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達拉奉治療ALS新突破
美國時間5月5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了新藥依拉達奉上市,用於治療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ALS)。它是一種自由基清除劑,被認為能夠緩解氧化應激的影響,而這可能是ALS發病和病情發展的關鍵因素。
依達拉奉由醫療專業人員提供給患者,通過靜脈輸液給予。一療程需連續進行6個周期,除初始治療周期,每日給藥,持續14天,隨後為14天的無藥物治療外,其餘周期的治療方式均為在14天內給藥10天,隨後14天不使用藥物。
在一項於日本進行的為期6個月的臨床試驗中,依達拉奉顯示出治療ALS的療效。在試驗中,137名患者隨機接受依達拉奉治療或安慰劑治療。在實驗的第24周,對患者進行日常運動能力的臨床評估,與對照組相比,接受依達拉奉治療的患者在日常運動能力方面下降較少。
對於此次依達拉奉獲批,引用該領域的一名醫生Jean-Matine的話來說,這不是終點,因為它將吹響ALS治療藥物研發的號角。無獨有偶,美國的ALS Advocasy協會也發聲,宣稱我們再也不會等上22年這麼久了,因為它的出現,將使該領域下一個新藥的研發時間縮短。
國內ALS診療研究現狀
依達拉奉的獲批,對於國內ALS的治療現狀究竟有什麼樣的借鑑意義呢?我們第一時間聯繫並採訪了國內ALS領域的頂級專家——樊東升教授。
專家簡介
樊東升,教授、研究員,博士生及博士後導師,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神經科主任、北京大學神經病學學系主任。曾任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副院長(2002—2012)。兼任世界卒中組織(WSO)董事會成員、中華神經病學會副主委、中華神經病學會肌電圖與臨床生理學組組長、中華預防醫學會自由基醫學會副主委、中國醫師協會常務理事、中國醫師協會ALS專家委員會副主委。
1. 中國的ALS患者有多少?中國ALS近年來的流行病學特點?中國的ALS患者的疾病特點和國際有什麼異同?
目前尚無基於人口學上的統計,但流行病學有過相應研究。中國ALS患者的特點有:
1. 患者更年輕,世界上ALS患者的起病平均年齡在60歲左右,而中國的ALS患者則普遍在50歲左右。
2. 生存普遍較長,中國ALS患者以出現球部肌肉功能障礙,存在吞咽困難和構音障礙起病的類型,僅不到為20%,加上患病年紀較輕,因此生存狀況相較國際上同類患者,普遍較長,總體上預後相對較好。
2.在中國,醫患對這個疾病認知狀況如何?臨床上,對於ALS的診斷,目前有哪些方法?
疾病的醫患認識方面,信息仍不對稱。ALS在2014年的冰桶挑戰後更為熟知的名字是「漸凍人」的稱呼,這實際上是我國臺灣地區的叫法,內涵並不嚴格。漸凍人取自ALS症狀中,逐漸喪失行動能力的特點,但很多神經肌肉疾病如帕金森病、肌營養不良等疾病也會造成這樣的後果,因此「漸凍人」實際上是一個更為寬泛的概念。但同樣受益於冰桶挑戰,「漸凍人」的稱呼目前已特指ALS疾病,因此儘管ALS作為罕見病中的一種,但冰桶挑戰對ALS疾病的認知推廣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
到疾病晚期,患者的症狀非常明顯,不存在診斷困難,但晚期的診斷對於治療而言,意義已不大,故ALS的診斷重點聚焦在疾病早期,目前臨床上比較重要且有一定早期診斷意義的檢查手段是肌電圖,其他的重要檢測如腰穿檢測腦脊液中的NSL,是新近很重要的生物標記,但還尚處於臨床研究階段。目前臨床上進行的各種化驗檢查更多用於鑑別診斷。
3. 資料顯示,您是ALS專家協作組的副主任委員,能否簡單介紹一下該學術組織的發展情況和工作內容嗎?
