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6年首次降準證實周小川所說的貨幣政策穩健略偏寬鬆。前期京滬深高漲的房價、頻出的地王,其預期得到確認。但周小川在G20會議上說的寬鬆貨幣政策效應遞減的問題應引起重視。
(搜狐財經思想庫:讓思維有樂趣,讓思想有力量!匯集頂尖財經智慧,分享深刻透徹的調查研究,旨在普及常識,為網友提供思想洞見和專業分析。)
搜狐財經思想庫評論員 人文經濟學會特約研究員 鄧新華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6年3月1日起,普遍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以保持金融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三天前,央行行長周小川在G20表示現在貨幣政策穩健略偏寬鬆,這次降準證實了這點。降準有哪些影響呢?
第一,肯定又有一大堆首席經濟學家、研究員、分析師出來分析降準的影響,但其實最應該分析的就是降準對他們自身的影響。降準,信貸擴張,老百姓不知道該對手裡握有的現金怎麼辦,就要尋求首席經濟學家、研究員、分析師的「專業」服務,首席經濟學家、研究員、分析師的收入必然升高。所以,網友們可以看到,誰在孜孜不倦地呼籲「抗通縮」?正是首席經濟學家、研究員、分析師們。當然,不能說首席經濟學家、研究員、分析師都是為了自身利益而贊同寬鬆貨幣,有些人是真的信奉凱恩斯主義那一套。但是,假如降準不符合他們的利益,他們肯定不會付出那麼大的熱情來呼籲的。
當然了,他們所屬的投行、券商也是受益者。所以股民應該謹慎關注券商股。
其次,確定了人們對房價的預期。深圳房價大漲,北京、上海等地地王頻出,豪宅暢銷,這是因為人們對資產泡沫有預期。降準坐實了這一預期。
有人說:「明明房子難賣,開發商為什麼不願意降價?開發商真是老百姓的黑心敵人啊。」小開發商說了:「別說降價了,我願意把房子送給你,只要不讓我交稅費,不讓我還債。」但是,欠債多不是開發商死扛的理由。如果越死扛,賠得越多,開發商還會死扛嗎?開發商精得很,死扛是為了扛到貨幣更寬鬆的預期到來。只要扛到了泡沫,別說欠債,還能大賺。2009年多少開發商從瀕臨死亡突然翻身大賺?前事可期。
一般來說,這次坐實了前一階段的寬鬆預期,又意味著下一波寬鬆預期的確立,所以房價會漲。但是,房價泡沫無法無限期維持,總有大跌的一天。
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則是,不會因為貨幣寬鬆而使得企業融資變容易。因為,信貸擴張不是真實資源增加。企業融資難,其實是獲得資源難,只要沒有真實資源增加,或者資源配置的改善,就無法解決企業融資難。信達擴張起的是反作用。解除金融管制、減稅才是實實在在地減輕企業負擔。
基建、重工、礦產等行業也會「受益」,但受益多大,也是難說,畢竟,現在已非2009年。正如周小川在G20答記者會所說,寬鬆貨幣的效應是遞減的。
對股市,對更多寬鬆貨幣的預期自然也會產生。但是,和其他所有行業一樣,對寬鬆貨幣的預期每多一分,人們對其效應的猶疑也會多一分。什麼時候猶疑超過信心?誰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