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聯電45nm技術實力愈來愈接近?

2020-11-27 驅動之家

臺灣《電子時報》今天報導,臺灣半導體晶片代工雙雄臺積電、聯電將在明年下半年雙雙邁進45nm工藝大門:

臺積電、聯電技術實力愈來愈接近?聯電預估,2007年下半45nm製程低耗電製程晶片投入試產,並於2008年推出泛用型製程,臺積電也規劃2007年第三季45nm製程投產,使得2家公司極可能在45nm製程世代面對面競爭。同時,聯電更大手筆投資浸潤式顯影製程,從2005年起已投資新臺幣逾100億元添購ASML機臺,臺積電、聯電加碼先進位程毫不手軟。

臺積電與荷蘭設備業者ASML多年前攜手開發浸潤式微影技術,臺積電同時也是浸潤式微影機臺全球第一家客戶,時至今日,浸潤式顯影已為半導體業界公認是克服光學繞射極限,得以延續摩爾定律至45nm以下製程的重要技術。而ASML也從2003年推出首臺浸潤式機臺AT 1150i,演進迄今的第五代機種XT1900i讓40nm以下製程技術得以成為可能。

臺積電錶示,目前其45nm製程浸潤式微影技術已經取得重大突破,最佳狀況是缺陷密度為零,換句話說,技術跑在前面的臺積電45nm製程浸潤式微影技術顯然已達一定成熟度;據臺積電統計,2005年至今,臺積電添購ASML機臺勇冠國內業者,約逾180億元,而臺積電總執行長蔡力行日前也表示,儘管擴產腳步放緩趨謹慎,但投資技術絕不手軟。

不過,聯電也加緊投資浸潤式微影技術,據統計,從2005年迄今,用以購買ASML機臺的投資金額也近110億元,聯電研發金額約是臺積電的60%,就連浸潤式微影投資金額,雙方差距亦與此比例相當。據了解,聯電45nm製程將以ASML第四代機種XT 1700i為主,目前也已在12A廠完成工具建置。

值得注意的是,聯電估計,2007年下半45nm製程投入試產,率先推出的將是低耗電製程,從製程應用的市場角度觀之,極可能是由聯電手機晶片客戶先採用;而聯電預計,2008年上半推出45nm泛用型製程。儘管聯電從未正式公布45nm製程進展規劃,不過從臺積電、聯電都將於2007年下半投入45nm製程試產,雙方又再度面對面競爭。

