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學者發明「光秤」可測中性原子質量—新聞—科學網

2021-01-12 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近日,上海交通大學宣布,該校物理系教授朱卡的團隊將碳納米管、量子點和表面等離激元的複合系統等組合起來研究,發明了第一個全光控制的高靈敏納米光學質譜儀——「光秤」。相關長篇綜述性論文日前在《物理報導》(Physics Reports)刊發。

 

「這將為量子測量技術、納米技術、生物醫學技術的發展提供嶄新的平臺和新穎的思維方式。」朱卡的說。

 

朱卡的和團隊成員李金金利用表面等離激元和納米材料的耦合系統,首次提出用全光控制方法測量微觀粒子質量。該方法可對生物DNA分子的質量、染色體的質量以及中性原子的質量進行無損高精度的光學測量。美國物理學會評價說:「這項研究工作有望帶領納米科學進入一個嶄新的測量領域。」

 

朱卡的告訴記者,「光秤」在全光控制的環境中,不涉及任何電學參量,這就避免了電路造成的誤差,在極大程度上提高了質量測量的靈敏度。另外,現有的測量方法沒有精確到單個原子的測量,而只能用一堆原子作為測量單位進行反覆測量,然後再估算原子的質量。通過全光控制,這種「光秤」的靈敏度和精確度比傳統的電學質譜儀高出了將近3個數量級。朱卡的表示,這項研究在現有電學質譜儀上作了很大的提升和改進,用全光學的方法代替了傳統的電學測量。

 

對單個中性原子的測量已告一段落,目前該團隊正在進行的是通過「光秤」來對單個質子或中子進行測量的研究。朱卡的團隊還希望把「光秤」應用到生物DNA分子研究中,提出了一種癌細胞DNA分子的檢測方法。據介紹,傳統的癌變DNA分子的質量應與正常的DNA分子不完全一樣。

 

「這一高精度『光秤』還可用於臨床醫學。比如,可以檢測癌細胞的存在。」朱卡的說。

 

《中國科學報》 (2013-04-11 第1版 要聞)