ALS協作組是由北京協和醫院崔麗英教授牽頭的一個自發性學術交流組織,距今已經有十餘年的時間,從開始的協和醫院、北醫三院、301醫院等幾家醫院,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幾十家醫院的一個臨床協作以及學術交流的大平臺,一直致力於ALS的學術推廣和交流,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4. 中國ALS患者的具體治療方案目前有哪些?在研的新藥計劃呢?
ALS的治療主要分為兩個方面:非藥物治療以及藥物治療。其中,非藥物治療包括有:
1. 早期的營養支持,我們知道ALS是一種能量消耗性疾病,因此前期的營養支持對疾病的轉歸,病人的預後作用明顯。比如,我們常見的體重指數BMI對於ALS患者預後的就很有參考價值,有研究表明BMI指數較大的患者,疾病的轉歸與預後較好,而短時間內BMI指標下降較快的患者,往往疾病進展迅速。
2. 呼吸支持,在ALS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患者的呼吸功能及體內缺氧狀況與轉歸關係十分密切,如最新研究顯示那些有夜間睡眠呼吸障礙(如睡眠呼吸暫停)的患者,會加劇ALS的發展,因此對於患者我們常建議早期使用家用無創呼吸機,這並不意味著患者的呼吸已有問題,而是一種積極改善潛在慢性缺氧狀態的治療與緩解手段,從而起到延緩ALS疾病的進展治療作用。
藥物治療方面,常年來,明確有效的藥物,也是美國FDA唯一批准的藥物只有利魯唑,每年雖然有很多其他藥物在臨床研究階段,但一直沒有真正在臨床獲得成功,因此,此次依達拉奉的獲批,終於給臨床上ALS的藥物治療提供了一個新選擇。
5.日本、韓國2015年依達拉奉獲批了ALS適應症,現在美國FDA也批准了依達拉奉作為的ALS新藥,對此您有何評價?你認為這款藥物是否也適用於中國患者?
依達拉奉的作用機理是清除自由基,目前主要應用於腦血管方面,用於消除缺血後細胞內產生的自由基,起到保護血管的作用。由於其清除能力較強,因此對於緩解內質網機能障礙,保護神經的缺血缺氧損傷有一定的作用。
2003年我就在國內做過相應的臨床研究,證明該藥對ALS患者是安全的,結果發表在《中國現代神經病學雜誌》上,由於該研究是單中心試驗,研究對象較少,尚無法得出依達拉奉治療ALS有效的結果,但需要指出的是,除腎功能不全,腎臟代謝障礙的患者不適宜使用依達拉奉外,我們的研究顯示,依達拉奉在用於治療中國ALS患者的安全性方面沒有問題。
2015年6月,日本批准了依達拉奉用於治療ALS後,依拉達奉在韓國也很快獲批,研究結果引起了美國FDA的高度重視,經過詳細的臨床研究,以及一步步嚴格的論證,如今美國也批准了依達拉奉關於ALS的適應證。從時間上來看,這個周期相較於其他藥物而言,已經是非常快了,更進一步證實了美國FDA對於該藥的重視。
畢竟這是自20世紀90年代,利魯唑上市20多年以來,經驗證,治療ALS確實有效的一個新藥,尤其是依達拉奉與利魯唑兩者的作用機制並不相同,因此存在協同用藥的可能,因此此次依達拉奉ALS適應證美國FDA獲批,對ALS患者是一個重大的好消息。
國內方面,美國FDA的批准以及研究結果為中國SFDA的提供了依據,加上相關研究、動物及臨床試驗是由日本方面首先開展,患者狀況更為接近,此外,依達拉奉作為腦血管藥物已出現在國內相關治療指南上,並納入醫保範圍,且相較於利魯唑的高自費價格,患者更容易負擔的起,因此我對依達拉奉在國內治療ALS的前景持樂觀態度。
需要指出的是,依達拉奉雖然被證實對ALS患者有效,但這並不意味著用了該藥就能完全治癒患者,因此也不能將其「神化」。
(轉載自MED24微信公眾號)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