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因果關係當中的3大悖論

2021-01-12 原創職場短篇小說

談因果(一)

從我懂事起就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人類有個共性毛病,喜歡為一切事物尋找原因。但凡真實存在的東西,人總要剖析個所以然出來才罷休。

有「果」就必然存在「因」,這是所有人的共識。

人最不缺乏的就是探究理由,因為意志能以任何形式表現出來,只要結果存在,那麼「因」這個意志總會被創造出來。至於它是對是錯,就看創造者的智慧了。我這麼說並非毫無證據,因為就連思維最嚴謹的哲學家都犯著這麼一個大邏輯錯誤。

在我二十多歲時,翻閱了不少哲學書籍,無意中發現一個通病,那就是哲學家和思想家們總是先立果然後再圍繞果取證。比如某某哲學家先得出「結論」,然後他圍繞結論找了一大堆素材去證明。表面上是沒錯,但我卻對「素材」這裡起了疑心。大家不妨想想,結論是「果」素材是「因」,結論是唯一的,但是素材卻從來都是成千上萬個。也就是說,為了證明「果」的正確性,創造者會去刻意尋找、挑選「有利素材」,來給自己證明。我們可從來沒見到哪個人拿著「錯誤素材」來推翻自己的結論吧。即便有,他也會立馬用這個「素材」去得出另外一個「結論」。

簡單點說,世界上任何一個「果」都有與之匹配的「因」,只要你能把素材找出來。

由「果」推「因」這事我們都幹過,就算在思維最嚴謹的科學家身上也發生不少。我們不妨看到這麼一個事實,很多的科學發現都是先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而後再動手驗證。瞧,這就是典型的「果」來推「因」。如果科學家想像的「果」能找到原因那麼就是正確的,暫時找不到就是錯誤的。啊,這聽起來可是荒唐的。

有一次,在一場關於尼採及其哲學的討論中,我跟幾個陌生人就《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有關「超人」一詞進行了長時間的爭討,有人認為「超人」該這樣解釋,有人認為「超人」該那樣理解,直至最後也沒得個統一定論(哲學的不統一也驗證了意志強加的多樣性)。哲學家的著作都是長時間思索而來,他們花費畢生精力,寫在書上的文字都是悟道後的結果。「超人」的意志正從這而來,尼採在書中通篇沒給出定義,以致任何人都想為它先立正身,以顯示自身的能力。

「超人」是尼採思維的一個「果」,尼採卻也未給出「因」,對於這種「果」的意志,我們採取的辦法是先認定「果」的正確,然後再推敲「因」。然而就在這有了矛盾疑問,先有「果」而後推「因」,向來都是因推果,從未是果推因,因果關係顛倒了;其次,在思維之初,我們已經把「果」默認為了真理,然後才去尋「因」,為何在一開始我們就接受了「超人」意志呢,「超人」意志一出現就是對的?為證實「超人」這個「果」,我們絞盡腦汁的尋「因」?類似「超人」這樣的思維「果」還有很多,人為何會對自己從未了解的東西苦苦尋求答案,馬克思主義、尼採哲學、叔本華思想、黑格爾邏輯,從哪時起我們堅信了這些表象意志呢?為哲學而可以思索,為求「果」而可以推「因」,哲學從思維中來,思維的意志又在哪呢?

