鰷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2021-02-12 禮泉縣甘河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

       鰷魚:【異名】鮂、黑鰦(《爾雅》),白鰷(《毛詩箋》),參魚、肉條魚(《爾雅翼》),鰺魚(《綱目》),白漂子(《全國大部分河流均有該魚類》),鰺鰷(《中國經濟動物志·淡水魚類)。

        形態特徵

       體長約70~140毫米,側扁,頭後背側輪廓平直,腹側自胸鰭基部下方至肛門有皮質腹稜;頭尖,略呈三角形,口端位,口裂向上傾斜;下咽齒3行,圓錐形,末端尖鉤狀;側線完全,在胸鰭基部的後上方急劇下彎,成一明顯角度,行於體側下半部,至臀鰭上方又向上彎至尾柄側中部;背鰭約位於體的中部,具硬刺;臀鰭位於背鰭基後下方,無硬刺;尾鰭分叉深,下葉比上葉略長;體背部淡青灰色,體側及腹部銀白色,尾鰭邊緣灰黑色,其他鰭均為淺黃色。

        生活習性

       棲於水的中上層,在靜水或流水中都能生長和繁殖。從春至秋常喜集群於沿岸淺水區水面遊動覓食,行動迅速。潛藏於深水越冬。以浮遊生物為主要餌料,也食藻類及水生昆蟲、植物碎屑等。產卵期在5~6月間,隨地區不同略有遲早。在華東1冬齡性成熟,卵巢呈黃色。分批產卵。生殖時期常有逆水跳灘的習性。在水流較緩或靜水的淺水地帶產卵,卵徑為0.5~1.2毫米,懷卵量0.8~1.8萬粒,卵粘性,附著於水草或石塊上發育,但在黑龍江的同種個體卻產漂浮性卵。為常見食用魚。

