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ORA31突變後對自身的影響:
為了開展SNORA31的後續實驗研究,研究者構建了野生型和突變型SNORA31的表達載體。然而qPCR和RNA blot都發現V1和V2突變體的表達水平遠遠低於野生型(圖2. a-c)。隨後使用CRISPR-CAS9獲得 SNORA31雜合和純合缺失的人胚胎幹細胞(HESC)系並分化TBR1陽性(TBR1是皮層神經細胞的標誌)的CNS神經元群體。由於SNORA31位於TPT1的第5內含子,因此也對這TPT1的表達進行了分析。雜合缺失的神經元有50%低水平的SNORA31表達,而純合缺失的細胞顯示完全喪失表達(圖2.d)。TPT1的mRNA和蛋白質水平在兩種細胞系中都是正常的(圖2.d)。作為對照的另一個H/ACA類snoRNA SNORA34在所有等基因系中的表達水平與親本相當。SNORA31在V1和V2突變體患者來源的成纖維細胞中表達也受到抑制(圖3.a)。
考慮到SNORA31可能指導核小RNA和核糖體RNA中尿苷殘基異構化為偽尿苷【3】,包括18S rRNA中的U218位點和28S rRNA中的U3713位點。隨後對來源於親本、SNORA31缺失雜合子和純合子等品系的hESC 來源的CNS皮層神經元的rRNA進行了偽尿嘧啶圖譜測序分析(Pseudo-Seq),結果顯示在SNORA31純合缺失細胞中,U218位點的假尿嘧啶信號幾乎消失(圖2.e)。SNORA31的雜合缺失對rRNA假尿苷酸化無顯著影響。出乎意料的是,28S rRNA的U3713位點沒有受到影響。因此,SNORA31突變在HSE發病中起作用可能涉及或不涉及U218的偽尿苷化。SNORA31突變的成纖維細胞抗病毒固有免疫響應水平如何:研究團隊檢測患者來源的成纖維細胞對TLR3和IFN-α/β受體激動劑的免疫響應水平。在Poly(I:C)刺激下,來自P2-P5的SV40成纖維細胞能誘導產生正常水平的IL-29(IFN-λ1)和IL-6 (圖3b)。P2-P5來源的成纖維細胞對HSV-1感染高度敏感,並且 HSV-1(Kos株)的複製水平與TLR3或STAT1缺陷患者細胞中的水平相似或更高 (圖3C)。然而外源性幹擾素IFN-β使SNORA31-和TLR3-而不是STAT1突變的神經元對HSV-1產生抗性(圖3d)。進一步表明SNORA31突變是一種不同於TLR3和STAT1缺陷的HSE的新機制。然而SNORA31的雜合缺失似乎並不影響EBV-B細胞和IPSCs的抗HSV-1免疫功能,這表明並不是所有的人類細胞類型都需要完整的SNORA31表達和功能來控制HSV-1。除了HSV-1外,SNORA31突變細胞對其他病毒的感染也相當敏感,包括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麻疹病毒(MeV)、脊髓灰質炎病毒(MAPV)、水皰性口炎病毒(VSV)和腦心肌炎病毒(EMCV)。除脊髓灰質炎病毒外,這些病毒在SNORA31突變患者來源的成纖維細胞中的複製水平高於健康人來源的細胞,在TLR3或STAT1缺陷細胞中也觀察到了同樣的現象(圖4)。圖6
總而言之,Shen-Ying Zhang和Jean-Laurent Casanova等人的研究顯示,人SNORA31基因變異削弱了大腦皮層神經元對單純皰疹病毒1(HSV-1)的固有免疫力,並為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發生提供了基礎。非常棒的一個研究,將非編碼RNA推上臨床重要的一篇重磅研究。然而,此篇研究並未涉及SNORA31調控抗病毒免疫的分子機理,因此關於SNORA31影響抗病毒固有免疫的分子機理仍是個謎。2. S.-Y. Zhang et al., Inborn Errors of RNA Lariat Metabolism in Humans with Brainstem Viral Infection. Cell 172, 952-965.e918 (2018).
3. A. Kiss, B. Jády, E. Bertrand, T. Kiss, Human box H/ACA pseudouridylation guide RNA machinery.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24, 5797-5807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