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腦瘤(pediatric brain tumors)是幼兒癌症中致死率較高的癌症,儘管基因組學研究已經揭示了兒童腦瘤的部分機制,但是由於兒童腦瘤的基因組具有低突變性(low mutational burden)等特點,僅僅依靠基因組學,或者轉錄組學數據,無法準確的定位其背後的生物學通路。
近日,由美國臨床腫瘤蛋白質組分析協會(Clinical Proteomic Tumor Analysis Consortium,CPTAC)牽頭的多個課題組在Cell上聯合發表了整合蛋白基因組數據(Integrated Proteogenomic )對兒童腦瘤的不同病理分型進行研究的論文,該論文為第一篇針對兒童腦瘤進行大規模蛋白基因組表徵的論文,為疾病分型,腫瘤微環境研究,潛在的藥物靶點研究等提供了新的思路(1)。
在該論文中,作者展示了完整的蛋白基因組工作流程。首先使用全基因組測序,RNA測序,蛋白質TMT定量(完整蛋白質組和磷酸化蛋白質組),蛋白質MRM定量技術對臨床上7種基於病理的分型進行分析。這7種分型包括低程度膠質瘤(low-grade glioma, LGG),室管膜瘤(ependymoma, EP),高程度膠質瘤(high-grade glioma, HGG), 髓母細胞瘤 (medulloblastoma, MB),神經節膠質瘤(ganglioglioma),顱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 CP)以及橫紋肌樣瘤(atypical teratoid rhabdoid tumor, ATRT)。
實驗中共收集到7種分型共218例組織樣本,由於樣品的稀有性和磷酸化修飾的特性,需要有高通量和高準確性的方法快速對樣品進行分析,因此作者選擇了11標TMT標記技術。在11標TMT技術中,作者選擇前10個通道對單個樣品進行標記,然後選擇第11個通道作為參考通道(Bridge channel),用於保證實驗質量,隨後一針進樣即可完成定性和定量分析。隨後進過常規樣品製備和磷酸樣樣品富集後,作者使用11標TMT技術對全蛋白和磷酸化蛋白質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實驗數據經過QC過濾,定性定量分析後,218例樣本共鑑定並定量出8802個蛋白質(平均鑑定數5122)和18235個磷酸化位點(平均鑑定數2714)。隨後作者使用蛋白質組學數據進行非監督聚類分析,共生成8個分型(C1-C8)。
將基於蛋白質組、轉錄組與基於病理特徵的分型相比(圖1.a),部分分型高度重合(EP和MB),其餘分型重合度不高。值得注意的是基於蛋白質組的分型中的C4和C8,他們大致對應病理分型中的CP分型。根據已有的報導,基因CTNNB1上的突變是CP分型的重要因素,而在該次實驗中,CTNNB1突變與C4和C8分型關聯不大;根據蛋白組數據,C4分型與病理分型中的LGG分型更為相似。根據蛋白質分型,可以將LGG細分為2個亞型。更為重要的是,根據基因組學分析結果,CP分型關聯至下遊的磷酸化激酶(MEK/ERK/AKT)的上調,而根據磷酸化蛋白數據,C4分型的磷酸化激酶也呈上調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在該次實驗中,RNA數據和全蛋白數據的上調因子中,均沒有磷酸化激酶;只有磷酸化蛋白質數據中,磷酸化激酶(AKT1)顯著上調,提示了磷酸化蛋白質組學數據的重要性(圖1.b)。磷酸化激酶是針對CP分型藥物的作用靶點,之前CP分型的針對性藥物只針對CTNNB1突變病例,並不推薦給其他病人;而根據磷酸化蛋白質數據,部分C4分型的病例,雖然不存在CTNNB1突變,但磷酸化激酶的表現與CP分型抑制,因此也可適用於針對CP分型的藥物。
圖1 | a、病理分型與蛋白質組分型與RNA、蛋白質、磷酸化蛋白質的相關性
b、RNA、全蛋白質組、磷酸化蛋白質組中的顯著性差異的因子
為了驗證該推論,作者選取了磷酸化通路(MEK/ERK)中部分關鍵蛋白質作為標誌物,使用質譜MRM定量方法對樣本中的磷酸化蛋白質進行靶向定量(圖2)。可以看出,MRM結果驗證了C4分型的磷酸化激酶存在顯著性變化,而AUC結果則提示,磷酸化蛋白質MRM定量可以作為臨床分型的準確依據。
圖2 | 部分MEK/ERK通路中關鍵磷酸化蛋白質的MRM定量結果
隨後作者利用整合的數據,對不同亞型的腫瘤微環境進行分型,並與蛋白質組數據進行比較。同時比較了上遊基因突變結果和拷貝數變化(Copy Number Variation, CNV)之間的關係,指出雖然在兒童腦瘤中,體細胞存在突變現象,但體細胞突變(somatic mutation)沒有導致下遊蛋白質的變化。此外,實驗還揭示了磷酸化位點豐度與CNV之間的顯著關聯性,在TCF4, TCF25和CTNNB1基因中,RNA豐度與蛋白質/磷酸化豐度顯著相關,提示蛋白質磷酸化變化在兒童腦瘤中的重要作用。
在最後的總結討論中,作者指出儘管在目前的實際臨床實踐中,病理分型依然佔據主流,但結合不同組學數據的分子分型具有更大的潛力。在該實驗中,基於蛋白質組/磷酸化蛋白質組的分子分型,將病理上的CP分型細分為2個亞型,並且指出該亞型可以適用與之前不被推薦的靶向藥物,為疾病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
小鹿推薦
TMT標記定量蛋白質組學技術屬於基於質譜二級碎片(MS2)的標記定量技術,根據TMT標籤的數量,可在一次進樣分析中,同時完成6標、8標,甚至11標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鹿明生物TMT標記定量蛋白質組學
鹿明生物一直專注於生命科學和生命技術領域,是國內早期開展以蛋白組和代謝組為基礎的多層組學整合實驗與分析的團隊。
目前,公司建立起了iTRAQ/TMT、DIA、PRM、修飾蛋白組等蛋白組學技術平臺和全譜代謝組、靶向代謝組、擬靶向代謝組、脂質組等代謝組學技術平臺以及相應的數據整合分析平臺,並建立了科學完整的服務流程和精細規範的操作標準。
目前鹿明生物TMT/iTRAQ標記定量蛋白質組學技術可做(4-16標)。歡迎各位老師來諮詢~
同時,Nature methods也針對TMTpro 16 plex做了特別報導,詳情請戳Nature Methods | 升級技術——強力助推蛋白組學高通量和覆蓋深度的利器
參考文獻
F. Petralia et al., Integrated Proteo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across Major Histological Types of Pediatric Brain Cancer. Cell, (2020).
猜你還想看
◆代謝組學樣本收集知多少~超全攻略讓你輕鬆get!!!
◆項目文章 | TMT標記定量蛋白組學助力安徽農大烏菜氧化還原穩態與高低溫脅迫研究
◆喜報 | 上海師範大學生科院與鹿明生物開展全方位合作
◆4D-DIA技術 | 蛋白質組學領軍科學家帶您走進4D組學新時代
END
文章來源於鹿明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