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流量,讓天下充滿難做的生意

2020-11-22 騰訊網

作者丨鄭光濤Grant

來源丨鄭光濤Grant(ID:Grant-Insight)

阿里巴巴創立之初,馬雲提出了震撼人心的使命「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截至2020年初,超過25萬個品牌和商家入駐天貓。上到國際品牌,下到本土農戶,都可以藉助阿里巴巴的電商平臺做生意。阿里巴巴正在成為中國商業的基礎設施。

但是自2016年以來,原本在電商平臺發家的企業,逐漸轉向賠本賺吆喝的無利繁榮。作為數字經濟推手的網際網路流量,披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科技概念的外衣,為什麼讓天下的生意越來越難做了呢?

本文將從以下4個問題入手,揭開網際網路流量商業的真相:

1. 網際網路流量和紅利的本質是什麼?

2. 流量精準度的陷阱是什麼?

3. 流量時效性的陷阱是什麼?

4. 做流量和做品牌的增長模式有什麼差異?

01 紅利的喪鐘為誰而鳴

網際網路流量之所以會成為商業焦點,不只是因為企業需要流量來獲客和銷售,更是因為流量是網際網路企業主要的盈利手段。

網際網路流量是內容化的用戶注意力。為什麼網際網路產品大多講究剛需、高頻?

剛需意味著用戶注意力夠強,用戶對衣食住行的關心程度(非興趣程度)遠超休閒娛樂;高頻意味著用戶注意力夠多,用戶對社交文娛的關注頻率遠超醫療健康。

又強又多的用戶注意力才能產生高品質的流量,網際網路企業才能把流量賣出好價格。網際網路企業的商業模式,幾乎都是圍繞著流量的獲取和變現展開的。

阿里巴巴一直都有社交夢,來往、Real如我兩個社交產品以及支付寶的社交功能相繼失敗。但是阿里巴巴為什麼還不滿足於電商呢?

阿里巴巴作為電商老大,擁有最強的流量變現能力,但是流量獲取是變現的先決條件。社交產品產生的剛需、高頻的流量正是阿里巴巴需要的。

阿里巴巴商業生態,匯聚了視頻、音樂、外賣、瀏覽器、電影、旅行、文學等業務,正是在為電商的變現能力獲取源源不斷的流量。

阿里巴巴商業生態

來源:東方證券

騰訊作為中國最大的內容集團,坐擁中國最大的流量池。但是騰訊一直奮力布局電商業務,先後投資過拍拍網、易迅網、QQ 網購,然而結局慘澹。於是,騰訊轉身成為京東、拼多多、唯品會的核心股東。可以說,電商業務就是騰訊進行流量變現的最後一塊拼圖。

騰訊商業生態

來源:東方證券

流量獲取需要內容能力,流量變現需要電商能力。近年網際網路行業流行著內容電商化、電商內容化的新概念。其實,內容電商化就是「我有流量,需要賣錢」,電商內容化就是「我能賣錢,需要流量」。

隨著流量成本提高,你可能來不及理解流量紅利,就已遭受衝擊。

來源:東海證券

其實,紅利是由短期供需失衡產生的獲利機會。

疫情初期,全國各地的口罩一夜清倉,口罩行業順勢漲價,與口罩相關的企業賺得盆滿缽滿。這就是口罩紅利。

後來,大批企業轉向口罩業務,庫存暴漲,價格驟跌。這些後來者經營口罩的利潤連覆蓋製造設備的成本都不夠。這就是口罩紅利消失的必然結果。

按照驅動增長的層級,網際網路流量紅利可以分為如下四種:

