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讓鰣魚 實現「工廠化養殖」

2020-12-04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新技術讓鰣魚 實現「工廠化養殖」

  鰣魚是洄遊性魚類,是極其鮮美的佳餚。但由於多年來漁民的過度捕撈以及江河水體受汙染等原因,野生鰣魚瀕臨絕跡,而人工養殖的鰣魚讓這種美味不再是傳說。近日,記者來到徐霞客鎮錦湖水產養殖基地,只見養殖人員正在給鰣魚投餵餌料,成群銀亮的鰣魚爭先恐後在水面搶食,場面頗為壯觀。

  錦湖水產養殖基地從2019年開始引進「工廠化養殖」技術,全封閉的養殖區域裡養著不同生長階段的鰣魚,魚池含氧量以及水溫可實時監控,看起來如同車間一般。這一技術改變了傳統養殖模式,實現了規模化生態養殖,既可以解決鰣魚人工馴化的問題,讓其接受人工飼料,也能減少氣候等條件影響,最大程度地實現高密度養殖,保證其成活率。

  養殖基地負責人沈文龍介紹,由於鰣魚腸道非常短,如果一次性投餵的飼料過多,可能會使它們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對其成活率造成不利影響,但是如果投餵過少的話,其生長速度會跟不上,所以最好採用少量多次的投餵方式。

  據介紹,錦湖水產養殖基地於去年7月20日放養的2畝鰣魚魚苗已經進入成熟期,單條魚均重量超過750克。記者了解到,錦湖水產養殖基地位於徐霞客村,總面積105畝,除了養殖鰣魚外,產品還有大閘蟹、黃顙魚等。

(文章來源:江陰日報)

(責任編輯:DF386)

