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馬六甲海峽是著名的海上交通要道,這裡是連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交通咽喉,也是中東石油運往遠東地區的必經之路。也正因為如此,馬六甲海峽成就了新加坡,一個世界級的金融中心和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像馬六甲海峽這樣的海上通道還有很多,比如蘇伊士運河,博斯普魯斯海峽等。但是與新加坡的環境最接近的,只有一個國家,就是巴拿馬。
巴拿馬位於中美洲,國土呈東西走向,北面是加勒比海,南面是太平洋,境內的巴拿馬運河是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重要通道。巴拿馬運河全長81公裡,最窄處152米,平均水深在13米以上,1914年運河正式開通。它的開通,大大減少了繞道南美洲的路程,為世界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巴拿馬運河由美國開鑿建成,並長期為美國所控制,直到1999年,巴拿馬才收回運河控制權。
巴拿馬人口400多萬,比新加坡的570萬人稍少一些。從地理位置來看,新加坡位於東半球,而巴拿馬位於西半球,新加坡經緯度在北緯1度多一點,巴拿馬在北緯7-10度之間,兩地都位於赤道附近,都屬於熱帶氣候。從國土面積來看,新加坡只有724平方公裡,而巴拿馬擁有7.5萬平方公裡,巴拿馬是新加坡的100多倍,應該說巴拿馬的條件,要比新加坡優越得多。
國土面積大,發展的空間就越大,首先,巴拿馬擁有足夠的土地,可以從事農牧業生產,巴拿馬人均耕地達0.6英畝;也可以進行城市開發,包括建立工廠,房地產開發等等。其次巴拿馬境內的河流多達400多條,不會有缺水之虞,而新加坡缺水由來已久,所需的淡水必須要從馬來西亞輸入。巴拿馬還擁有多種礦產資源,包括金,銀,銅的儲藏量較大,銅礦儲藏量約2億噸,位居世界前列。
巴拿馬歷史上曾經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西班牙語是該國的官方語言。1903年,巴拿馬正式成立,此後,美國取得了巴拿馬運河的使用權,運河區長期為美國所控制。巴拿馬的主要經濟都和運河密切相關,航運,貿易是該國的主要經濟支柱,和新加坡一樣,巴拿馬利用其重要的戰略位置,逐漸發展成為中美洲地區的金融中心。巴拿馬主要城市包括首都巴拿馬城,科隆等,其中科隆是著名港口和貿易中心,科隆自由貿易區是西半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經過多年的發展,這裡已經成為輻射整個拉丁美洲的貿易集散地。
數據顯示,巴拿馬運河通過的船舶數量達到13114艘(2016年),過河費收入超過19億美元。根據英國勞氏日報的2019年全球貨櫃港口排名,巴拿馬的科隆港是全球50大貨櫃港口之一,年吞吐量達到4324千標箱。每年僅僅通過收取過路費,轉口貿易,航運等產業,巴拿馬就可以獲取不菲的收入,這一點,即使是新加坡,也難以媲美。或許是由於位置太過優越,巴拿馬沒有自己的工業體系,只有一些簡單的加工業。
而新加坡建國之初,經濟環境並不好,因此被迫發展出自己的重工業和高科技產業,像煉油化工,機械和造船,半導體產業等。而正是這些製造業為新加坡後來的經濟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新加坡也得以躋身世界最富有的國家之列。而巴拿馬由於條件太好,不需要太辛苦去發展重工業體系,靠運河就能維持不錯的生活水平。數據顯示,巴拿馬人均GDP約為1.5萬美元左右。相比之下,新加坡人均GDP已經超過6萬美元,同樣是處於交通要道,巴拿馬因為條件太好,錯過了成為西半球的新加坡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