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經典被質疑,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或許會認為質疑者是瘋子,是白痴。當孩子做錯題,家長與老師又是什麼反應?或許認為自己的孩子學得不好,不夠優秀。
這些反應,不僅僅是普通人的反應,而且很多專家也是如此,但是事實可能截然相反。或許下面一個事例能夠告訴我們家長和老師眼中的差生,未必就真的那麼差。
曾經有這麼一位偉大的數學家,重大成果好不容易公布於眾,卻因為顛覆經典,遭到正統數學家的冷漠和反對。不僅如此,他因為堅持自己的數學理論,失去了大學校長的職務。
這位備受委屈的數學家,就是非歐幾何的早期發現人之一,羅巴切夫斯基。
「看來,作者旨在寫出一部使人不能理解的著作,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由此我得出結論,羅巴切夫斯基校長的這部著作謬誤連篇,因而不值得科學院的注意。」
這就是權威院士給出的評定,當看不懂的時候就是謬誤,就是不值得的研究。或許這就是新理論誕生所要經受的磨礪。
近2000年裡,歐幾裡得的公理和公設,一直是平面幾何的基本規則和基礎,被奉為經典。我們一直學習的平面幾何,就來源於歐幾裡得的公理系統。
但是在歐幾裡得的公設中,有一條平行公設:通過已知直線外一點,能作且僅能做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這條公設在千百年來很少被人質疑。可是,到了19世紀早期,羅巴切夫斯基懷疑起平行公設來。
或許直到現在我國很多數學老師看到這裡,仍然會覺得羅巴切夫斯基錯了,但是實際上,他開啟了非歐幾何學,突破了歐幾裡得舊公理的限制,具有跨時代的意義,為後來出現的微分幾何奠定了基礎。
當初,久負盛名的「歐洲數學之王」高斯,也曾發現經典存在的問題。甚至,高斯研究非歐幾何學要比羅巴切夫斯基早幾年,也獲得了很多重要成果,但是他屈服於當時的保守勢力,一直沒有發表他的成果,直到羅巴切夫斯基發表之後,他才公布了自己的一些結果。
或許這也是高斯本人將非歐幾何學歸功於羅巴切夫斯基的原因之一。
然而,這又從另外一個層面可以看出,新學說的誕生,即便是像高斯這樣的權威也擔心團體權威的質疑。
就這樣,羅巴切夫斯基公布了自己的研究結果,卻受到了「正統數學家」的漠視、嘲諷、排擠和攻擊,他研究的非歐幾何工作,被普遍認為純屬「無稽之談」,一生遭遇不公正對待。當時,他整個人精神差點崩潰,在數學史上可謂是一代悲情英雄。
1856年2月12日,羅巴切夫斯基在苦悶和抑鬱中走完了他生命的最後一段路程,為數學界留下了寶貴的財富。1868年,義大利數學家貝特拉米發表了一篇著名論文《非歐幾何解釋的嘗試》,證明非歐幾何可以在歐氏空間的曲面上實現。直到後來,非歐幾何獲得學術界的普遍注意和深入研究,羅巴切夫斯基才獲得了學術界的高度評價和讚美,明珠蒙塵才算是告一段落。
羅巴切夫斯基也因為所遭受的經歷,被讚譽為「幾何學中的哥白尼」。
學術上應該少一些權威,多一些持有學生之心的學者,或許學術界才會更好發展。
也許羅巴切夫斯基的經歷,也為我們中國的老師敲醒了警鐘:學生做錯了,不應該呵斥,更多應該是反思學生的思維。也許那些錯誤,也未必是真的錯,老師過分的強調課本上的知識,可能會扼殺學生的「創造力」。
家長和老師眼中的差生,也未必真的差,或許才是巴切夫斯基這樣的天才。莫要隨便為學生下結論,「創造力」往往凌駕現有的知識,學生的創造力不能隨意抹殺。
或許唯有這樣中國才能走出改變世界的天才,才能真正成為科技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