1. 宏觀經濟增長紅利:人口網際網路化:淘寶上第一批淘品牌、微信上第一批公眾號作者、拼多多挖掘下沉市場用戶

2. 產業增長紅利:網際網路企業的競爭和進化:今日頭條作為流量後進,為優質作者和廣告主提供流量扶持、淘寶特價版為了對抗拼多多而大肆補貼用戶和商家

3. 模式增長紅利:新商業形態和模式的產生:今日頭條的推薦算法取代百度的搜索算法、淘寶的資源向直播帶貨模式傾斜

4. 運營增長紅利:新的運營工具和方法的應用:字節跳動旗下巨量引擎等流量分析和運營平臺為廣告主的賦能

守株待兔的人最後餓死了,不能抱怨兔子沒來,應該抱怨被兔子紅利綁架的思維。

企業之所以會陷入流量困境,根本原因不是流量紅利消失,而是網際網路流量本身就存在缺陷,而被流量洗腦的企業和營銷專家卻渾然不知。

02 犧牲市場滲透率的陷阱

網際網路企業流量變現主要依靠廣告。網際網路技術可以記錄消費者的身份信息和行為數據。企業利用這些數據可以分析哪些是消費者,哪些是非消費者,進而把廣告精準地推送到消費者面前。這種可以精確計算投放效果、並按效果計費的網際網路廣告就是效果廣告。投放效果廣告,俗稱買流量。

與效果廣告對應的就是品牌廣告,品牌廣告通過電視、電梯、海報等媒介進行內容展示,塑造大眾對品牌的認知。但是品牌廣告難以量化追蹤展示效果和受眾行為,因而被視為「不精準」。

(1)效果廣告遺漏潛在消費者

效果廣告的精準度依靠網際網路用戶數據。如果數據囊括市場內所有消費者,那麼效果廣告100%精準度投放自然是最理想的結果。但是這種理想狀況恐怕永遠不會發生:

1. 消費者的隱私觀念: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在2018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聲稱 「中國人願意用隱私換方便」,遭到罵聲一片。

2. 法律對數據隱私的保護:人民日報多次公開批評網際網路APP非法收集和濫用用戶數據的問題。

3. 需求的多變和數據的滯後:今天消費留下的數據,有多少可以印證明天的消費決策?

網際網路只能收集到目標市場中部分消費者的數據,而且收集到的數據只是消費者願意「用隱私換方便」的部分數據而已。更確切地說,效果廣告不是廣告,而是窄告。

如果說品牌廣告不夠精準,如同大炮打麻雀,浪費昂貴的火力,那麼效果廣告就是太過狹窄,如同狙擊打麻雀,忽視潛藏的目標。

(2)效果廣告忽視消費影響者

一個市場包括四種人群:決策者、購買者、體驗者、傳播者。效果廣告只會投放到有數據支持的用戶,而忽略其他類型的人群和他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因此,效果廣告會使品牌影響力局限在小圈子裡,失去很多銷售機會。

2019年,Adidas全球媒介總監說過去一年投資效果廣告佔比高達77%,導致業績受損,正是這個原因。

史玉柱在創立腦白金時,發現老人們需要保健品輔助睡眠,但是這些老人不捨得花錢購買。因此,史玉柱提出了「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的廣告口號,提醒年輕人為父母購買腦白金。

這就是需求和購買關係的錯位。如果換成效果廣告的精準邏輯,沒有掌握老人購買保健品的行為數據,就會默認老年人沒有需求。

這就是倖存者偏差:飛回來的戰鬥機機翼中彈最多,於是你決定加固機翼,但是你想得到嗎,那些發動機中彈的戰鬥機根本沒命飛回來?

一批高端住宅打算出售給企業高管、政府官員等上流人物,但是這些高端人群注重時間效率,通常不愛看廣告。你要向他們投放效果廣告嗎?

恐怕各種VIP就把廣告推送屏蔽了。相反,那些時間充裕、注重生活的闊太太才是值得關注的傳播受眾。

效果廣告的局限性,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3)效果廣告達不到引爆點

「現代營銷學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提出了STP理論,強調企業要進行市場細分(Segmenting)和市場選擇(Targeting),然後通過旗幟鮮明的品牌定位(Positioning)佔據細分市場中的顧客心智。

「現代營銷學之父」菲利普·科特勒

STP之所以強調市場細分,甚至把市場細分放到品牌定位的前面,是因為市場中的消費者是分散的,廣撒網似的市場拓展是低效的。你要聚焦在一個關鍵細分市場,高密度覆蓋消費者,當市場滲透率達到臨界點時,整個市場就會自動引爆,實現指數級增長。

