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影響森林固碳的因素

2020-11-27 科學網

 

■王效科 劉魏魏 逯非

森林在進行光合作用的過程中,將二氧化碳和水分轉化成生物質並釋放出氧氣,因此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這個作用就被稱作森林的固碳效應。那麼,影響森林固碳效應的因素有哪些?

森林的固碳量與森林的年齡組成密切相關。一般森林據其年齡可分為幼齡林、中齡林、近熟林、成熟林和過熟林,其中固碳速度在中齡林生態系統中最大,而成熟林/過熟林由於其生物量基本停止增長,其碳素的吸收與釋放基本平衡。森林的年齡結構除取決於森林自身的發展演化外,還極大地受到外來幹擾的影響。幹擾的頻度越高,幼齡林所佔的成分越大,其固碳量越少。在森林發展的整個演替過程中,依據固碳的情況,可以把森林的碳動態分為4個階段,即固碳速率較低的初始階段或幹擾後的再生階段、固碳速率最大的邏輯斯蒂生長階段、固碳速率下降的成熟階段以及碳分解到土壤的森林死亡階段。由此可見,森林的碳動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年齡級的變化。

森林的固碳量隨著降水的增加而增加。降水能夠促進植物生長,增加植物生產力和生物量,所以降水能夠促進森林生態系統固碳。在水熱因子組合有利於植物生長的地區,植物生物量大,植被碳密度也較高。在較乾旱的地區,降水是NPP(植物淨初級生產力)的主要限制因子,NPP隨降水與潛在蒸發之比的減小而減小,相應的植物的固碳能力也會隨生產力的減少而減少。

森林固碳還會受到地形的影響。地形通過影響溫度、降水、光照、熱量、徑流和土壤性質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森林植被類型的分布狀況和生長情況(包括生物量、樹高和胸徑、立木密度等),從而影響森林生態系統的碳輸入。另外,不同坡度和海拔受到的人為幹擾程度不同,隨著坡度或海拔的增加,森林受人為幹擾的機會和程度變小,植被生物量大,固碳能力高。

森林生態系統植被碳儲量隨坡度的變化表現為陡坡>急坡>斜坡>緩坡>平坡。碳密度分布為陡坡>險坡>斜坡>緩坡>平坡。森林植被碳儲量隨坡度等級的變化與不同坡度等級受到人為幹擾程度的差異有關,平坡的森林植被比較容易受到人為幹擾,碳密度低。隨著坡度的增大,受人為幹擾的機會和程度減小,植被多保持自然狀態,植被生長時間長,生物量大,碳儲量也大,碳密度也增加。

坡面位置也影響森林生態系統固碳。由於土壤侵蝕、水分側流等原因斜坡上部森林生態系統土壤有機碳含量要低於斜坡底部森林生態系統土壤有機碳含量。

海拔的影響主要與不同海拔森林植被面積、植被類型以及人為幹擾程度有關。天然森林中隨著海拔的升高,受人為幹擾的機會和程度越小,植被生長時間長,生物量大,固碳能力高。在未受人類影響的森林或者次生林中,隨著海拔的升高,森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呈降低趨勢,相應的森林固碳能力也會下降。

影響森林固碳的還有火災。森林火災發生的過程中,不僅直接造成森林生態系統的碳排放,而且還破壞了原有森林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從而改變了整個森林生態系統的碳固定、分配和循環,並影響與大氣間的氣體交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火災直接燃燒森林植被,引起林木生產力的降低和木材損失,直接降低了森林生態系統植被的固碳能力;火災通過直接影響凋落物數量和間接影響凋落物的分解速率,減少凋落物碳庫並加速凋落物的分解;火災對森林土壤碳庫的影響表現在增加土壤有機質分解,增加土壤呼吸碳釋放、減少地上植被輸入土壤的碳素以及增加黑碳的碳匯功能;火災對森林生態系統NPP的影響。森林生態系統NPP是反映森林固碳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

火災後,在生態系統恢復的過程中,NPP首先隨著林齡的增大而增大,直到恢復到幹擾前的水平。但是,不同生態系統的恢復時間和增長模式都是不同的。北美北方針葉林火幹擾跡地NPP恢復的時間為9年,加拿大北方林區火災後15年內NPP隨時間大致呈線性增加,20年達到生產力較為穩定的水平,在火災後20~30年時增長速率減慢。

氮沉降也影響森林固碳。氮沉降的氮素一方面能夠直接促進植物生長,增加林木材積,從而增加森林生態系統的固碳。另一方面氮沉降降低了腐殖質物質的分解速率,從而增加了土壤碳的積累速率。受氮沉降影響的森林生態系統固碳能力高於不受氮沉降影響的森林生態系統固碳能力。氮是歐洲森林生長速率增長的主要驅動因子,在只考慮氮沉降的情況下芬蘭南部的歐洲赤松林生態系統碳庫增加了11%。

