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高維君 來源|高維學堂(ID:gaoweixuetang)
高維君說:
在《華為基本法》中,有這樣一句話:「認真負責和管理有效的員工是華為最大的財富。」
因此,企業要存活、要加速成長,員工才是核心的驅動力,才是企業創造價值的永恆動力,管理者必須要關注每個努力著的員工。
職場中,員工剛入職時,公司都會要求員工籤署一份保密協議,包括工資保密,員工不能隨便打聽或討論同事之間的薪資。
曾經看到一個笑話說,看了同事工資條後,我辭職了。雖然只是一個笑話,但這背後往往折射出一個普遍的問題:企業薪酬制度的公平合理。
1
注意到了嗎?這個問題正在凸顯
我們先從一個案例說起。
偉明是廣東一家初創網際網路公司的創始人,公司創立三年,一直發展得很好,現在已經有200多人的規模。去年6月,市場擴張加速,出於發展需要,公司通過校招招進了一批應屆生。偉明認為這一切都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但很快,偉明發現,部分老員工的積極性減弱,工作效率好像比以往要低。而一些流言相繼傳到偉明耳邊,據說有些員工有離職的意向。
不過很快,偉明就沒有太當回事,覺得這可能是自己太敏感了。
新成員的加入沒有讓公司運作效率提高,老員工的士氣卻更加低落了。那段時間,由於工作繁忙,他把精力放在了公司業務上,無暇管這些流言,此前的疑慮也就慢慢淡去了。
年末,公司對員工進行了一次調薪。過後,公司內部一些怨言慢慢醞釀出來,又傳入了偉明耳邊。
沒過多久,七八名員工離職,其中不乏偉明一直很看好的兩名員工,這對公司業務發展有很大的衝擊。他們當面向偉明提離職時候,偉明有些錯愕,他心想:「今年公司發展不錯,該發的獎金也發足了,怎麼還有這麼多人離職呢」?
偉明覺得肯定存在什麼問題,就私下找到那兩名得力員工了解情況,才知道這個問題去年6月就開始暴露了。
2018年,公司為某個崗位招聘了應屆的畢業生,綜合考慮行業的平均水平,定下了6000元/月的起薪;到了2019年同一時期,公司發展加速,行業競爭也在加大,為了籠絡更優秀的人才,用人成本就必須要增加——這時候給到應屆生的起薪去到7000元/月。
這時候,先前的員工特別是18年進來的就有意見了:「成本增加這可以理解,但是剛進來工資水平就接近我們工作一兩年的了」。這種怨念慢慢滋長。
到年末,公司的調薪上漲幅度不大,感覺自己承擔了大部分的業績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非常不值,因此就選擇離職了。辛辛苦苦幹了這麼久,工資還不如一個剛進來的新人。告辭了!
偉明才恍然大悟,「師兄比師弟掙得少」是核心的問題。
但是,這個問題更底層的邏輯是什麼呢?就單純是工資多少的問題嗎?
當然不是。
2
問題的根源是內外部公平性不協調!
要知道,這不是簡單的工資發多少的問題,而是一個內外部公平性的問題。
那麼,什麼是內外部公平性呢?我們分內部和外部兩方面來講。
內部公平性,範圍是在公司內,不同類型工作的相對報酬要和工作本身的價值相匹配,不同職位、不同能力的員工所給的報酬公平合理。
這裡要特別注意「相對報酬」這個詞。就像偉明原來所想,給員工開出的薪酬和其他公司比都是高的,但是他沒有注意到,這個薪酬水平放在公司內部對比,今年和去年、前年同一時期對比,其實是不公平的。
相對的,外部公平性,就是所在公司開出的薪酬和行業內其他公司相比是有優勢的。外部公平處理好,薪酬有足夠的競爭力,公司才能吸引優秀的人,留住現有的員工。
這個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說,員工的薪酬,是內外部公平性最好的反映。
回到偉明公司的問題,發現了嗎,這裡面,內部公平性和外部公平性就出現了衝突:
一方面,公司確實要招人,但是現在的形勢,增加成本是必然的;另一方面,一旦增加了成本,矛盾就出現了,因為這個價格可是比同崗位早來一兩年的同事要高的。
幹得比別人多,拿得比別人少,這換做是誰都不願意啊!
