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oRNA登頂《Nat. Med.》:SNORA31罕見突變削弱皮層神經元的天然免疫導致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發生

2021-01-17 ResearchGate
美國洛克菲勒大學人類傳染病基因遺傳實驗室Shenying Zhang團隊,在Nature Medicine雜誌上發表題為Human SNORA31 variations impair cortical neuron-intrinsic immunity to HSV-1 and underlie herpes simplex encephalitis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發現SNORA31通過一種獨特的機制控制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元對HSV-1的抗病毒固有免疫反應。單純皰疹病毒1型(HSV-1)腦炎(HSE)是典型的散發性疾病。儘管少見,HSE卻是西方國家甚至全球最常見的偶發性病毒性腦炎。在未得到及時治療的情況下,HSE的死亡率達100%。目前臨床上普遍採用阿昔洛韋治療HSE,然而HSE倖存者都表現出嚴重的神經系統後遺症。該研究團隊一直致力於病毒性感染疾病發病的遺傳基礎研究,前期發現了TLR3和DBR1介導的中樞神經系統細胞內源性免疫的先天性錯誤可分別導致前腦和腦幹HSE【1,2】。儘管如此,大多數HSE患者的突變基因仍然未知。基於此,該研究團隊提出以下假設:一些患者由於中樞神經系統內在免疫力的先天性缺陷而發展為HSE,但這些缺陷基因並不一定與TLR3-IFN-α/β通路有關。研究團隊採用全外顯子組測序技術分析205名彼此無血緣關係的HSE患者的基因,並將2756例無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和1511例資料庫的正常人基因作為比對,發現在HSE患者中的一些基因存在罕見的雜合突變,其中SNORA31的雜合突變在HSE群體中顯著富集 (P=0.00029;OR:11.4;95%置信區間:3.5-32.9)。SNORA31雜合突變具有四種,其中n.36T>C(V1,P1來自摩洛哥,P2來自沙烏地阿拉伯),n.75C>G(V2,P3來自美國),n.96T>G(V3,P4來自法國)和n.111T>C(V4,P5來自葡萄牙)(圖1.a)。然而有6個健康親屬也為SNORA31雜合突變(圖1.b),但4個呈血清HSV-1抗體陽性。隨後研究團隊採用GERP++方法分析發現SNORA31的保守程度為所有snoRNA中的Top 5% (圖1.c)。SNORA31是核仁小RNA 的一種,前期研究推測SNORA31可能指導核小RNA和核糖體RNA中尿苷殘基異構化為偽尿苷【4】。這四種SNORA31突變體的突變核苷酸均為高度保守的位點。突變體V1(P1,P2)所在位點為在14種脊椎動物中高度保守的核苷酸(78%保守),而V2(P3) 所在位點為的核苷酸(100%保守)。V3(P4)和V4(P5)都位於snoRNA二級結構的莖內(圖1d),而V3(P4)和V4(P5)位於環中,前者突變所在位點的核苷酸(64%保守),而後者在預測的功能結構域中改變嚴格保守的核苷酸(100%保守)。最後通過gnomAD計算這四種突變體和所有其他49種變體的SNORA31二級結構的最小自由能變化(圖1e)。變異體V1和V2是最不穩定的十個變異體之一,而V3和V4被預測不會對RNA結構產生任何顯著的影響。

SNORA31突變後對自身的影響:

為了開展SNORA31的後續實驗研究,研究者構建了野生型和突變型SNORA31的表達載體。然而qPCR和RNA blot都發現V1和V2突變體的表達水平遠遠低於野生型(圖2. a-c)。隨後使用CRISPR-CAS9獲得 SNORA31雜合和純合缺失的人胚胎幹細胞(HESC)系並分化TBR1陽性(TBR1是皮層神經細胞的標誌)的CNS神經元群體。由於SNORA31位於TPT1的第5內含子,因此也對這TPT1的表達進行了分析。雜合缺失的神經元有50%低水平的SNORA31表達,而純合缺失的細胞顯示完全喪失表達(圖2.d)。TPT1的mRNA和蛋白質水平在兩種細胞系中都是正常的(圖2.d)。作為對照的另一個H/ACA類snoRNA SNORA34在所有等基因系中的表達水平與親本相當。SNORA31在V1和V2突變體患者來源的成纖維細胞中表達也受到抑制(圖3.a)。