相關焦點

  • 上海交大教授發明「光秤」 能稱出單個質子重量—新聞—科學網
    秤是我們熟悉的用品。然而,您聽說過「光秤」嗎?上海交通大學朱卡的教授就發明了這樣一個為原子和質子等微觀粒子「稱重」的秤。
  • 「曲線救國」測星系氣體密度—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家探測到黑洞周邊氣體響應的突變信號「複合時標」法成功獲取星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周邊電離氣體密度
  • 鈣鈦礦結構調變影響光生電荷分離和傳輸性質—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李燦院士、李仁貴研究員等在鈣鈦礦材料的結構調變與光電性質的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發現全無機非鉛滷化物鈣鈦礦結構內部八面體畸變的消除明顯降低了電子—空穴對局域化,極大地增強了光生電荷的分離與傳輸
  • 體脂秤到底是不是智商稅?測完8款告訴你答案
    有兩種可能: ①體脂秤本身測不準,該換臺體脂秤; ②體脂秤測的準,但是由於它的測量原理,測量時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所以讀數不準確。 4、脫掉襪子,站立在體脂秤上(兩腿不要併攏),腳面不要過於潮溼(不然會降低阻抗值) 實錘評測走一波 絮叨這麼久終於到了我最擅長的實驗環節,幫大家測測體脂秤準不準。
  • 小米體脂秤2首銷:可測13項身體數據
    昨天下午的新品發布會上,小米帶來了兩款體重測量新品:小米體重秤2、小米體脂秤2,售價分別為59元、99元,與上一代相比,功能升級價格減半。4月24日上午,這兩款新品正式開售全渠道開售,小米商城還贈送米粉卡,截至發稿依然有貨。
  • 冷凍電鏡技術突破原子解析度障礙—新聞—科學網
    冷凍電鏡揭示了去鐵鐵蛋白的原子細節。
  • 8電極測脂打造好身材 斐訊智能體脂秤S7評測
    【圖集】8電極測脂更準確 斐訊智能體脂秤S7開箱圖賞這次的評測我們採用快問快答的方式,幫你最快速地了解最想知道的問題。NO、1 為什麼要買體脂稱?和體重秤有什麼區別呢?體脂秤和體重秤最大的不同在於,除了體重以外,它還可以稱出人體內脂肪含量佔體重的百分數,也就是體脂率。一個人體脂率越低,看上去就會越瘦。
  • 超越影響因子之《光》—新聞—科學網
    這份獨具慧眼的期刊正是來自本土的英文期刊《光》。 「國際頂級學術刊物對我國學者還存在某些偏見,很多優秀成果甚至沒有同行評議的機會,導致首發權被搶佔。《光》希望能將更多最好的研究成果留在祖國的大地上,提高我國在國際學術界的話語權。」白雨虹說。
  • 冷凍電鏡首次觀察到單個原子—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Paul Emsley/MRC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冷凍電鏡產生了迄今為止最清晰的圖像,並且首次識別出了蛋白質中的單個原子。據《自然》報導,兩個實驗室5月底報告的這一突破,鞏固了冷凍電鏡作為繪製蛋白質3D形狀的主要工具的地位。 「這是一個裡程碑,這是肯定的。真的沒有什麼可以突破了,這是最後的解析度屏障。」
  • 聚焦中微子-新聞專題-科學網
    科學網作為以網絡社區為基礎構建起面向全球華人科學家的網絡新媒體,利用網絡平臺優勢,2012年3月8日第一時間網絡同步直播中微子實驗結果新聞發布會在上述關於中微子實驗相關新聞的科普傳播基礎上,科學網於2012年10月24日匯集並編輯整理了中微子相關的新聞事件、科學網上大批優秀的中微子科普博文,隆重推出專題《聚焦中微子》。
  • 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商業化鋪路—新聞—科學網
    1月14日,《自然·光子學》期刊發表了一篇論文,介紹了科研團隊在高效穩定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方向的重要進展,這項研究由吉林大學、南京工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的多位學者共同完成。 在論文的3位共同第一作者中,來自吉林大學材料物理與化學專業的虞士棟是唯一一位本科生。
  • 體脂秤還能測肝臟脂肪? 好體知N1與小米體脂秤2全面測評對比
    小米體脂秤2可以檢測13項身體數據,分別是體重、BMI、體脂率、肌肉量、水分率、蛋白質率、內臟脂肪等級、基礎代謝等13項身體數據。每一項數據也有相應的分析和建議,但是不如好體知智能體脂秤N1詳細,2、支持多人共同使用:好體知智能體脂秤N1可添加20名成員共同使用,方便隨時隨地了解家人和朋友的身體數據。
  • 河北大學3學者入選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新聞—科學網
    世界著名出版集團愛思唯爾 (Elsevier) 於近日發布了「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 (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
  • 潘卓華:一定拿諾獎的光遺傳學 被遺忘的創始人—新聞—科學網
    相較於美國學者獲得的高額資金與媒體聚焦,潘卓華則在十年間資助有限僅夠維持研究。當《STAT》問對於當年經歷的看法時,他稱讚了美國學者,說只是如果自己的文章發表更早,他們就能獲得更多的認可了。現在,潘卓華還在從事光遺傳學的研究,說:「我的實驗室很小,我們的主要興趣在於讓人們重獲光明。」   大寫的「悲劇」和不公平?
  •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脈衝光抽運原子鐘研究獲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POP原子鐘使用銣原子基態超精細能級躍遷作為「鐘擺」來產生高穩定度的頻率信號。原子鐘是衛星導航系統的核心部件之一,原子鐘的性能決定了衛星導航系統的定位和授時精度。因此POP原子鐘在衛星導航、高速通信及精密光譜等基礎研究領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前景。
  • 一種茶樹花蛋白酶及其製備和應用獲發明專利—新聞—科學網
    由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楊子銀等科研人員完成的「一種茶樹花蛋白酶及其製備方法和應用」,近日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希望在未來,科學網成為全球華人學者的精神家園,成為中國科學界和教育界的燈塔,弘揚科學,彰顯理性,開啟民智,捍衛真理,塑造中華民族的科學精神,振興祖國的科技事業! ◆ 韓健(美國哈森阿爾法生物所研究員) 對我來說,科學網好比是鬧市中的一個茶館,時而熱鬧,經常清閒,偶爾還有江湖惡鬥。寫,是思考的一種方式。
  • ​家用體脂秤是忽悠嗎?記者親測多款體脂秤,還專門去了趟醫院!
    現在大家越來越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管理,比如,入手一臺體脂秤,每天對自己的體脂進行監測。那麼,體脂秤測得究竟準不準?記者便從同事和朋友家中隨機徵集到了三款不同的體脂秤,並且請來了志願者小高同學,請他幫忙測試一下這幾臺體脂秤到底準不準。
  • 體脂秤能測人體脂肪含量?體脂秤的測量原理解析
    而測定體內各種營養物質含量的儀器就叫做體脂秤。那體脂秤是通過什麼技術方法,能夠測出人體內部的物質含量呢?BIA(Bioelecteical Impedance Analysis)的理論根據BIA是一種根據不通身體組織具有不同導電性質而設計估算體組成的技術,身體組織被接上大於頻率50Hz的電流後,電流可由細胞外液通過。
  • 中國學者當選國際樹木年輪學會副主席—新聞—科學網
    據了解,劉禹也是該學會成立以來第一位任此職務的亞洲學者。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