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放水是什麼意思?關於降息、降準、M1、M2、社融的那些事

2020-12-03 騰訊網

關注財經新聞的朋友們應該被這條信息刷屏了: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於2020年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

人們對此的第一反應就是:央媽又放水了!是的,「放水」——這又是一個關注財經訊息的朋友們絕不陌生的名詞,每次只要出現降息降準的相關新聞,下邊評論就是一堆的「放水」。

然而,相信還有很多人,對所謂「放水」的概念是模糊的,或者說是一知半解的,所以今天我們便來聊一聊這個話題,談一談關於降息、降準、M1、M2和社融之間那些不得不說的事。

一、貨幣供應量:M0、M1、M2

貨幣供應量,又稱貨幣存量,是指一國在某一時點流通手段和支付手續的總和,一般表現為金融機構的存款、流通中現金等負債,亦即金融機構和政府之外,企業、居民、機關團體等經濟主體的金融資產。通俗點說,貨幣供應量即使指當前社會上「錢」的總和究竟是多少,這裡的錢便包括了現金、硬幣、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國債、甚至證券等多種方式。

而根據統計口徑的不同,按流動性的大小作區分的話,國內將貨幣供應量細分為三個層次,即M0、M1、M2。這裡的M即Money 錢的意思,所謂M0、M1、M2你可以理解為不同形式的錢。

M0:流動中現金;是指流通於銀行體系以外的現鈔,也就是居民和企業手中的現鈔,這很好理解,打開錢包,錢包裡那一張張的一塊、十塊、一百塊紙幣就屬於M0,這種貨幣的流動性最強,最方便用來交易,隨時可轉化為購買力。

M1:由流通於銀行體系以外的現鈔(M0)和銀行的活期存款構成,即M1=M0 + 企業存款(企業存款扣除單位定期存款和自籌基建存款)+ 機關團體部隊存款 + 農村存款 + 信用卡類存款(個人持有),但注意,M1並不包含居民的活期存款。

M1又叫狹義貨幣供應量,M1中的活期存款由於隨時可以進行提取,其流動性和購買力也幾乎等同於現鈔。所以說,M1代表了一國經濟中的現實購買力,對社會經濟生活影響很大。

M2:由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的準貨幣加上M1構成,其中準貨幣又可進一步細分為定期存款、儲蓄存款(包括活期儲蓄存款、定期儲蓄存款、華僑定期儲蓄存款和其他儲蓄存款)和其他存款(包括外幣存款和信託類存款等),相對M1而言,準貨幣流通起來更為麻煩一些。

M2又稱為廣義貨幣供應量,包括了一切可能成為現實購買力的貨幣形式,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央行貨幣供應量的統計僅限於本幣,至今未包括銀行的各項外幣存款。

M3:沒想到吧,除了M0、M1、M2,居然還有M3,事實上,在廣義貨幣的基礎上,央行在發布貨幣供應量統計口徑之時考慮到一些金融創新手段,包括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等,所以設置了M3這一指標,但至今未編制相關具體數據,所以平時我們都不會去討論M3這一指標。

從以上的討論,想必你也看出來了,M0、M1、M2是逐步遞進的關係,其中M2包含的範圍最廣,它代表了經濟社會中一切可能成為現實購買力的貨幣形式。如果你留意過網上的新聞報導,就會注意到類似「保持廣義貨幣M2合理增長」這樣的表述,這是因為,M2對研究貨幣流通的整體狀況有著重要意義,長期以來我們用M2來作為一個主要指標。

當M2增速高於GDP增速的時候,往往意味著貨幣超發,有通脹的風險,好比只有100塊的貨物,但要用120塊的錢去買,貨幣實際上是有貶值風險的,當然M2增速過快的時候,往往也意味著市場投資過熱;我們常用池子裡的水來形容M2的總量,當央行又大幅降準降息的時候,你甚至會聽到「大水漫灌」這種表述,至於這裡面究竟是什麼因果關係,我們後面會進一步說明。

