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我給員工漲薪後,為什麼卻有人辭職了?|科學薪酬制度的3大要素

2020-11-23 前瞻網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高維君 來源|高維學堂(ID:gaoweixuetang)

高維君說:

在《華為基本法》中,有這樣一句話:「認真負責和管理有效的員工是華為最大的財富。」

因此,企業要存活、要加速成長,員工才是核心的驅動力,才是企業創造價值的永恆動力,管理者必須要關注每個努力著的員工。

職場中,員工剛入職時,公司都會要求員工籤署一份保密協議,包括工資保密,員工不能隨便打聽或討論同事之間的薪資。

曾經看到一個笑話說,看了同事工資條後,我辭職了。雖然只是一個笑話,但這背後往往折射出一個普遍的問題:企業薪酬制度的公平合理。

1

注意到了嗎?這個問題正在凸顯

我們先從一個案例說起。

偉明是廣東一家初創網際網路公司的創始人,公司創立三年,一直發展得很好,現在已經有200多人的規模。去年6月,市場擴張加速,出於發展需要,公司通過校招招進了一批應屆生。偉明認為這一切都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但很快,偉明發現,部分老員工的積極性減弱,工作效率好像比以往要低。而一些流言相繼傳到偉明耳邊,據說有些員工有離職的意向。

不過很快,偉明就沒有太當回事,覺得這可能是自己太敏感了。

新成員的加入沒有讓公司運作效率提高,老員工的士氣卻更加低落了。那段時間,由於工作繁忙,他把精力放在了公司業務上,無暇管這些流言,此前的疑慮也就慢慢淡去了。

年末,公司對員工進行了一次調薪。過後,公司內部一些怨言慢慢醞釀出來,又傳入了偉明耳邊。

沒過多久,七八名員工離職,其中不乏偉明一直很看好的兩名員工,這對公司業務發展有很大的衝擊。他們當面向偉明提離職時候,偉明有些錯愕,他心想:「今年公司發展不錯,該發的獎金也發足了,怎麼還有這麼多人離職呢」?

偉明覺得肯定存在什麼問題,就私下找到那兩名得力員工了解情況,才知道這個問題去年6月就開始暴露了。

2018年,公司為某個崗位招聘了應屆的畢業生,綜合考慮行業的平均水平,定下了6000元/月的起薪;到了2019年同一時期,公司發展加速,行業競爭也在加大,為了籠絡更優秀的人才,用人成本就必須要增加——這時候給到應屆生的起薪去到7000元/月。

這時候,先前的員工特別是18年進來的就有意見了:「成本增加這可以理解,但是剛進來工資水平就接近我們工作一兩年的了」。這種怨念慢慢滋長。

到年末,公司的調薪上漲幅度不大,感覺自己承擔了大部分的業績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非常不值,因此就選擇離職了。辛辛苦苦幹了這麼久,工資還不如一個剛進來的新人。告辭了!

偉明才恍然大悟,「師兄比師弟掙得少」是核心的問題。

但是,這個問題更底層的邏輯是什麼呢?就單純是工資多少的問題嗎?

當然不是。

2

問題的根源是內外部公平性不協調!

要知道,這不是簡單的工資發多少的問題,而是一個內外部公平性的問題。

那麼,什麼是內外部公平性呢?我們分內部和外部兩方面來講。

內部公平性,範圍是在公司內,不同類型工作的相對報酬要和工作本身的價值相匹配,不同職位、不同能力的員工所給的報酬公平合理。

這裡要特別注意「相對報酬」這個詞。就像偉明原來所想,給員工開出的薪酬和其他公司比都是高的,但是他沒有注意到,這個薪酬水平放在公司內部對比,今年和去年、前年同一時期對比,其實是不公平的。

相對的,外部公平性,就是所在公司開出的薪酬和行業內其他公司相比是有優勢的。外部公平處理好,薪酬有足夠的競爭力,公司才能吸引優秀的人,留住現有的員工。

這個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說,員工的薪酬,是內外部公平性最好的反映。

回到偉明公司的問題,發現了嗎,這裡面,內部公平性和外部公平性就出現了衝突:

一方面,公司確實要招人,但是現在的形勢,增加成本是必然的;另一方面,一旦增加了成本,矛盾就出現了,因為這個價格可是比同崗位早來一兩年的同事要高的。

幹得比別人多,拿得比別人少,這換做是誰都不願意啊!

因此,管理者需要努力保持員工內外部公平性的協調。那麼,加入兩者發生衝突,應該優先解決哪個呢?