簡言之,10個市場1%的滲透率不如1個市場10%的滲透率。因為1個市場10%的消費者會引爆剩餘的90%,甚至引爆其他相關市場。

這個道理非常普遍,麥可·波特的集中化戰略、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的引爆點、傑弗裡·摩爾的跨越鴻溝、維爾弗雷多·帕累託的冪次法則、華為的飽和攻擊、毛主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老師讓愛說話的同學分散坐位……

效果廣告基於有限的用戶數據,會忽略掉潛在消費者和影響者,市場滲透率難以達到引爆市場的臨界點。

相反,品牌廣告可以在目標區域市場高密度覆蓋,讓市場中的決策者、購買者、體驗者和傳播者都能接收到品牌信息。

品牌廣告是大炮打麻雀嗎?不,品牌廣告連鳥巢、鳥蛋都不放過。

03 犧牲品牌自主權的陷阱

(1)效果廣告是短效的

效果廣告的目的是促進即時轉化,只有用戶產生點擊、購買或下載等行為時才會計費。因此,效果廣告的媒介和文案設計都會圍繞刺激用戶行動的目的展開。

引發用戶行動有兩種路徑:

1. 通過激發情緒來影響行為

2. 通過塑造認知來影響情緒和行為

效果廣告在網際網路上展示的時間非常短暫,所以通常採用激發情緒的方式,力求在1-2秒內促成用戶點擊購買。網際網路上盛行的銷售力文案由此風行天下。

這給4A廣告公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品牌廣告的傳播媒介和銷售渠道通常是分離的,需要塑造消費者的認知來強化記憶,便於以後的購買行為。

打個比方,效果廣告如同情人,撩撥你的情緒,引發你的行為,但是豔遇之後,你就會失去感覺和印象。而品牌廣告如妻子,你和妻子之間的共同認知是長期生活的保障。

不過,正是因為品牌廣告達不到效果廣告「所見即所得」的時效性,所以 「品牌理論在網際網路時代失靈」的謬論才會甚囂塵上。

持有這種觀點的企業和營銷專家,恰恰忽視了這兩種決策路徑的深層問題。

任何情緒刺激,都只適合短暫的衝動性消費,對於培養長期的品牌偏好和消費習慣幾乎沒有幫助作用。因為情緒作用來得快,消散得更快。效果廣告能讓你1秒內下單,也能讓你1秒後忘記。你還記得本月看到的效果廣告有什麼品牌嗎?

最近,騰訊廣告發布《輕互動閃屏廣告價值白皮書》,其中有兩個觀點:

消費者注意力呈粉塵化,越來越忙的消費者記住品牌的難度越來越大。

數字時代的消費者需要更強、更新鮮的刺激,才能對營銷形成記憶。

來源:騰訊廣告《輕互動閃屏廣告價值白皮書》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大多數讓消費者記不住的品牌,恰恰是因為依賴效果廣告的即時轉化,忽視品牌認知的投資。

根據益普索《2019年中國國內流行廣告語受眾調研報告》,2019年消費者對流行廣告語的認知渠道主要為電梯媒體(81%),其次是網際網路媒體(54%)和電視媒體(50%)。

來源:益普索《2019年中國國內流行廣告語受眾調研報告》

近年,電視收視率逐漸下降,消費者的資訊、娛樂時間大幅轉向網際網路。但是,我們記得起的新品牌,像神州租車、餓了麼、猿輔導、妙可藍多、小仙燉、元氣森林等,大多數是從每天經過的電梯廣告中獲知的。

品牌對企業的盈利作用有三個方面:

1. 提高溢價率(提高產品利潤)

2. 提高復購率(提高用戶購買量)

3. 提高推薦率(提高用戶總量)

