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食物鏈順序變動將排放更多二氧化碳

2020-12-07 搜狐網
食物鏈順序變動將增加大氣中二氧化碳量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來自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的研究人員近日發現,若食物鏈頂層動物消除,淡水生態系統便會釋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至大氣。

  來自該大學森林和環保科學系的準博士後特麗莎-阿特伍德(Trisha Atwood)稱:「掠食者正在以敲響警鐘的速度消失在生態系統中,因捕獵、捕撈以及其他由人類誘發其棲息地改變所致。」

  目前,該研究已被刊登在《自然地球科學》期刊(Nature Geoscience)上。科學家們通過測量出掠食者在調節碳排放上的角色作用,以更好地理解其它動物消失的原因。

  據了解,被稱之為掠食者的動物,一般體型較大,位於食物鏈上層,其食物直接(包括非直接)來源是生態系統中較小的動植物。因此,某個生態系統中掠食者的數量能調節食物鏈中較低層的動植物數量。然而,正是這些較小的動植物在碳隔離和碳釋放中具有重要作用。

  當阿特伍德和她的同事從三個受控的生態系統中消除所有的掠食者後,他們發現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長了93%。

  阿特伍德稱:「人類對掠食者的消失作用十分重要,研究發現,這種作用對氣候變遷和溫室氣體也具有全球性的重大關聯。我們知道,掠食者通過影響其他動植物的數量來形成生態系統,但現在,這種影響卻一直擴大到了生物地球化學的層面。」(尚力)