答案當然是外部公平性。因為招人這當中是最原始的需求,不招人就不會有這樣的矛盾,所以既然要招人,就需要有先解決外部公平性。

認識到這一點,那麼我們是否就可以開始解決內部公平性的問題呢?

既然內外部公平性反映再薪酬上,那麼我們調整薪酬,提高老員工價格就完美解決這個問題吧?

話是這麼說沒錯,但是這又不全對。既然調整薪酬,總該知道往哪個方向調?這總得有個標準是吧!

所以在此之前,我們還得弄明白一個問題:是什麼決定員工的薪酬呢?

3

員工的薪酬由什麼決定?

我們都知道,員工的薪酬包括固定薪酬和變動薪酬。這其中,固定薪酬就主要包括基本工資和崗位工資。

決定固定薪酬三大因素:崗位價值、員工勝任能力,以及外部市場競爭性。這其中,前兩個對應內部公平,最後一個對應外部公平。

首先是崗位價值。這個很好理解,正所謂「在其位,謀其職」,崗位越重要,職位越高,承擔的職責和風險就越搞,工資當然也就越高了。

其次是員工勝任能力。如果說崗位價值是不同崗位或縱向對比,那麼員工能力就是一個橫向對比的參考指標。同一個崗位,大家的能力可能也有很大的差異,能力高、經驗豐富的人理應獲得更高的報酬。

最後是外部市場競爭。有時候從公司內部看,兩個崗位價值相當,當時放到行業上看,有的崗位在市場上就比較稀缺,需求又特別大,這時候這個崗位就更吃香了。

所以,解決內外部公平的矛盾,在固定薪酬上要實現公平,圍繞以上三個因素,我們可以綜合設計出較為合理的固定薪酬。

可是,這就完事兒了嗎?並沒有,別忘了,公司在發展人也在發展。在工作中,不同員工的貢獻變化也有所不同。

所以說,薪酬設計不是一勞永逸,設定完工資就算了,這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因此我們還需要增加一個變動薪酬。

4

變動薪酬:如何讓員工「勞有應得」?

上面我們說到,公平性矛盾的根源在於價值和報酬不匹配,也就是沒有實現」勞有應得「;並且我們提到薪酬設計是動態變化的。

所以,這道題我們可以換一種問法:隨著公司和個人的發展,怎樣讓員工」勞有應得「?

答案是員工激勵,也就是變動薪酬。

我們還是把內部和外部公平性兩方面分開來講。內部公平性的解決方式主要有兩個:長期激勵和獎金,外部公平性的解決方式我們提出籤字費。

下面給大家介紹這幾種方式,以及各自的考量標準。

1、獎金

員工做出大的貢獻,最直接的獎勵方式莫過於打錢了,獎金就是這種形式的體現。如果一個人的工作經驗比較豐富,或者他的能力強,他的獎金理所應當就更多。就想我們所見,獎金常以季度獎、月度獎、年終獎、專項獎等等形式出現。

但是,這是不是意味著個人貢獻決定了獎金多少呢?

不完全是,因為員工既是自己,又是團隊的成員。

組織內每個成員的協作才能創造更大的價值,因此獎金的多少,也由團隊的績效決定,從而影響到個人的收益。

曾經在天涯論壇上,有人發帖說,他去年考核是B,然後分了3萬塊獎金;今年他的考核A,結果只得了2萬塊獎金。前提是他的職位沒變,部門也沒變,個人績效提升,為什麼獎金反而少了呢?

這有可能是當年公司整體業績很差,或者是公司業績不差,但部門績效很差,造成個人的獎金不高。

其實我們不難看出,由於獎金是由個人績效和團隊績效決定,給員工的信號就是:首先你要努力做出貢獻,然後你得和其他同事通力合作,一起把蛋糕做大,這樣大家分的才多。

2、長期激勵

和獎金這種短期激勵相對應,長期激勵目的是提高長期的績效,通常用在高層管理人員和企業的核心員工。

常見的長期激勵形式有股票期權、限制性股票、股票增值計劃等等。像華為,就有虛擬股權,而阿里和騰訊等網際網路公司常用的也有期權。

所以,長期激勵不是誰都能給,而且通常和員工的任職時間掛鈎,也就是規定任職滿一定時間才能享受,並且還常常增加兌現的條件,比如股權:

一開始不能全部兌現,而是每年兌現一定的比例,分成四年成熟。你要獲得更高的收益,就要努力工作,等待成熟。這就很好地激發了員工的忠誠性。

那麼,我們設置長期激勵,有什麼標準呢?

