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線創始人|星期零Kiki:一年拿下3輪融資 植物肉憑什麼站上風口?

2021-01-07 極客網FromGeek

《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朱潔琰)訊,《科創板日報》記者近日獲悉,中國植物肉創業公司「星期零」在2020年即完成了三輪融資,最新一輪A+輪融資由光速中國領投,金額在上億元級別。

植物肉到底是什麼?是如何生產的?中國的植物肉市場有多大?星期零的產品、渠道又是怎樣布局的?帶著這些問題,《科創板日報》記者對星期零創始人、CEO Kiki進行了連線專訪。

植物肉,是什麼肉?

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提升以及消費升級的影響,植物肉正成為當下食品科技領域的一大風口,在消費市場和資本市場都炙手可熱。

在消費市場上,食品餐飲業巨頭肯德基、麥當勞、星巴克等紛紛推出植物肉食品;在資本市場上,由比爾蓋茨投資的美國生產的人造肉公司 Beyond Meat於2019年5月在納斯達克上市,成為人造肉第一股,上市當天股價即上漲163%。國內也有金華火腿、雙塔食品等上市公司涉足試水。

最早定義的人造肉是「人造真肉」,即將動物幹細胞培育成肉,但這種方式仍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目前正在迅速推廣的人造肉,準確叫法應該是植物蛋白肉或植物肉,也就是從各類植物中提取植物蛋白,並將其製作成肉。

Kiki向《科創板日報》記者介紹道,植物肉的生產主要有萃取、分離、擠壓、拉絲等步驟。她以星期零為例,植物肉是選擇非轉基因大豆、椰子油、紅甜菜、小麥等原料,利用分子感官技術從植物中篩選出似肉的氨基化合物和糖分子,在高溫烹飪時模擬真肉的美拉德反應,無需使用香精即可形成與真肉相似的氣味和口感。

而關於植物肉的生產成本,Kiki表示,「雞、豬、牛等肉的生產成本是不同的,整體來看,星期零植物肉的生產成本與真肉相當,甚至更低。」

為什麼想要做植物肉,下一步又要做什麼?

在創辦星期零之前,Kiki從事過不同領域的工作,從媒體跨到諮詢,但似乎都和植物肉無甚關係。Kiki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她的許多家人都吃素,家裡也開素食餐廳。她和初創團隊做了市場調研後,發現多數人知道素食對自己健康以及生態環保是有好處的,但還是更喜歡吃肉,覺得以前吃過的素食不夠好吃,沒有得到美食的滿足感。

「因此我們就在想有沒有一種產品可以不犧牲掉大家『吃肉』的欲望,既好吃又不貴,還能很健康。我們注意到國外有一些做植物肉、植物奶的公司,我覺得植物肉就是我們中國傳統素肉在各個維度的升級。"

就這樣,Kiki開始組建科研等團隊,進軍植物肉賽道。

據了解,星期零目前有近20款產品,包括牛肉、雞肉、豬肉、海鮮如蝦滑等風味產品,渠道上主要是和餐飲品牌如德克士、便利店如全家等開展合作。

在完成A+輪融資後,Kiki表示,星期零將持續投入研發麵向C端消費者的產品。

Kiki繼續談到,星期零現在的渠道除了餐飲、便利店之外,也有工廠、經銷商的渠道。「我們的思路是針對渠道設計產品,而不是讓產品適應渠道。」

「比如便利店渠道,在選擇渠道之前,就一定會留好利潤空間,而不是出好一款產品再去走便利店渠道。比如我們與『勁面堂』合作,研發的產品本身成本就已較高了,要走便利店渠道勢必打不過『統一』和『康師傅』,那就一定要換產品、換包裝。」Kiki表示,植物肉產品不會受限於任何渠道,等市場普及度到了一定程度後會to C。

中國的植物肉市場有多大?

2019年,被很多人稱為「植物肉元年」,美國植物肉企業Beyond Meat的IPO和在二級市場的亮眼表現直接把這個賽道推到了大眾的視線中。

但國外市場對於植物肉的認知和理念已趨於成熟,國內直到今年才開始頻繁得聽到「植物肉」這個概念,植物肉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潛力如何?又將成為誰的生活方式?

Kiki表示,多數植物肉公司剛起步,處於蓄力階段,在科研、供應鏈等方面的投入都需要大量資金,要實現穩健盈利應該還需要一段時間。她引用巴克萊銀行2019年發布的研究數據,預估十年後全球人造肉市場規模可達到1400億美金。如果單看國內市場,中國是素食消費潛在人口最多的國家,而結合新型食品科技的植物肉產品在中國的應用才剛開始,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Kiki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目前國內專注植物肉領域的公司並不多,「除去豆乾類,國內專注這個領域的公司不多,如果算上傳統食品行業的入局者,大概數十家吧。」

「植物肉在國內的發展才剛起步,目前在餐飲業的滲透率還很低,尤其中餐,未來的增長空間非常大。」Kiki認為,國內植物肉的市場足夠大,業內離正面的「肉搏」競爭還非常遠,現階段需要做的是一起把植物肉這個蛋糕做大做優,讓更多的消費者認可並樂意高頻地消費植物肉。