考慮到SNORA31可能指導核小RNA和核糖體RNA中尿苷殘基異構化為偽尿苷【3】,包括18S rRNA中的U218位點和28S rRNA中的U3713位點。隨後對來源於親本、SNORA31缺失雜合子和純合子等品系的hESC 來源的CNS皮層神經元的rRNA進行了偽尿嘧啶圖譜測序分析(Pseudo-Seq),結果顯示在SNORA31純合缺失細胞中,U218位點的假尿嘧啶信號幾乎消失(圖2.e)。SNORA31的雜合缺失對rRNA假尿苷酸化無顯著影響。出乎意料的是,28S rRNA的U3713位點沒有受到影響。因此,SNORA31突變在HSE發病中起作用可能涉及或不涉及U218的偽尿苷化。SNORA31突變的成纖維細胞抗病毒固有免疫響應水平如何:研究團隊檢測患者來源的成纖維細胞對TLR3和IFN-α/β受體激動劑的免疫響應水平。在Poly(I:C)刺激下,來自P2-P5的SV40成纖維細胞能誘導產生正常水平的IL-29(IFN-λ1)和IL-6 (圖3b)。P2-P5來源的成纖維細胞對HSV-1感染高度敏感,並且 HSV-1(Kos株)的複製水平與TLR3或STAT1缺陷患者細胞中的水平相似或更高 (圖3C)。然而外源性幹擾素IFN-β使SNORA31-和TLR3-而不是STAT1突變的神經元對HSV-1產生抗性(圖3d)。進一步表明SNORA31突變是一種不同於TLR3和STAT1缺陷的HSE的新機制。然而SNORA31的雜合缺失似乎並不影響EBV-B細胞和IPSCs的抗HSV-1免疫功能,這表明並不是所有的人類細胞類型都需要完整的SNORA31表達和功能來控制HSV-1。除了HSV-1外,SNORA31突變細胞對其他病毒的感染也相當敏感,包括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麻疹病毒(MeV)、脊髓灰質炎病毒(MAPV)、水皰性口炎病毒(VSV)和腦心肌炎病毒(EMCV)。除脊髓灰質炎病毒外,這些病毒在SNORA31突變患者來源的成纖維細胞中的複製水平高於健康人來源的細胞,在TLR3或STAT1缺陷細胞中也觀察到了同樣的現象(圖4)


SNORA31突變的神經元對HSV-1感染的敏感性如何變化:最後研究者還發現SNORA31突變的患者hPSC衍生的皮質神經元易受HSV-1的影響:患者的iPSC衍生的皮質神經元對HSV-1的敏感性顯著增強圖5.a-c)以及CRISPR/Cas9引入的SNORA31缺失的hESC來源的皮質神經元對HSV-1感染的敏感性也增加(圖5.d-e)SNORA31突變的神經元對HSV-1感染和免疫刺激劑的免疫響應水平又如何變化:轉錄組分析顯示SNORA31突變的神經元對TLR3和IFN-α/β刺激的免疫響應正常(圖6.a-c),而對HSV-1感染引起的免疫響應受損(圖6.d-e)

圖6

總而言之,Shen-Ying Zhang和Jean-Laurent Casanova等人的研究顯示,人SNORA31基因變異削弱了大腦皮層神經元對單純皰疹病毒1(HSV-1)的固有免疫力,並為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發生提供了基礎。非常棒的一個研究,將非編碼RNA推上臨床重要的一篇重磅研究。然而,此篇研究並未涉及SNORA31調控抗病毒免疫的分子機理,因此關於SNORA31影響抗病毒固有免疫的分子機理仍是個謎。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19-0672-31.   S. Y. Zhang et al., TLR3 deficiency in patients with herpes simplex encephalitis. Science 317, 1522-1527 (2007).

2.    S.-Y. Zhang et al., Inborn Errors of RNA Lariat Metabolism in Humans with Brainstem Viral Infection. Cell 172, 952-965.e918 (2018).

3. A. Kiss, B. Jády, E. Bertrand, T. Kiss, Human box H/ACA pseudouridylation guide RNA machinery.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24, 5797-5807 (2004).