<END>

投稿郵箱:2090859774@qq.com

諮詢電話:029-35995628

相關焦點

  • 職場中的100個定律,我的系列解讀之十一,鰷魚效應
    一、概述鰷魚效應亦稱之為頭魚理論。德國動物學家霍斯特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鰷魚因個體弱小而常常群居,並以強壯者為自然首領。如果把領頭的鰷魚腦後控制行為的神經切除之後,此魚便失去自制能力,其行動也就發生紊亂,但其他鰷魚卻仍像之前一樣盲目追隨。
  • 中國畫裡的魚文化:愛畫白眼的八大山人,筆下的魚透著一股子不屑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符號之一,魚的寓意在這幾千年的歷史中被不斷豐富、改變,比如最常聽見的鯉魚躍龍門、魚龍互化,都是一些比較普遍的文化認知。《詩經·小雅·魚藻》中有言:「魚在在藻,有莘其尾。王在在鎬,飲酒樂豈。魚在在藻,依於其蒲。王在在鎬,有那其居。」「魚」和「王」、「藻」和「鎬」互相對應,詩裡一邊歌詠魚在水藻叢中的遊樂,一邊隱喻百姓安居樂業的和諧氣氛。
  • 不是所有的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裡
    當我們想開口時,不妨想想村上春樹的那句話:不是所有的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裡。1、 站在你的角度看別人,不一定看得清海明威老人說:「我們用兩年時間學會說話,卻要用一輩子學會閉嘴。」莊子曰:「鰷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在生活中,我們既是惠子,也是那條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們所看到的,只是自己內心的所想罷了,就如那條魚,濠梁就是它的江湖。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魚與道教的不解之緣
    本期為大家介紹魚與道教的不解之緣。「一陰一陽之謂道」,太極圖是道教的一種標誌。太極圖由黑白二色構成,代表著陰陽兩極,正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也正是道教的根本思想: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陰陽化合而生萬物。在最初的時候太極圖是由一黑一白兩條魚構成,白魚表示為陽,黑魚表示為陰。白魚中間一黑眼睛,黑魚之中一白眼睛,表示陽中有陰,陰中有陽之理。
  •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在他的著作中,魚出現的次數非常之多,其中最有名,最有代表性的有三條,可謂充滿了莊子式智慧。在這3條「魚」中,體現了3種人生的境界,不知道你更認可其中的哪一種?01 「北冥之魚」這條魚是莊子的故事裡最有名的一條了,出自《莊子》的第一篇《逍遙遊》,裡面對於這條魚是這麼描寫的: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 這種魚,經常結伴出遊,身體扁扁的沒什麼肉,小時候經常釣到!
    記得小時候,那時候農村生態好,水質清澈,河裡有的是魚,你只要有「功夫」時間的意思,盡可在河邊靜心地垂釣,餐條魚、鰟鮍魚應有盡有,鰟鮍魚喜歡貪食,但不挑食。它吃河裡的藻類,吃水草的葉子,也吃水中的小昆蟲、小蝦。在爭食物時,這小東西也很兇猛。
  • 《莊子-秋水》:井中蛙、梁下魚,怎樣凸顯人生真與樂?
    四、明曉物性,真性即樂本篇的收尾處,是我們熟知的三個小故事。第一個故事,當楚王想要請莊子入朝做官,莊子卻以神龜為比喻,說自己寧願託在尾巴在泥巴裡爬行,也不願意死後被人尊貴的的供奉。第二個故事與第一個有異曲同工之妙,惠子聽傳言說莊子要來取代他的國相,大肆搜捕。莊子見到他卻說,南方之神鳥只停棲在梧桐,吃竹國而喝醴泉。
  • 《心靈奇旅》:魚的故事拯救了喬伊,來聽莊子講魚的故事值得回味
    02魚的故事——窺見人生境界的奧秘《心靈奇旅》結尾處那個魚的故事,成為全劇的點題之筆。圖07 魚的故事早在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莊子就已經藉助魚窺見了人生境界的奧秘。莊子講過一個「北冥之魚」的故事來解釋何為滯於物的痛苦: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
  • 釣不同水層魚,它們生活在上、中、底層是有原因的
    鯽魚、鯉魚、鯰魚生活在水的下層;草魚、鰱魚、鱅魚生活在水的中層;而翹嘴鮊、鰷卻生活在水的上層。這主要是因為不同的魚對氧氣的需求量不同,也叫耐氧力的差異。水中氧氣的分布並不均勻,下層少,上層多。  由於鯽魚、鯉魚耐氧力強,生活在哪裡都行,但水底的食物較豐富,所以愛在下層生活。
  • 世界真奇妙,魚也會走路?七種會走路的神奇魚類
    魚也會走路?你相信嗎?這不是開玩笑的,世界上還真有這樣的魚。這些看似平凡的魚類似乎很是適應這種生存在陸地與水源的邊緣的生活,證明了一旦它們適應了一種環境,只要這種環境沒有產生變化,它們就會一直這樣生活下去。下面介紹的就是七種會走路的神奇魚類。
  • 為了讓窩裡的底層魚接觸到釣餌,我找到了一個簡單的方法~
    釣魚時,我們有時會遇到釣餌還未沉底,在中途就被粲鰷搶食的情況,其結果就是窩裡的底層魚無法接觸釣餌,無法被釣到。針對這種情況,釣友們主要有兩種應對方法,第一種是增加鉛鉈重量,意在讓加重的鉛鉈帶著釣餌快速下沉,以擺脫粲鰷搶食。
  • 廣西大學試題:「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用英語咋說?
    英語:國外知識考的多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英語考試中竟有古文翻譯,這個太有難度了。」提前走出考場的武鳴高中高同學對考卷內容印象深刻,「要知道中國古文韻味用英文翻譯,如果翻譯不好就是笑話。」  來自都安高中的黃同學告訴記者,英語聽力分成四個部分:第一和第二部分都是填詞彙,第三部分為口語對話,第四部分為作文。
  • 農村河裡「正在消失」的幾種魚:圖1最容易捉,圖2可以紅燒、燉湯
    農村河裡「正在消失」的幾種魚:圖1最容易捉,圖2可以紅燒、燉湯 白鰷魚,這種魚在小河裡非常多,當然是以前,現在儘管也有,但個頭都非常小,幾乎長不大。以前這種魚是最容易捉的,就選拿個魚兜也能捉一些,這種魚兒以前都是用來油炸的,個頭比較小,吃起來非常美味。
  • 魚有心臟嗎?
    魚是最古老的脊椎動物,脊椎動物都有心臟,但魚是最低等的,只有一心房一心室,起到擠壓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魚的心臟在腮旁,附在魚的脖子上,每條魚只有一個心臟。魚類的心臟只有2個腔,1個心房和1個心室。哺乳類的心臟有4個腔,2個心房和2個心室,鳥類心臟也有4個腔。你可以殺一條活魚,開膛後用手的中指慢慢的探到魚的喉部,再慢慢的往回摳,魚的心和其它臟器就出來了,位置是在最靠近胸鰭的腹腔裡。
  •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畫法幾何兩棲生態魚缸
    ▼智能餵食盒背面的觸點,打開魚缸頂部的投食蓋後吸附到蓋板對應的位置就可以配置使用了準備工作感謝萬能的網購,讓我不用出門也可以買到魚!鑑於自己是養魚新手,我纏著賣魚的客服小姐姐問了一晚上問題,當然還沒到產後護理那一步,先給自己定個小目標,讓它們全都活下來才是要緊。如果你也有養魚的想法,那麼敲重點啦!!
  • 魚會感冒嗎?怎樣才知道魚感冒了?魚感冒會死嗎?
    觀賞魚普通病是指由機械損傷、水質不良、缺氧、中毒和營養缺乏等因素引起的疾病,觀賞魚普通病病因極多,有的是單獨一種因素引起發病,有的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魚發病。臨床上常見的觀賞魚普通病有機械損傷、浮頭、氣泡病、爛鰭病、中暑與悶缸、飢餓與營養缺乏症和中毒症等。
  • 忘憂之魚—儵魚
    「北山經」:又北三百裡,曰帶山,彭水出焉,而西流注於芘湖之水,其中多儵魚,其狀如雞而赤毛,三尾,六足,四目,其音如鵲,食之可以己憂。彭水河中有很多儵魚,儵魚的樣子跟雞一樣,儵魚長著紅色的羽毛,長著三條尾巴,六隻腳,四隻眼睛,叫聲就像喜鵲的鳴叫,人要是吃了儵魚肉就會消除憂愁。
  • 大理天然溶洞發現野生弓魚 傳說能遊上蒼山
    7月的一個周末,這通讀者來電,引發了本報記者的好奇心,立刻奔赴洱海,開始了尋找野生弓魚的探秘之旅。  弓魚檔案  弓魚,亦稱「工魚」,是上個世紀80年代以前洱海中特有的著名土著魚類。自古以來,深得文人墨客盛讚。侯允清纂《鄧川州志》記載:大理「惟工魚為多,其色如銀,狹長如鰷,無鱗少骨,味鮮美,產洱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