我們可以從四個維度衡量不同員工:價值觀、崗位、累積業績和發展潛力。

第一個是價值觀。

價值觀應該是首要考慮的因素,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員工價值觀和公司不相一致,甚至心都不在公司的,培養這樣的員工是一顆定時炸彈。

因為你保不準在什麼時候,就爆發矛盾,甚至帶著團隊出走。而對於公司發展來說,好的價值觀也決定一個企業能走多遠。

第二個是崗位。

前面也提到,責任越大,理應貢獻越大,創造的價值也就越大。所以崗位重要性、職位高低不僅決定給他開多少工資,還決定應不應該給他配股,配多少股。

第三個是累積業績。

我們評價一個員工的能力,單從一次兩次的業績看是不夠的,應該把時間維度拉長,如果一個員工能夠長期高效地創造價值,累積很高的業績,就說明他有很高的價值,可以考慮長期激勵。

第四個是發展潛力。

在公司發展過程中,每個員工成長的速度都不盡相同。起始點一樣的兩名員工,發展潛力大就意味著他在更長的一段時間,所創造的增量更大,就可以考慮相應的激勵。

而對於那些退休的員工,基本上是不配股的,因為可以預見,未來他的發展潛力不如年輕人,這個時候多發點獎金就好了。

短期激勵和長期激勵針對不同的員工,在解決內部公平性矛盾時,很好地區分不同員工的貢獻,讓員工「勞有應得」。

3、籤字費

說完內部公平性,我們再看看外部公平性。在招人時候,為了緩解外部公平矛盾,可以使用籤字費的形式。

籤字費英文名叫Sign-on Bonus,這個在西方國家比較常見。它的做法是在將一部分劃分為籤字費,作為對新員工加入的激勵。

我們可以放到偉明的案例中看看,可以這樣操作:7000元的月薪這是肯定要給的,因為你得招人。

我們可以把7000拆分為6000的工資和1000的籤字費。約定籤字費最多保留兩年,每個月發,兩年後就沒有了。新員工需要努力做出貢獻,才不至於到兩年後掉回6000元檔位,甚至被辭退。

當然,如果你幹得好,公司一方面可以根據你的績效貢獻調整固定薪酬,公司固定周期都會有加薪,優秀員工一年有多次加薪的機會;另一方面還有各種形式的獎金收入,兩年後你的薪酬可能早就超過7000了。

這樣操作,一定程度就平衡了內部外的矛盾了。

5

結語

在《華為基本法》中,關於核心價值觀的描述,有這樣一句話:「認真負責和管理有效的員工是華為最大的財富」。

員工是企業創造價值的永恆動力。認真負責是員工素質,有效管理是企業追求。

而薪酬管理,說到底就是企業管理、員工管理。薪酬管理解決的核心問題,永遠是員工價值和報酬相匹配,也就是「要想馬兒跑得快,就讓馬兒吃夠草」。

管理者應該認識到,企業要存活,要茁壯成長,必須要關注每個努力著的員工。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高維學堂(ID:gaoweixuetang),來源:高維學堂《華為人才管理體系》