相關焦點

  • 病毒性皰疹是怎麼引起的 病毒性皰疹這樣治療
    病毒性皰疹是怎麼引起的單純皰疹由單純皰疹病毒(分為Ⅰ型和Ⅱ型)引起,人體是其唯一自然宿主,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時,促進本病發生,病理上表現為表皮內水皰、表皮壞死、多核上皮巨細胞、嗜酸性核內包涵體和顯著中性白細胞及淋巴細胞炎症浸潤。
  • 第十八章:抗NMDA腦炎or單皰腦炎丨醫學微小說
    面對亞急性病程的高級皮層功能障礙的患者,又有前驅發熱症狀,蘇燦考慮腦炎可能性大,包括感染性和自身免疫性腦炎兩大類,前者如病毒性腦炎,後者如抗NMDAR腦炎等。 按照自己的思路,蘇燦送檢了血清和腦脊液自身免疫抗體,以及單純皰疹病毒抗體檢測。
  • 什麼是皰疹 皰疹是什麼引起的
    HHV是一組中等大小的有囊膜的DNA病毒,能引起人類多種疾病,並能長期潛伏在體內,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再發感染。臨床上常見的有水痘、帶狀皰疹、單純皰疹、生殖器皰疹等疾病。可侵犯人體多個器官,任何年齡都可發病。皰疹是怎麼引起的皰疹是常見的皮膚病,引起皰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 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突變會導致神經元阻塞
    「是什麼導致澱粉樣蛋白的積累?主要致病過程是什麼?這幾乎是未知的。當然,我們有風險基因,但這篇論文提供了另一個非常有趣的謎團,是什麼可能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的神經功能障礙,也可能導致澱粉樣蛋白的積累。」遺傳學研究發現,GGA3的罕見突變會增加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在之前的研究中,當前研究的作者確定了GGA3蛋白在非神經元細胞系中轉運BACE1的作用。
  • A 31-year-old man found unresponsive
    A 31-year-old man found unresponsive.A
  • 蜱傳腦炎病毒或能利用神經元的運輸系統來誘發疾病
    、易怒以及睡眠障礙等表現,然而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蜱傳腦炎病毒的發病機制,也並沒有有效的療法能夠對該病毒引發的疾病進行治療。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小鼠的神經元中蜱傳腦炎病毒的基因組RNAs能夠從細胞體運輸到樹突中,樹突是神經元絲狀突起結構,隨後病毒的RNAs就會在樹突局部位置產生病毒從而感染大腦正常的神經元活動。文章中研究者深入闡明了神經元中病毒RNAs的運輸機制,結果發現蜱傳腦炎病毒能夠利用細胞的運輸系統,正常情況下這種運輸系統能夠被用來移動樹突中的神經元RNAs。
  • 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胞質核酸介導的天然免疫反應在抵抗病原體入侵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其中,接頭蛋白STING和MAVS的磷酸化修飾對激活I型幹擾素反應是必需的。若天然免疫反應太弱,宿主則不能有效抵抗病原體的入侵;天然免疫反應過強,可能導致自身免疫疾病。
  • JEM:揭秘單純皰疹病毒躲避宿主免疫系統感染大腦的分子機理
    2020年5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單純性皰疹病毒(HSV1,Herpes simplex virus)感染開始於機體黏膜表面,HSV1會在黏膜表面感染上皮細胞,當其從末梢神經擴散到中樞神經系統後,就會感染大腦並引發單純皰疹性腦炎(herpes simplex encephalitis),這是一種罕見疾病,如果不治療的話死亡率較高;在很多病例中,
  • 研究揭示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若天然免疫反應太弱,宿主則不能有效抵抗病原體的入侵;天然免疫反應過強,可能導致自身免疫疾病。STING和MAVS介導的信號通路如何被精確調控?病原體,尤其是病毒,是否操縱這種調控過程?逃逸或拮抗宿主天然免疫,是否有利於病毒自身的複製?這其中的分子機制是什麼?
  • 皮層病變MRI診斷:記憶版
    層狀壞死典型特徵是非增強T1序列上皮層的線樣高信號,T2、FLAIR序列相應的等或高信號,極少數會累及基底節、丘腦以及黑質等。2、低血糖(代謝):長時間和嚴重低血糖患者可以導致類似於瀰漫性腦缺血-缺氧患者的影像學表現。低血糖患者基底節較少受累。3、可逆性後部白質腦病症候群(RPLS):危險因素包括免疫抑制劑以及細胞毒性藥物、高血壓、子癇以及代謝異常。