換言之,企業利潤=產品利潤×用戶購買量×用戶總量。效果廣告在這三個方面幾乎都沒有促進作用。

效果廣告往往通過降價促銷的手段,謀求轉化率的提高,最終會犧牲品牌溢價能力,讓消費者形成低價依賴。

在效果廣告投放期,消費者傾向於低價囤貨,提前購買,這就造成了短期銷量暴漲,長期業績疲軟的無利繁榮景象。

效果廣告的作用在於提高單次、精準的銷售轉化,但是由於缺乏認知的持續作用,在不考慮產品體驗的情況下,效果廣告本身對復購和推薦幾乎沒有幫助。

為什麼私域流量一詞會流行起來?因為效果廣告(商域流量)缺乏復購和推薦作用,所以才需要私域流量,把顧客進行社群留存,反覆觸達和裂變。私域流量就是針對效果廣告的Bug編寫的補丁。只可惜,全都是泡沫,一霎那的花火……

情緒易消散,認知永留存,這是效果廣告和品牌廣告的人性基礎。

缺乏品牌認知,效果廣告只會讓你形成依賴,越陷越深。即便在網際網路時代,做流量做得生活不能自理,這樣的營銷不要也罷。

(2)效果廣告依賴品牌認知

有營銷專家說:傳統時代的消費邏輯是人找貨,消費者記住品牌後,去零售終端購買,所以品牌更重要;但是網際網路時代,電商實現了商品的所見即所得,消費邏輯是貨找人,所以流量更重要。

凡是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基本上是把消費者當作沒有意識的植物人。因為健康的人,即便面對廣告推薦,也會用認知來判斷買或不買。

其實,傳統時代的消費是「人找貨、貨等人」的追求邏輯,而網際網路時代的消費是「人找貨、貨找人」的相遇邏輯,消費者認知品牌後,在網際網路收到廣告推薦,於是一拍即合。

如果消費者對你的品牌沒有足夠的認知,即便你投放效果廣告,也產生不了多少效果,甚至你的效果廣告正在為消費者認知強大的競爭品牌引流。

多倫多大學普拉卡什·納東加迪教授研究發現:當大品牌對消費者進行廣告提示時,選購該品牌的比例會提升;當小品牌對消費者進行廣告提示時,選購大品牌的比例同樣會提升。

道理很簡單,當你在路邊看到小商販售賣漢堡時,你更可能轉向漢堡王或麥當勞消費。

有研究表明,同樣投放一波效果廣告,擁有強大認知的品牌比擅長流量運營的品牌轉化率更高。

電商發展早期,很多新品牌藉助網際網路流量紅利登頂雙11榜單,但是2019年天貓雙11榜單幾乎全被傳統大品牌壟斷。

2020年直播帶貨異常火爆,其中銷量最高的仍然以傳統大品牌為主。

大品牌之所以成功,不是因為流量運營能力強,而是因為品牌認知足夠強大,流量效果水到渠成。對於大品牌來說,投放效果廣告約等於在品牌認知的大樹下撿拾勝利的果實。

況且,效果廣告計算效果的方式本身就存在問題。如果你在電視或電梯裡看到一則品牌廣告,對該品牌產品產生興趣,然後在網際網路效果廣告中點擊購買,那麼這次銷售就會計入效果廣告。品牌廣告的功勞,硬生生被算在效果廣告名下,而且品牌廣告還背上了「不精準」「沒效果」的罵名。

這鍋,誰背?

