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烏賊工廠化養殖試驗成功

2020-11-26 大眾日報

  □記 者 張忠德
   通訊員 臧富貴 楊同玉 報導
  本報訊 2月20日,經專家現場驗收,開發區金烏賊工廠化養殖突破技術難關,解決了金烏賊全人工養殖過程中人工育苗的親本問題和苗種培育時間控制問題,使金烏賊養殖產業化成為可能。
  金烏賊是我國的四大經濟魚類之一,是海洋生物中蛋白質含量較高的種類,口味鮮美,營養豐富,食用與保健價值均很高。但由於在自然海區中金烏賊產的卵黏度大,周圍附著很多雜質,孵化率很低,生長繁殖正在嚴重衰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自2007年開始研究金烏賊繁殖苗種技術,進行了4年的研究,於2010年攻克了金烏賊人工規模養殖瓶頸,取得人工繁育的成功。在驗收現場,專家現場收穫金烏賊1萬餘只,平均體重達276克,達到預期目標,金烏賊工廠化養殖試驗成功。

相關焦點

  • 「日本對蝦」工廠化養殖在我市試驗成功
    「日本對蝦」工廠化養殖在我市試驗成功項目順利通過測產,填補了我國北方地區日本對蝦工廠化養殖空白。「日本對蝦高效健康工廠化養殖技術研究與示範」是市農業農村局立項項目,由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承擔,黃驊利泰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具體實施。
  • 金烏賊將重返青島市民餐桌 人工培育取得技術突破
    潘旭業 攝  記者 潘旭業  7日,記者從青島開發區水產技術推廣站獲悉,經過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專家6年的攻堅,金烏賊苗種人工規模繁育,工廠化養殖通過相關委員會的驗收。據悉,因大量捕撈,目前野生金烏賊幾近枯竭,通過人工培育以及規模化養殖,金烏賊將重現市民餐桌。
  • 雄金烏賊打架爭"媳婦" 整個場面hold不住(圖)
    10月13日,記者赴開發區金烏賊研究基地給「金烏賊媽媽」當了半天保姆,揭密這一生物的神奇一生。據了解,去年初黃海水產研究所通過了金烏賊「人工越冬繁殖技術」,此舉標誌著其真正實現了人工養殖 。今年 7月份增殖放流,首次投放了20萬尾金烏賊苗。
  • 河北唐山市珍珠龍膽石斑魚、斑石雕魚工廠化養殖成功
    河北唐山市珍珠龍膽石斑魚、斑石雕魚工廠化養殖成功2015-10-30 11:19: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經過一年的養殖,成活率98%,斑石鯛平均體長17cm,體重400g。珍珠龍膽石斑魚平均體長25cm,體重750g,現在開始上市銷售。新品種的引進及養殖成功,優化了我省海水工廠化養殖的產業結構。
  • 日本對蝦高效健康工廠化養殖技術項目通過測產
    河北日報訊(記者王雅楠)日前,我省相關專家對「日本對蝦高效健康工廠化養殖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進行了現場測產,測產結果為平均每平方米產日本對蝦2.08公斤,超額完成項目規定的產量指標,順利通過測產。
  • 工廠化循環水養殖亞洲龍魚(金龍魚)
    我國亞洲龍魚的市場供應長期依賴國外進口,相關的養殖繁育技術也被國外封鎖,目前國內亞洲龍魚人工繁殖成功的案例寥寥無幾,其人工養殖模式也僅僅局限於池塘或水族箱養殖。本試驗利用建立的工廠化循環水系統首次開展亞洲龍魚(本文專指金龍魚)成魚的集約化試驗養殖,對亞洲龍魚在工廠化循環水模式下的飼養方式、水質調節、疾病防控、日常管理等養殖技術要點進行總結,為今後亞洲龍魚的工廠化大規模養殖生產提供技術參考,同時對我國休閒漁業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 新技術讓鰣魚 實現「工廠化養殖」
    原標題:新技術讓鰣魚 實現「工廠化養殖」   鰣魚是洄遊性魚類,是極其鮮美的佳餚。
  • 山東青島連續五年放流金烏賊 回捕高達21.87%
    目前,我市已連續5年開展金烏賊苗放流工作,金烏賊也成為我市增殖放流的重要品種。昨日,記者從省海洋與漁業廳獲悉,為科學評價金烏賊增殖效果,省資管中心組織了分子標記放流實驗,證實我市金烏賊放流資源貢獻率高達21.87%。
  • 青島連續五年放流金烏賊 回捕高達21.87%(圖)
      2011年7月,我市首次放流了20萬尾金烏賊苗。目前,我市已連續5年開展金烏賊苗放流工作,金烏賊也成為我市增殖放流的重要品種。昨日,記者從省海洋與漁業廳獲悉,為科學評價金烏賊增殖效果,省資管中心組織了分子標記放流實驗,證實我市金烏賊放流資源貢獻率高達21.87%。
  • 廣東海洋大學教授劉建勇:虎斑烏賊有望成為新興的養殖品種
    探索中間暫養育肥提升價值  為了提升虎斑烏賊的產值,劉建勇多年前便嘗試對虎斑烏賊進行工廠化高密度暫養。2012年,他申請了廣東省海洋漁業科技推廣專項進行「虎斑烏賊工廠化養殖技術研究與示範推廣」,開展虎斑烏賊規模化養成技術研究,重點解決餌料投餵、病害防控、水質控制等關鍵技術問題,他的目標是將體長625px左右(體重0.3公斤)的野生稚烏賊養至2.5公斤的大商品規格。  通常,虎斑烏賊被捕撈上來後不久就死掉,因此很多人認為虎斑烏賊是養不活的,他們對劉建勇的做法並不看好。
  • 科學推廣日本對蝦工廠化大棚養殖技術潛力巨大
