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消息人士稱,中國大型銀行施壓央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這樣它們能夠發放出更多貸款。
一位四大銀行的高管表示,「在和央行交流之後,我們感覺降準勢在必行。」
中資銀行管理人士稱,銀行存款歷來是中資銀行獲得低息融資的主要來源,而銀行存款的罕見下降正迫使中資銀行減少放貸,或尋求更加昂貴的融資方式。另外,他們還稱,擬議的存款保險制度可能會進一步推升中資銀行的融資成本,因為這會導致銀行吸引儲戶的競爭更加激烈。
8日,中金首席經濟學家發布的一份報告稱,本輪中國出現通縮風險的根源是過去一段時期內需增長受到抑制和貨幣政策偏緊累積過程的作用,因此,需要更多採用貨幣和其他總量性擴張措施主動治理。
目前中國大型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為20%。如果將這一比率下調半個百分點,將使中資銀行的流動性增加約人民幣5,000億元(約合810億美元)。
2014年11月21日央行宣布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4個百分點至5.6%;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75%,同時結合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1倍調整為1.2倍;其他各檔次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相應調整,並對基準利率期限檔次作適當簡併。
【揭降準和降息本質區別】
降準就是降低銀行準備金率。比如銀行有100塊錢,原來的準備金率是10%(意思就是必須強制留100*10%=10元錢在銀行),現在要降低到9%的準備金率。那麼,你可以看出,降準之後,市場上就由原來的90塊錢的貨幣流通量變為91塊錢的貨幣流通量。貨幣流通量的增大,會造成通貨膨脹。降息就是降低銀行的貸款利率。其主要是為了鼓勵企業的投資行為,但不一定代表貨幣流通量就會因此增加。所以,降準是投放流通貨幣,降息是鼓勵投資。
原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