04 流量模式 VS 品牌模式

理解了流量的精準度和時效性的本質,我們還要回到營銷現實,看看效果廣告和品牌廣告對企業增長的影響。

(1)流量模式(效果廣告):等比線性增長

三隻松鼠業績逐年攀升,2019年營業收入101.73億元,但是淨利率僅為2.35%。

三隻松鼠2014-2019年營業收入及增速

來源:Wind、華安證券

三隻松鼠2014-2019年歸母淨利潤及增速

來源:Wind、華安證券

三隻松鼠是典型的依靠流量模式和效果廣告維持增長的。2019 年三隻松鼠線上渠道銷售佔比約為87%。

但是隨著網際網路流量紅利消失,三隻松鼠增長模式的弊端開始顯現。

三隻松鼠營業收入的增長嚴格依賴銷售費用的增加,形成了20%的比例關係,而且2017-2019年銷售費用的增速均高於營收增速。

三隻松鼠2016-2019年銷售費用率

這就是流量模式的增長規律:效果廣告即時投放,即時產單,投放多少,產單多少,投放結束,效果即止。產品銷售和流量運營有著綁定的比例關係。流量成本牽制長期的盈利能力。

三隻松鼠就是長在電商這棵松樹上的器官,用血肉和松樹交換松果。

總之,流量模式(效果廣告)的收入和成本是等比線性增長關係。

(2)品牌模式(品牌廣告):S型指數增長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發,中國消費者對國產奶粉品牌失去信心。外資奶粉品牌趁勢漲價,市場份額在2010-2017年期間從48.5%提高到59.3%,國產奶粉品牌被排擠到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地區。

中國老牌奶粉企業飛鶴也受到重創,業績增長乏力。2015年飛鶴開始高端化轉型,確立「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品牌定位,著手品牌傳播戰役。後來,飛鶴攜手中國兩大品牌媒體央視和分眾傳媒,全面發力品牌廣告。

2016年飛鶴的業績沒有顯著的提升,但是2017-2019年呈現出爆發式增長。飛鶴2019年營業收入137.22億元,淨利率高達28.7%。

飛鶴2014-2019年營業收入及增速

來源:Wind、開源證券

飛鶴2014-2019年歸母淨利潤及增速

來源:Wind、開源證券

根據艾媒諮詢,2019年中國嬰幼兒奶粉品牌認可度前五中,飛鶴成為唯一上榜的國產品牌。同時,飛鶴的市場份額達到13.9%,超越惠氏,成為中國嬰幼兒奶粉行業第一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飛鶴2019年線上渠道銷售佔比僅為11%,與三隻松鼠的傳播和渠道系統剛好相對。

不僅如此,由於央視和分眾傳媒品牌廣告的加持,飛鶴積累了深厚的品牌資產,銷售費用率正在逐漸下降。

飛鶴2016-2019年銷售費用率

來源:Wind、開源證券

這就是品牌模式的增長規律:品牌廣告投放初期,增長緩慢,投放半年,銷量驟起,投放結束,效果持續。隨著品牌認知和市場滲透率達到臨界點,收入呈現指數級增長,並產生長期效果,廣告費用相應減少。

總之,品牌模式(品牌廣告)的收入和成本是S型指數增長關係。

品牌的心智份額是長期市場份額、利潤份額的先兆,而流量份額只是短期市場份額、費用份額的預警。

如果你的企業一直處於線性增長的發展模式中,最終你會發現,成本永遠比收入增加得更快,風險係數也會水漲船高。而擁有指數型增長的企業才會基業長青。

05 網際網路流量泡沫的反思

網際網路的便利性降低了創業門檻,也加劇了商業競爭。

網際網路企業主要通過效果廣告實現流量變現。效果廣告可以切碎以百、千、萬為價格單位來銷售,而品牌廣告所依靠的電視、電梯媒介需要以十萬、百萬、千萬為價格單位來銷售。因此,預算微薄、無力投放品牌廣告的絕大多數小企業,開始湧入效果廣告的採購競價當中。

效果廣告需求數量的激增,必然導致供給價格的暴漲。於是,網際網路行業效果廣告的競價機制應運而生,流量成本水漲船高。

近期,字節跳動上線搜索競價廣告,業界一片譁然。大眾紛紛質疑,難道字節跳動要變成第二個百度?