相關焦點

  • 美恐「制裁」中芯國際,外資看好臺積電、聯電轉單效應
    集微網消息(文/holly),據臺媒中央社報導,此前消息稱美國商務部或將「制裁」中芯國際,現一家亞系外資認為晶圓代工廠臺積電將獲得轉單,聯電也有望受惠,皆給予「買進」評級,目標價設在新臺幣600元與29元(下同)。
  • 聯電8吋廠異常跳電波及臺積電/世界先進/力積電,產能是否受影響?
    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集邦諮詢旗下半導體研究處表示,聯電(UMC)力行廠區GIS設備異常跳電,波及該區域周邊工廠瞬間壓降,晶圓代工廠包括臺積電(TSMC)、世界先進(Vanguard)、力積電(PSMC)皆受影響;然而,根據TrendForce集邦諮詢調查,除聯電力行廠區有發生短暫跳電外
  • Chipworks臺積電28nm HPL製程樣品初步分析結果出爐
    這兩款晶片其一是使用臺積電28nm HPL製程工藝(基於gatelast HKMG技術)製作的賽林思Kintex-7 FPGA晶片,另外一款則是使用Globalfoundries的32nm製程工藝(基於Gatefirst HKMG技術)製作的AMD A6 Llano集顯處理器晶片。
  • 漏電減10倍 Intel揭秘45nm High-K技術
    Dailytech網站通過採訪英特爾高層Mark Bohr、副總裁Steve Smith確認了下一代45nm處理器Penryn家族的一些特性,包括支持SSE4、高K技術和金屬門電晶體。  目前英特爾最受人關注的就是下一代酷睿處理器Penryn。
  • 臺積電、聯電掌門人終...
    臺積電、聯電掌門人終握手,曾多年爭奪晶圓代工模式發明權12月15日,目前已經淡出臺灣地區半導體業界的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在臺灣新竹科學園區40周年慶上與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同時獲頒傑出成就貢獻獎時,主動上臺與張忠謀握手,上演了一幕世紀大和解的畫面。
  • 讓臺積電獨吃蘋果的關鍵者,帶著Chiplet技術首度「獻聲」SEMICON
    銅的優勢是電阻係數比鋁低很多,但電流流量大時,會出現電遷移(electromigration)現象,若是電阻係數夠低,可以降低電遷移所導致的原子流失。銅製程的另一個關鍵是以 Low-K Dielectric(低介電質絕緣)作為介電層的材料。銅就像是骨頭,Low K 材料是肌肉一樣,彼此都非常關鍵。
  • 導入FinFET製程技術 聯電14奈米後年亮相
    聯電14nm鰭式電晶體(FinFET)製程技術將於後年初開始試產。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38539.htm  聯電執行長孫世偉表示,14nmFinFET製程技術將會是聯電切入未來次世代通訊運算市場的最佳利器。
  • 蘋果A5處理器仍採用三星45nm製程製造
    --》此文已同步至太平洋電腦網iPhone客戶端《--  來自海外專業技術團隊的拆解顯示,蘋果iPad2平板電腦所採用的A5處理器依舊是由三星代工生產,打破了較早前盛傳的蘋果將A5的代工權交給臺積電的傳言。
  • 繼聯電之後,格芯正式宣布放棄7nm FinFET項目
    但它同時也擺脫了限制,可以不再區分FinFET和FD-SOI工藝,不再糾結到底是選臺積電還是SMIC,一切以客戶需要為根本出發點。 ASIC設計服務,越來越刺激了! 不玩7nm的,不止格芯 就在一周前,聯電(UMC)也宣布「不再投資 12 納米以下的先進工藝!」
  • 聯電科技傳來一聲巨響,或把8 英寸晶圓市場「炸」了!
    聯電科技竹科工廠傳出爆炸聲響昨天就有媒體爆料稱僅次於臺積電晶圓代工的聯電科技,其在竹科市廠區傳來一聲巨響,現場,濃煙滾滾。不少人開始歡呼,我也不明白為啥歡呼,要知道,這是關於一個市場的問題。從媒體爆料的信息來看,可能是因為產能過多,長線承受不來這麼大的壓力,所以在啟動發電機時超負荷,導致了發電機冒煙停運。
  • 500億新臺幣 臺積電90nm工藝明年成長300%
    臺積電(TSMC)資深副總經理蔣尚義21日在臺灣首屆納米科技展上表示,90nm工藝在2006年對臺積電公司業績的貢獻有望高達500億新臺幣,相對2005年的增長幅度高達300%。
  • 張忠謀與臺積電 半導體製造強者是怎麼成功的
    當時參與臺積電的七家臺灣民營企業也是財大氣粗很有經濟實力的,但幾乎都是一直持觀望的立場。哪怕到臺積電已經到了能賺錢的上市期,各大民營資本想的也不是繼續經營,而是迅速利用臺積電上市把所持股份儘可能售出。而隨著半導體先進位程的進一步提升,發展半導體製造業的周期變得更長,其相應的投資風險也變得更大,這必然導致民間投資半導體製造的積極性更受削弱。
  • 中芯對比臺積電:中芯8寸晶圓產能全球最高,臺積電12寸最高
    眾所周知,臺積電是全球最強的晶片代工廠,目前拿下了全球55%+的晶片代工訂單,也是全球市值最高的晶片企業,目前的掌握的製造技術是5nm。而中芯國際則是中國大陸最強的晶片代工企業,在全球範圍內雖然只有5%左右的份額,但也排名全球第5名,目前掌握的製造技術是14nm。
  • 中芯國際、臺積電、聯電、華虹密集擴產,「晶圓荒」釋放蝴蝶效應
    近年來,在5G、AI、大數據等技術發展趨勢下,受物聯網、汽車電子等終端需求市場的推動,目前國際上主要的8英寸晶圓代工廠已處於產能滿載狀態。據臺媒報導,半導體巨頭臺積電應中國大陸客戶需求,依計劃擴增南京廠產能,月產能已由1.5萬片擴增至2萬片;聯電則是一邊擴充臺南12英寸廠28/22nm產能,一邊對廈門聯芯28nm產能進行擴充,預計今年上半年就要完成擴充任務,產能提升大約在20%左右。
  • 【暴增】臺積電EUV光刻機採購量將突破50臺
    1.臺媒:臺積電EUV光刻機採購量將突破50臺2.美恐「制裁」中芯國際,外資看好臺積電、聯電轉單效應3.5G智慧型手機拉貨,敦泰觸控驅動IC出貨逐季看增4.防堵中國!日本擬與美德等國合作管制尖端技術出口5.生產全面替代進口高品質半導體封裝設備?
  • 為3nm工藝鋪路:臺積電最強晶片新技術
    隨著這幾年7nm和5nm工藝的相繼投產,新製程工藝為臺積電帶來了可觀的收入,當然他們也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與資金去研發新的工藝來保持領先優勢,前兩天台積電為臺南科學工業園的新廠房舉行了竣工儀式,這是他們未來的3nm工廠,預計2022年下半年臺積電3nm工藝就會投產。
  • 臺積電成功背後:臺灣半導體材料的迅速崛起
    今年上半年,臺積電新廠推進的速度,愈來愈快,這將是臺灣半導體材料的大商機。3月6日,南科18廠四期FAB棟正式動工,南科30公頃的基地,比臺北中正紀念堂還大,這裡將成為臺積電3納米製程的重要據點。5月12日,臺積電董事會批准經費將在苗慄竹南設先進封測廠,總投資金額上看3000億元臺幣。5月15日,臺積電公告,有意在美國設立5納米新廠,投資金額也上看3600億元臺幣。
  • 中芯的8英寸晶圓產能是世界最高的而臺積電的12英寸產能是最高的
    眾所周知,臺積電是世界上最強的晶片代工廠,贏得了世界晶片代工廠訂單的55%+。也是全球市值最高的晶片企業,目前製造技術5nm。另一方面,中芯是中國大陸最強的晶片代工企業,全球份額只有5%左右,但也是世界第五,製造技術14nm。
  • 聯電半導體庫存調整完畢 將回歸正常周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4/290485.htm  聯電董事會也決定去年盈餘每股配發0.55元現金股息,以昨天收盤價12.55元計算,現金殖利率4.4%。  法人預估,聯電本季28奈米訂單大增,主要受惠聯發科及高通增加對聯電釋出,帶動聯電本季產能利用率將由上季的82%,本季達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