因此,管理者需要努力保持員工內外部公平性的協調。那麼,加入兩者發生衝突,應該優先解決哪個呢?
答案當然是外部公平性。因為招人這當中是最原始的需求,不招人就不會有這樣的矛盾,所以既然要招人,就需要有先解決外部公平性。
認識到這一點,那麼我們是否就可以開始解決內部公平性的問題呢?
既然內外部公平性反映再薪酬上,那麼我們調整薪酬,提高老員工價格就完美解決這個問題吧?
話是這麼說沒錯,但是這又不全對。既然調整薪酬,總該知道往哪個方向調?這總得有個標準是吧!
所以在此之前,我們還得弄明白一個問題:是什麼決定員工的薪酬呢?
3
員工的薪酬由什麼決定?
我們都知道,員工的薪酬包括固定薪酬和變動薪酬。這其中,固定薪酬就主要包括基本工資和崗位工資。
決定固定薪酬三大因素:崗位價值、員工勝任能力,以及外部市場競爭性。這其中,前兩個對應內部公平,最後一個對應外部公平。
首先是崗位價值。這個很好理解,正所謂「在其位,謀其職」,崗位越重要,職位越高,承擔的職責和風險就越搞,工資當然也就越高了。
其次是員工勝任能力。如果說崗位價值是不同崗位或縱向對比,那麼員工能力就是一個橫向對比的參考指標。同一個崗位,大家的能力可能也有很大的差異,能力高、經驗豐富的人理應獲得更高的報酬。
最後是外部市場競爭。有時候從公司內部看,兩個崗位價值相當,當時放到行業上看,有的崗位在市場上就比較稀缺,需求又特別大,這時候這個崗位就更吃香了。
所以,解決內外部公平的矛盾,在固定薪酬上要實現公平,圍繞以上三個因素,我們可以綜合設計出較為合理的固定薪酬。
可是,這就完事兒了嗎?並沒有,別忘了,公司在發展人也在發展。在工作中,不同員工的貢獻變化也有所不同。
所以說,薪酬設計不是一勞永逸,設定完工資就算了,這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因此我們還需要增加一個變動薪酬。
4
變動薪酬:如何讓員工「勞有應得」?
上面我們說到,公平性矛盾的根源在於價值和報酬不匹配,也就是沒有實現」勞有應得「;並且我們提到薪酬設計是動態變化的。
所以,這道題我們可以換一種問法:隨著公司和個人的發展,怎樣讓員工」勞有應得「?
答案是員工激勵,也就是變動薪酬。
我們還是把內部和外部公平性兩方面分開來講。內部公平性的解決方式主要有兩個:長期激勵和獎金,外部公平性的解決方式我們提出籤字費。
下面給大家介紹這幾種方式,以及各自的考量標準。
1、獎金
員工做出大的貢獻,最直接的獎勵方式莫過於打錢了,獎金就是這種形式的體現。如果一個人的工作經驗比較豐富,或者他的能力強,他的獎金理所應當就更多。就想我們所見,獎金常以季度獎、月度獎、年終獎、專項獎等等形式出現。
但是,這是不是意味著個人貢獻決定了獎金多少呢?
不完全是,因為員工既是自己,又是團隊的成員。
組織內每個成員的協作才能創造更大的價值,因此獎金的多少,也由團隊的績效決定,從而影響到個人的收益。
曾經在天涯論壇上,有人發帖說,他去年考核是B,然後分了3萬塊獎金;今年他的考核A,結果只得了2萬塊獎金。前提是他的職位沒變,部門也沒變,個人績效提升,為什麼獎金反而少了呢?