其實,競價機制是調節市場供需平衡的自然法則。網際網路企業無不享受著競價機制的紅利。只是百度和字節跳動把競價機制放到了前臺,而其他網際網路企業將其放到後臺。

由於競價機制的存在,效果廣告的價格最終會維持在既能保證企業生存,又能最大程度攫取企業利潤的水平上。因此,那些網際網路品牌的利潤,往往處於艱難度日的境地,而且難以擺脫對網際網路平臺的依賴。

效果廣告宣傳的精準、快速的特點,滿足了企業增長的一切幻想。那些困窘在流量裡的企業,到死都沒有看透流量的真正問題,還把流量奉為神藥——效果極好,只是貴了點。殊不知,神藥裡裝了多少致幻劑。

流量已經成為大多數企業和營銷專家的思維定式,他們希望用流量解釋萬事萬物。比如把用社群維持顧客終身價值稱為私域流量,把整合營銷傳播產生的效果稱為引爆流量……

你把各大網際網路企業發布的廣告營銷類研報拿出來,你會驚奇地發現,無論包裝了多少科技概念,他們都在論證同一句潛臺詞:網際網路時代,消費者記不住品牌,品牌理論失效了,不如買流量,新鮮刺激,投放精準,轉化率還高。你還等什麼?

但是,科技始終存在局限性,不可能替代人性的力量。流量精準度,是以市場滲透率為代價的;流量時效性,是以品牌自主權為代價的。

那些相信網際網路流量成就偉大企業的人,可曾研究過網際網路企業如何向你推銷他們的流量產品?

你幾乎不會看到網際網路企業向你推送效果廣告來推銷流量,相反,他們主要通過品牌手段,比如舉辦大會、展示科技成果、製造新概念、發布白皮書,不斷塑造你對流量的認知。

換言之,連賣給你流量的人,都不是依靠流量手段賣給你流量的,你又憑什麼相信流量會讓你成功?

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在國內盛極一時,或許並不適合現階段的中國。因為大多數中國企業偏愛操作簡單、見效迅速的實戰方法,並不喜歡研究經典理論,百無一用是書生啊!

因此,中國才會流行「買流量找死,不買流量等死」的說法。這和「偷竊找死,不偷竊等死」有什麼區別?除了買流量或偷竊,就沒有其他出路了嗎?

一言以蔽之,寧願被動吃網際網路流量的苦,也不願主動吃研習商業的苦。

買流量累了的時候,不妨坐下來看看,還有哪些科學而系統的商業方法,自己從來沒見過。

聖·埃克蘇佩裡的《小王子》中有一句至理名言:只有心靈才能洞察一切,最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

