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可樂為何被自家「魔爪」告上法庭?

2020-12-04 虎嗅APP


其實百事可樂也有一個自己的「魔爪」,就是沒玩好。


對簿公堂


近日,功能飲料品牌Bang Energy在佛羅裡達州地方法院發起訴訟,稱百事可樂公司在分銷其產品的過程中出現了「嚴重的不當行為」,並「反覆蓄意破壞」Bang Energy的市場。


Bang Energy是一個快速成長的功能飲料品牌,也是魔爪在年輕消費市場最大的競爭對手之一。其核心產品為含咖啡因的Bang能量飲料,能量成分包括輔酶Q10、BCAA、專利超級肌酸等,零糖零卡。近期Bang Energy還推出了富含九種胺基酸的新口味。其母公司——Vital Pharmaceuticals,Inc.是功能飲料的領導者,並在2019年成為北美軟飲市場整體增長的最大貢獻者之一。


在近3年~4年時間裡,Bang經歷了飛速增長。IRI數據指出,在截至2020年5月17日的52周內,Bang能量飲料銷售額達到7.8億,在能量市場增速整體放緩的情況下,依然達到80.2%的最高增長率,佔據6.6%的市場分額,僅次於紅牛和Monster之後。而在2019年,Bang的增長率甚至達到699%,市場排名位居第五。


在關於訴訟的聲明中,Bang Energy表示,百事可樂正在「恐嚇」獨立分銷商和包括沃爾瑪在內的零售商,他們應獨家購買Bang Energy,否則將面臨訴訟。


Bang Energy表示,已於10月向百事可樂發出終止其獨家分銷商的通知,理由是百事可樂自合作開始以來的業績令人擔憂。此外,所有零售商和第三方在法律上均可自由直接從Bang Energy及其廣泛的授權分銷商網絡購買。


Bang Energy創始人兼執行長Jack Owoc表示,該公司曾「真誠地希望百事可樂公司基於其巨大的資源和承諾,能夠在更高的水平上執行。自己在雙方的交易中被蒙蔽了雙眼」。他甚至直接在社交媒體上憤怒地表示,「Bang Energy已立即終止與百事可樂的分銷合同,認知錯誤和虛假新聞無法改變現實。」


該公司引用的尼爾森數據顯示,雖然截至聲明前52周的Bang Energy銷售額增長了17.1%,但在前12周中下降了4.3%。值得注意的是,在相同的時間段內,魔爪增長了7.7%,紅牛上漲了20.4%。 


作為回應,百事可樂公司也曾在11月17日發表聲明,對收到終止通知感到失望。「這毫無理由,特別是考慮到我們已經在擴展Bang Energy飲料的覆蓋面方面取得了迅速的成功。到2023年10月,百事可樂仍是Bang Energy飲料在美國的獨家分銷商。」百事可樂在有關回應中說。


「窩裡」開鬥


事實上,Bang Energy和百事可樂之間的分銷合作始於今年4月。


彼時,百事可樂開始大力布局能量飲料市場,完成了對能量飲料製造商Rockstar的收購,並宣布了與Bang Energy的獨家分銷協議。


百事可樂今年Q2財報電話會議曾披露,Rockstar能量飲料的整合與過度、Bang Energy能量飲料的分銷渠道建設都接近完成。由於看中能量飲料的高利潤率,百事可樂對能量飲料市場抱有很高期望。完成整合後,預計Rockstar擁有非常大的增長空間;此外,拓展Bang Energy分銷渠道和繼續挖掘Mountain Dew能量飲料的潛力也是公司的戰略重心。


但現實是,起初定位為「遊戲燃料」的功能性飲料的Mountain Dew,現今在網上除了當初宣布推出該飲料的新聞外,幾乎看不到其他的相關內容。想要在這個領域走出一個全新品牌,只有依靠Bang Energy或是Rockstar。


一些市場觀察家猜測,由於Rockstar和Bang Energy本身就是競爭對手,由於收購了Rockstar,百事公司可能無法履行對Bang Energy的承諾,畢竟,與後者的合作只是一個代理合同。此外,Rockstar雖然在規模和市場佔有率方面都比不過紅牛和魔爪,但品牌早已成熟、有辨識度,Rockstar所欠缺的營銷手段,更是百事的拿手好戲。