但是,生態系統處於氮飽和狀態時卻會降低生態系統生產力,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森林生態系統碳儲量,降低固碳能力。原因有以下幾方面:氮沉降會改變植物的遺傳組成和生態系統營養循環,抑制植物生長;氮沉降會造成植物體內硝酸鹽和亞硝酸鹽過高,引發植物葉損傷和變色;氮沉降會導致植物葉片營養失調,減弱植物抵抗病原體的侵蝕能力,增加葉片或芽的可口性,導致昆蟲啃食增加,從而容易使森林生態系統遭受病蟲害。

另外,氮沉降對森林生態系統土壤中不同組成碳的影響不同。例如,氮沉降降低了山毛櫸和雲杉兩種森林類型土壤微生物量碳,卻增加了可浸提有機碳量。氮輸入加快了科羅拉多高山苔原帶土壤中輕組碳(周轉周期10年左右)的分解,卻抑制了重組碳(周轉周期在幾十年到一個世紀)的分解過程。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中最大的碳庫,在降低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減緩全球氣候變暖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擴大森林覆蓋面積是經濟可行、成本較低的重要減緩措施。許多國家都在積極利用森林碳匯應對氣候變化。

(作者單位: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報》 (2019-11-12 第7版 生態環境)

相關焦點

  • 王效科劉魏魏逯非:影響森林固碳的因素
    那麼,影響森林固碳效應的因素有哪些?  森林的固碳量與森林的年齡組成密切相關。一般森林據其年齡可分為幼齡林、中齡林、近熟林、成熟林和過熟林,其中固碳速度在中齡林生態系統中最大,而成熟林/過熟林由於其生物量基本停止增長,其碳素的吸收與釋放基本平衡。森林的年齡結構除取決於森林自身的發展演化外,還極大地受到外來幹擾的影響。幹擾的頻度越高,幼齡林所佔的成分越大,其固碳量越少。
  • 森林的固碳制氧作用及其影響因素
    森林在光合作用過程中,能將二氧化碳和水分轉化成生物質並釋放出氧氣,因此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這個作用被稱為森林固碳效應。森林固碳量影響因素如下:(1)森林固碳量隨降水的增加而增加。降水能夠促進植物生長,增加植物生產力和生物量,所以降水能夠促進森林生態系統固碳。(2)森林固碳受地形影響。
  • 華南植物園南亞熱帶地帶性森林固碳的動態規律研究獲進展
    地帶性森林能夠持續積累有機碳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地帶性森林固碳的動態規律尚不清楚,而各類研究報導的結果也不盡相同。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生態及環境研究中心閆俊華研究員等利用對鼎湖山國家級保護區7年的通量觀測數據,分析了我國南亞熱帶地帶性森林固碳的季節和年際變化規律。
  • CEJ論文精要|中國森林固碳的潛力與挑戰
    森林固碳的四條途徑森林固碳的途徑主要可總結為造林與再造林、森林管理、毀林與森林退化的減少,以及木材產品固碳與替代效應等四個方面。其次,通過加強森林管理,提倡近自然育林管理,及時剪枝、伐除多餘枯立木、撫育及更新等,順應森林自然的自我調控能力來加速森林的發育進程,保持森林系統的生物多樣性、生產性和更新性;在這一過程中,光合作用更充分,同時減少森林火災的風險,提升森林固碳的效率。
  • 賈治邦代表:減排必須發揮森林固碳的特殊作用
    「實現減排任務必須『兩手抓、兩手硬』,在高度重視工業減排的同時,高度重視森林固碳的特殊作用。」3月7日,全國人大代表、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在談到如何實現減排目標時激動地說。他說,「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毫不迴避地指出去年全國沒有實現降耗減排的目標,並提出了今後要採取的堅決措施。
  • 多重因素影響國家科研發展
    經濟富裕程度是影響國家科學發展的重要因素,但與此同時,國家科學發展還受到很多其他變量的影響。對此,愛沙尼亞塔爾圖大學實驗心理學專業教授朱力·埃裡克(Jüri Allik)等人對可能影響國家科學發展的各種因素進行研究。本報記者就相關問題採訪了學者。  構建多維分析視角  一個國家的富裕程度與該國科學發展水平之間的關係具有複雜性。
  • 科學家發現影響CAR-T療效的獨立不良因素
    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翟志敏教授團隊就「CAR-T治療白血病」課題開展臨床研究,首次報告了骨髓外侵犯和高抑制性T細胞是影響CAR-T治療療效的獨立不良因素
  • 影響生物質炭激發效應的因素有哪些?
    過去的研究發現,土壤中添加生物質炭對土壤碳既可以表現為正激發(加快土壤有機碳的分解),也可以是負激發(減緩土壤有機碳的分解),或者無激發(不影響土壤有機碳的分解
  • 把握影響青少年健康的社會因素
    因此,探問影響青少年健康的社會因素就顯得尤為重要。社會環境因素影響青少年健康事實上,青少年健康水平下降並不是中國所獨有的現象,而是世界很多國家共同面臨的挑戰。面對青少年健康水平普遍下降的問題,學者們進行了積極而廣泛的探索。