- End -

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裸泳立場。

相關焦點

  • 教育不是一門簡單的流量生意,伴魚要做網際網路和教育的乘法
    高估值、高營銷費用、高虧損,在線教育呈現出了這樣的「三高」特徵,歸根結底,是因為在線教育並不是一門簡單的流量生意,教育本身就是圍繞著「人」出發的重服務行業,如果僅憑網際網路的流量思維去做教育,很難獲得長期發展,我們不妨回到網際網路教育的本質看看。
  • 易點天下鄒小武的「鍊金術」:拉雷軍投資,與馬雲做生意
    想要了解易點天下的「前世今生」,要先從其創始人鄒小武說起。根據坊間資料,出身於江西農村的鄒小武本科就讀於北京科技大學,在大學期間,他給自己制定的一個目標便是出國。畢業後的鄒小武成功拿到了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工業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的錄取通知書,也就是這個時候,他注意到了網際網路海外營銷這片「藍海」,便一頭扎了進去。
  • 網際網路巨頭要做在線教育?蜻蜓點水而已
    不過繁榮歸繁榮,大家有沒有覺得事情其實很奇怪,一方面行業熱炒在線教育概念,動輒就是「撬動萬億產業鏈」;而另一方面,有流量、有用戶的網際網路巨頭卻只圍著在線教育領域外圍打轉,即使涉足,也只是蜻蜓點水而已,具體表現在:  1.阿里只做交易平臺。
  • 馬雲切換工作重心:從心繫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到關心沙漠和教育
    如今,阿里巴巴早已從一家杭州的電子商務公司蛻變成全球網際網路江湖舉足輕重的存在,馬雲多年的那個心願也正成為現實。以前,馬雲的重心在阿里以及心繫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以後他要關心空氣和水,還要關心沙漠與教育。退而不休將是他卸任後的真實寫照。馬雲 圖片來源:阿里巴巴集團官網20年風雨風起於青萍之末。
  • Keep熬過冬天,但網際網路健身的生意依然不好做
    業內玩家們也存在諸多焦慮:拿不到融資、流量增長放緩、用戶流失、業務擴張卻帶不來盈利…… 獲得巨額融資的Keep,暫時有了喘息的空間,也再一次成為關注的焦點,但它也要用自己的成績證明自己,融了這麼多錢,它最終能夠探索出可持續盈利的商業模式嗎?
  • 為何包裝行業生意那麼難做?老闆5句話道出其中原因,太現實!
    1 傳統包裝市場趨於飽和 目前只要某個行業有更高的利潤,就會有大量的企業蜂擁而入,這就很難實現「人無有無,人有我優」的目標。伴隨網際網路信息的高速發展,做傳統包裝生意的價格一向十分透明,如想要私自抬高價格實現暴利,很大程度上並不能做到。
  • 對話甲乙丙丁CEO阮成瑜:要做產業網際網路標杆,和新零售探路者
    甲乙丙丁讓工廠渠道不再難建,通過平臺完成全國招商布局,降本提效;促進傳統渠道商的轉型升級,利用網際網路和平臺數據拓展海量客戶,降低線下成本;讓門店生意不再難做,通過數據賦能提升客戶體驗和規模化經營能力;讓車主服務不再難找,通過市場化、透明化的競爭,尋找高性價比的維修保養正品備件和優質的門店服務,建立評價體系和服務標準,提升客戶滿意度,維護車主權益。
  • 上網做生意,首先要有官方網站
    本報記者卜盎 實習生蔣秋霞 長沙報導    銀行貸款主管,外加電商大咖,8月15日,瀟湘晨報的「生意匯」活動現場熱鬧非凡。    無論是賣津市牛肉粉的歐陽阿姨,還是做建築材料的艾老闆,均在會上有所收穫。「有智力支持,還有信貸機會,小微企業太需要這樣的機會了。」
  • 穿越流量焦慮 穿山甲如何成為生意增量夥伴?
    流量真的枯竭了麼?從用戶增量的維度來看,網際網路的新增流量規模確實存在天花板。 來自易觀分析與穿山甲聯合發布的《中國垂類媒體流量營銷價值洞察2020》的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用戶規模達10.31億人,同比增長1.48%,增速明顯放緩。
  • 網際網路保險中介窘境:從慧擇上市和深藍保的流量說起
    「深藍保入場時機比較好,正趕上了這一波網際網路保險發展的爆發期,其創始人之前是騰訊的產品經理,對網際網路認知比較深刻,做產品能力很優秀,數據這個網際網路to c端最早的布局者,現在更是團隊規模不斷擴大,屬於保險自媒體中的龍頭了「「深藍保的內容輸出能力非常優秀,原創度高、專業性強、清晰易懂。」
  • 我在黃山做網際網路運營5天,再也不想回去了。
