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新螢光粉技術達成更接近陽光的白光?

2020-11-24 電子產品世界

  隨著LED照明應用逐步成熟,LED廠除了積極提升LED發光效率外,也越來越重視LED照明產品演色性表現,三菱就提出,過去多以藍色晶片塗上黃色螢光粉方式發出白光,但演色性相對不佳,隨著螢光粉技術的演進,目前有藍色晶片塗綠色與紅色螢光粉,或是紫外光晶片搭配紅綠藍螢光粉等方式發白光,明顯提升演色性表現。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69931.htm

  根據三菱在LED製程展LED論壇中的資料顯示,螢光粉技術不斷進步,也帶動LED光源模擬太陽光技術的進展,過去,以藍光晶片加黃色螢光粉發出白光為最大宗,三菱認為,採用此項技術發出的白光演色性較差,演色性小於80,顏色再現性也不好。

  由於太陽光由藍、綠、黃、紅色等可見光波長組成,要利用LED達到自然光的效果,更需要較寬波長的光譜,而以藍色晶片搭配黃色螢光粉發出的白光,相較於藍光與黃光(或綠光)都有明顯的峰值,加上紅光的峰值較弱,因此,這樣的白光在照射紅色物體上,以蘋果為例,成色就會偏向咖啡色。

  為改良藍色晶片加黃色螢光粉發出白光的缺點,三菱提出兩種改良的螢光粉技術,一種是以藍色晶片搭配綠色與紅色螢光粉的使用發出白光,這種技術將提升白光LED的演色性至80以上。而三菱也推出另一種發白光的技術,也就是採用波長400nm紫外光LED加上紅色、綠色與藍色螢光粉發白光,三菱稱這項技術將能讓演色性達90以上,顏色的再現性也很高。

  三菱指出,由紫外光搭配紅綠藍螢光粉的技術能達到與太陽光相似的光譜,演色性約為95,發光時不會出現不同顏色的狀況,同時達成高品質光源目標。在應用上,包括家用的室內照明、博物館與商場用的照明,以及生鮮蔬果照明都適合採用紫外光搭配紅綠藍螢光粉發出的白光產品。