二、百用不厭的貨幣政策:降息與降準

應該說,經濟不景氣的時候,降息與降準是各國央行百用不厭、屢試不爽的用於調整經濟社會流動性的貨幣政策,尤其這幾周以來,受到疫情和原油降價等各方面影響,包括美國在內的一批國家紛紛進行降息降準,頗有點一招吃遍天下鮮的意味。

▶ 關於降息

降息就是降低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利息率。當銀行降息時,我們把資金存入銀行的收益就會減少,那麼人民就傾向於不把錢存在銀行,這就會導致資金從銀行流出,存款變為投資或消費,結果則是資金流動性增加。

一般來說,降息會給股票市場帶來更多的資金,因此有利於股價上漲;降息也會推動企業更方便貸款,從而擴大再生產,同時鼓勵消費者貸款購買大件商品,使經濟逐漸變熱。

舉個例子:一年期貸款利率為4%,如果利率降為3.5%,則100萬元貸款每年可以少付5000元的利息,故降低利率可以促進市場投資行為。

▶ 關於降準

降準就是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準備金率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央行要求的存款準備金佔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降低存款準備金率,表明流動性已開始步入逐步釋放過程。

一般而言,降準可造成的影響有:降低銀行理財收益率、增加債券需求,債券利率將下行、一定程度上利好股市。

舉個例子:假設有100萬元的存款,央行要求的存款準備金率為12%,那麼銀行將向中央銀行存款12萬元,剩下的88萬元才可以用來對外貸款,現在央行將存款準備金率降低到10%,銀行將有90萬元的貸款投放,從而間接地向市場釋放了資金。

中國人民銀行:因多次及時出手呵護市場,被稱為「央媽」

三、具有中國特色主義的:社融指標

▶ 社融的概念

社融,即「社會融資規模」,指實體經濟(境內非金融企業和住戶)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其中金融體系泛指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故純粹的民間借貸並不屬於社融指標範疇,企業從非持牌機構借貸的錢也不計入統計範圍內。

在此基礎上,從市場看,包括信貸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保險市場以及中間業務市場等,即非金融企業在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的融資,雖然投資人也是非金融企業或者個人,但也屬於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融資。

▶ 社融和M2的關係

你去看各種財經評論,就會發現我們都是經常把社融和M2聯繫起來比較解讀的,這是因為,這二者的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M2僅從存款性金融機構負債方統計,反映的是金融體系向社會提供的流動性;而社融則從金融機構資產方和金融市場發行方統計,從全社會資金供給的角度反映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支持。

這二者的差異與聯繫展開來講極其複雜,但簡單來說,我們可這麼理解:M2表貨幣供給、社融表貨幣需求,兩者的差值可表當前貨幣供需缺口。

長久以來,國內一般呈現出「高社融、低M2」的背離現象,這意味著經濟社會發展可能存在以下相關風險:一方面是經濟增長的風險,社融增速與M2增速差距拉大,說明廣義貨幣供給趨於緊張,經濟增長可能面臨貨幣不足的壓力;另一方面是流動性風險,M2增速低迷,說明銀行體系間的流動性處於脆弱的狀態,流動性風險增大的情況下,資金鍊斷裂的可能性提高。

四、再談央行放水

明白了以上這些概念,再來談央行放水,就很好理解了,所謂放水,實質上是指央行通過讓市場上有更多的資金進行流通,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從而達到和開閘放水類似的效果,比如降息降準就可有效促進資金流向市場。

總的來說,央行放水的表現形式包括:購買資產投放貨幣、實行量化寬鬆政策、提高社會融資規模等。

固然,放水是刺激經濟的手段,但人們也有所擔憂,擔憂的原因在於:通過放水讓錢進入企業,這其實在無形中增加了實體經濟所背負的債務量,放水越多、新增越多,存量越大、負債越高,整個經濟社會所背負的還債壓力也會越重,一旦發生系統性金融危機,債務暴雷,那麼給經濟體系帶來的破壞將是不可估量的。這也是為什麼在看到央行放水的時候,有人認為是利好,有人認為是利空的原因。