可以說,Bang Energy是在百事可樂體系的內部競爭中被淘汰的。另一方面,Bang Energy的CEO對百事可樂的不滿也由來已久——當企業內部產生衝突,而自己的品牌具有成為市場領導者的巨大潛力時,沒有CEO會希望自己的品牌成為陪襯。


與Bang Energy相比,百事可樂公司在過去幾周卻基本上保持沉默。在公開發表的有限評論中,百事可樂堅持認為其遵守了交易條款,並表示不必擔心下一步的發展。


可以肯定的是,百事可樂與Bang Energy的夥伴關係正在進一步惡化;但無論和Bang Energy鬧得多不開心,百事可樂暫時還不願意放棄在功能飲料的多重布局。


美國金融服務公司Morningstar負責Rockstar和魔爪飲料的分析師Nick Johnson表示,「在可預見的將來,這可能是一場『強迫聯姻』——雖然Bang Energy被認為並不穩健,CEO也鐵了心要結束這段合作關係,但該品牌依然是百事可樂功能飲料戰略的一部分,百事可樂將繼續銷售Bang Energy。」他還指出,Bang Energy當下訴求並不明確,兩者的合作關係能否持續還要觀望事態發展。


結語


看百事公司和Bang Energy當下種種,你會覺得「歷史總是相似」的。


在功能飲料行業,飲料巨頭以分銷商的身份和品牌商發生糾紛的例子並不少。百事可樂最大的競爭對手可口可樂也曾由於推出自有功能飲料品牌Coca-Cola Energy和魔爪飲料對簿公堂。


2015年,可口可樂和魔爪飲料籤訂合作協議,此後,魔爪成了可口可樂功能飲料的「代言人」,而可口可樂則全面負責魔爪的全球銷售。不過,2019年可口可樂卻推出了Coca-Cola Energy並迅速在全球多個市場上市銷售,這對於魔爪而言無疑是一記「擦邊球」。


這最終惹惱了魔爪,並向法院提出了訴訟,要求可口可樂停止分銷Coca-Cola Energy。不過,法院最終裁定,Coca-Cola Energy和魔爪由於產品成分不同,且不同類型的產品成分會吸引兩個不同的消費者群體;因而,根據可口可樂與魔爪的合同條款,可口可樂可以合法地在全球範圍銷售自己品牌下的功能飲料Coca-Cola Energy。


有趣的是,可口可樂和魔爪卻沒有繼續糾纏。此後,可口可樂用「咖啡因」定位繼續開闢自有品牌的功能飲料細分市場,並順利推向多個國家;而魔爪在牛磺酸功能飲料領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和品類創新。這場「親兒子」和「養子」之間的糾紛,最終消失於無形。


相比起百事可樂自家品牌出現「窩裡鬥」的情況,可口可樂在布局功能飲料市場的前瞻性上略勝一籌。接下來,百事可樂如何處理與Bang Energy的這段合作關係顯得至關重要。畢竟功能飲料是個步步為營的戰場,稍有閃失,失去的可不止是一星半點的市場份額。


而國內,有關功能飲料的角逐,不論是明面兒上的官司,還是暗地裡的市場爭奪,都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博弈;何況,群狼環伺抑或是「獨角獸」躍躍欲試都是當下再真實不過的現實。2020年就要落幕了,2021年的功能飲料市場,誰主沉浮呢?或許是你壓根兒沒想到的那一個……


