財向傳統金融繼續取經的一年,其發展也將向著深度融合、跨界合作及平臺化的趨勢推進,而新的國民「寶寶」也將誕生。
  • 銀行理財子公司集齊6大王牌:1元起投理財產品,你會選哪個?
    建信理財:「1+5」產品體系註冊地在深圳的建信理財,採用「1+5」的產品體系,以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指數為主線,5條子線貫穿其中,包括粵港澳大灣區價值藍籌、紅利低波、科技創新、先進位造、消費升級。例如目前在售的「乾元」建信理財粵港澳大灣區指數靈活配置理財產品 ,可贖回,起始金額1元,七日年化收益率為3.09%。中銀理財:五大系列中銀理財包括五大系列,即外幣系列、養老系列、權益系列、股權投資系列、指數系列。
  • 鯨魚理財:網際網路理財平臺的選擇穩健為先
    原標題:鯨魚理財:網際網路理財平臺的選擇穩健為先  網際網路理財優勢明顯  據報導,截至2017年上半年,中國網際網路理財用戶的規模已經達到網際網路理財有多項傳統銀行無法比擬的優勢,其一成本低:投資人和平臺首先通過網絡進行自助地信息甄別、匹配、定價和交易,無傳統中介、無交易成本、無壟斷利潤。消費者可以在開放透明的平臺上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金融產品,更省時省力。  其二效率高:網際網路金融業務操作流程完全計算機化標準化,客戶不需要排隊等候,業務處理速度更快,用戶體驗更好。
  • 理財子公司開業實行淨值化管理 四家銀行「打頭陣」
    去年以來,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等相繼出臺,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也進入落地的快車道,銀行紛紛踴躍地籌備設立理財子公司,迄今為止,已經有11家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其中,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四家國有大行的理財子公司進度快人一步,已經陸續開業。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曾透露,目前城商行的理財子公司設立工作已開始起步,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等也在積極推進。
  • 五問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PK網際網路巨頭勝算幾何?
    直銷銀行之於網絡金融部、理財子公司之於資管部、金融科技子公司之於信科部,都是如此。大概是窮則思變,在科技進步、趨勢變革面前,這幾年,銀行興起了拆分潮——從網金部拆到信科部,從前臺拆到後臺。自然,拆有拆的道理,可一拆了之,就能踏上時代變革的浪潮之巔麼?在本文中,我們著重談談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一問趨勢:風潮從何而來?
  • 淨值化轉型過半,理財子公司與私募合作意願更強烈,銀行理財轉型與...
    財聯社(北京,記者 黎旅嘉)訊,在資管新規和理財新規推動的銀行理財淨值化轉型背景下,各類型銀行紛紛加快產品淨值化轉型的速度,當前淨值化轉型進程已然過半。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淨值產品的發展,銀行理財子公司與私募基金間的合作也逐漸引起業內關注。那麼當前雙方間合作的進度究竟如何?
  • 智能理財行業眾生相:被迫追逐、技術信仰和燒錢遊戲
    在那個瘋狂的網際網路理財時代,線上理財甚至要比線下理財逼格要高不少。於是,傳統銀行一躍成了被迫的追趕者,好在智能理財和線上化趨勢的到來,為他們敲響了一記警鐘。但後知後覺不意味著失敗,其中一些實力強勁的頭部銀行開始向智能理財賽道發起頻繁的戰略布局,試圖補足自身的線上和技術短板。
  • 線上線下一個「尿性」,流量枯竭與營銷怪圈成創企難言之痛
    在傳統的跑馬圈地,以及向鄉鎮用戶深度下沉等營銷方式奇招盡出的情況下,線上流量的獲取越來越難,成本也越來越高。這些現象,迫使網際網路行業開始轉而針對流向和單體用戶價值進行深入挖掘。而從線上走到線下,利用快閃店(活動)通過展示其唯一的產品--二維碼,吸引潛在用戶關注,就成為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 國有行、股份行理財子全對比!
    (2)建信理財:立足大灣區,加強「三個協同」。 落戶深圳,深耕大灣,建信理財成為踐行集團大灣區大資管業務的重要載體。不同於工行等將理財子公司落戶北京,建信理財從集團總部「撤離」,選擇落戶深圳,這與其發展戰略與定位密切相關。
  • 網際網路+金融:金融機構的變革及機遇(上)
    app,由此前的線下營銷轉變為依靠app中投資諮詢服務與新媒體文案來吸引客戶,未來的競爭重點將逐漸從費率戰轉向流量戰,投資諮詢服務的實力和新媒體營銷的技巧將成為app吸引流量的重要工具,不過需要注意融資融券因其具有推槓桿、順周期的特性,後續監管可能會趨嚴,總體而言機會小於經紀業務。
  • 解密中老年理財直播熱背後的商業邏輯:用戶運營/行業趨勢/新風口
    疫情期間,被困在家的中老年,主動或被動學會了線上化操作,智慧型手機和各種APP越來越深度滲透進他們的日常生活,其中也包括了線上理財。而隨著直播大風颳起,「直播理財」這種全新形式也逐漸火熱,並迅速為中老年所接受。
  • 互相代銷產品、打破規模崇拜、標準化資產也要整改 理財子公司市場...
