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值化轉型過半,理財子公司與私募合作意願更強烈,銀行理財轉型與...

2021-01-09 財聯社

財聯社(北京,記者 黎旅嘉)訊,在資管新規和理財新規推動的銀行理財淨值化轉型背景下,各類型銀行紛紛加快產品淨值化轉型的速度,當前淨值化轉型進程已然過半。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淨值產品的發展,銀行理財子公司與私募基金間的合作也逐漸引起業內關注。那麼當前雙方間合作的進度究竟如何?

事實上,從去年至今,已有19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獲準開業,包括工銀理財、光大理財、招銀理財、平安理財等。而在資管新規的框架下,部分銀行理財子公司已在試水跟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合作,主要是投顧、FOF的模式,投向量化對衝、宏觀等策略的較多,還有部分股票主動權益的嘗試。但整體而言,談的多、落的少,仍處在摸索嘗試階段。

不過,在雙方看來,相互間的合作是大勢所趨。對於私募而言,銀行理財子的資金實力強,具有公信力;對於銀行理財子公司而言,私募的投研實力是其發展權益投資的重要補充。

雙方合作意願強烈

自資管新規落地實施以來,過往銀行理財通過非標資產增厚收益的方式受到多重約束,增配權益投資是轉型的必然之選,也是監管鼓勵的投資方向。

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全市場商業銀行淨值型理財產品存續數量27237款,較二季度增加4159款,環比增長18.02%;淨值化轉型進度方面,今年三季度,全市場銀行機構淨值化轉型進度為57.98%,較上季度環比上升4.16個百分點。在探索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化方面,理財子公司也在積極布局權益類產品。

事實上,目前,理財子公司正通過FOF、MOM和指數投資的方式布局權益市場。不過,作為新設機構,理財子公司的投研能力偏弱特別是權益類投資存在明顯短板,完善投研體系的構建與成熟投資團隊培育也尚需時日。在此背景下,目前理財子公司正在加大與投研體系成熟的基金、券商等機構的合作,部分銀行理財子公司也已開始嘗試與私募進行合作。

此前《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第三十二條明確指出,銀行理財子公司可以選擇符合條件的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擔任理財投資合作機構。這意味著符合條件的私募基金既可以通過投顧模式實現與銀行公私募理財的合作,也可以通過直接的委託投資模式接受銀行私募理財資金。

招商銀行行長助理劉輝表示,銀行理財轉型發展需要優秀私募機構多方位的協同支持。對招商銀行而言,理財子公司在貫徹「輕型銀行」戰略轉型方向和「一體兩翼」戰略定位的過程中,除了在資產投資管理方面做深做精之外,與優秀私募機構在重點行業研究跟蹤、優質企業投融資項目開發、資產託管及外包服務等領域依然具有較大的合作空間。2020年9月,招銀理財首席權益投資官範華也表示,招銀理財權益投資的一部分業務會委託給外部管理人來做。

而在私募看來,銀行理財子資金實力強。星石投資指出,銀行理財子公司在金融行業具有廣泛網點,具備較強的資金實力和資管潛力。據中國銀保監會官方披露,截至2020年6月末,銀行理財產品權益類資產配置規模已達7907億元,約佔銀行理財總資產的3%,佔滬深交易所股票總市值約1.04%(截至10月13日收盤),這個比重看似不高,但這會是未來A股增量資金的重要來源。同時,銀行理財子公司也十分願意與私募開展合作,推動增量資金入場。

合作難點不少、空間廣闊

就私募與理財子公司的合作而言,確實有一定的優勢互補。相較而言,理財子公司具有強大的資金實力,而私募則具備強大的投研實力。但客觀而言,雙方合作當前仍處於起步階段,依舊存在較多難點。

首先,目前雙方的合作方式主要是以投顧的方式,投顧方式主要使用券商託管系統下單,但是目前的券商系統無法實現量化私募策略的交易頻率和速度。

其次,銀行理財子公司或許也騰不出手來與私募大談合作事宜。某私募機構渠道負責人表示,目前銀行理財子公司還要著手於公司理財產品的淨值型轉化任務,對於老產品進行淨值型轉化,對於無法轉型的產品或要清退。

最後,還有私募機構自身的原因。這其中,私募機構投資的不透明、公司治理不成熟等問題,是理財子公司所擔心的。而在私募機構發展過程中,其人員、公司治理、財務管理不斷變化,同樣也會引發非常多的風險點。對於合作方而言,如果合作的範圍越大,這方面的風險也會越大。

針對在資管新規的框架下,部分銀行理財子公司通過與私募機構的合作開拓權益型理財的情況,普益標準研究員張迪表示,目前來看這種合作案例還在少數,並且合作資金量不大,仍處於起步階段,同時雙方合作也存在一些難點,包括理財子公司在風險管理方面要求嚴格,對量化私募而言策略對接較難,例如理財子公司FOF需要對數據進行穿透的風險管理;且部分私募公司目前存在投資不透明、公司治理不成熟等問題,成為理財子公司與之合作的阻力。同時,銀行理財子公司對合作的私募機構,也設置了較高的準入門檻。