相關焦點

  • 因果推理「三問」:是什麼?為什麼需要?如何使用?|內生性|因果關係|...
    譯者:AI研習社(聽風1996)  作為一名經濟學博士,我致力於尋找某些變量之間的因果關係,用來完成我的論文。因果關係強大到可以讓人們有足夠的信心去做決策、防止損失、求解最優解等。在本文中,我將討論什麼是因果關係,為什麼需要發現因果關係,以及進行因果推理的常用技巧。  1. 什麼是因果關係?
  • 數據分析必須要避開的坑:讓人懷疑人生的七大悖論
    但是在實際分析中,我們很可能會因為沒有避開數理統計中常見的「坑」,造成我們最終分析結果與實際偏差很大, 我主要總結了三個方面:錯把數理關係當成因果關係不同變量之間會存在悖論數據統計有偏差一、不要把數據統計關係當成因果關係我們先看三個例子:1、彩票悖論首先根據假設檢驗,如果原假設概率非常小,就可以拒絕原假設。
  • 相關關係並不意味著因果關係 大數據應避免大混亂
    199IT數據中心微信帳戶:i199IT翻譯:騰躍 校對:王晨當今時代,大數據泛濫
  • 論刑法中的因果關係
    我國刑法學界緊緊圍繞必然性與偶然性、內因與外因等哲學概念展開了長達半世紀的爭論,最終形成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幾大觀點:「必然因果關係說」、「 必然、偶然因果關係說」、「必然、偶然因果關係否定說」。  1.必然因果關係說  必然因果關係說認為刑法中的因果關係只有必然因果關係一種形式,沒有其他形式。
  • 量子世界的詭異性超乎想像,連因果關係都能完全顛覆
    但在量子理論的數學體系中,因果關係上的模糊性是完全符合邏輯且自洽的。研究人員還認為,利用人為製造的因果關係模糊的物理系統,我們便可以探索更加廣闊的物理領域。有人提出,非因果系統可以用於推動頗具潛力的量子計算的發展。
  • 司法考試刑法試題:因果關係
    (2)顯然,本案完全能夠證明丁死亡的結果與共同故意傷害的實行行為有因果關係,對此證據證明和事實認定沒有疑問,與存疑時有利於被告的原則並不矛盾(D對)3. 下列關於刑法上的因果關係的說法,正確的有?A. 甲將一枚即將爆炸的炸彈扔到乙的身邊,乙立即將炸彈踢開,沒想到踢到了丙身邊,將丙炸死,甲的行為與丙的死亡之間不具有因果關係B.
  • 連因果關係都能顛覆,量子物理的奇異性超出想像
    但在量子理論的數學體系中,因果關係上的模糊性是完全符合邏輯且自洽的。研究人員還認為,利用人為製造的因果關係模糊的物理系統,我們便可以探索更加廣闊的物理領域。有人提出,非因果系統可以用於推動頗具潛力的量子計算的發展。香港大學的量子理論學家Giulio Chiribella說:「如果量子計算機能夠不受因果規律的限制,那麼它就有可能在解決某些問題時比經典計算機速度更快。」
  • 因果關係的新哲學解釋
    既可以從英國的經驗主義和邏輯經驗主義解釋哲學概念的因果論,也可以從德囯的理性主義和辯證理性主義解釋哲學範疇的因果關係,「英式哲學」和「德式哲學」對因果論或因果關係的兩種解釋方式符合解釋哲學方法論和目的論的等效原理。
  • 因果關係在量子水平上不存在,但在宏觀中卻存在的奇怪事實
    納加朱納的佛像......用我們觀察到的世界來解釋因果關係,然而有一個平面是沒有因果關係的,在波姆所說的 "隱含的整體性 "中,所有現象在其無限潛能中的深刻統一。它們並不是真正存在的東西,即使心靈如此相信也是如此然而因果過程是無懈可擊的。這就是依附性緣起的深刻本質。既不存在也不存在... ...佛教和量子力學一樣,必須處理終極現實中不可能有因果性的悖論,因為因果性意味著變化和可能性,例如,一尊佛可能不再是佛。
  • 刑法因果關係的理論爭鳴
    在不同學科、不同語境中,因果關系所指涉的範圍並不一致。經驗科學中的因果關係一般歸屬於存在論,而規範科學中的因果關係則大致可歸屬於規範論。  正因為必然因果關係說所依賴的必然性與自然科學的最新發展存在一定的衝突,偶然因果關係作為必然因果關係的補充開始出現。
  • 刑法意義上因果關係的理解
    該案中,小張詐騙的行為與老劉死亡之間是否存在刑法意義上的因果關係呢?案例2、小張實施詐騙行為,騙取老劉用於養老的存款十萬元,老劉發現自己受騙之後,悔恨交加,一時想不開,自尋短見,氣絕身亡。該案中,小張詐騙的行為與老劉死亡之間是否存在刑法意義上的因果關係呢?