相關焦點

  • 世界首份全球海洋報告出爐:食物鏈要斷了
    二氧化碳排放不斷上升會對海洋造成什麼影響?最近,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科學家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了世界第一份全球性分析,對未來漁業和海洋生態系統勾勒出一個嚴峻未來:海洋酸化和變暖可能造成生物多樣性下降和大量關鍵物種數量的減少,甚至海洋食物鏈物種崩潰。
  • 全球海洋分析顯示:海洋生物的食物鏈將會崩潰
    中國科技網10月13日報導(張微 編譯)世界首個全球性的分析報告,關於海洋對人類不斷攀升的二氧化碳排放的反應,為我們描繪了未來漁業和海洋生態系統的嚴峻場景。  「這個『簡化版』的海洋將對我們目前的生活方式,特別是對沿海居民和那些依靠海洋生活的人們產生深遠的影響,」 阿德萊德大學環境研究所,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Future Fellow,副教授Ivan Nagelkerken說。
  • 外媒:海洋食物鏈頂端向下可能發生物種崩潰
    年10月14日 08:18:00來源:科技日報  海洋酸化導致健康的珊瑚(A)白化甚至死亡(B)二氧化碳排放不斷上升會對海洋造成什麼影響最近,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科學家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了世界第一份全球性分析,對未來漁業和海洋生態系統勾勒出一個嚴峻未來:海洋酸化和變暖可能造成生物多樣性下降和大量關鍵物種數量的減少,甚至海洋食物鏈物種崩潰。
  • 世界首份海洋報告:海洋酸化或致海洋食物鏈崩潰
    二氧化碳排放不斷上升會對海洋造成什麼影響?最近,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科學家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了世界第一份全球性分析,對未來漁業和海洋生態系統勾勒出一個嚴峻未來:海洋酸化和變暖可能造成生物多樣性下降和大量關鍵物種數量的減少,甚至海洋食物鏈物種崩潰。
  • 科學家發現地球將在20到30年內達到溫度臨界點
    最近,有科學家計算出了這個時間點。據外媒Phys報導,北亞利桑那大學、伍德韋爾氣候研究中心和紐西蘭懷卡託大學的科學家發現,按照目前的氣候變暖速度,地球將在未來20-30年內達到溫度臨界點。科學家利用20多年來自全球各主要生物群落測量塔的數據,確定了一個臨界溫度,超過這個臨界點,植物捕獲和儲存大氣中碳的能力就會隨著氣溫上升而下降,這種累積效應被稱為「陸地碳匯」。通常情況下,陸地生物圈——包括植物和微生物都承擔著地球大部分的「呼吸」任務,它們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然後將其釋放回大氣中。
  • 二氧化碳濃度激增或毒害海洋!德國專家警告:有毒藻類將大量爆發
    封閉的水柱與周圍的海水隔開,富含二氧化碳,達到不同二氧化碳排放情景的預期水平。然後研究人員密切關注浮遊生物群落在接下來的57天內的發展情況。在長達近兩個月的近乎自然測試環境的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二氧化碳濃度增加與海水酸度的增加對於各種浮遊生物產生了廣泛影響。
  • 科學家培養新型大腸桿菌 可將二氧化碳轉化為自身能量
    科學家培養新型大腸桿菌 可將二氧化碳轉化為自身能量 來源:網易科技 • 2019-12-04 15:38:03
  • 塑料或將由二氧化碳製成
    同時,製作這1.76億噸原材料所消耗的資源,以及製作過程中排放的廢氣可不是小數目。所以,從塑料原材料的來源來著手解決環境的汙染,這是個不錯的想法。生物塑料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或許有的人在生活中見過這樣的宣傳:土豆製成的一次性塑料餐具;用玉米做成的塑料瓶子;用剩餘食物做成的塑料垃圾袋等等。
  • NASA衛星對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新研究:人口越多二氧化碳排放越少
    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國大學對全球20個主要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進行了一項新的研究,該研究首次提供了基於衛星的直接證據,表明除了一些明顯的特殊例子之外,隨著一個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將下降。
  • 義大利大地震與地球深層的二氧化碳排放有關
    ,現在科學家已經普遍認識到深層二氧化碳參與地震周期。然而,目前還沒有公布此類排放的長期記錄,地震發生與深層二氧化碳釋放之間的時間關係仍然是個謎。義大利國家地球物理和火山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分析了亞平寧半島強烈地震期間10年(2009-2018年)的構造性二氧化碳通量記錄。結果發現,二氧化碳氣體釋放與地震序列的演化相關。
  • 北冰洋生態將崩潰?科學家預警:海洋酸化惡化,或威脅整個食物鏈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新的研究表明,由於地球最大的碳匯——海洋吸收了越來越多的二氧化碳(CO2),北冰洋海水的酸化將比預期的更加惡劣!科學家警告稱,CO2增加導致寒冷的北極水域海水酸度增加,這可能導致諸如貽貝(學名:Mytilus edulis)和「海蝴蝶」(翼足螺)等底層甲殼類海洋動物的腐爛,最終引發整個海洋生態系統的崩潰。
  • 【光明日報】「千裡眼」監測二氧化碳排放
    這顆衛星上天后,可以幫助我國科學家弄清全球二氧化碳的分布、排放情況和變化趨勢,讓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時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中國氣象局衛星氣象中心總工程師、碳衛星首席應用科學家盧乃錳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李加洪介紹:「經過我國科學家的努力,我國碳衛星的靈敏度可以發現優於4個ppm二氧化碳的變化,接近美國OCO-2的水平。而在民用衛星裡,沒有哪個小夥伴比碳衛星的觀測模式更複雜,碳衛星有3種觀測模式和多種指向。
  • 中美科學家發現石墨烯或可沿食物鏈進入人體,引發健康風險
    中美科學家發現石墨烯或可沿食物鏈進入人體,引發健康風險 南京大學環境學院科研團隊與中、美多家研究機構合作,對新材料石墨烯的潛在環境影響進行的最新研究發現,自然界中的石墨烯能隨食物鏈傳遞,原本鮮有機會直接攝入石墨烯的高等生物
  • 中國貿易二氧化碳排放及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影響
    隨著國際氣候變化談判的白熱化,國際貿易引起溫室氣體排放數量多少,責任歸屬等問題都將影響著未來全球如何應對氣候變化的問題。同時,在未來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定位與態度也與貿易排放問題息息相關。1.
  • 科學家發現原生生物以病毒為食 使其進入經典食物鏈
    我們都知道,海洋中存在「藻類—原生生物—魚類」的經典食物鏈,一直以來,病毒似乎處於經典食物鏈之外,最近科學家終於發現了原生生物以病毒為食,從而讓病毒進入了經典食物鏈。據媒體報導,在美國緬因州的海灣和地中海裡,研究人員共採集了1698個原生生物樣本,並對這些樣本進行了DNA序列分析。
  • 稻米會排放大量溫室氣體,科學家在古亞洲農耕模式中找到解決方案
    近來美國研究顯示,稻米若採取間歇性淹水種植,乾濕交錯的土地將成為製造「氧化亞氮」(N2O)的微生物生存的環境;而採取水田耕種的稻田,則會製造適合更多「產生甲烷」的微生物生存的環境。吃「白飯」為什麼造成溫室效應?單看水稻本身,其實並不會製造溫室氣體。
  • 二疊紀大滅絕發現新證據,科學家發出警告:人類面臨著一樣的問題
    如果不是體型限制了它們,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就不是人類了,而是昆蟲。在幾次物種大滅絕裡,昆蟲受到的波及都不是特別大,只有如今2.51億年前的二疊紀物種大滅絕,昆蟲遭遇了一次災難。阿爾卑斯山裡的證據二疊紀物種大滅絕的原因,科學家早有定論,目前傾向於嚴重的溫室效應,甲烷等溫室氣體的含量超過了閾值,連鎖反應之下,自然界的環境急速惡化,這才釀成了惡果。當然,不排除還有其他原因。
  • 稻米會排放大量溫室氣體,科學家在古代亞洲的農耕模式中找到解決方案
    近來美國研究顯示,稻米若採取間歇性淹水種植,乾濕交錯的土地將成為製造「氧化亞氮」(N2O)的微生物生存的環境;而採取水田耕種的稻田,則會製造適合更多「產生甲烷」的微生物生存的環境。
  • 科學家:廢舊塑料纖維進入海洋食物鏈
    科學家:廢舊塑料纖維進入海洋食物鏈 2017-03-13 14:06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李夏君   中新網3月13日電 據外媒12日報導,科學家發現
  • 浮遊植物在北極瘋狂生長,食物鏈或會出現變化,引來更多食肉動物
    不論是老虎、鱷魚,還是野牛、藏羚羊,它們都在自然界食物鏈中佔有重要地位,少了誰都有可能打破當然平衡,搞不好讓整個食物鏈崩塌,對生態環境造成極大影響。 現在,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一項研究結果認為,未來,北極食物鏈或會出現重大變化,因為北冰洋浮遊植物數量超預期增長,打破了當前生態平衡,或會吸引來大量草食性動物,引發科學家對生態環境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