關於植物肉的消費群體,在Kiki看來,消費者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年輕、喜歡嘗鮮、消費力較高,比較關注健康和生活品質,以及精神層面的追求,其中素食者和踐行可持續生活理念的人是高頻消費者。

在大眾消費層面,Kiki認為,「對於大眾而言,關鍵還得回到食品本身,首先要足夠好吃、實惠。」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並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連結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智慧財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依法儘快聯繫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連結。 )

相關焦點

  • 復盤2020年風口上的中國植物肉:吸金、吸睛、野蠻生長、爆品稀缺
    2020年,植物肉行業毫無疑問地站在風口上。 對於中國植物肉行業而言,過去一年可能是歷史發展最快、最熱鬧的一年。 聯合利華、雀巢、嘉吉等巨頭接連加入,一年數十次的投融資,更有品牌7個月獲3輪融資,中國首個植物肉團標出爐,連鎖餐廳、超市甚至便利店都能見到植物肉的身影:植物肉在中國野蠻生長。 這一年中國植物肉都經歷了什麼?
  • 爬上食物鏈頂端的人類開始吃...「植物肉」,它會香嗎?-虎嗅網
    虎嗅今日獨家獲悉,正式成立於2019年的「植物肉品牌」星期零STARFIELD 已於8月15日完成了新一筆1000萬美金的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雲久資本領投,老股東愉悅資本、經緯資本繼續加注,scale partners擔任獨家財務顧問,本輪融資,將用於配方研發工廠、研發團隊的建設。據悉,這距離該公司上一輪數千萬元的Pre-A輪融資,剛剛過去不過5個月。
  • ...FIELD獲數千萬融資,中國人造肉領域創業公司的判斷邏輯是什麼?
    STARFIELD(以下簡稱星期零)於3月12日宣布完成數千萬元融資,投資方包括經緯中國、愉悅資本、美國專注於植物基的投資機構New Crop Capital(下簡稱NCC)以及Dao Foods International,其中經緯中國為天使輪領投方,New Crop Capital、Dao Foods International為天使輪跟投方,而愉悅資本為星期零STARFIELD Pre-A輪融資的唯一投資方
  • 植物肉品牌「Hey Maet」獲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
    據悉,中國植物肉品牌Hey Maet於近日宣布再度獲得數千萬融資。本次融資是Hey Maet在今年短短4個月內完成的第二筆千萬級融資,投資方包括國內頭部基金微光創投及君盛投資,淺月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
  • 「人造肉第一股」火了,還要牽手阿里巴巴…
    5月18日,喜茶公司宣布,聯手國內人造肉企業星期零(STARFIELD)推出的人造肉漢堡「未來肉芝士堡」正式上線。此前在4月份,星巴克也對外宣布,將在中國分店推出由Beyond Meat生產的基於植物蛋白的人造肉午餐菜單。公開資料顯示,人造肉主要可分為植物蛋白肉(Plant-based Meat)和細胞培養肉(Cultured Meat)兩種。
  • 人造肉月餅是風口還是泡沫?
    9月3日,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豬肉的批發價格已達每公斤34.59元,而在6月初這個數據仍為20.69元。豬肉價格的上漲也在悄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8%,其中豬肉價格上漲27.0%,影響CPI上漲約0.59個百分點。9月份中秋節的鮮肉月餅自然也逃不過上漲的命運。這不禁讓人想到雷軍的那句,「站在風口上,豬都可以飛起來」。
  • 德克士(Dicos)在全國推出植物雞肉
    近日,以炸雞聞名的中國快餐巨頭德克士(Dicos)剛剛宣布,將與本土植物性食品科技公司星期零(Starfield)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並在全國2500家門店推出一款採用星期零的植物雞肉新漢堡。此舉強烈表明,中國主流消費者對更健康、更安全的無肉食品的需求與日俱增。
  • 連線創始人|阿諾醫藥路楊:「C藥」戰略開啟腫瘤免疫療法3.0時代
    《科創板日報》 「連線創始人/CEO」欄目,主要關注創新創業型企業,以企業創始人/CEO的訪談為一手信源,讓成長中的創業公司走入公眾和市場視野,並發掘最新技術和產業趨勢。《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朱潔琰)訊,8月31日,阿諾醫藥正式宣布完成近1億美元C輪融資。
  • 一年從B輪到D輪,科亞醫療宣布完成3億+D輪融資