相關焦點

  • 百事可樂拒兌7萬枚中獎瓶蓋 持蓋人告百事可樂百事可樂稱因為兌獎...
    本報訊百事可樂公司拒收7萬中獎瓶蓋,引起連環訴訟。去年,經營飲料生意的焦榮平借錢從收廢品的龍某手中購買了11萬枚中獎的百事可樂瓶蓋子。可是,百事公司拒絕兌換7萬多枚,只有4萬多個兌現。在焦榮平與龍某就這些瓶蓋兒打過一場債務官司之後,昨天大興區法院又開庭審理了這起因7萬瓶蓋挑起的官司。
  • 百事可樂被起訴
    「再來一瓶」成泡影 百事可樂被起訴   我們收了兩萬多個中獎的瓶蓋,沒想到百事可樂公司在拿走瓶蓋後,卻說是假的。」北京若宏嘉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王先生憤憤不平地說,百事可樂的「再來一瓶」促銷活動把他給忽悠了。為此,若宏嘉業公司把北京百事可樂飲料有限公司告上了法院,要求兌換價值45845元的百事可樂865箱。
  • 亞馬遜把「刷好評」賺5美元的上千水軍告上了法庭
    亞馬遜把其網站上「刷好評」的1114名水軍告上了法庭【TechWeb報導】10月1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亞馬遜日前在美國提起訴訟,將1114名在其網站上刷好評的水軍告上了法庭。任何人都可以在亞馬遜網站上評論商品,但亞馬遜禁止「刷好評」這種虛假行為。
  • 蘋果將抄襲自己logo嫌疑企業告上法庭
    打開APP 蘋果將抄襲自己logo嫌疑企業告上法庭 新浪數碼 發表於 2020-12-31 10:12:18 12月31日上午消息
  • 去年告贏迪士尼,今年這些學生把抖音、騰訊、新東方都告上了法庭
    PPT上一條彎折的曲線,記錄了小趙和隊友們的艱辛立案路。因為學習卡退款無法提現,這些華東政法大學的學生,把新東方告上了法庭。北京海澱區法院立案後,經過多次協商,當事雙方終於達成和解協議:小趙在新東方App學習卡內的餘額2000元可以提現。這場維權行動的「勝利」,起於「小城杯」公益之星創意訴訟大賽。比賽以上海為主場,面向全國法律專業學生。
  • 關注|日本諾獎得主將把藥企告上法庭
    撰文 | Leon責編 | 雪月上周五,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本庶佑(Tasuku Honjo)宣布將起訴位於日本大阪的小野製藥公司(Ono Pharmaceutical),原因是後者拖欠了220億日元(約合14.4億人民幣)的專利費用。
  • 14nm 工藝涉嫌侵權:韓國大學將三星、高通告上法庭
    在FinFET代工上,三星也比TSMC公司搶先量產14nm FinFET工藝,不僅為高通代工驍龍820/821處理器,還把14nm工藝工藝授權給了AMD好基友GlobalFoundries公司。三星為何在FinFET工藝上領先?
  • 俞渝夫婦被兒子告上法庭,李國慶連發微博:法庭見,祝你...
    李國慶、俞渝夫婦被兒子告了記者:呂倩 編輯:章朋8月9日晚間,當當網創始人李國慶在其個人微博發文稱,自己與俞渝被兒子告上法庭,目的是要求法院確認其與俞渝為兒子所代持的噹噹股份代持協議有效。從行文語氣上看,李國慶對兒子狀告自己及俞渝持一定「情緒」,並對兒子所提供的證據材料來源以及律師等提出質疑。為何此時提出被代持協議的有效性確認?
  • 為了找回自己的姓氏,溫州一男子將父親告上法庭
    「法官,我兒子剛出生,要在一個月內上戶口,可我姓黃,我爸姓程,我想要我兒子姓程,我該怎麼辦?」男子黃某因多年前上戶口的時候搞錯了自己的姓氏,現在要為剛出生的兒子登名字, 卻因不能改回原來的姓氏而焦急萬分。近日,他向法庭提起確認親子關係之訴,順利找回了自己的姓氏,並如願讓兒子上了戶口。
  • 特斯拉將美國政府告上法庭,要求宣告對華關稅非法並退款
    (原標題:特斯拉將美國政府告上法庭,要求宣告對華關稅非法並退款)
  • 百事可樂認定兌獎瓶蓋有假拒不兌換遭起訴
    百事可樂認定兌獎瓶蓋有假拒不兌換遭起訴 2012年05月16日06:29 來源:中國廣播網
  • 航班取消後被拒絕理賠,法學生將保險公司告上法庭
