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資5500萬英鎊 英國改造型聚變反應堆啟動

2020-11-05 中國核工業CNI

英國新型實驗聚變堆內等離子體的計算機模擬(圖片來源:UKAEA)


據《科學》報導,經過7年建造,英國改造後的聚變反應堆——兆安球形託卡馬克(MAST)的升級版,日前首次啟動。

這個耗資5500萬英鎊(折合人民幣約4.8億元)的裝置,將作為未來聚變反應堆關鍵技術的試驗平臺,也為聚變電站的設計提供了新思路。


聚變是將較輕的原子核聚合為較重的原子核而產生能量的核反應,而託卡馬克是幾十年來核聚變研究的主流途徑。傳統的託卡馬克是一個環形裝置,其中含有超熱的電離氣體(等離子體)——氫的同位素氘和氚。等離子體作為核聚變反應的「燃料」,受到強大的磁場的約束,並被微波和粒子束加熱。

位於法國的建設中的ITER,作為全球寄託核聚變夢想的一個焦點,也是一個巨型的託卡馬克裝置。

ITER的託卡馬克反應堆模型,圖中紫色發光部分是等離子體。(圖片來源:ITER官網)

MAST是標準託卡馬克的變體。它的形狀更像一個帶核的蘋果而不是甜甜圈。研究人員認為,升級後的裝置相比之前的環形裝置更能保證等離子體的穩定性。

從1999年開始,MAST首次對這一新概念進行了大規模的測試,現在已經在額外加熱功率、從等離子體中提取熱量技術等方面進行了升級。美國普林斯頓等離子體物理實驗室的一項被稱為國家球面環面實驗(NSTX)的類似設施,也同樣進行了升級。然而,在2016年重啟後不久,NSTX就遭遇了磁鐵故障,目前正在重建。

英國研究人員希望升級版的MAST能夠展示出足夠的性能改進,從而推進建設球形託卡馬克示範電站計劃。去年開始,他們在英國政府2.2億英鎊(折合人民幣約19億元)的資助下,著手設計球形託卡馬克示範電站,並希望在2040年啟動這個新一代電站。