    科學推廣日本對蝦工廠化大棚養殖技術潛力巨大汪文忠日本對蝦是我國沿海重要的養殖品種之一,其肉質細嫩,滋味鮮美,是受人們喜歡的高蛋白、低脂肪水產食品。日本對蝦具有養殖範圍廣、養殖成本低,市場價格高、發展潛力大等特點。
  • 廣東湛江雷州東裡鎮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石斑魚成效初顯
    中國水產頻道報導,  湛江千舟漁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基地。也許你不會想到,如今的魚塘蝦場已搬進現代化廠房,工廠化養殖模式成為水產養殖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益探索。在此背景下,高效、封閉、全程可控的工廠化養殖模式應運而生,千舟漁便是省內推行工廠化養殖的先行者之一。  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簡言之就是將養殖水體循環利用,達到節能的效果。
  • 工廠化循環水養「海燕皇石斑魚」
    海燕水產養殖科技有限公司用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深海魚。  談及漁業養殖,你的腦海浮現的會是怎樣的場景?是碧波萬頃,或是無邊池塘?然而,如今的漁業養殖已搬進現代化廠房,工廠化養殖模式正成為水產養殖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益探索。
  • 成功率極高可利用工廠化大菱鮃養殖水池和設備養殖星鰻
    成功率極高可利用工廠化大菱鮃養殖水池和設備養殖星鰻星鰻( Astroconger myriaster )隸屬鰻鱺目、康吉鰻科、星鰻屬。星鰻形似河鰻,體表光滑,腹面白色、背面灰褐色,體側、頭部具有白點。在鰻魚人工育苗技術尚未攻克的前提下,鰻魚暫養為養殖者提供了商機。我們利用工廠化養殖大棚進行星鰻養殖,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一、準備工作1. 池子要求 本養殖用池為 4 米×4 米×1.2米的圓角拱弧形水泥池,排汙口(也就是排水口,其間內插帶孔過濾管,在排放殘餌、循環水時,防止動物漏出)設在池子中央,池底中央和池子四周呈3至5度傾斜角,池子中央略低於外延。
  • 平均產量35斤/方,山東工廠化養蝦模式大揭秘
    其中,山東的大棚工廠化養蝦模式已成為國內對蝦養殖的成功模式之一,主要集中在東營、濱州、青島、日照、煙臺(海陽、萊陽)、威海(乳山、文登)、濰坊(壽光、寒亭)等地。說起工廠化養蝦,大家一定不陌生。工廠化養蝦是一種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及設備進行高密度、集約化、高產量的養殖方式。
  • 海水螺旋藻大面積養殖在福建試驗成功
    東方網12月6日消息:海水螺旋藻大面積養殖試驗科研項目日前在福建省東山縣通過專家驗收。專家組鑑定認為,此項目試驗成功說明螺旋藻養殖「適宜在我國東南沿海推廣。」螺旋藻是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預測的「明天最理想食品」,是一種生長在湖泊、河溪、水庫、海洋水體的廣鹽性藻類。
  • 大麻哈魚南移海水養殖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實驗表明大麻哈魚的海水階段人工養殖方式已經實現,這為下一步進行規模化養殖、探討最終實現養成技術、建立我國太平洋鮭魚生態增養殖自主研發產業體系構架奠定了基礎。 大麻哈魚(又名「秋鮭」)是我國珍稀名貴魚類,是黑龍江特產魚類之一。黑龍江所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獲得大麻哈魚人工繁殖成功,並在90年代以綏芬河人工增殖放流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 烏賊養殖市場潛力巨大 抗病力強生長快
    發展頭足類的人工養殖不僅在國內市場,而且在東南亞及歐洲市場都具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前景。頭足類的人工增養殖,有望成為我國海水養殖業新的產業經濟增長點。  烏賊,又稱花枝、墨斗魚或墨魚。烏賊遇到強敵時會以「噴墨」作為逃生的方法,伺機離開,因而有「烏賊」、「墨魚」等名稱。烏賊骨即是著名的中藥「海螵蛸」。
  • 蝦夷馬糞海膽養殖技術研究進展
    1989年由大連水產學院引種繁育成功,通過多年的人工育苗與試養證明,在我國北方海域生長良好。由於近年國際市場海膽及其製品供不應求,消費量日益增加而資源增殖與管理相對滯後,所以發展蝦夷馬糞海膽增養殖市場前景很大。  本文主要概述了有關蝦夷馬糞海膽的生物學特性及其養殖研究成果,以期促進蝦夷馬糞海膽增養殖業可持續發展。
  • 已在青島實現規模化養殖
    近年來,金烏賊、圓斑星鰈等瀕臨絕跡的海鮮老品種,也重新回歸市民的餐桌。這幾種水產品都是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珍稀海洋生物繁殖與保護團隊負責人、科學家陳四清,帶領科研人員攻關的成果。從「貴族」變成平民,從瀕危到規模化養殖,科學家們改變了水產品的命運,也豐富了市民的餐桌。白海參又名白玉參,是刺參的一種純色品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