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氧療在呼吸道疾病的合理應用

2021-01-14 騰訊網

這是達醫曉護的第2803篇文章

說到吸氧,很多人會聯想到去高原地區時空氣稀薄需要吸氧。曾經風靡一時的「氧吧」遍布大街小巷,那是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氧療呢?什麼人需要吸氧治療呢?

氧療簡單說就是吸氧。看看簡單2字,學問可不小。

首先氧療是增加吸入氧濃度,達到改善、糾正組織缺氧的目的。我們平時生活環境,海平面水平時空氣中的氧濃度是21%。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空氣壓力降低,由此導致空氣稀薄, 此時氧氣壓力也隨之降低。儘管氧氣在空氣中的相對比例沒有變化,但由於空氣稀薄,氧氣的絕對量卻變小了。所以人在高原時就會感到「缺氧」頭暈、胸悶心悸、呼吸加快了。

有慢性氣道疾病的人,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支擴等疾病導致肺通氣功能不佳,肺部氣體交換功能下降,血中氧飽和度低,會產生慢性缺氧,繼而又加重原發疾病。長期家庭氧療對這些人群有益。而我們正常人群,平時在海平面是吸入空氣時的血氧飽和度已達正常範圍,再吸氧也不會提高血中氧的濃度,所以健康人群在海平面高度地區時是不需要吸氧的。

氧療因效果肯定、方法簡便和價格低廉,已成為呼吸道疾病患者家中廣泛應用的治療方法。但是由於病人及家屬對氧療知識的缺乏,氧療的使用過程中也存在一些誤區,錯誤的用氧方法會給病人帶來不必要的副作用,甚至還會造成生命危險。那麼,家庭氧療過程中有哪些誤區、注意事項呢?

一、家庭氧療的常見誤區

有些病人認為只有胸悶氣促時才需吸氧,無症狀時可不吸氧。有些患者認為吸氧會上癮,故刻意縮減吸氧時間。

氧療可緩解缺氧性肺動脈痙攣和紅細胞增多、減輕水鈉瀦留、降低肺動脈壓力和血液和黏稠度、改善心肺腦腎等重要臟器的功能、提高生活質量、防止心肺功能的惡化。因此不是只有氣促時才可以吸氧。

氧氣是維持生命最重要的能源,是人體健康最根本的要素。這跟吸毒或吃藥是根本不同的,毒品或藥品不是人體一直攝入物質,如長期吸入毒品或藥品,人體會對其產生某種依賴性。但進行氧療的人停止吸氧後,是不會產生依賴性的;只是長時間停止吸氧後,原來的一些症狀可能會反覆。所以說吸氧是不會上癮的。

二、家庭氧療的適應人群

家庭氧療是有低氧血症(氧分壓(PaO2)≤55mmHg或外周氧飽和度(SpO2)≤88%)的肺部疾病患者的標準治療方案,主要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肺纖維化、哮喘等。當患者PaO2 55~70mmHg或SpO2<89%;但具有肺動脈高壓、右心衰或紅細胞增多症時亦可長期家庭氧療。

三、合理控制氧流量、吸氧時間和氧療目標

氧流量的選擇因人而異,並非越大越好。對於低氧伴二氧化碳瀦留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等,多採用低流量持續吸氧(氧流量 1~2 L/分鐘,每天吸氧15h以上)。對於低氧不伴二氧化碳瀦留的患者如間質性肺病等,可適當提高吸氧流量至3~6 L/分鐘;如缺氧仍不能糾正,不應無限制調高氧流量,而應及時醫院就診。

氧療目標為PaO2≥60mmHg,SpO2>90%;對於低氧伴二氧化碳瀦留的患者,如果SpO2超過92%應及時調低氧流量。

四、氧療的副作用及預防

氧療副作用主要包括氧中毒、肺不張、呼吸道分泌物乾燥等。預防氧中毒的關鍵是避免長時間、高濃度吸氧,根據缺氧程度合理選擇氧流量。預防肺不張,主要控制吸氧濃度,暢通呼吸道。預防呼吸道分泌物乾燥的措施是加強溼化吸入氧氣。