相關焦點

  • 日本對蝦高效健康工廠化養殖技術項目通過測產
    河北日報訊(記者王雅楠)日前,我省相關專家對「日本對蝦高效健康工廠化養殖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進行了現場測產,測產結果為平均每平方米產日本對蝦2.08公斤,超額完成項目規定的產量指標,順利通過測產。
  • 美洲鰣魚能否成為中華鰣魚的替代種,養殖風險和對策有哪些?
    本文結合多年來在美洲鰣魚養殖技術研發和推廣方面的實踐經驗,總結和分析美洲鰣魚在養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失敗教訓,推出防範措施和改進方案,幫助養殖戶了解美洲鰣魚養殖的特性,規避養殖風險,提高養殖成活率和效益,促進美洲鰣魚養殖產業的健康發展。一、缺氧是美洲鰣魚養殖的第一殺手美洲鰣魚系溯河洄遊性魚類,終生處於群集快速遷移、躲避敵害追逐的狀態。
  • 富春江鰣魚已近絕跡長江鰣魚多養殖
    「鰣魚」這個名字,也就這麼來了。  眼下,正是鰣魚最肥美的時候。以前,長江、珠江、錢塘江裡都能抓到,其中最有名的,是富春江鰣魚。不過現在,野生鰣魚已經近乎絕跡。市水產站站長項建勇、市漁政總站資源增殖科科長張婉平都說,錢塘江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再也沒出現過鰣魚的蹤影了。  現在的鰣魚,更多地出現在養殖場裡;而普通食客見到它們的概率,一般也是在酒店餐桌上高過在自家廚房。
  • 「日本對蝦」工廠化養殖在我市試驗成功
    (記者劉傑)5月6日,有關專家對我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承擔的「日本對蝦高效健康工廠化養殖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順利通過測產,填補了我國北方地區日本對蝦工廠化養殖空白。「日本對蝦高效健康工廠化養殖技術研究與示範」是市農業農村局立項項目,由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承擔,黃驊利泰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具體實施。
  • 金烏賊工廠化養殖試驗成功
    □記 者 張忠德   通訊員 臧富貴 楊同玉 報導  本報訊 2月20日,經專家現場驗收,開發區金烏賊工廠化養殖突破技術難關,解決了金烏賊全人工養殖過程中人工育苗的親本問題和苗種培育時間控制問題,使金烏賊養殖產業化成為可能。
  • 科學推廣日本對蝦工廠化大棚養殖技術潛力巨大
    科學推廣日本對蝦工廠化大棚養殖技術潛力巨大汪文忠日本對蝦是我國沿海重要的養殖品種之一,其肉質細嫩,滋味鮮美,是受人們喜歡的高蛋白、低脂肪水產食品。日本對蝦具有養殖範圍廣、養殖成本低,市場價格高、發展潛力大等特點。
  • 廣東湛江雷州東裡鎮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石斑魚成效初顯
    也許你不會想到,如今的魚塘蝦場已搬進現代化廠房,工廠化養殖模式成為水產養殖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益探索。  日前,記者慕名實地走訪了位於雷州市東裡鎮的湛江千舟漁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基地,了解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的狀況,同時感受了新一代養殖人的科技興農夢。
  • 工廠化循環水養「海燕皇石斑魚」
    海燕水產養殖科技有限公司用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深海魚。  談及漁業養殖,你的腦海浮現的會是怎樣的場景?是碧波萬頃,或是無邊池塘?然而,如今的漁業養殖已搬進現代化廠房,工廠化養殖模式正成為水產養殖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益探索。
  • 」皇家貢品「長江鰣魚疑滅絕
    排在「長江三鮮」之首的長江鰣魚,是不少江蘇人心中的美好回憶。然而,鮮美的滋味悄然定格在上世紀80年代,長江鰣魚不見蹤影,它的鮮美也成了一個傳說。近日,有媒體記者專程從上海到武漢追蹤鰣魚,一無所獲,只在水產研究院見到了長江鰣魚標本。鰣魚真的滅絕了嗎?
  • 工廠化循環水養殖亞洲龍魚(金龍魚)
    我國亞洲龍魚的市場供應長期依賴國外進口,相關的養殖繁育技術也被國外封鎖,目前國內亞洲龍魚人工繁殖成功的案例寥寥無幾,其人工養殖模式也僅僅局限於池塘或水族箱養殖。本試驗利用建立的工廠化循環水系統首次開展亞洲龍魚(本文專指金龍魚)成魚的集約化試驗養殖,對亞洲龍魚在工廠化循環水模式下的飼養方式、水質調節、疾病防控、日常管理等養殖技術要點進行總結,為今後亞洲龍魚的工廠化大規模養殖生產提供技術參考,同時對我國休閒漁業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 成功率極高可利用工廠化大菱鮃養殖水池和設備養殖星鰻
    成功率極高可利用工廠化大菱鮃養殖水池和設備養殖星鰻星鰻( Astroconger myriaster )隸屬鰻鱺目、康吉鰻科、星鰻屬。星鰻形似河鰻,體表光滑,腹面白色、背面灰褐色,體側、頭部具有白點。在鰻魚人工育苗技術尚未攻克的前提下,鰻魚暫養為養殖者提供了商機。我們利用工廠化養殖大棚進行星鰻養殖,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一、準備工作1. 池子要求 本養殖用池為 4 米×4 米×1.2米的圓角拱弧形水泥池,排汙口(也就是排水口,其間內插帶孔過濾管,在排放殘餌、循環水時,防止動物漏出)設在池子中央,池底中央和池子四周呈3至5度傾斜角,池子中央略低於外延。
  • 江蘇省率先實現家蠶人工飼料養殖
    江蘇省率先實現家蠶人工飼料養殖 2014-05-21 11:38:09 來源:網上輕紡城 近日,江蘇省農委蠶種所所長何金龍表示,目前江蘇省已率先實現家蠶人工飼料養殖
  • 長江三鮮之首鰣魚將上市民餐桌 鮮嫩無比(圖)
    市民平時很難吃到的鰣魚,如今在家門口就能嘗鮮了。    首次引進4000尾鰣魚    昨天上午,即墨市海洋與漁業局漁業技術推廣站站長王凱先介紹說,鰣魚是長江中的極品魚類,屬於洄遊魚類。近幾年,長江野生鰣魚難覓蹤跡。隨著鰣魚人工養殖成功,在江南一帶又出現了鰣魚美味。由於鰣魚對水溫和環境要求比較高,在江北地區養殖一直沒有突破。
  • 大麻哈魚南移海水養殖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與東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同開發的大麻哈魚海水養殖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實驗表明大麻哈魚的海水階段人工養殖方式已經實現,這為下一步進行規模化養殖、探討最終實現養成技術、建立我國太平洋鮭魚生態增養殖自主研發產業體系構架奠定了基礎。 大麻哈魚(又名「秋鮭」)是我國珍稀名貴魚類,是黑龍江特產魚類之一。黑龍江所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獲得大麻哈魚人工繁殖成功,並在90年代以綏芬河人工增殖放流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 突破技術難點 特級蛹蟲草在四川什邡實現工廠化生產
    什邡昊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當地立足食用菌培育和人工種植工廠化、產業化開發,專業從事食用菌種植、培育、加工、研發、以及銷售配送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近年來,什邡昊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技術團隊持續對特級蛹蟲草工廠化栽培技術進行研究,經過多年的努力,成功攻克了特級蛹蟲草的工廠化栽培技術難點,去年
  • 河北唐山市珍珠龍膽石斑魚、斑石雕魚工廠化養殖成功
    河北唐山市珍珠龍膽石斑魚、斑石雕魚工廠化養殖成功2015-10-30 11:19: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河北水產技術推廣站        瀏覽量: 10382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唐山市曹妃甸區會達水產養殖有限公司於
  • 平均產量35斤/方,山東工廠化養蝦模式大揭秘
    其中,山東的大棚工廠化養蝦模式已成為國內對蝦養殖的成功模式之一,主要集中在東營、濱州、青島、日照、煙臺(海陽、萊陽)、威海(乳山、文登)、濰坊(壽光、寒亭)等地。說起工廠化養蝦,大家一定不陌生。工廠化養蝦是一種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及設備進行高密度、集約化、高產量的養殖方式。
  • 「久實」蟲草膠囊面世 冬蟲夏草實現「工廠化」生產
    作為目前國內冬蟲夏草產業領域內唯一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生產企業,青海久實蟲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歷經多年科技攻關,終於突破技術瓶頸,研製生產的「久實牌蝙蝠蛾被毛孢蟲草膠囊」日前正式被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准為國產保健食品,該產品的面世標誌著冬蟲夏草成功實現了「工廠化」生產,填補了此項產品的國內國際空白。
  • 摩方智享:從鰣魚看古代生鮮鏈
    「鰣魚」?「古代生鮮鏈」? 何謂「鰣魚」? 張愛玲說人生有三恨,「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未完。」
  • 長江鰣魚
    長江鰣魚作為長江三鮮之一,千百年來一直為人推崇。今天,鰣魚儼然成為了一種傳說,往日那種大規模地捕食鰣魚,早已不見了蹤跡,曾經嗜愛鰣魚的江邊百姓,已經面臨了幾十年見不到鰣魚的尷尬局面。鰣魚早在1988年就被列為了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而現在在野外已經功能性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