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發展可控核聚變的嘗試一直進展緩慢,甚至一度被業內人士笑稱:可控核聚變離實用永遠只有50年。但隨著科學家的努力,可控核聚變研究在過去數十年內取得了可喜的進展。2019年,中國環流器二號成功交付和法國南部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成功完成地面土建工程的新聞屢見報端。這次,也許可控核聚變真的要來了。
近日,位於英國牛津郡的兩個私人實驗室Tokamak Energy和First Light Fusion制定的目標是在2030年之前交付一個可以進行商業化運行的可控核聚變堆,這個時間比英國原子能管理局(UKAEA)制定的計劃還要早了10年。
ST40反應堆外觀 圖片來源:Tokamak Energy
ST40反應堆內部結構 圖片來源:Tokamak Energy
ST40反應堆中的氫等離子體 圖片來源:Tokamak Energy
核聚變實驗 圖片來源:Tokamak Energy
其實,早在20世紀50年代的時候,UKAEA就曾建造了Zeta核聚變反應堆。但由於沒有產生任何有用的能量,Zeta於1968年被迫關停。然而,隨著技術的進步,投資者對可控核聚變的實現增加了信心。投資者向Tokamak Energy注入了5000萬英鎊,向First Light Fusion注入了2500萬英鎊用於核聚變的相關研究。
牛津大學
與此同時,UKAEA在同處牛津郡庫勒姆科學中心研究新一代核聚變反應堆。英國政府此前宣布為UKAEA投資2.2億英鎊用來研究新一代球形託卡馬克實驗堆STEP,英國首相詹森對這一計劃充滿了信心,希望通過該計劃維持英國在核聚變研究方面的全球領先地位。英國能源署的執行長查普曼表示:「STEP反應堆將是實現核聚變商用堆的一項創新計劃,它將為2040年建成第一座核聚變發電廠提供技術支持。」
STEP實驗堆示意圖 圖片來源:UKAEA
隸屬於私人的Tokamak Energy是於2009年從UKAEA剝離出來新成立的,該公司的目標是到2025年實現核聚變發電,2030年建好一座商業核聚變電廠。而First Light Fusion是2011年從牛津大學分離出來的,該公司採取了另外一種實現核聚變的方案:將裝有氘氚燃料的微型膠囊以超音速發射出去實現核聚變需要的極端條件。First Light Fusion的執行長霍克預計2020年初該系統將產生第一次核聚變,2030年左右完成可以為電網供電的核聚變電廠。目前,First Light Fusion已經著手和工程公司Mott Mac Donald合作共同設計第一座商業堆。
與此同時,UKAEA繼續推進核聚變研究項目-歐洲聯合環流器(JET),JE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託卡馬克裝置,該項目自1983年以來一直在運作。1997年的時候,JET採用氘氚作為燃料創造了16兆瓦的核聚變世界紀錄。JET的實驗數據為國際熱核實驗堆(ITER)的設計建造提供了支撐,ITER項目預計耗資220億美元,將於2025年開始運行。
Tokamak Energy 宣傳語
正如,Tokamak Energy官網所言:我們相信地球擁有豐富的,不傷害這個星球的能源。而這次,我們不必再等50年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