    資管新規正式問世已過去兩年半,距離第一家理財子公司成立也已一年半。相較此前的銀行資管,如今行業已發生了諸多變化,其中一些已被市場及投資者們廣泛關注的趨勢逐漸明朗,比如產品形態多樣化、期限拉長、保本理財逐漸退出、產品淨值波動、越來越多的理財子公司湧現。
  • 創業者的流量思維:線下缺的是顧客,線上缺的是用戶。
    創業者的流量思維, 線下缺的是顧客,線上缺的是用戶。 所以引流營銷就非常重要,就變成了每一個企業必須攻克的難題。對於網際網路創業也是一樣,營銷和流量是每一天都必須關注的事。
  • 網際網路流量,讓天下充滿難做的生意
    作為數字經濟推手的網際網路流量,披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科技概念的外衣,為什麼讓天下的生意越來越難做了呢? 本文將從以下4個問題入手,揭開網際網路流量商業的真相: 1. 網際網路流量和紅利的本質是什麼? 2.
  • 華夏銀行理財子公司獲準籌建,2019年理財中間業務收入降幅超三成
    (圖片來源:東方IC)近日,銀行系理財子公司進展不斷。華夏銀行今日發布公告稱,其理財子公司華夏理財已獲準籌建,而由徽商銀行籌建的徽銀理財也於近期獲準開業。4月26日,華夏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近日收到《中國銀保監會關於籌建華夏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的批覆》。根據該批覆,該行獲準籌建華夏理財有限責任公司。據新華網報導,華夏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苑志宏在去年8月8日召開的銀行業保險業例行新聞發布會時曾表示,該行理財子公司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了行內的審批流程。
  • 移動網際網路巨頭掃尾戰:流量黑洞效應愈演愈烈
    因此,平臺化發展、矩陣式布局,全景生態流量成為創作者發展的必然趨勢。對於創作者而言,可以將穩定的渠道分發能力為己所用,發揮自己的內容優勢,在超級APP上實現從內容到服務的閉環,無疑將達成平臺與創作者的雙贏,然而,數以百萬計的新媒體遷移,足以改變整個移動網際網路的流量格局。比「號」更具接口效應的,是「小程序」。
  • 藍鯨理財課上線 普及金融知識提升金融素養
    據《2020國人理財趨勢報告》顯示,國人理財呈現資產配置多元化、理財人群年輕化、理財方式智能化、理財觀念理性化四大趨勢。從理財行為來看,堅持價值投資的用戶相對容易獲得較高的收益。從地域來看,人們的理財觀念和能力總體與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
  • 美國知名網際網路金融理財平臺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良好的客戶體驗、大數據分析和較低的理財門檻是網際網路金融的幾個優點之一,隨著網際網路金融愈演愈熱,很多人逐漸習慣了在網上購買金融產品,線上財富管理需求應運而生。國外的網際網路理財公司,其中比較有名的幾家是WealthFront,、SigFig、Mint、Betterment、FutureAdvisor、LearnVest’s、MotifInvesting、Personal Capital、Geeze.com等。絕大多數網際網路理財公司都提供免費或者較低佣金的理財服務,有些設有網上社區提供日常交流討論,產品服務細節則各有不同。
  • 生財有道丨網際網路理財風險識別為何「變聰明了」?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當下人們的網際網路理財需求還是很旺盛的,但提供的選擇還沒有滿足需求。不過,隨著政府部門和監管機構對「714高炮」等非法高利貸的嚴厲打擊和出清後,合規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將獲得新的發展,也能提供更多的網際網路理財產品。
  • 網際網路保險中介窘境:從慧擇上市和深藍保的流量說起
    這個級別的保費,利潤非常豐厚,沒有融資的想法,也比較正常」探討起網際網路保險,一家VC專注網際網路理財領域的研究人員告訴我。得渠道者得天下和其他很多行業一樣,金融行業本質上也是「渠道為王」,沒有優異的銷售渠道,產品再好,特點再多也很難打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