  • 關於時間旅行的五個悖論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並沒有限制時間旅行的可能性,儘管回到過去違反了一條最基本的物理法則——因果關係。
  • 鄭捷團隊運用遺傳學大數據構建蛋白質與人類疾病的因果關係網絡
    該研究運用孟德爾隨機化方法學,完整構建了1002種蛋白質與225種人類複雜疾病之間的因果關係網絡。因此,構建蛋白質和人類疾病之間的因果關係,是藥物研發的核心問題之一。隨機對照實驗(RCT)是構建藥物(蛋白質靶點)和疾病之間關係的黃金法則。但是其成本昂貴,耗時費力,失敗率卻居高不下。遺傳學大數據和孟德爾隨機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方法學的發展[1],使得大規模地搜尋蛋白質組和人類疾病之間的因果關係成為可能。
  • 刑法因果關係的特徵與特殊情形處理
    刑法上的因果關係是指實行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引起與被引起的關係。刑法因果關係決定了某一危害結果是否可以在客觀上歸責於行為人的行為(行為人對該結果承擔責任),意義重大,而我國刑法理論界對刑法因果關係的認識存在分歧,因此有必要展開探討。     刑法因果關係的特徵     刑法因果關系所具有的特徵,影響對因果關係的判斷與認定。
  • 雅思寫作:因果關係表達的乾貨總結
    雅思寫作考試中,因果關係的表達常常難倒很多考生。本文中,筆者精選雅思常考話題,將雅思寫作中因果關係表達的乾貨做了詳盡整理,希望對大家備考雅思有幫助。 雅思大作文中有一類題目是因果關係類,具體包括三小類:cause and effect、cause and solution、problem and solution。這三小類問題也可以穿起來,即針對某個topic的cause—effect (即problem) – solution。 無論哪種題目,寫明因果關係很重要。
  • 時間悖論
    本文我們見到回顧一些有關時空的悖論,看看我們能否找出電影中存在的明顯bug,呵呵。祖父悖論例子1:A回到過去,在A的祖父結婚前殺死祖父。既然A的祖父已死,就不會有A的父親;沒有A的父親,也不會有A。既然A不存在,就不可能回到過去,殺死A的祖父。時間是一條發展中的線,你所做任何事情都存在因果關係。
  • 刑法提分技巧之因果關係篇
    因果關係(歸責)問題是刑法總論中非常重要的問題,在任何結果犯中,都必須審查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歸責)問題。尤其在實務中常發的故意傷害、殺人等犯罪以及過失犯的場合,時常會存在因果(歸責)判斷上的困難。這個知識點在近10年考察了28次,約佔21分。近年來,每年直接有關因果(歸責)關係問題的分數平均3-5分,個別年份在卷四的案例分析大題中也有所涉及。
  • 那些反直覺的統計學悖論(下)
    >《10堂極簡概率課》,馬愷文《大概率思維》,薩爾斯伯格《女士品茶》,喻穎正《人生算法》,漢斯·羅斯林、歐拉·羅斯林、安娜·羅斯林·羅朗德《事實》,朱迪亞·珀爾、達納·麥肯《為什麼:關於因果關係的新科學》。
  • 楊建軍:刑法因果關係的司法證明|比較法研究202006
    以「偶然原因」(偶然因素,偶然因果關係)為關鍵詞檢索得到裁判文書20份。 (3)主要原因。在導致損害結果發生的多種原因當中,當實行行為是主導性原因,而其他因素屬次要原因時,則實行行為是損害結果發生的主要原因。以「主要原因(主要因素,主要因果關係)」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得到裁判文書1553份。
  • 楊建軍:刑法因果關係的司法證明 | 比較法研究202006
    以「偶然原因」(偶然因素,偶然因果關係)為關鍵詞檢索得到裁判文書20份。  (3)主要原因。在導致損害結果發生的多種原因當中,當實行行為是主導性原因,而其他因素屬次要原因時,則實行行為是損害結果發生的主要原因。以「主要原因(主要因素,主要因果關係)」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得到裁判文書1553份。  (4)次要原因,即實行行為是損害結果發生的非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