相關焦點

  • 全面解析:現階段白光LED螢光粉技術
    日亞化學更在1996年發表InGaN/Y3Al5O12:Ce3+(簡稱YAG:Ce)螢光粉的單晶片白光LED,自此全球熱烈展開白光LED相關技術研發的競逐。日亞化學已在2007年內量產發光效率達每瓦150流明的白光LED,該公司同時表示第一階段將先量產順向電流20毫安的產品,此項LED發光效率堪稱目前全球業界最高紀錄。
  • 白光LED螢光粉材料的發展現狀與專利之爭
    白光LED的螢光粉,主流是與藍色組合使用的黃色螢光粉。而現在,正逐漸向發出紅色光和綠色光的螢光粉過渡。原因是,今後在液晶顯示器及照明用途領域,採用紅色和綠色螢光粉的白光LED的需求會迅速增加。  圍繞這種新一代關鍵部材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相關企業紛紛強化業務或者開始涉足該領域。
  • 螢光粉技術製作白光LED及彩色LED知識
    20世紀90年代中期,日本日亞化學公司的Nakamura等人經過不懈努力,突破了製造藍光LED的關鍵技術,並由此開發出以螢光材料覆蓋藍光LED產生白光光源的技術。美國、日本及歐洲均注入大量人力和財力,設立專門的機構推動半導體照明技術的發展。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68012.htmLED實現白光有多種方式,而開發較早、已實現產業化的方式是在LED晶片上塗敷螢光粉而實現白光發射。
  • 【原創】有研稀土:白光LED螢光粉技術發展趨勢
    【原創】有研稀土:白光LED螢光粉技術發展趨勢 文章來源自:高工LED
  • LED材料:特定螢光粉不可代替
    白光LED具有高光效、長壽命、節能環保等顯著優點,在綠色照明和信息顯示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商用白光LED的核心材料有藍光LED晶片和螢光粉兩種,缺一不可。儘管還有許多可選的技術方案,但從發展趨勢來看,採用螢光粉結合藍光LED晶片將一直是白光LED的主流生產方式。
  • 白光LED與螢光粉之特性探討
    實質上,單一白光LED是無法討論其色域性質,因其單獨本身並不具有色域之這項特性指標。  然而,當白光LED應用作為如TFT-LCD等顯示器之背光源時,經由彩色濾光膜後會分解成紅/綠/藍(R/G/B)等三原色,各畫素再透過這三原色的光量控制而可以展現各項色彩,而其所應用之白光LED背光源的特性,則會影響此顯示器之色彩展現能力。
  • LED螢光粉材料不可或缺 中國初步突破國外專利限制
    目前,商用白光LED的核心材料有藍光LED晶片和螢光粉兩種,缺一不可。儘管還有許多可選的技術方案,但從發展趨勢來看,採用螢光粉結合藍光LED晶片將一直是白光LED的主流生產方式。因此,螢光粉對LED照明和液晶顯示產業而言至關重要,各國政府、研究機構和產業界都對此十分重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研發。
  • 白光LED的三種主要技術路線解析
    白光LED的三種主要技術路線解析 佚名 發表於 2020-04-07 09:21:27 白光LED種類:照明用白光LED的主要技術路線有: ①藍光LED+螢光粉型; ②RGB LED 型; ③紫外光LED +
  • 白光發光二極體的製作方法—藍光LED加螢光粉
    激發YAG:Ce螢光粉所產生的光譜,產生555nm黃光,此黃光與藍光混合而成白光。圖3是不同含量YAG:Ce螢光粉在色度圖中的位置,圖中並有藍光LED與不同含量螢光粉所產生白光在圖中的位置。圖5(a)是同一成分P7193螢光粉所產生白光的CCT分布圖及其Ra值,圖5(b)則是同一波長藍光LED但成分不同的YAG螢光粉所產生白光的CCT分布圖及其Ra值,由圖可知,Ra的值均在60~80範圍的值,似乎不太理想。
  • 常熟理工《JMCC》:一種用於白光LED的熱穩定單相螢光粉!
    導讀:本文採用快速微波輻射法成功合成了單相雙鈣鈦礦型螢光粉NaLaMgWO6。採用X射線衍射和Rietveld精修方法對摻Dy3+的NaLaMgWO6螢光粉的晶體結構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透射電鏡(TEM)證實了其形貌。在摻Dy3+的NaLaMgWO6螢光粉中觀察到了單離子黃白光,並利用光譜技術進一步研究了螢光猝滅現象。
  • 常熟理工《JMCC》:一種用於白光LED的熱穩定單相螢光粉