本文來源高維學堂,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新來的員工一般都比老員工待遇高,原因讓人很沮喪
    每個公司裡都有有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各有不同,但是卻有一點是雷同的,那就是—薪酬保密制度。每個公司職務不同分工不同,很容易理解大家的薪資水平不一,薪酬保密制度使得這部分不透明化,同事工作之間的權屬關係和工作銜接也變得很直觀。但是一旦薪酬的盒子打開,恐怕就不是這麼簡單了。
  • 如何設置合理的薪酬結構?
    所以,我想跟你聊聊比較專業的分錢方法:如何合理地設置薪酬結構。這套分錢方法,不一定非得公司幾百個人的時候才能用。一開始創業的時候,你就可以按照這套結構去設計。那麼,我們開始吧。—1—在介紹如何設置薪酬結構之前,首先,我們必須透徹理解:到底什麼叫做薪酬結構?薪和酬,其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 運用這套薪酬績效制度,可以讓員工跟老闆一樣操心,創業老闆進
    Hello,歡迎關注-億啟同舟資深策劃師、助力業績倍增劉強東曾經說,公司薪酬設計的死局就是:底薪+逐級提成,這樣只會把公司拖垮,為什麼這麼說?這樣的薪酬設計制度是最傳統,看似也是最合理的,畢竟能者多勞嘛,但是這種傳統式的薪酬設計對於公司來講,無疑是慢性毒藥,因為公司賺的錢除了開掉高昂的人工成本外,還需要支出房租、水電等雜七亂八的費用,最重要的是,長期以往會造成兩大方面的弊病:1、公司的銷售額猛漲,但是利潤並不漲;2、越優秀的員工,越會只盯著銷售額,尤其是公司管理層,並不關心產品售後、公司利潤、員工成長、員工流失等問題
  • 「券商集體漲薪」咱不知道真假,但金融民工想漲薪的心情倒是真的
    最近這圖傳挺猛,同業同事再加上讀者,有不少人跑過來問我真假。圖片有點模糊,我給大家整理下核心信息:六家頭部券商不知道是商量好的,還是湊到一塊了,要集體漲薪。中信建投傳說近期漲薪、申萬宏源發郵件說所有人固定薪水漲30%,中信證券會全面漲薪,中金公司的GI部門會漲到跟SE部門一樣,應屆生從30調到38。國泰君安的投行明確漲薪30%。此圖是真是假?從我目前能接觸到的渠道來說,還沒有定論。
  • 十家上市農商銀行:平均薪酬與員工實際薪酬差異如何?
    這一點與同期6家國有大行同期員工數量平均下降0.95%有所不同。其中,2019年末員工最多的是重慶農商銀行15371人,同比增長-2.02%:最少的是無錫農商銀行1501人,同比增長3.23%。2019年員工增長絕對數和增長幅度最大的均為廣州農商銀行,年末員工12668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220人,同比增長21.25%(相關詳情見本文附圖二),似乎是為回歸A股在增加人力資本。
  • 李蘭娟院士:這些人最該漲薪!
    疫情期間,疫情下哪些行業在漲薪?哪些行業在降薪?最近,有些人還在「宅」,有些人已經陸續復工了。除了關心疫情進展,大家還在關心一件事:這麼長時間不上班,還能領到多少工資?疫情期間,疫情下哪些行業在漲薪?哪些行業在降薪?
  • 2020國企改革必讀:破局新三項制度改革的10個核心方法論
    核心要參透當下國企人力資源管理突出問題的本質,釐清三項制度改革的核心方法論。  三項制度改革是針對國企提出來的。令我深感意外的是,在深入接觸民營企業後,發現這些問題在很多民企也存在,個別的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為什麼會這樣?很可能,所有制問題並不是三項制度所有問題的主因,有些很可能是文化在起作用。在相同文化土壤長起來的企業,國企存在的問題,為什麼民企就不會出現?
  • 某汽車公司員工薪酬管理辦法的英語翻譯文稿
    薪隨能力變,鼓勵員工提升能力。(III)Pay for ability. Salaries are changed along with abilities, encouraging employees to improve abilities.(四) 制度公開、過程公正、結果公平。
  • 交控集團召開子公司(事業部)職業發展薪酬績效制度宣貫會
    為深入貫徹落實集團職業發展薪酬績效系統改革動員部署會議精神,近日,交控集團組織人事部召開了專題宣貫會,就配套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體系建設和具體內容進行了培訓,各子公司(事業部)中層幹部、人力資源工作人員和財務人員參加會議。
  • 年底績效考核,用OA客觀公平好操作
    年底,對大部分企業來說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績效考核,哪位員工該加薪,哪位員工該升職,誰又該批評警告降薪,其評判標準都在績效考核上,特別是年後跳槽高峰期,考評不公平,很容易讓人才流失讓庸才留下,最終導致企業巨大的人才損失。
