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我家崽崽每次考試前的食譜定下來了,都要吃包子,這不是迷信,而是來自我國航天人的文化傳承和優良傳統,聽起來就很高大上。據央視報導,此次嫦娥五號成功發射前,海南文昌發射場食堂的大廚們包了4000多個包子,這有講究,叫做「成功包」,圓圓滿滿,「包」你成功,寓意就和北方人過年吃餃子一樣,圖個吉利。
原來還有這個文化傳統
據說包子的味道還不錯
以往,我們的航天備受歐美打壓,國際空間站甚至專門將我們排除在外,蒸包子也意味著「爭口氣」。而現在,隨著我們航天實力的不斷提升,包子在航天人的文化中,也代表了更多的自信。比如,你可以將它理解為「包羅萬象,與子共耀」、「包」治各種不服,並希望以後月球也能進「包」郵區。
以後月球能包郵嗎?
而對於包子餡,也是很有講究的,豬肉餡叫做「祝」你成功,包大蝦的,叫做「蝦」次還行。至於有的童鞋提出要去月亮上抓只兔子回來,吃兔肉餡的包子,月球上的兔子只能表示:地球人怎麼回事,好不容易從四川逃脫,離開地球,我以為自己安全了。眾多網友卻表示:請記得寫一份月球兔兔的品嘗報告,味道如何,肉質如何,營養價值和地球兔兔的對比,是否適合大量養殖。
玉兔:地球人你們怎麼回事?
兔子這麼可愛,怎麼可以吃兔兔,記得多放辣椒和孜然
除了包子,航天人充滿儀式感的傳統食品還包括龜苓膏,你也可以叫它「歸零爽」。火箭發射不可能每次都成功,失利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比如今年「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2C星就失敗了,2020年我們進行了20多次公開的火箭發射,其中失敗的就有4次,這是航天大國、航天強國的民眾必須要面對的一件事,勝不驕敗不餒,吃了龜苓膏繼續前進。
吃了龜苓膏繼續前進
其實討口彩這類民俗是文化,跟科學精神並不違背。一邊是充滿人性的文化,另一邊則是一絲不苟的科學精神,兩者並不衝突。對於老百姓來說,與其追影視明星和網紅,不如追我們的航天人和科學家。而這類文化,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普遍存在,比如工地開工、核磁共振機試運行,會擺個豬頭,甚至拍個電影,也要搞個開機儀式,這就是文化和儀式感。國外也有類似的傳統,比如新軍艦下水、新戰機服役,甚至伺服器開業,都要請個和尚、牧師來開開光。
泰國S26T潛艇開光儀式
日本首架F35開光儀式
說到這裡,小編還是忘不了兔肉餡的包子。據說這次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壤和月巖,一部分留在北京,另一部分則會被放在湖南,而之前我們的「奮鬥者」號深潛器,也會將從萬米海底採集的樣品留在湖南,這非常符合毛主席「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領袖氣質,展現了大國的風度。而對於我們這樣的吃貨來說,今年過年是否能加一道菜,將兔子和鱉合燉,大家覺得這道實力槓槓得硬菜叫個啥名最吉利呢?
兔兔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