相關焦點

  • 降準是什麼意思 央行降準意味著什麼【揭降準和降息本質區別】
    0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消息人士稱,中國大型銀行施壓央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這樣它們能夠發放出更多貸款。  一位四大銀行的高管表示,「在和央行交流之後,我們感覺降準勢在必行。」  2014年11月21日央行宣布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4個百分點至5.6%;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75%,同時結合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1倍調整為1.2倍;其他各檔次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相應調整,並對基準利率期限檔次作適當簡併。
  • 央行宣布降準0.5%是什麼意思?央行1月6日全面降準0.5%
    「新年第一天,央行就發大禮包。」昨日,廣州一科技公司負責人吳先生聽到央行降準的消息開心地說:「股市應該有一波行情,另外,想到國家這麼重視小微企業,對企業的發展更有信心了。」  如市場所料,央行降準靴子落地。
  • 央行降準會給你帶來什麼影響
    當所有人還沉寂在踏入新一年的喜悅之中的時候,2020年1月1日下午15點零7分,央行宣布降準0.5個百分點,此次降準是全面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多億元。在這個特別的時間央行釋放重磅消息,意義非凡,而就在四天前剛剛完成貸款利率的轉換,一系列組合拳展現貨幣政策的條理性和針對性。
  • 央行連續「地量」放水!會否降準?寬信用進入尾聲?本周五央行一動作...
    來源:金融界網作者:趙路金融界網1月13日消息 央行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量周三維持「地量」,為20億元。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市場資金較為寬鬆,央行持續進行逆回購操作,或希望向市場傳遞既要維持流動性充裕又將保持克制的信號。
  • 央行超預期「降息」,信號意義明顯
    整體來看,今年9月以來,儘管央行在預期引導方面堅定強調貨幣政策保持定力,但在實際的貨幣政策操作方面,逆調節力度遠超市場預期——不僅在9月4日全面降準,而且近期接連下調MLF利率、OMO利率。具體來看: 7-8月份央行表態「準備金率調整空間不如大家想像的那麼大」;9月4日國務院定調全面降準,央行緊接著全面降準。
  • 央行打左燈向右轉,說大放水是別有用心
    外匯佔款下降,資產下降,央行資產負債表收縮,這個好理解。那降準為什麼也會造成縮表呢?很多人都認為,降準就是放水,應該是擴表才對啊。2015年全年5次降準,2016年3月也降準了,而降準只改變基礎貨幣結構,但並不增加基礎貨幣總量。
  • 央行1000億MLF mlf是什麼意思?能起到什麼作用?
    綜投網(www.zt5.com)3月16日訊  16日,中國央行公告稱,實施定向降準的同時,開展中期借貸便利  截至16日,央行已連續20個交易日暫停逆回購操作,16日無逆回購到期。目前市場上未到期的主要是MLF和TMLF(定向中期借貸便利),其中MLF餘額為41900億元,TMLF餘額8056億元。  此前,市場認為16日將是央行是否「降息」的重要觀測窗口期。在3月20日LPR報價之前,16日可能會新作一筆MLF,操作利率或將下調5至10個基點。
  • 央行LPR大幅降息,你的房貸月供會降多少?
    換句話說,本次降息10個基點,將給全國所有存量房貸購房者一年節省150億元的利息。張大偉稱,每降息5個基點,對於貸款100萬元、期限30年的個人來說,月供每月可以減少約30元,合計30年就能減少利息大約10800元。本次降息10個基點,相當於月供降息60元,合計節省21637元。央行LPR大幅降息釋放什麼信號?
  • 博時宏觀策略特別觀察|社融數據點評:疾風勁草
    近期降準可能性較小,後續追蹤年報業績、市場資金、監管態度和疫情走勢來輔助對市場節奏的把握。一、疾風來襲:社融拐點加速確認,市場經受考驗2020年11月社融數據確認了此輪信用擴張的高點。2012年1月12日公布的2002年12月社融數據加速確認了這一趨勢。