  • 科學家探討蛋白質翻譯後修飾對肉品質影響—新聞—科學網
    基於該團隊已有研究基礎,近日其對蛋白質翻譯後修飾影響肉品質的最新研究進展進行了系統梳理,綜述了蛋白質磷酸化、乙醯化、亞硝基化和泛素化等蛋白質翻譯後修飾對肉品質的影響,重點討論了蛋白質磷酸化對肉品嫩度、色澤、持水性的影響以及影響蛋白質磷酸化功能的機制和因素。相關成果發表於《食品科學與食品安全綜合評論》。
  • 科學網—心理與行為的生物學基礎及環境影響因素
    ——香山科學會議第455次學術討論會綜述心理學研究心理和行為的生物學基礎、發生發展規律以及與環境的交互作用,兼具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雙重屬性。心理學各分支在不斷交叉融合和催生新興學科,對其他學科的發展以及為社會乃至全球性問題的解決發揮著獨特作用。「心理行為的生物學基礎及環境影響因素」作為始終貫穿學科發展和應用的核心問題,在當前社會發展關鍵期值得進行系統的、深入的探討。
  • 願做一根為森林固碳的老竹
    2002年起,他以竹林為切入點,開始了森林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方面的研究,涉及竹林碳源匯的動態、格局、分布,人為幹擾與經營對竹林生態系統碳源碳匯的影響等。  作為國內最早、最系統地從事竹林碳匯研究的專家之一,周國模很關注氣候變化這一全球性問題。竹林具有固碳量大、生長周期短等諸多優勢。毛竹從竹筍破土到長成新竹,只需56天,平均生長到13.8米高。
  • 疫情對農影響幾何?—新聞—科學網
    研究發現養殖戶的風險感知、在疫情衝擊期間飼料能夠保持供應的時間、養殖戶是否為合作社成員、養殖戶對旨在鼓勵生豬生產的政府政策的了解,以及受教育水平和養殖經驗是決定養殖戶恢復養殖意願的關鍵因素。 乳業方面的研究建議,乳業相關主體和政府部門需要合作構建長期性的戰略與政策體系,以平衡產業效率與靈活性、產品專業化與多元化、供應鏈一體化與食物系統本地化以及市場機制與政府干預等各方面關係。
  • 中國科學報:科技創新文化及其影響因素—新聞—科學網
    科技創新文化在科技人員間無時無刻不發揮著整合、導向、秩序和傳續等重要功能,影響科技人員的思維和行為,因此創新文化是影響科技創新成效的重要基礎。 影響科技創新文化的因素很多,但我認為主要有兩個:一是大的社會文化背景,二是制度。科技創新文化的形成首先會受到地域文化的影響。
  • 腸道菌群紊亂是多囊卵巢症候群重要危險因素—新聞—科學網
    中國工程院院士喬傑團隊等研究揭示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席南華(中國科學院院士) 希望《中國科學報》有更深刻的內容,有更大的影響! ◆李文華(中國工程院院士) 我國的生態學研究正處於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期。希望在新的一年裡,《中國科學報》作為重要的媒體,能在推進生態學研究、服務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貢獻。
  • 影響轉化率的因素
    做電商首要目的便是盈利,而所獲得的利潤離不開銷售量、客單價和成本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電商運營的過程就是為店鋪帶來新流量、保存原有流量和增加與用戶之間的關聯,從而達到不斷發展不斷進步的目的。這裡我們談談影響轉化率的一些因素:0 1 最直觀的感受包括店鋪的裝修頁面、店鋪的主題和風格設計、商品的頁面情況、促銷活動的模板等,它們都是以吸引用戶眼球、增加用戶逗留時間和訪問深度為重點的。在相關的設計上一般要根據你所經營的商品類別和受眾人群來進行規劃,如果對兩點不是很清楚的話可以利用數據分析來了解商品定位和用戶的購買行為。
  • 《地鐵離去》有哪些因素會影響結局 結局影響因素一覽
    導 讀 地鐵離去結局會因為哪些因素被影響:是一款由4A Games開發、Deep Silver發行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
  • 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是高中學段化學反應原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的學習為後續的另一個重點——化學平衡的學習奠定基礎,因此是一個重要考查點。主要考查的是濃度、溫度、壓強和催化劑等外界因素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甚至會同時改變多個因素,讓你判斷對於反應速率的影響。如果基礎不紮實,就會很容易犯錯。
  • 噬菌體或者是影響人類健康的重要因素
    新型病毒和噬菌體經常被發現,但是這種在人群中分布如此廣泛噬菌體竟然從沒有被發現仍然非常奇怪。這種噬菌體的宿主是一種擬桿菌,這種擬桿菌與糖尿病和一些腸道疾病有關。這提示這種噬菌體可能會影響擬桿菌在腸道內生長的活力,影響宿主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