這有可能是當年公司整體業績很差,或者是公司業績不差,但部門績效很差,造成個人的獎金不高。
其實我們不難看出,由於獎金是由個人績效和團隊績效決定,給員工的信號就是:首先你要努力做出貢獻,然後你得和其他同事通力合作,一起把蛋糕做大,這樣大家分的才多。
2、長期激勵
和獎金這種短期激勵相對應,長期激勵目的是提高長期的績效,通常用在高層管理人員和企業的核心員工。
常見的長期激勵形式有股票期權、限制性股票、股票增值計劃等等。像華為,就有虛擬股權,而阿里和騰訊等網際網路公司常用的也有期權。
所以,長期激勵不是誰都能給,而且通常和員工的任職時間掛鈎,也就是規定任職滿一定時間才能享受,並且還常常增加兌現的條件,比如股權:
一開始不能全部兌現,而是每年兌現一定的比例,分成四年成熟。你要獲得更高的收益,就要努力工作,等待成熟。這就很好地激發了員工的忠誠性。
那麼,我們設置長期激勵,有什麼標準呢?
我們可以從四個維度衡量不同員工:價值觀、崗位、累積業績和發展潛力。
第一個是價值觀。
價值觀應該是首要考慮的因素,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員工價值觀和公司不相一致,甚至心都不在公司的,培養這樣的員工是一顆定時炸彈。
因為你保不準在什麼時候,就爆發矛盾,甚至帶著團隊出走。而對於公司發展來說,好的價值觀也決定一個企業能走多遠。
第二個是崗位。
前面也提到,責任越大,理應貢獻越大,創造的價值也就越大。所以崗位重要性、職位高低不僅決定給他開多少工資,還決定應不應該給他配股,配多少股。
第三個是累積業績。
我們評價一個員工的能力,單從一次兩次的業績看是不夠的,應該把時間維度拉長,如果一個員工能夠長期高效地創造價值,累積很高的業績,就說明他有很高的價值,可以考慮長期激勵。
第四個是發展潛力。
在公司發展過程中,每個員工成長的速度都不盡相同。起始點一樣的兩名員工,發展潛力大就意味著他在更長的一段時間,所創造的增量更大,就可以考慮相應的激勵。
而對於那些退休的員工,基本上是不配股的,因為可以預見,未來他的發展潛力不如年輕人,這個時候多發點獎金就好了。
短期激勵和長期激勵針對不同的員工,在解決內部公平性矛盾時,很好地區分不同員工的貢獻,讓員工「勞有應得」。
3、籤字費
說完內部公平性,我們再看看外部公平性。在招人時候,為了緩解外部公平矛盾,可以使用籤字費的形式。
籤字費英文名叫Sign-on Bonus,這個在西方國家比較常見。它的做法是在將一部分劃分為籤字費,作為對新員工加入的激勵。
我們可以放到偉明的案例中看看,可以這樣操作:7000元的月薪這是肯定要給的,因為你得招人。
我們可以把7000拆分為6000的工資和1000的籤字費。約定籤字費最多保留兩年,每個月發,兩年後就沒有了。新員工需要努力做出貢獻,才不至於到兩年後掉回6000元檔位,甚至被辭退。
當然,如果你幹得好,公司一方面可以根據你的績效貢獻調整固定薪酬,公司固定周期都會有加薪,優秀員工一年有多次加薪的機會;另一方面還有各種形式的獎金收入,兩年後你的薪酬可能早就超過7000了。
這樣操作,一定程度就平衡了內部外的矛盾了。
5
結語
在《華為基本法》中,關於核心價值觀的描述,有這樣一句話:「認真負責和管理有效的員工是華為最大的財富」。
員工是企業創造價值的永恆動力。認真負責是員工素質,有效管理是企業追求。
而薪酬管理,說到底就是企業管理、員工管理。薪酬管理解決的核心問題,永遠是員工價值和報酬相匹配,也就是「要想馬兒跑得快,就讓馬兒吃夠草」。
管理者應該認識到,企業要存活,要茁壯成長,必須要關注每個努力著的員工。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高維學堂(ID:gaoweixuetang),來源:高維學堂《華為人才管理體系》
本文來源高維學堂,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