    在摻Dy3+的NaLaMgWO6螢光粉中觀察到了單離子黃白光,並利用光譜技術進一步研究了螢光猝滅現象。來自常熟理工學院、香港浸會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針對白光LED當前面臨的問題進行了相關的研究。有許多策略來獲得白光LED。最常用的是將藍光與YAG:Ce3+黃色螢光粉。但由於缺乏紅色發射,這些設備對室內照明的顯色指數較低。另一種方法是基於紫外(UV)晶片與藍色螢光粉、綠色螢光粉和紅色螢光粉的組合。然而,三色螢光粉在同一激發下表現出不同的發光效率和使用壽命,限制了其潛在的應用前景。此外,由於三色螢光粉的失配,這種方法可能導致量子效率較低。
  • 照明用白光LED的主要技術路線分析
    白光LED種類:照明用白光LED的主要技術路線有: ①藍光LED+螢光粉型; ②RGB LED 型; ③紫外光LED +螢光粉型。1、藍光-LED晶片 + 黃綠螢光粉型包括多色螢光粉衍生等型黃綠螢光粉層吸收一部分LED晶片的藍光產生光致發光,另一部分來自LED晶片的藍光透射出螢光粉層後與螢光粉發出的黃綠光在空間各點匯合,紅綠藍三色光混合組成白光;這種方式中,外量子效率之一的螢光粉光致發光轉換效率的最高理論值將不超過75%;而晶片出光的提取率最高也只能達到70%左右,
  • 白光LED用Mn⁴⁺激活螢光粉中錳離子價態的表徵研究進展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 收錄於話題#發光學報3個Mn4+激活紅光螢光粉是當前白光LED用螢光粉的研究熱點之一。因此,以一定手段定性表徵所製備螢光粉中錳離子存在的價態甚至定量確定多種共存價態間的相對含量,具有切實的必要性。近日,鄭州大學的姬海鵬副教授團隊在《發光學報》發表了題為《白光LED用Mn4+激活紅光螢光粉中錳離子價態表徵研究進展》的綜述論文。該文對文獻所報導的錳離子激活螢光粉中錳離子價態的表徵手段進行了總結,並對比評述了這些表徵手段在定性或定量表徵錳離子價態方面的可靠性。
  • LED白光技術原理及發展趨勢
    目前,LED實現白光的方法主要有三種:一是通過紅、綠、藍三基色多晶片組合以合成白光;二是使用藍光LED晶片激發黃色螢光粉,由LED藍光和螢光粉發出的黃綠光合成白光,為改善顯色特性還可加入適量紅、綠螢光粉;三是採用紫外光LED(UVLED)激發三基色螢光粉合成白光。
  • 白光LED發白光原理
    目前市場上白光LED生產技術主要分為兩大主流: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68176.
  • 白光LED發光原理及技術指標
    白光是一種組合光,白光LED可以分為單晶片、雙晶片和三晶片等,以下將按這一分類來介紹,還將介紹照明用白光led的一些技術指標。  白光LED發光原理   單晶片  InGaN(藍)/YAG螢光粉  這是一種目前較為成熟的產品,其中 1W的和5W的Lumileds已有批量產品。這些產品採用晶片倒裝結構,提高發光效率和散熱效果。螢光粉塗覆工藝的改進,可將色均勻性提高10倍。實驗證明,電流和溫度的增加使LED光譜有些藍移和紅移,但對螢光光譜影響並不大。
  • 中國地大《LPR》:滿足高質量白光LED照明要求的螢光粉
    螢光粉的熱猝滅是發展高質量白光發光二極體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針對這一問題,中國地質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報導了一種具有青色發射的並且具有高熱穩定性的Ba2ZnGe2O7:Bi3+螢光粉。在150℃時,其發射強度增加到25℃時原始強度的114%。
  • 功率型白光LED封裝技術發展的四個趨勢
    1996年,Nichia公司的Nakamura等首次使用藍光LED結合黃色螢光粉轉化合成了白光LED。他所採用的黃色螢光粉為Y3Al5O12:Ce3+(簡稱YAG:Ce3+),這種螢光粉在470nm波段附近有較強的寬帶吸收,然後激發出540nm附近的黃光,LED本身發射的藍光與螢光粉激發的黃光結合形成白光。
  • 寧波材料所突破氮化物螢光粉綠色低成本合成技術
    白光LED中使用的傳統螢光粉主要為矽酸鹽和鋁酸鹽基等無機化合物材料,而目前另一類高性能氧氮化物/氮化物螢光粉在顯色指數、發光效率、色溫、壽命、化學穩定性及熱穩定性等性能指標方面具有突出的優勢,因而逐步成為一類重要的應用於白光LED的螢光粉材料體系,已經廣泛應用在LED照明和LED背光源顯示器件中。
  • 理工大學設計出不需要螢光粉塗層實現白光發射的WLED
    打開APP 理工大學設計出不需要螢光粉塗層實現白光發射的WLED Yue 發表於 2021-01-06 11:23:49 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