  • 生物物理所揭示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胞質核酸介導的天然免疫反應在抵抗病原體入侵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其中,接頭蛋白STING和MAVS的磷酸化修飾對激活I型幹擾素反應是必需的。若天然免疫反應太弱,宿主則不能有效抵抗病原體的入侵;天然免疫反應過強,可能導致自身免疫疾病。STING和MAVS介導的信號通路如何被精確調控?
  • 首次有望根治單純皰疹病毒(HSV)
    海馬是大腦中的一個區域,它包含許多神經元,幫助我們在空間中導航。這個區域的綽號是:大腦GPS。
  • 鄧紅雨課題組揭示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胞質核酸介導的天然免疫反應在抵抗病原體入侵過程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接頭蛋白STING和MAVS的磷酸化修飾對激活I型幹擾素反應是必需的。若天然免疫反應太弱,則宿主不能有效抵抗病原體的入侵;而天然免疫反應過強,則可能導致自身免疫疾病。
  • 生物物理所等解析單純皰疹病毒2型成熟核衣殼高解析度三維結構
    生物物理所等解析單純皰疹病毒2型成熟核衣殼高解析度三維結構 揭示皰疹病毒的組裝和穩定性機制 2018-09-12 生物物理研究所 該工作報導了皰疹病毒α家族的2型單純皰疹病毒(HSV-2)C型核衣殼及其五聚體周圍的CVSC的3.75 angstrom的原子解析度結構,這是該團隊繼解析HSV-2 B型顆粒三維精細結構後又一研究成果(Yuan, S. et.al Science 2018)。
  • 帶狀皰疹的發生是怎麼引起的
    帶狀皰疹在我們的身邊並不是特別的少見了吧啊,帶狀皰疹疾病的出現給患者朋友們的健康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危害性,為此我們大家對於這個疾病一定要及時的去治療,那麼帶狀皰疹疾病的發生是怎麼引起的呢?帶狀皰疹(又稱纏腰火丹,蛇盤瘡,蛇丹,纏腰龍,蜘蛛瘡,蛇串瘡,火帶瘡,飛蛇,生蛇,蛇纏腰等)是由一種水痘病毒感染後,潛伏在體內脊髓後根神經元中,平時不發病,病毒可再次生長繁殖,並沿神經纖維移至皮膚,使受侵犯的神經和皮膚產生激烈的炎症,造成沿神經支配的皮膚區出現帶狀排列的成簇皰疹,伴隨神經痛,而引發帶狀皰疹。
  • Dev Cell:神經元突變如何破壞大腦連接性
    2019年12月1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軸突是神經元的長線狀延伸,能夠向其他腦細胞發送電信號。由於軸突連接,我們的大腦和身體可以完成所有必要的任務。在我們出生之前,軸突已經在整個灰質區域中生長,並隨著大腦的發育而正確地連接。 近日,UNC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現在發現了因連接錯誤導致罕見神經發育異常狀況的原因。
  • 皰疹怎麼引起的 如何治療皰疹
    相信很多都有聽說過皰疹,甚至也有很多的人患上過皰疹,那麼皰疹怎麼引起的?為什麼會患上皰疹,皰疹的病因是什麼?皰疹的傳播途徑有哪些呢?下面就讓那個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皰疹怎麼引起的皰疹多由以下幾種病毒引起:1:單純 皰疹 病毒 第一型。
  • 帶你正確認識帶狀皰疹
    兒童時期,感染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後,通常會患水痘,水痘痊癒後,病毒依然會潛伏在體內的神經節中,幾乎所有年長的的人神經系統中都潛伏著水痘—帶狀皰疹病毒,隨著年齡增長,免疫功能逐漸下降,病毒會再次激活引發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偏愛哪些人?
  • 想研究snoRNA無從下手?snoRNA資料庫甩過來
    首先,我隨手丟給大家一個「史努比」snopy(http://snoopy.med.miyazaki-u.ac.jp/snorna_db.cgi),這個snoRNA的資料庫的特點就是簡單,點擊search選擇種屬,box的類型等以及靶RNA,或者直接關鍵詞搜索直接就能得到snoRNA的序列,長度,box的保守序列以及靶向RNA的位點等信息,很原始很直接有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