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nt. Cardiovasc. Med: 研究揭示人類與小鼠的淋巴管功能相似

2020-12-04 生物谷

2020年5月7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國際性研究中,烏普薩拉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單細胞水平檢測了小鼠與人類的淋巴管與淋巴結組織。該結果最終可能有助於科學家發現增強針對病毒和癌症的免疫系統的新方法。他們的工作已發表在《Frontiers of Cardiovascular Research》雜誌上。


淋巴結獨特的微環境在維持有效的免疫系統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當我們受到感染時,淋巴結腫大並通過淋巴管將活化的白細胞釋放到體內。



如果我們要開發新藥物來改善免疫系統,了解這些血管是如何工作的就很重要。


先前的研究表明,構成淋巴管的專門細胞(稱為淋巴管內皮細胞)既可以與白細胞進行通訊,又可以主動協助調節免疫系統。然而,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僅了解控制這些細胞多功能性的部分基因的重要性。


我們的免疫系統涉及多種不同的疾病,包括牛皮癬,動脈粥樣硬化和癌症等慢性炎症性疾病。為了研究免疫系統在疾病機制中的作用,許多科學家使用了模型系統,包括小鼠在內。


研究小組分析了小鼠和人類單個細胞中基因的活性。基於基因活性圖譜,他們能夠證明這兩個物種在淋巴結中都有五個不同的相似的淋巴管內皮細胞群,其中兩個以前是未知的。


這一發現補充了先前發表的對淋巴結中淋巴管分析結果,將有助於科學理解免疫細胞如何進入和離開淋巴結以及如何調節其活性。


該結果支持以下論點:小鼠和人類的基本血管功能相同。同時,研究人員指出了這兩個物種之間基因活性的關鍵差異。這一發現對將來的研究很重要。(生物谷 Bioon.com) 

資訊出處:Researchers show basic lymphatic vessel functionality is the same in mice and humans原始出處:

Xiang, M., et al. (2020)

A single-cell transcriptional roadmap of the mouse and human lymph node lymphatic vasculature

.

Frontier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doi.org/10.3389/fcvm.2020.00052.

