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元旦8000億資金大禮包!央行為何此時全面降準0.5%)
2020新年第一天,市場關於春節前降準的呼聲被應驗。1月1日下午,中國人民銀行官網發布消息稱,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於2020年1月6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
此次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多億元。天風證券首席銀行業分析師廖志明對記者表示,此次降準是對前期總理要求的具體落實,也可應對1月春節取現、地方債發行等對流動性的衝擊,並助力銀行1月較大量的信貸投放,支持經濟穩增長。
釋放8000億資金
央行稱,此次降準是全面降準,體現了逆周期調節,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多億元,有效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資金來源,降低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資金成本,直接支持實體經濟。
在此次全面降準中,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服務縣域的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和村鎮銀行等中小銀行獲得長期資金1200多億元。
為何此時降準?
2019年12月23日總理成都考察時提出,「國家將進一步研究採取降準和定向降準、再貸款和再貼現等多種措施,降低實際利率和綜合融資成本,推動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明顯緩解。」
另外,分析人士預測,2020年初市場對資金面需求較大。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指出,2020年1月份中上旬大概有6000億元左右的逆回購到期,臨近春節資金的需求壓力較大,企業繳稅,銀行繳準,重啟地方政府債的發行,都會對流動性帶來壓力,通過降準可以保證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
廖志明認為,此次全面降準50BP,有望釋放流動性8000多億,為銀行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激勵銀行加大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另外,1月也是普惠小微貸款定向降準考核期,考慮到2019年銀行投放普惠小微貸款力度較大,預計將有更多的銀行達到150BP優惠檔,預計將額外釋放一定的流動性。考慮到,春節取現對流動性的影響高達2萬億,預計央行還將採取MLF、28天逆回購等工具提供流動性,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此次降準可減輕銀行負債成本每年150多億,對銀行構成明顯利好,可直接提升盈利增速約0.6個百分點。此外,降準利於經濟更快企穩,資產質量有望改善,支撐銀行股估值提升。」廖志明分析認為。
華寶基金副總經理李慧勇指出,在大量資金到期雙節將至的情況下,貨幣當局進行資金投放是必然的,關鍵是以什麼方式投放。央行最終選擇降準:不但投放流動性,還有效降低了資金成本;期限更長,有助於銀行從長計議;信號效應更明確,特別是這次明確提出降準是為了實施逆周期調控政策,更有助於穩定大家的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天上午央行網站公布的2019年12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19年第四季度(總第87次)例會內容顯示,會議提出,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相匹配,不搞「大水漫灌」,保持物價水平總體穩定。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此前指出,下一階段,要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貨幣條件與潛在產出和物價穩定的要求相匹配,實施好逆周期調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鬆緊適度,繼續營造適宜的貨幣環境。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此前預測,降準或定向降準在2020年1月初實施的可能性比較大。主要是基於兩個方面原因:一是因為臨近春節,市場資金需求量大,特別是銀行的現金需求規模要高於往常,降準可以彌補該流動性缺口;二是明年1月份地方債有望集中發行,疊加銀行年初信貸投放規模較大因素,這些都需要大量中長期資金注入,降準可以向銀行釋放低成本資金,為市場提供充足的流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