雖然當前雙方的合作仍存在一定的客觀障礙,但張迪也指出,理財子公司和私募合作各具優勢,存在較大合作空間。「對私募來說理財子公司資金背景強大,在社會上有很高的公信力,對理財子公司來說,看中的是私募投研團隊,能補充自身在投研能力方面的欠缺」。

相關焦點

  • 理財子公司開業實行淨值化管理 四家銀行「打頭陣」
    去年以來,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等相繼出臺,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也進入落地的快車道,銀行紛紛踴躍地籌備設立理財子公司,迄今為止,已經有11家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其中,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四家國有大行的理財子公司進度快人一步,已經陸續開業。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曾透露,目前城商行的理財子公司設立工作已開始起步,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等也在積極推進。
  • 資管新規過渡期最後一年對銀行理財和債市的影響
    淨值化轉型進度:2020年銀行理財淨值化轉型進度預計超過一半,其中國有行轉型進度相對偏慢。  (3)當前銀行理財整改的主要困難在於部分在2021年底前未能自然到期的存量資產難以處置和壓降,主要包括:非標;非上市公司股權、PPP項目、產業基金等;商業銀行二級資本工具(含二級資本債、永續債以及此前的次級債和混合資本債)。
  • 互相代銷產品、打破規模崇拜、標準化資產也要整改 理財子公司市場...
    他關心的問題還包括,銀行理財如何介入養老金融領域。   從轉型整改的角度看,還有更深層的問題尚待明確,其中一個本質問題即,對理財產品的定位究竟是怎樣的,目前市場上各家機構宣稱的淨值型產品,形式上是符合新規要求的產品形態,但是長期而言,對理財產品的標準是什麼,對其定位是怎樣的,是否會有更細緻的要求?因為如果對標債基,目前的淨值型理財產品在管理等方面與之仍有較大差異。
  • 交銀理財施盈:理財淨值化是規範影子銀行的重要手段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訊(記者 歐陽劍環 陳瑩瑩)交銀理財產品研發部總經理施盈16日表示,理財淨值化是規範影子銀行、打通銀行各業務條線、構建多層次財富管理體系的重要手段和必然路徑,事實上也是對參與各方更加有利的選擇。
  • 淨值化理財新時代 華泰期貨聚焦資產管理新未來
    中證網訊(記者 王超)12月12日,由華泰期貨主辦的「2021衍生品市場年會資產配置——淨值化理財新時代」分論壇在上海金融信息中心舉辦,此次論壇圍繞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的機會和挑戰,以及新變化對投資者將帶來的深刻影響角度展開,共話資產管理新未來。
  • 解讀銀行理財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在表內信貸管控趨嚴背景下,表外融資需求強烈,催生大量非標融資需求。而此時商業銀行業也有動力拓展表外業務。長期以來,商業銀行面臨利率管制,依靠固定的存貸利差獲得規模收益,而在08-13年期間,央行不斷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放寬貸款利率浮動區間,存貸利差不再是穩定的收入來源,銀行具有更強的動機通過發展中間、表外業務以提高收益。
  • 銀行理財子公司集齊6大王牌:1元起投理財產品,你會選哪個?
    隨著日前郵儲銀行全資子公司中郵理財獲批開業,國有六大銀行理財子公司已經全部集齊。六大行的理財子公司中,工農中建四家的註冊資本超過100億元,交銀理財和中郵理財均為80億元。不止這6張王牌。城商行第一梯隊中,寧波銀行、杭州銀行、徽商銀行的理財子公司也已獲批籌建。截至目前,已有33家銀行申請設立理財子公司,其中8家已經獲批開業。不管是國有大行,還是股份行、城商行,都對理財子公司寄予厚望。
  • 好買解讀理財新規(上):銀行理財更寬鬆 非標融資真利好
    好買說:9月28日,理財新規平穩落地,海量銀行理財資金有了更多的投資選擇。商業銀行理財方面的監管存在進一步寬鬆的可能,同時公募理財產品投資非標資產有所放鬆,對於企業債券融資也是重大利好。 前言:9月28日,銀保監會正式下發《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下稱「理財新規」)。
  • 國有行、股份行理財子全對比!
    充分發揮中國郵政實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三流合一」的優勢,搭建場景化服務平臺,加大與金融同業、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力度,構建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大資管生態圈。理財子公司在產品形式、銷售門檻、資產投向上靈活度更高,將更加精準地匹配投資者的多元化需求,尤其對於經營範圍受限的城商行來說,理財子公司的牌照價值進一步凸顯。理財子公司的管理模式也利於銀行機構著力打造主動管理能力,全面激發理財業務的發展活力。截至 2019 年 12 月末,分別有 5 家股份行和 5 家城商行獲批成立理財子公司。
