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家長可以清楚了解孩子在校的情況,蜻蜓校信從「溝通」切入做類似...

2020-11-24 網易科技

因為上班忙碌、無法長時間陪伴在側,掌握孩子在學校的狀況幾乎成了中國家長們的天然需求,但就我自己的成長經歷來說,一般學校和父母之間的溝通都是靠平時下發的紙質通知(回家籤名…),或者是每年按季的家訪,學校以及老師方和家長溝通的頻次並不高,也不夠有效率。

而當移動網際網路來了之後,微信這個擁有幾億用戶的龐大平臺正讓我們人際之間的溝通方式轉向永遠在線和實時聯繫的方向,那麼家長和學校之間的溝通效率也應該被新一代的方式所提高和革新,所以家校版本的垂直微信似乎是大勢所趨,「蜻蜓校信」就是其中嘗試的一者。

和其他依靠內容做得很重的在線教育項目相比,蜻蜓校信算是比較輕的應用了,它分為老師和家長兩個版本,老師端可以用於布置作業(作業模板如下圖)、向家長發送表揚/批評孩子的信息(若有家長沒有智能機,可以以簡訊形式發到功能機上),以及日常事務的通知,還可以用於與同校老師聯繫。家長端則更為簡單一些,接收老師發來的作業和通知以外,還可以看看教育資訊,或者和老師進行文字交流(個人認為後期可以做家長之間的社區)。

蜻蜓校信的CEO陳思宇和我說,他們做校信的出發點很簡單——目前來看教育網際網路化的速度存在問題、用戶發展的速度也存在問題,他們不希望從很重的點切入教育,校信其實就是一個很輕的工具,取代掉的是原來中國移動做的「校訊通」——因為校訊通是簡訊和彩信形式,要向運營商付費,而蜻蜓校信是免費的)。

而為什麼選擇從家長和學校間的溝通入手?就是因為認為教育產品購買的決策權還是在家長手裡,所以他們傾向於獲取家長用戶,目前他們的盈利模式就是根據數據分析向線下機構導流,比如老師定向發布了一個不及格的通知,蜻蜓校信就可以為這些孩子匹配有相應輔導課程的教育機構的課程廣告。至於老師這一端,如果蜻蜓校信未來可以做到有很多的教師用戶以致足夠了解這個群體,會有機會做成辦公OA,乃至學校教學效果的評測系統,讓學校的運轉更加智能化。他們目前確實已經看到了學校在這塊的需求,但因為各個學校之間有很強的個性化定製需求,所以仍處於嘗試階段。

據陳思宇說,蜻蜓校信目前在深圳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非開放註冊僅是靠線下團隊向學校推廣的情況下,獲得了20萬用戶,佔到深圳市場的20%以上。他們很快會將校園版正式開放出來,讓家長和老師可以自由註冊。團隊背景方面,陳思宇此前做過十年左右的教育軟體開發,而後還做過可以面對面溝通的教育工具,但由於這些產品都存在想替代和顛覆傳統教育的對立性質,所以發展並不如意,但個人認為他這次創業做蜻蜓校信,或許有機會以更輕更小的切入點達到更大的效果。目前蜻蜓校信背後的公司已經拿到了一千萬的天使投資。

國內近期也出現了一些和蜻蜓校信類似的產品,比如天天上、校內外、翼校通,但這幾家公司的角度和側重點都有所不同,校內外更偏社區,翼校通則是電信旗下產品,和翼聊相整合。陳思宇說,他認為由於教育系統的特殊性,做教育O2O不像想的那麼簡單,需要一個比較有經驗的線下團隊來做,光是網際網路團隊來做的話會遇到很多困難。

[36氪原創文章,作者: 苑伶]