  • 央行:9月16日起全面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0.5個百分點(附解讀)
    9月美聯儲可能還會降息,央行預先通過降準釋放流動性, 也是為了給下一步調降MLF利率提供條件。邏輯在於,降低銀行負債成本,一是,降低準備金率;二是,根據流動性監管指標要求,若希望商業銀行投放中長期貸款,但同時央行投放短期流動性,意味著銀行資產負債兩邊的期限錯配更嚴峻,這使得貨幣市場利率可能很低,但資產端利率不便宜。降準有助於降低資金的期限影響,從而降低給企業的信貸成本。  科普一下:降準是什麼意思?和降息有什麼區別?
  • 央行參事獨家解析背後原因
    6月12日,央行公布了5月金融數據。5月M2達到174.31萬億元,同比增速持平於8.3%,然而社會融資規模(社融)存量182.14萬億元,增速降至10.3%,且5月社融增量(7608億元)環比下降較多(4月社融增量為1.56萬億元),同比少增3023億元,引發了市場關注。各界關注的是,究竟是什麼引發了社融增量的大降?
  • 降準降息會來嗎?央行回應這些熱點問題
    圍繞2020年金融統計數據,回應熱點問題,央行這場發布會幹貨滿滿!上證報記者獲悉,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月15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新聞發言人、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參會。
  • 央行重啟逆回購 利率下降0.05%
    央行上次逆回購還是在10月25日,操作量為300億元,至今相隔24天。數據顯示,央行上次下調逆回購利率還是在2015年四季度。由於昨日無逆回購到期,故公開市場淨投放1800億。上周五,央行意外投放2000億MLF資金,稱「對衝稅期高峰等因素」。當日還有對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的第二次調整,釋放長期資金約400億元。更早之前的11月5日,央行MLF降息5個基點,也是逾三年來央行首次下調該利率。
  • 降息預期,連續3個月落空,樓市還有機會嗎?
    本文來源 Anson地產PLUS降息預期,再次落空!今天早上,央媽開展了4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但是,本次操作的中標利率依然為2.95%,與此前持平。要知道,央行7天期逆回購利率與MLF利率均屬政策利率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往往是聯動調整的。其次,7月1日,央媽已經下調再貸款、再貼現利率25個基點,金融穩定再貸款利率下調50個基點,比之前4月20日的LPR利率下調20個基點還要猛。
  • 央行為何此時全面降準0.5%
    央行為何此時全面降準0.5%) 2020新年第一天,市場關於春節前降準的呼聲被應驗。
  • 「允許宏觀槓桿率階段性上升」是什麼意思?「水管」又打開了?
    央行的表態獲得了市場的普遍關注,部分市場機構將其解讀為態度要轉向寬鬆,後續會大放水,但實際上這句話更多的是對過去的總結,接下來仍將維持相對謹慎的態度,具體原因為何,我們今天來共同探討。「允許宏觀槓桿率階段性上升」是什麼意思?
  • 界面預言家⑩丨降息空間將在2020年下半年再次打開
    展望2020年,為配合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總體上或進一步向偏松方向調整,降準仍然可期,降息空間也可能隨著通脹壓力的緩解而在下半年再次打開。界面新聞採集的20家金融機構預測顯示,明年降準次數在2-4次,最早可能在春節前落地,降準方式可能是全面降準與定向降準、置換性降準相結合。
  • 全球央行降息潮:加拿大央行下調基準利率50個基點 4月或再度降息
    財聯社(上海,編輯吳斌)訊,北京時間周三23:00點,加拿大央行下調基準利率50個基點至1.25%,為2015年7月以來首次降息,降息幅度超出市場降息25個基點的預期。加拿大隔夜指數掉期市場顯示,加拿大央行4月再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超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