  • 為什麼年輕員工可以「任性」辭職
    對於現在職場現狀總結,網上有個這樣的段子:00後,領導不聽話我就離職;95後,感覺不爽就離職;90後,領導罵我就離職;80後,有收入高就離職;70後,為什麼要離職?60後,什麼是離職?的確,相比多年前的找工作難,由於現在信息化便捷,求職途徑變得越來越多,加上網際網路時代的學習途徑、賺錢路子廣,那些敢想敢做的年輕人有了「說辭職就辭職」的資本。「留不住員工」,成為很多企業的口頭禪。企業管理者甚至開始抱怨不同年齡段的年輕人,感嘆「一代不如一代」。事實真的如此嗎?95後葉強一年內換了三份工作後,決定自己專門做自媒體。
  • 都說電力公司員工月薪過萬,為什麼卻經常有人辭職?原因很現實
    都說電力公司員工月薪過萬,為什麼卻經常有人辭職?原因很現實曾聽很多人說在供電局上班一個月只有幾千塊錢,但是年底的年終獎卻很豐厚,一般員工加起來一年工資也有十幾萬,那麼月薪過萬也就是很輕鬆的事兒了,可即使是這樣,為什麼卻仍有很多人不願意幹這份工作呢?
  • 藥企漲薪了!默沙東、輝瑞、楊森等調薪,行業漲幅超10%
    作者:雷公來源:健識局(jianshiju01)全文1756字,閱讀需5分鐘在疫情期間,多家藥企調整了員工的薪水。據相關媒體報導,默沙東日前在中國地區完成了調薪,整體幅度在6.5%,4月1號生效。其中,輝瑞公司的調薪比例最高,為8%,而阿斯利康和西安楊森的調薪比例大約在6%-8%之間。與此同時,勃林格殷格翰、諾華、羅氏、諾和諾德、靈北、武田等公司均削減了績效考核(如1-2月銷量獎按實際銷量達成100%發放,調整KPI的獎金等),或向湖北地區員工發放1000-3000元不等的補貼獎金。
  • 消除漲薪質疑需解決「腐腫死」問題
    消除漲薪質疑需解決「腐腫死」問題 來源:紅網 作者:向秋 編輯:易木 2014-01-24 00:04:40 從公務員不好當的集體呼聲,到辭職下海的個體行動,囊括700萬成員的中國「金飯碗」一族,正在經歷著五味雜陳的痛與癢。(1月23日中國新聞網)    人們對公務員漲薪問題始終爭論不休、質疑不斷。對基層公務員、低級別公務員來講,因數年未漲薪,各種福利被取消,低薪已影響到基本生活,似乎大有漲薪的必要;但日前網絡輿情監測調查的情況又顯示,62.3%青年網民反對公務員漲薪。
  • 央視員工薪酬分三六九等 編制內外待遇懸殊
    那麼央視員工的工資收入到底有多少?能不能留住這些名嘴?某媒體日前解析了央視員工的薪酬水平,發現央視員工薪酬分三六九等,編制內外待遇較懸殊。  央視員工薪酬有多少?  央視調薪傳聞傳出後,央視內部人士闢謠稱全員降薪三成降的是獎金。
  • 央視員工薪酬有多少:分三六九等 月薪平均8161元
    每每有知名主持人離開央視,就有人唏噓不已,不明白外人削尖腦袋想搶的金飯碗,為什麼還有人扔掉。其實,能進央視的人一定厲害,而厲害的人在乎的是如何把自己的才能發揮到最大。當得到或者得不到這個訴求,都會考慮離開,去尋找更廣闊的天空,尋求更多的可能。
  • 阿里員工炫耀:漲薪4K,年終獎20w股票500,謝謝公司,996值了!
    996,如今是一個衡量工作繁重程度的代名詞,很多職場人說996是老闆壓榨員工的一種手段,也有一部分職場人認為它是努力拼搏的時間基礎,而它的存在也說明這個時代確實需要它,只不過有的人嗤之以鼻,有的人甘之如飴。依筆者來說,996就沒有對錯,只有立場。
  • 董事長漲薪16倍議案被否!「口罩股」欣龍控股陷入股權之爭?
    8月13日,欣龍控股的控股股東嘉興天堂矽谷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上市公司提出的薪酬議案目的是希望改革激勵與約束機制,綁定新老團隊的同時,能夠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投身企業發展,並激勵他們共同為欣龍控股的大發展忘我拼搏。」
  • 年底辭職,究竟是賺還是虧?看完這三點,你就明白了
    01 又是一年年底,每到這個時候,有一種聲音就會冒出來,那就是,究竟適不適合年底找工作。 我朋友現在就有這樣的想法。 他所在公司本身效益就不是太好,所以他想趁著年底,換一份新的工作,這樣能夠保證,明年收入是比較穩定的。
  • 信託業人均薪酬居前沒毛病 應屆生年薪20萬至30萬不等
    而人均薪酬被誇大,究其原因,記者了解到,除了一向被用于衡量上市公司員工薪酬的指標「應付職工薪酬」和「支付給職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本身更貼近企業用人成本而非員工實際薪酬外,信託行業特殊但普遍實施的激勵性薪酬延付制度,也會降低該指標在測度信託行業人均薪酬方面的準確度。 事實上,與其他金融行業一樣,信託公司的員工薪酬也存在巨大的崗位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