相關焦點

  • 分子醫學研究所羅金才團隊首次揭示腦膜淋巴管在抗腫瘤的關鍵作用
    ,開創性地證明腦膜淋巴管可以通過促進免疫細胞遷移增強抗腦瘤的免疫反應,顯著提升抗腦瘤免疫療效,從而不僅揭示了腦膜淋巴管的一個全新的功能,而且也為腦瘤提供了一個很有潛力的治療選擇。另一方面,淋巴管系統在維持機體體液平衡和免疫監視中都發揮重要作用,但傳統的觀點認為中樞神經組織缺乏典型的淋巴管系統,加之有血腦屏障的存在,免疫系統缺少對大腦細胞癌變進行有效監控。5年前,一項研究在小鼠和人硬腦膜內都發現了伴行於靜脈竇分布的淋巴管道,並證明這種腦膜淋巴管能促進T細胞從腦脊液向頸部淋巴結遷移,進一步研究提示腦膜淋巴管與中樞神經系統炎症及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密切相關。
  • 【腎世圖卷】淋巴管和腎臟|淋巴管|組織液|淋巴液|纖維化|腎臟|...
    ,腎淋巴管被認為引流腎皮質和腎門間質內的組織液,但不引流髓質間質內組織液👉 在皮質中,腎小管重吸收與管周毛細血管吸收能力之間的不匹配可能會增加皮質間質壓力,從而促進淋巴清除💊 轉運大分子物質👉 淋巴液與血漿相似,富含免疫球蛋白和白蛋白,補體級聯成分,凝血因子,ECM蛋白酶及其抑制劑和參與細胞代謝的酶
  • Nature解讀:人類ENCODE計劃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人類和小鼠基因組...
    2020年8月17日 訊 /生物谷BIOON/ --DNA元件百科全書計劃(ENCODE,the En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s)是全球科學家們不斷努力進行的一項研究計劃,旨在理解人類基因組的功能,隨著這一計劃最新研究階段的完成,該計劃已經從人類和小鼠基因組中加入了數百萬個候選的DNA開關,這些DNA開關似乎能調節基因表達的時間和位點,
  • 腦膜淋巴管有望成為新的治療靶點
    研究人員17日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發表論文指出,腦膜中淋巴管的存在表明,中樞神經系統與外周免疫系統之間存在關聯,可能影響自身免疫。研究證明,腦膜淋巴管有助於腦脊液成分的引流,並使免疫細胞進入引流淋巴結。在大腦發生炎症的過程中,淋巴管內皮細胞不僅不會擴張,還會表現出獨特的轉錄特徵,允許免疫細胞通過它們流動,最終導致多發性硬化症。
  • 【腎世圖卷】淋巴管和腎臟
    在「餵飽了」的狗腸繫膜中將淋巴管識別為「乳狀靜脈」    ✔ 從那時起,直至二三十年前,淋巴管受到的關注比血管少得多,主要是因為難以區分血管和淋巴管    ✔ 隨著多個主要由淋巴內皮細胞表達的標誌物的發現,對淋巴系統的了解明顯增加💊 血管 vs 淋巴管   這是兩個相互依存的循環網絡,然而其組成和功能是不同的
  • 淋巴管的起源之爭,為醫學帶來了革命性的突破!
    同時淋巴管脈系統也參與多種人類疾病過程,淋巴管的形成在慢性炎症和腫瘤擴散過程中都會發生,同時淋巴管功能失調還會造成人類淋巴水腫症候群。但人們對於淋巴管發育及功能發揮過程中的調節機制仍了解較少。 一百多年以來,科學家一直在為淋巴系統起源這一問題爭論不休,有些科學家認為,淋巴系統起源於成血管細胞(angioblast)的特化幹細胞,另外一些科學家則認為是由胚胎靜脈分化而成。
  • 研究揭示人類和小鼠推理背後的神經元計算
    研究揭示人類和小鼠推理背後的神經元計算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2 14:20:17 英國牛津大學David Dupret、Helen C.
  • Science:新研究揭示小鼠小腦與人類存在很大不同
    2019年10月20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針對大腦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義大利、英國、法國和以色列的研究人員發現小鼠小腦可能並不是人類小腦的良好模型。相關研究結果於2019年10月17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patiotemporal expansion of primary progenitor zones in the developing human cerebellum」。他們描述了他們的涉及人類、小鼠和獼猴小腦發育的比較研究。圖片來自CC0 Public Domain。
  • 超聲信號闡明小鼠社交功能
    超聲信號闡明小鼠社交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8 15:41:25 美國德拉瓦大學Joshua P.
  • 小鼠為何成了實驗動物?小鼠與人類的基因組及生理構造相似
    一戰結束後,Little來到冷泉港,創建了Jackson實驗室,專門開展小鼠遺傳學和人類疾病的研究,如今該研究機構保存了6500種以上的小鼠品系。 (繪圖:任丹丹) 歸根結底,除了飼養簡單,繁殖能力快,小鼠與人類的基因組及生理構造相似率高達
  • 研究揭示m6A RNA表觀遺傳修飾對成年小鼠造血幹細胞靜息狀態的調控...
