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達醫曉護的第2803篇文章
說到吸氧,很多人會聯想到去高原地區時空氣稀薄需要吸氧。曾經風靡一時的「氧吧」遍布大街小巷,那是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氧療呢?什麼人需要吸氧治療呢?
氧療簡單說就是吸氧。看看簡單2字,學問可不小。
首先氧療是增加吸入氧濃度,達到改善、糾正組織缺氧的目的。我們平時生活環境,海平面水平時空氣中的氧濃度是21%。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空氣壓力降低,由此導致空氣稀薄, 此時氧氣壓力也隨之降低。儘管氧氣在空氣中的相對比例沒有變化,但由於空氣稀薄,氧氣的絕對量卻變小了。所以人在高原時就會感到「缺氧」頭暈、胸悶心悸、呼吸加快了。
有慢性氣道疾病的人,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支擴等疾病導致肺通氣功能不佳,肺部氣體交換功能下降,血中氧飽和度低,會產生慢性缺氧,繼而又加重原發疾病。長期家庭氧療對這些人群有益。而我們正常人群,平時在海平面是吸入空氣時的血氧飽和度已達正常範圍,再吸氧也不會提高血中氧的濃度,所以健康人群在海平面高度地區時是不需要吸氧的。
氧療因效果肯定、方法簡便和價格低廉,已成為呼吸道疾病患者家中廣泛應用的治療方法。但是由於病人及家屬對氧療知識的缺乏,氧療的使用過程中也存在一些誤區,錯誤的用氧方法會給病人帶來不必要的副作用,甚至還會造成生命危險。那麼,家庭氧療過程中有哪些誤區、注意事項呢?
一、家庭氧療的常見誤區
有些病人認為只有胸悶氣促時才需吸氧,無症狀時可不吸氧。有些患者認為吸氧會上癮,故刻意縮減吸氧時間。
氧療可緩解缺氧性肺動脈痙攣和紅細胞增多、減輕水鈉瀦留、降低肺動脈壓力和血液和黏稠度、改善心肺腦腎等重要臟器的功能、提高生活質量、防止心肺功能的惡化。因此不是只有氣促時才可以吸氧。
氧氣是維持生命最重要的能源,是人體健康最根本的要素。這跟吸毒或吃藥是根本不同的,毒品或藥品不是人體一直攝入物質,如長期吸入毒品或藥品,人體會對其產生某種依賴性。但進行氧療的人停止吸氧後,是不會產生依賴性的;只是長時間停止吸氧後,原來的一些症狀可能會反覆。所以說吸氧是不會上癮的。
二、家庭氧療的適應人群
家庭氧療是有低氧血症(氧分壓(PaO2)≤55mmHg或外周氧飽和度(SpO2)≤88%)的肺部疾病患者的標準治療方案,主要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肺纖維化、哮喘等。當患者PaO2 55~70mmHg或SpO2<89%;但具有肺動脈高壓、右心衰或紅細胞增多症時亦可長期家庭氧療。
三、合理控制氧流量、吸氧時間和氧療目標
氧流量的選擇因人而異,並非越大越好。對於低氧伴二氧化碳瀦留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等,多採用低流量持續吸氧(氧流量 1~2 L/分鐘,每天吸氧15h以上)。對於低氧不伴二氧化碳瀦留的患者如間質性肺病等,可適當提高吸氧流量至3~6 L/分鐘;如缺氧仍不能糾正,不應無限制調高氧流量,而應及時醫院就診。
氧療目標為PaO2≥60mmHg,SpO2>90%;對於低氧伴二氧化碳瀦留的患者,如果SpO2超過92%應及時調低氧流量。
四、氧療的副作用及預防
氧療副作用主要包括氧中毒、肺不張、呼吸道分泌物乾燥等。預防氧中毒的關鍵是避免長時間、高濃度吸氧,根據缺氧程度合理選擇氧流量。預防肺不張,主要控制吸氧濃度,暢通呼吸道。預防呼吸道分泌物乾燥的措施是加強溼化吸入氧氣。
作者:上海市徐匯區中心醫院
呼吸科 李俊 副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