作者:上海市徐匯區中心醫院

呼吸科 李俊 副主任醫師

相關焦點

  • 慢阻肺病人如何進行「家庭氧療」?
    慢阻肺病人如何進行「家庭氧療」?疾病較嚴重的患者,常常有缺氧等表現。缺氧會造成人體各個器官不同程度的損害,還可導致全身營養不良,甚至誘發心腦血管等疾病的發生。生活質量嚴重下降。氧氣治療則是糾正缺氧的重要手段之一。問何謂氧氣治療(氧療)?簡單而言,氧療就是應用氧氣治療疾病或緩解疾病狀態。
  • 稱為氧療?
    符合以下四條中任何一條都可以進行長期家庭氧療: 1、臨床狀態穩定3~4周,無急性支氣管炎、肺部炎症,心力衰竭,連續2周2次動脈血氣分析結果:動脈血氧分壓PaO2<60mmHg,血氧飽和度SaO2<88%。
  • 家庭氧療和無創呼吸機,慢阻肺病人怎麼規範使用?
    缺氧會導致許多嚴重的後果,例如會引起肺血管的阻力增加、肺動脈高壓、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紅細胞增多血液黏稠度升高引起心腦血管疾病,還可造成營養不良。最後就是導致病人的生活質量下降,嚴重的可導致死亡。大家都知道了缺氧的危害了,下一步就是治療,我們今天先講講家庭氧療和家庭無創呼吸機的使用。
  • 慢阻肺患者如何進行家庭氧療?盲目吸氧可能導致昏迷
    呼吸內科邢豔麗醫生說:「家庭氧療的確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療的一項重要措施,但是什麼樣的慢阻肺患者適合家庭氧療以及如何進行家庭氧療,這裡面有不少學問。」 並不是每個診斷為慢阻肺的病人都需要家庭氧療。
  • 秋冬呼吸系統疾病高發期如何選擇制氧機
    秋冬季節由於冷空氣刺激呼吸道,呼吸系統疾病高發,如心腦血管疾病、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炎等。究其原因,主要是氣溫過低、氣候乾燥、室內通風不良等引起的。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深受疾病折磨,紛紛選擇制氧機來進行氧療,緩解症狀。但目前醫療器械市場混亂,多數醫療器械產品存在質檢不合格的現狀。
  • 呼吸道合胞病毒來勢洶洶 如何減輕RSV帶來的危害
    因為在這個時期,還有一種令兒科醫生嚴陣以待的病毒在虎視眈眈,它就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它的早期症狀和感冒很像,容易被家長忽視,卻可能導致兒童出現重症肺炎,6月齡以下嬰兒病死率高,且至今沒有特效的抗病毒藥物和疫苗。今天,我們來說說這種疾病的特點,以及如何減輕它帶來的危害。1 易致5歲以下兒童患肺炎在各大醫院的兒科門診,一到冬季,犯了呼吸道疾病的小病號就扎堆兒。
  • 軍醫提醒:並非每個人都適合家庭吸氧
    」在城市娛樂業的不斷推出,一些家庭購買了吸氧機,可以說家庭氧療、氧保健已成為一種時尚。氧療是針對缺氧的一種治療手段,主要適用於呼吸系統疾病所致的低血氧症,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氧耗量增加的寒戰高熱、抽搐、循環障礙所致的心力衰竭、血容量過低、休克等,某些藥物中毒使組織細胞不能利用氧,在這些情況下進行氧療都能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另外,吸氧可糾正妊娠晚期胎兒宮內缺氧,有促進胎兒發育,改善胎盤功能及保胎作用,對高危妊娠可降低危險係數,減少早產、死產、弱智或殘疾,使寶寶更健康聰明。
  • 這份制氧機家庭應用指導藍皮書來跟你講道理
    今天在南方周末主辦的一場關於「中國家庭氧療市場規範發展」的健言沙龍中就與我們一起探討了吸氧的話題,同時會上發布的制氧機家庭應用指導藍皮書告訴你什麼人才需要吸氧,吸氧設備有哪些規範等等內容。在我們了解健康人是不是需要氧療這件事前,我們先得搞清,制氧機到底是給誰用的?
  • 什麼情況下需要氧療,你都知道嗎?