    另一方面,Mettl14條件性敲除小鼠表現出與Mettl3敲除小鼠相似的表型,但表型明顯偏弱,而Mettl3/Mettl14雙敲小鼠則表現出與Mettl3單敲相同的表型,這表明  相對於其它成體幹細胞,HSC的研究有著更為成熟的表型鑑定標準(12種以上抗體組合流式細胞分析)和更為嚴格的功能檢測標準(移植致死性輻照後小鼠),因此,HSC一直被作為成體幹細胞的「範例」來研究新基因、新通路在幹細胞中的作用功能
  • 對小鼠的研究揭示了大腦如何將事件聯繫起來形成記憶
    這個故事由臨床精神病學家和一項新研究的合著者Mohsin Ahmed醫學博士轉述,是大腦記憶和連接時間分離事件的強大能力的一個強有力的例子。現在,在最新一期發表在《神經元》雜誌上的對小鼠的新研究中,哥倫比亞大學祖克曼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已經闡明了大腦是如何形成這種持久聯繫的。
  • 重要研究成果解讀巨噬細胞的雙面角色!
    激活腫瘤相關巨噬細胞表面受體CD206可增強抗腫瘤免疫反應doi:10.1126/scitranslmed.aax6337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塔斯基吉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報導在幾種類型的癌症中,一種新的免疫療法在對免疫細胞進行重編程、殺死癌細胞和阻止腫瘤生長方面具有廣闊的前景,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 Sci Transl Med:突破性成果!幫助癌症擴散的血管或能增強免疫療法的治療效率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芝加哥大學、洛桑大學及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通常被認為能夠促進癌細胞從原發性位點擴散到其它位點的淋巴管或許有其另外一面特徵。
  • 揭示那些科學家們獲得的「首次」研究發現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揭示那些科學家們獲得的「首次」研究發現!與大家一起學習!在一項新的開創性研究中,來自比利時VIB大腦與疾病研究中心、魯汶大學和英國巴布拉漢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描述了在小鼠和人類大腦中發現的一個專門的大腦駐留免疫細胞群體,並發現白細胞的存在對小鼠大腦的正常發育至關重要,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Cell期刊上。
  • 淋巴管新生與腫瘤轉移之間的千絲萬縷
    多年來,科學家一直在開展各項研究,包括腫瘤轉移機制,臨床治療,藥物研發等,為治療腫瘤提供新的思路與切入點。近年來,由於淋巴管內皮細胞特異性標誌物的出現,腫瘤淋巴管生成與淋巴道轉移關係的研究成為腫瘤轉移機制的熱點。淋巴管內皮特異表達Prox-1、podoplanin、VEGFR-3和LYVE-1等,這些因子和受體調控淋巴管新生。
  • 腦部也有淋巴管!
    科學家們建立了一種將小鼠腦膜安在玻片上對其作整體檢查的方法。我們將腦膜固定在顱骨頂部,保證這片組織保持其生理狀態,然後再進行解剖,便看到了那裡的淋巴管。那麼既然試驗方法簡單,為什麼我們之前沒有發現腦部的淋巴管呢?科學技說因為它們實在「藏得很好」——它們順著一條主血管進入靜脈竇,那個區域成像比較困難。「它離血管非常近,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觀察什麼,那麼你就錯過它了。」
  • 再次改寫教科書:大腦裡也有免疫淋巴管
    近日,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最新研究顯示,大腦內也存在免疫系統的淋巴管道,這項新發現將顛覆幾十年來教科書中「腦內沒有淋巴管」的舊概念。維吉尼亞大學神經科學家喬納森·基普尼斯(Jonathan Kipnis)教授主導這項研究,他對外界表示:「這徹底改變了我們對神經-免疫相互作用的認識。
  • 人類和蒼蠅:對大腦的發育和功能採用非常相似的機制
    儘管在物理上有很大的不同,但研究發現,蒼蠅,小鼠和人類的大腦在它們的形成方式和功能方面相似。最令人驚訝的是,他們已經證明,當這些調節機制在昆蟲和哺乳動物中受到抑制或削弱時,它們會遇到非常相似的行為問題。這表明控制基因活性的相同構件對於大腦迴路的形成及其執行的與行為相關的功能都是必不可少的。根據研究者的說法,這些證據證明這些機制是在一個共同祖先中建立的。
  • 新方法揭示小鼠全腦血管結構
    新方法揭示小鼠全腦血管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16 14:54:55 德國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研究所Ali Ertrk和慕尼黑工業大學Bjoern Menze課題組合作,對小鼠全腦血管進行了機器學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