編輯:李春平

相關焦點

  • 英國聚變反應堆從「甜甜圈」升級為「蘋果」
    圖片來源:UKAEA本報訊據《科學》報導,經過7年建造,英國改造後的聚變反應堆——兆安球形託卡馬克(MAST)的升級版,日前首次啟動。這個價值5500萬英鎊的裝置未來將作為所有核聚變反應堆關鍵技術的測試平臺,並可能為新能源生產設施的設計提供跳板。託卡馬克通過將輕元素融合在一起產生能量。這些甜甜圈形狀的容器含有超熱的氫同位素電離氣體或等離子體,它受到強大磁鐵的約束,並被微波和粒子束加熱。MAST是標準託卡馬克的變體,它的形狀更像一個帶核的蘋果而不是甜甜圈。
  • 英國核聚變反應堆由「甜甜圈」變身「去核蘋果」,究竟改進...
    近日,英國的一個實驗性核聚變反應堆首次啟動發電,這表明英國在通往可控核聚變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但2016年,NSTX在耗資9400萬美元升級後不久就發生了一系列故障,其恢復計劃可能將花費數千萬美元。目前,MAST Upgrade能夠產生加熱到180萬華氏度的等離子體,最終的目標是把等離子體溫度提高到這個溫度的10倍。MAST Upgrade的另一項值得一提之處是它複雜的新分流器「Super-X」,這個設計能夠有效冷卻流出的等離子和保護排氣壁。
  • 英國核聚變反應堆創下1500萬攝氏度紀錄 比太陽核心溫度還要高
    一座英國核聚變反應堆近日成功創下了1500萬攝氏度的紀錄,比太陽核心溫度還要高,標誌著人類離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又近了一大步。該公司希望能在2030年前在英國實現併網發電。託塔馬克能源公司的研究人員正努力打造一座成本可負擔的反應堆,將氫轉化為性價比較高的綠色能源。通過核聚變,一茶勺的液氫燃料可產生與28噸煤相當的能量,且不會生成任何放射性核廢料。
  • 英國要造全球首座核聚變發電站,已展開全國選址,卻或被我國甩開
    英國更是提出了在2040年建造出一臺裝機容量5萬千瓦的核聚變發電站。 據英國《每日郵報》等媒體報導,該項目名為「能源生產球形託卡馬克」(STEP),去年便已啟動,英國原智能管理局計劃在接下來的5年中投入2.22億英鎊用於設計開發,到2032年10
  • 英國啟動建造世界首座核聚變發電站的選址工作
    12月2日,英國開始向建造世界上第一座核聚變發電站邁出第一步,英國政府正邀請全國各地的社區開始競標該聚變發電站的選址申請。提名截止日期為2021年3月,英國政府計劃在2022年年前選定場址。英國希望該項目2030年左右開始建設,最快2040年投入運營。
  • 英國的一個實驗性聚變反應堆已成功通電
    經過長達七年的漫長發展,英國的一個實驗性聚變反應堆已成功通電,並實現了「首次等離子體」:確認其所有組件都能協同工作,將氫氣加熱到物質的等離子相。英國科學大臣阿曼達·索洛韋(Amanda Solloway)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希望英國成為核聚變能源的世界領導者,並利用其作為清潔能源的驚人潛力,這種能源可以持續數百年。」「啟動MAST升級設備是此次國家核聚變實驗的一個標誌性時刻,使我們朝著我們到2040年建成英國第一座核聚變電站的目標又邁進了一步。」
  • 歷時七年,英國實驗性核聚變反應堆點火成功
    上周,經過漫長的7年發展,英國牛津郡Culham的一臺名為MAST Upgrade的機器為實驗性核聚變反應堆成功通電,製造出了"首團等離子體":證實所有組件可以共同工作,將氫氣加熱至等離子體態。在核聚變中,兩種或兩種以上輕元素的原子核融合成一個較重的原子核,並釋放能量。
  • 英國耗資50萬英鎊調查蚯蚓數量(圖)
    蚯蚓北京時間11月27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蚯蚓看上去很滑溜,蠕動起來感覺很討厭,但是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它們是地球上最為重要的生物之一。隨著它們的棲息地日漸受到威脅,英國有關機構要求志願者幫助他們對蚯蚓進行一次數量普查。
  • 不必再等50年,2030年第一座可控核聚變商業堆將有望交付
    近日,位於英國牛津郡的兩個私人實驗室Tokamak Energy和First Light Fusion制定的目標是在2030年之前交付一個可以進行商業化運行的可控核聚變堆,這個時間比英國原子能管理局(UKAEA)制定的計劃還要早了10年。
  • 英國準備建造世界首座核聚變發電站
    12月2日,英國開始向建造世界上第一座核聚變發電站邁出第一步,英國政府正邀請全國各地的社區開始競標該聚變發電站的選址申請。提名截止日期為2021年3月,英國政府計劃在2022年年前選定場址。英國希望該項目2030年左右開始建設,最快2040年投入運營。  英國計劃建造的名為「球形託卡馬克能源生產」(Spherical Tokamak for Energy Production,STEP)聚變反應堆,由英國原子能管理局(UKAEA)負責監督,Culham核聚變能源中心負責設計。