  • 21資管研究:偏離度最高達1128%,銀行理財業績比較基準為什麼「不準...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編者按:本篇是《15家銀行理財子公司2121款產品分析報告》系列之二,本篇聚焦樣本深度觀察,後續銀行理財系列專題報導將陸續推出,敬請關注!據中國理財網數據,2019年共6家銀行理財子公司開業共發行產品近300款,21理財課題組自2019年起從全市場產品中隨機選取了137款理財子公司產品進行樣本追蹤,樣本量佔2019年市場總發行量三分之一以上,1年期以上產品佔97%,大部分是理財子公司開業發售的首批拳頭產品。
  • ...非標投資、同業理財、P2P……這些統統是如何持續監管影子銀行?
    而經過三年專項治理,影子銀行野蠻生長的態勢得到有效遏制。數據顯示,至今年上半年末,同業理財、委託貸款和網絡借貸P2P貸款分別進一步降至6607億元、11.22萬億元和0.19萬億元。信託金融同業通道業務較2017年的歷史峰值下降5.3萬億元。同期證券業資管規模下降幅度超過45%,基金子公司通道產品僅2018年一年就減少了1.55萬億元。
  • 平安理財副總經理付強:銀行理財的核心定位是解決方案的提供商
    11月28日,由《21世紀經濟報導》主辦的「2020年度21世紀金牌分析師評選頒獎典禮」在廣州保利洲際酒店隆重舉行,平安理財副總經理付強發表了題為《探尋銀行理財的核心定位》的主題演講。付強指出,當前26.5萬億銀行理財中權益資產佔比8%,這個比例長期來看呈上升趨勢,三至五年內預計會達到20%的水平。
  • 銀行理財淨值化「公允價值」博弈:成本攤餘+減值準備+影子定價?
    「其實新規衝擊最大的是銀行,銀行理財很多內容基本沿用了基金的規範。」某銀行資管部資深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但銀行理財作為一種收益比較穩定的理財產品,本身也有普惠價值,在產品淨值穩定性方面,在方法上應該具備一定靈活性。」
  • 官方首次系統界定「中國影子銀行」!非標投資、同業理財、P2P...
    同期證券業資管規模下降幅度超過45%,基金子公司通道產品僅2018年一年就減少了1.55萬億元。影子銀行集中加槓桿得到壓縮,商業銀行自營債券逆回購交易槓桿比率由2017年之前的40%以上降至30%以下。
  • ...強大的股東平臺,實現戰略轉型,更注重財富管理的「最後一公裡」
    7、在績效考核方面,公司推出了與財富管理轉型相匹配的考核體系,由傳統的收入考核升級為服務資產規模、理財客戶數、理財產品留存規模等,比如在看看客戶購買量的同時更注重保有量,這樣的考核指標更加注重客戶的理財體驗感,力求覆蓋客戶全生命周期的每一個環節,創造出客戶、公司、員工三贏的局面。
  • 華夏銀行理財子公司獲準籌建,2019年理財中間業務收入降幅超三成
    (圖片來源:東方IC)近日,銀行系理財子公司進展不斷。華夏銀行今日發布公告稱,其理財子公司華夏理財已獲準籌建,而由徽商銀行籌建的徽銀理財也於近期獲準開業。4月26日,華夏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近日收到《中國銀保監會關於籌建華夏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的批覆》。根據該批覆,該行獲準籌建華夏理財有限責任公司。據新華網報導,華夏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苑志宏在去年8月8日召開的銀行業保險業例行新聞發布會時曾表示,該行理財子公司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了行內的審批流程。
  • 權益投資東風能否吹向銀行理財...
    相比之下,普益標準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共有9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權益類產品合計100款(含移行產品)。其中,2019年發行47款,43款為母行遷移產品;2020年發行53款,但僅有4款為母行遷移產品,其餘49款均為理財子公司新發。整體看來,銀行理財權益市場參與度較低,產品規模也相對較小。
  • 直擊銀行理財客戶痛點 天弘多利基金11月2日發行
    當前,銀行理財淨值化轉型仍在進行,打破剛兌、收益波動等變化令不少原有銀行理財客戶感到迷茫,投資者希望本金儘可能安全、波動較小等訴求愈發強烈。在此背景下,以債券打底獲取基礎收益從而平抑淨值波動,以部分股票倉位爭取更高回報的「固收+」策略產品備受歡迎。近期,天弘基金髮揮資產配置優勢,推出升級版「固收+」策略,於11月2日發售天弘多利一年定期開放混合基金。
  • 理財產品的各種收益率到底是什麼意思?
    1、預期年化收益率過去銀行理財基本上都用「預期收益率」,指的是銀行根據產品的底層資產、期限、風險、流動性等測算出來的收益率,是未來的收益率,未必能拿到。但由於過去銀行理財一直都是剛性兌付,所以一般預期收益率都能如期拿到。
  • 銀行R2層級的理財產品,到期有可能虧本嗎?
    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分類商業銀行按照理財資金的投資方向將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劃分為五個層級,分別為:R1、R2、R3、R4、R5;其中R1-R2被認為是低風險理財產品,安全性高,也是商業銀行發行的主力(以郵儲銀行為例,官網上的理財產品95%均為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