    那麼具體什麼情況下需要氧療?氧療的基本原則是什麼?一起來看看吧~ 氧療的基本原則 低氧血症的主要特點為PaO2下降,SaO2降低,組織供氧不足。肺泡氣氧分壓(PAO2)是肺泡氣氧輸送量(DAO2)和肺泡氣氧攝取量(O2EA)之間動態平衡的結果。
  • 新視界:高流量氧療為何成為麻醉科「新寵」?
    小荷才露尖尖角: 高流量氧療在麻醉科應用嶄露頭角 近期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更新了《麻醉科質控專家共識(2020修訂)》(以下簡稱「共識」),共識中對於麻醉設備準備要求在麻醉實施前均應常規準備麻醉機
  • 呼吸道疾病就診量「猛增」 市民需小心警惕
    /a/20201202/3e1c5898a7ce41f5b0d4daed22c11fef.shtml   肺是人體最嬌弱的器官,也是人體最易失守的一道防線,每年一到秋冬季節時,就是感冒、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
  • 申昆玲教授:兒童呼吸道感染的診治及預防
    針對兒童呼吸道感染抗病毒藥物臨床上如何使用、兒童病毒感染性呼吸道疾病診療如何規範管理等問題,本刊特邀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申昆玲教授為大家分享觀點、交流經驗。 引起兒童呼吸系統疾病常見病毒都有哪些類型? 申昆玲教授:兒童呼吸系統解剖生理特點及尚未成熟的免疫系統導致其易患多種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尤其是5歲以下的兒童[1-2]。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病毒和細菌感染引起,病毒感染佔70%以上[3],嚴重危害兒童的生命健康。
  • 呼吸道菌群提示囊性纖維化疾病中的急性肺惡化
    這是第一次將記錄的微生物群落數據轉化為一個全新的生態頂點/攻擊模型,該模型為思考CF肺疾病的生理病理特徵以及治療方法的改進打開了新的思路和前景。 英文題目:Respiratory mycobiome and suggestion of inter-kingdom network during acute pulmonary exacerbation in cystic fibrosis 中文題目:呼吸道菌群提示囊性纖維化疾病中的急性肺惡化
  • 影響孩子健康的呼吸道疾病,小兒哮喘的危害不容小覷,家長需重視
    小兒哮喘在影響孩子的健康和生活的同時也影響著整個家庭和社會,如何減少急性發作的頻率、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01你了解小兒哮喘嗎?影響孩子健康的呼吸道疾病,家長還需高度重視1、小兒哮喘的簡介小兒哮喘作為兒童期最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年齡以1-6歲居多,且男孩發病率高於女孩。哮喘多發季節以冬春二季為主,且發病率有城市高於農村的特點。哮喘兒童若得不到及時診治可能出現不可逆的氣流受限和氣道重塑,導致哮喘遷延難愈甚至發展為成人哮喘而遺患終生,因此哮喘治療應儘早開啟。
  • 霧霾天氣頻頻引發兒童呼吸道疾病,哪些預防措施比較好呢?
    由於受到霧霾和嚴寒氣候的影響,身邊不少人都出現了喉嚨疼、咳嗽和其他呼吸道疾病,尤其是兒童患病數量更多,因此很多小學不得不放了霧霾假,以減少孩子呼吸道疾病的發作機率。這兩天,不少小學都出現了兒童患呼吸道疾病的現象,而王先生的兒子就是其中的一例。王先生表示,「這幾天兒子一直都不停的咳嗽,而且還發燒了,迫不得已治好去住院了。
  • 呼吸道病毒無所不能-胰腺也中招
    但呼吸道疾病盛行的年代,可不一定適合孕育下一代寶寶,因為呼吸道病毒感染可能與胎兒後期獲得1型糖尿病相關。 1型糖尿病( T1DM) 約佔糖尿病患者的5%,為兒童及青少年最常見的內分泌疾病。T1DM的發病率在全球呈顯著上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