  • 核電將在英國能源結構中扮演重要角色
    國際電力網訊:英國政府發布了一份新的工業戰略,建立了一份詳細計劃以爭取國內外核電領域經濟增長的大部分機會。    英國商務大臣文斯·凱布爾和能源部長埃德。戴維發表了一份聯合聲明,宣布了一份長達90頁的名為《英國核未來》的工業戰略文件,這是英國政府計劃出臺的11個重要領域戰略中的最新步驟。
  • 科學網—英國向全球首座核聚變電站邁進
    英國球形託卡馬克的目標是在2040年啟動時產生50兆瓦的核聚變能量。圖片來源:英國原子能管理局 本報訊 12月2日,英國政府邀請全國各地的社區自願為核聚變反應堆原型選址,這將是第一個將電力投入電網的反應堆。這個名為「能源生產球形託卡馬克」(STEP)的項目於去年啟動,最初5年投入2.22億英鎊用於設計開發。
  • 最強核聚變反應堆創新紀錄:1500萬攝氏度
    據英國BBC報導稱,該國由託塔馬克能源公司打造的一座核聚變反應堆,近日成功創下了1500萬攝氏度的紀錄,比太陽核心溫度還要高。此次1500萬攝氏度的裡程碑是在一臺名為ST40的原型裝置中實現的,其利用一種名為「合併壓縮」的技術,達到了1500萬攝氏度的驚人高溫。核聚變就是指氫原子在高溫高壓下融合成氦原子的過程。
  • 英擬建世界首座核聚變電廠
    據英國《自然》雜誌近日報導,英國政府近日宣布,將投資兩億英鎊(2.48億美元)建造全球首個商用核聚變發電廠,希望到2040年實現核聚變能源生產的商業化。            核聚變反應就是兩個較輕的原子核聚合成一個較重的原子核時,質量虧損,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太陽內部進行的就是氫氦聚變過程。聚變能具有資源無限、不汙染環境、不產生高放射性核廢料等優點,一直被描述為能源領域的「聖杯」。但目前,還沒有反應堆能實現反應中產生的能量超過點燃反應所需要的能量,目前正在法國南部進行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項目旨在於2035年實現這一目標。
  • 核聚變發電有望了?我國核聚變裝置已能放電,電流已達250萬安培
    提起「人造太陽」,我們都會想到可控核聚變,想到託卡馬克裝置,這種熱核聚變反應堆被認為是解決人類未來電能等能量需求的絕佳方式,因為它可控熱核聚變可以穩定的產生極高的能量,而且清潔無汙染,是最理想的電能等能量的來源渠道。
  • 德國開始測試「仿星器」核聚變反應堆
    不久前德國科學家在德國格賴夫斯瓦爾德的一個大型實驗室內成功開啟了世界上最大的「仿星器」核聚變反應堆——「文德爾施泰因 7-X」(簡稱W7-X)。
  • 美稱設計出能裝載在卡車上的緊密型核聚變反應堆
    剛剛過去的這一周,「核聚變」成為足夠吸引眼球的科技新聞關鍵詞。  10月15日,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已經設計出一款能夠裝載在一輛卡車上的緊密型核聚變反應堆,目前正在尋求商業或政府方面的合作夥伴,並宣稱將在五年內製造出原型。消息一出,輿論譁然,盲目叫好的有之,深度質疑的亦有之。「核聚變」究竟怎麼了?
  • 英國投入5900萬英鎊開發核電站機器人和下一代高性能電池
    近日,英國政府宣布投入5900萬英鎊支持機器人和先進電池技術開發,助力英國成為上述領域的全球技術領先者。該筆資助由英國政府的產業戰略挑戰基金(Industrial Strategy ChallengeFund)提供,資助詳情如下:1、下一代高性能電池投入4400萬英鎊用於「法拉第電池挑戰」,推動開發用於電動汽車和風力渦輪機的下一代高性能電池,也可用於電動飛機等新技術,該項資金還將用於完成首個英國電池工業化中心(UKBIC)的建設,將產生100
  • 「蘋果」能否重塑聚變未來
    在一項耗資3000萬歐元的升級改造中,工程師將用於改進的真空管抬起。該想法的倡導者認為,這種簡單的改變有可能打開同ITER前景相匹配的聚變發電廠之路,同時無須龐大的規模。「目的是讓託卡馬克更小、更快,並且成本更低,從而減少發電的最終成本。」在英國阿賓頓卡拉姆聚變能研究中心領銜託卡馬克研究的Ian Chapman表示。   卡拉姆是將對這些魁梧的託卡馬克裝置開展大型測試的兩個實驗室之一。
  • 世界上最大的核聚變反應堆終於開建
    不幸的是,實用的核聚變技術仍然只是夢想和遙不可及的幻象。經過35年的艱苦準備和無數次拖延,科學家們終於通過在聖保羅萊迪朗斯(Saint-Paul-les-Durance)啟動了世界上最大的聚變反應堆大規模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ITER)的為期五年的組裝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