    但是最近,一位法學專業學生沒有退縮,因為航班被取消後保險公司不予賠償,他將保險公司告上了法庭。比如華東政法大學學子因自帶零食被工作人員制止,進而起訴上海迪士尼樂園;蘇州大學學生因為購買了會員仍無法跳過視頻中插播的廣告而將愛奇藝告上法庭;因餘額不足無法進站將蘇州地鐵訴至法院;還有同學因對充值退款問題不滿而將中國知網送上被告席。正是有了這些法學學子們不辭辛苦的勇敢實踐,「相信法律的力量」這句話才能在社會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 她是世界第一個被隕石襲擊的人,卻被美國空軍告上法庭,結果如何
    本文中我們要介紹的這個人是一個來自美國阿拉巴馬州的婦女,此人是世界上第一個被隕石襲擊的人,可是沒想到的是她卻安然無恙的活了下來,僅僅擦破了點皮,不過之後因為這塊襲擊過她的隕石卻發生了一系列的事情,甚至美國空軍還把她告上了法庭,那最後的結果如何呢?
  • 晨報|CDP被以虛假宣傳告上法庭 晴雅集豆瓣5.7分
    重點關注:1、CDP今日被Rosen律師事務所以「虛假/誤導性宣傳」告上法庭我們之前曾報導過CDPR的母公司CDP面臨著多個籌備中的集體訴訟,而今天其中一個變成了正式訴訟。
  • 車禍,由於沒錢墊付醫藥費,導致被醫院告上法庭,我們有責任嗎?
    交警定責與保險公司定損用不了多長時間,這得欠多長時間醫藥費才會醫院告上法庭?是否是對判責不認同,或者是在醫院過度治療超出保險理賠範圍?對於車禍醫院其實可以變通的。先治療。如果肇事車輛責任,帳單寄給保險公司。如果行人責任,可以要求一次性付款,也可要求分期付款。對於手頭不寬裕的人,這樣比較人性。無論車主負多大責任。
  • 「因為一個英文字母,我把孩子的幼兒園告上了法庭!」
    記得不久之前,她在紙上畫了一個渾身塗滿藍色的小人,興致勃勃拿給我看。看到那幅畫的第一眼,我下意識地說了一句:「寶貝,人怎麼能是藍色的呢?你這畫得不符合實際情況啊……」沒想到小傢伙急了:「他在哭,他的眼淚把他給包圍了,所以是藍顏色的啊!」儘管解釋得結結巴巴,但我恍然大悟。
  • 百事可樂拒兌現"再來一瓶"被訴 稱瓶蓋系假冒
    北京百事可樂被指拒絕兌換「再來一瓶」案,昨日在大興法院公開審理。原告銷售商稱,交給北京百事可樂可兌換865箱飲料瓶蓋,被其拒絕,北京百事可樂則表示,原告兌換的瓶蓋都是假的,所以不予兌換。銷售商:退回瓶蓋真假難辨原告銷售商代理人訴稱,去年該公司與北京百事可樂籤訂合同中約定,如銷售百事可樂產品裡有「再來一瓶」字樣,則由該公司向消費者免費兌換一瓶500ml的飲料。
  • 深圳業主告鄰居太陽能「光汙染」 索賠2.87萬元
    陽光反射我 告你光汙染  一業主以太陽能熱水器造成「光汙染」為由向鄰居索賠2.87萬元  吳欣  晶報訊(記者 吳欣)星河丹堤業主黃先生認為,鄰居在房頂安裝太陽能熱水器,導致陽光大量反射到自己家中
  • 元氣森林、百事可樂、B站、Oatly的啟示
    然而10年後,百事可樂逆轉了這一頹勢,不僅在美國國內市場份額提升到了35%,還在可口可樂的老家亞特蘭大把自家銷量的年增長率提升到了30%。那麼,百事可樂是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在全方位覆蓋上面無出其右,但是百事可樂還是要求生存謀發展,於是他們想到了一個好主意。百事可樂瞄準了一個垂直用戶群,採用定義他們生活方式,試圖為自家品牌貼上新的標籤。1950年,從可口可樂跳槽到百事可樂的斯蒂爾成為了公司的總裁。
  • 人工授他人精子成功受孕,男方反悔不留遺產,女方告上法庭
    手術後不久,女方果然懷了上孩子,但男方卻反悔了。不幸的是,孩子尚未出生,吳大祥卻患上了癌症。彌留之際,吳大祥寫下了自書遺囑,內容為:1、通過人工授精(不是本人精子),孩子我堅決不要;2、坐落在南京市秦淮區XX6號房產,系祖上私房拆遷後所分,當時由母親出資壹萬伍按房改政策以我的名義購買的房子,全部贈予父母吳祖祥和姜某。存款約60萬元,一半30萬元由母親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