    來源 / 動脈網近日,國內AI醫療器械行業頭部企業「科亞醫療」(北京科亞方舟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獲得3億+D輪融資,本輪融資由中金資本、上海人工智慧產業基金、高足資產、約印醫療基金等新老股東聯合投資。該筆融資將用於支持科亞醫療在AI醫療領域的一系列產品研發和業務擴張。
  • 全球首款人造肉粽子,國民人造肉時代來了
    作為肉類需求大國,真正做到人造肉本土化,研發出符合國人飲食習慣、滿足國人對於食物口味需求的人造肉食品,仍是現在中國人造肉市場急需解決的問題。近期,專注於國風美食創新的國風零食創新品牌味BACK,聯手人造肉先鋒品牌「星期零」和中華老字號「諸老大」推出首款「植物基人造肉粽」 以節氣食品為開端推出國人自己的植物基人造肉食品。
  • 星巴克上新「肉」啦,能否真香?
    4月21日,星巴克宣布攜手「Beyond Meat別樣肉客」和「噢麥力OATLY」發起「GOODGOOD星善食主義」行動,在中國內地推出全新的植物膳食餐飲產品,以及可降解餐盒、可回材料製成的周邊商品等。其全新植物牛肉系列產品將於4月22日起在星巴克中國大部分門店上市。
  • AI風口:地平線完成超5億美元C輪融資,將加速汽車智能化落地
    對於人工智慧賽道上的玩家,幫助各界更快地進行數位化轉型和創新的同時,也將會有望獲得人工智慧發展機遇。需要指出的是,各行各業數位化轉型升級大背景下,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技術為產業智能轉型提供支撐,這主要得益於計算能力、數據和算法上的突破。晶片則是其中算力提升的核心,以英偉達為例,全球科技巨頭均採用其GPU方案來訓練人工智慧系統,使得英偉達在資本市場備受投資者青睞,市值超3300億美元。
  • 看好細胞培養肉,「人造肉」創企「SiCell」要用培育脂肪突圍
    「人造肉」是今年的一大風口。美國「人造肉第一股」 Beyond Meat 上市即暴漲 163%,點燃了市場熱情,國內隨即出現了一批相關產品,初創公司入局、電商平臺力推。植物肉,通過植物性蛋白與植物元素來複製真肉口感色澤,代表公司如今年上市即大漲的 Beyond Meat,及其主要競對——以大豆根瘤球菌蛋白技術為特色的 Impossible Foods,這也是目前國內公司主要嘗試的方向。2. 細胞培育肉,通過生物科技在實驗室裡培育動物細胞和組織,生產出的細胞培育肉,營養、口感、風味都能夠與真肉一致。
  • 「植物基」熱度再升級,星巴克、肯德基之後,喜茶、達能也來湊熱鬧了
    星巴克則於4月在全國大部分門店上線了植物肉系列產品,同期肯德基在廣州、深圳、上海三地的3家餐廳試水「植培黃金雞塊」。此外,棒約翰、麥當勞、漢堡王等也推出過植物肉產品。這些品牌的入局,無疑讓更多普通消費者能夠方便的接觸和嘗試植物基產品。
  • 投融快訊 | 機器之心完成 Pre-B 輪融資 吉爾電子菸獲1200萬天使輪...
    導語:人工智慧垂直媒體機器之心完成Pre-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百度風投領投,聯想創投跟投。據機器之心的創始人趙雲峰介紹本輪融資後,資金主要投入在數據產品的開發與完善。
  • 深挖寶藏主播陳潔kiki
    7月某天晚上8點半,杭州一座燈火通明的一座寫字樓內,陳潔kiki向往常一樣和粉絲們打招呼,"歡迎來到K姐的直播間,今天上新的就是K姐身上這款黑色套裝裙"。四個小時裡,直播間的氣氛很熱烈,上新的款式一一賣爆。當"3、2、1,上連結"的口令一發出,粉絲們紛紛點擊屏幕將心儀的貨品加入購//物// 車裡。
  • 「人造肉」頭部企業盤點:11家公司融資總額12.8億美元,多數為植物...
    11家「人造肉」公司中,有7家是走的植物蛋白肉這一路徑。從「吸金」能力看,Impossible Foods奪得桂冠,累計融資金額高達近7億美元,Gardein 、Field Roast也有超過1億美元的融資。11家公司整體融資約為12.8億美元,平均下來每家公司融資過億美元。
  • 連線創始人|小熊U租胡祚雄:與京東模式「看對眼」 自營自建IT租賃...
    《科創板日報》 「連線創始人/CEO」欄目,主要關注創新創業型企業,以企業創始人/CEO的訪談為一手信源,讓成長中的創業公司走入公眾和市場視野,並發掘最新技術和產業趨勢,每周五21時準時推送。小熊U租上線於2018年,融資速度卻達兩年6輪。
  • 又一個巨頭加碼中國 2021年人造肉市場還香嗎?
    2020年12月,雀巢正式發布嘉植餚品牌,標誌著這一全球巨頭在華正式進入植物基食品這一潛力市場。不久後,人造肉企業周子未來獲得2000萬元融資。近日,休閒食品品牌三隻松鼠也參與了起草了《植物基肉製品》團體標準。競品越來越多,2021年人造肉市場還香嗎?
  • a1零食研究所與上海雪榕生物成立合資公司,打造休閒零食類植物肉產品
    目前,市面上的絕大多數人造肉產品為植物肉,主要以大豆蛋白作為原料,通過擠壓、拉絲、重新排序植物蛋白序列等工序,讓其擁有肉的外形和口感。它們被加工成漢堡肉、炸雞等形態後,借勢網紅品牌營銷勢能,已快速鋪向市場。在體驗方面,這些產品卻表現得欠缺誠意。據了解,市面上業內上市的植物肉產品在仿真度上最多只能做到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