    你如果在本地有人和你說社交電商\私域流量\直播賣貨,那真的會讓你很激動的。但我在的那幾天,完全想不到應該去找哪些人交流。而面試過的兩個設計師,都有連續兩次逃離的黃山情況。(這次是因為結婚,回黃山安定)因為不同頻\無交流,就像你自己被整個網際網路拋棄\遺忘了一樣,感覺自己還生活在農耕網際網路的狀態。
  • 為什麼賺錢越來越難?這篇文章醍醐灌頂!
    這類商業模式在社會總體價值上貢獻有限,因為過度關注流量,助長了假冒偽劣商品在網上泛濫,甚至倒逼製造業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這個原則出臺的簡直太及時了!我不禁為國家的明見拍手叫好!這就是網際網路的套路和野心,千萬不要輕信網際網路所謂的去中心化,迄今為止,還沒有哪一個網際網路是真正去中心化的,都是去了別人的中心化,結果讓自己成了新的中心,然後獨霸市場。要知道,在歐美和日本,網際網路都是實體產業的補充,網際網路的創新是為了更好的服務實體,然而在中國網際網路卻喧賓奪主,直接成了主力,然後抹殺了很多實體產業。
  • 玄學遇上網際網路,無孔不入的生意與騙局!
    投稿來源:安樹網際網路算命,有意思。萬物互聯時代,玄學也開始從街頭巷尾、寺廟古院等秘而不宣的隱秘角落逐漸走向網際網路。從微博評論區算命測字的圖片廣告,到明星錦鯉人設、雨神人設,再到創投圈看八字定投資,玄學可謂是五花八門、無孔不入。大家測字算命、轉發錦鯉是真的相信玄學嗎?答案並不盡然。
  • 集體燒錢做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的宇宙盡頭是「賣菜」?
    幾個月間,親自下場對社區團購志在必得的網際網路大佬們越來越多。無論是源於流量還是著意賺錢,現在所有人都認為「預售加自提」是一門好生意。但橫亙在網際網路公司「賣菜」道路之上的,還有熟諳低線市場遊戲規則的社區團購土著們。圍繞團長、資金、供應鏈……網際網路巨頭公司與本地土著們的開城大賽戰況正酣。「圈地運動」社區團購的開城大賽早已緊鑼密鼓地開場。
  • Pi 蹭了它的流量!想不火都難!
    比特幣在蹭誰的流量?那以太坊在蹭誰的流量呢?Pi在蹭誰的流量?如果你理解了上面所說的內容,很容易就能理解,加密貨幣Pi在蹭圓周率(Pi)的流量,照這麼繼續發展下去,想不火都難,想被人忘記都難,因為在區塊鏈行業加密貨幣PI正在慢慢完成對圓周率(pi)符號的私有化,把pi這個歷史悠久的文化符號變成自己的品牌資產希望各位粉絲看完後轉發分享+關注,點右下角的
  • 三分做生意七分靠做人
    5.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氣者得財氣 6.先賺人心後賺錢 7.坦誠相見,才能心心相印 第二章 和氣生財,買賣不成人情在.
  • 3個方面闡述:流量和流量模式的變遷
    在網際網路之前,如前所例,不被稱呼為流量的」流量「已然存在。那麼前網絡時代,流量都是以什麼形式、什麼方式存在的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只不過我們之前並沒有把他和流量關聯起來進行理解。早期網際網路時代,有另外一句俗話,你不知道網絡那邊的是不是一條狗。
  • 移動網際網路巨頭掃尾戰:流量黑洞效應愈演愈烈
    在存量市場,生態融通是必然之舉,把持生產、分發、服務等全產業鏈的巨頭擁有更好的轉化能力,其流量黑洞的作用將會不斷增強。垂直平臺喪失優勢 流量匯入超級APP移動網際網路流量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一個佐證是,2019年中國用戶APP總下載量已經接近全球下載量的一半,比2018年更是增加了80%。
  • 網際網路品牌誤解:社群= 私域流量
    前言:增長的環境正在改變,獲取新流量越來越貴首先,我們必須知道兩件事:網際網路活躍用戶數量不可能超過人口總量網民也不可能每天不吃不喝不睡覺地上網因此,對於網際網路而言,新常態已成定局:然而,這些行為在網際網路上半場的「增量戰場」,確實能起到一定作用的,但今天,隨著流量越來越貴,每個品牌已經發現 CPC(Cost Per Click)&CPM(每千次曝光成本)實在貴到不行(連臉書也是),在這樣玩下去,只是花了大錢獲取無效用戶跟無效時長(短暫峰值,留存極低,用戶只是來佔便宜、薅羊毛)。
  • 阿里平頭哥的野心:解決晶片卡脖子問題,讓天下沒有難做的晶片
    事實上,對於平頭哥而言,可不僅僅是製造晶片這麼簡單,平頭哥其實有一個大大的野心,那就是解決晶片卡脖子的問題,讓天下沒有難做的晶片。先說說解決卡脖子的問題,我們知道目前PC領域的架構是X86,無人可以超越,而在移動晶片領域的架構是ARM,也無人可以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