本文來源:36氪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孩子跟家長難溝通?家長運用「喬哈裡視窗」,促進親子有效溝通
    父母與孩子的交流難題,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討論的熱點,今天我想和大家引入一個新的溝通技巧——"喬哈裡視窗",幫助你解決與孩子的溝通難題!一、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永遠存在"時差"我們有時候讓孩子做一些我們認為對孩子來說困難比較小、傷害比較小的事情,但孩子反而想要去做難的、冒險的事,這個時候就會產生矛盾和衝突。
  • 和孩子溝通太難?家長可學學「PAC理論」,警惕溝通心態失衡現象
    經常聽到一些父母抱怨:以前很聽話的孩子,為什麼上學了之後經常和父母起爭執?說他兩句,就轉身關門,對什麼教育都充耳不聞。其實,這種情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特別常見,父母和孩子之前平常的對話常常因為一些小事而演變為爭吵。媽媽對兒子說:"你快點把作業做完,不要把今天的事推到明天去做。"
  • 家長好好說話孩子卻不領情?喬哈裡視窗:有效的溝通應該區域明確
    身為家長的你我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總是會下意識地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去要求孩子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而一旦孩子做一些被我們明令禁止的事時,則很可能會遭到家長以直接粗暴的方式對其"嚴加教育",但對於孩子而言家長如此的教育他們並不能理解,甚至他們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做錯了什麼,孩子們會從內心深處感受到自己是在被家長打壓,而非是尊重,長此以往孩子自然會表現出"叛逆"來。
  • 孩子聽不進家長的話?想要跟孩子有效溝通,父母應該注意這3點
    小明媽媽實在忍無可忍了,大聲的吼了小明幾句,強迫著孩子立刻去衛生間洗漱準備睡覺。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很多小朋友都和小明一樣仿佛輕易的就能進入自己的個人世界,無論家長在旁邊怎樣催促都有辦法假裝聽不到。很多家長為此非常苦惱,不知道到底哪裡出了問題,跟孩子也沒有辦法達成有效的溝通。
  • 與孩子溝通時,總是陷入對錯之爭?其實家長往往不懂何為冰山理論
    在家長和孩子的相處過程當中,似乎總是會存在著這樣的一個問題:孩子和家長總會站在不同的觀點去看待問題,當雙方的觀點不一致的時候,就很容易爭論不休,漸漸的也就影響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會讓家長覺得和孩子相處困難,其實都是因為家長並不了解冰山理論。
  • 「倔強爸爸」走紅,反覆修改家長群名稱,老師哭笑不得:移出群聊
    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家長要和老師經常保持聯繫,了解他們的在校表現和學習情況。之前家長只能通過電話或者面談的方式和老師交流,現如今通訊技術發展聊天群成了家校交流的便捷工具。學校為了方便發布通知,及時跟家長取得聯繫,會讓每位班主任建立一個家長群,這樣能隨時溝通。
  • 孩子最怕「輸不起」?聰明家長這樣做!
    孩子好勝心太強怎麼辦 有的家長說「孩子做什麼事都爭強好勝,就怕自己輸,要是學習上爭強好勝還好,但是孩子經常不光是在學習上爭強好勝,在一些小事上也特別爭強好勝,連吵個架都會分出個輸贏來,特別想做說最後那句話的人,為了一個小比賽、小活動的輸贏,孩子動不動就回家哭或者不吃飯了,好長時間還耿耿於懷,孩子爭強好勝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 「孩子要和家長平等」,這話有問題嗎?
    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好管了,這是很多家長的共識。尤其是在「平等」的教育觀念下,很多孩子掌握了本不該有的「話語權」,家長一旦認識不清楚,甚至被孩子牽著鼻子走。如何理解親子關係中的平等?一起來看。你想核實一下學校老師反映的情況是不是屬實,他反問你:你是不是對我不信任?他想買手機你不給,他據理力爭:你不是也天天看手機,為什麼我不可以?這些娃都是在父母所謂的平等教育理念下長大的,仔細想想是不是有什麼不對的地方?是的,孩子開始在父母面前圈地,而且地盤越圈越大:作業你不能過問,在校情況你要相信我而不是聽老師的,東西我要買,你有的我也想要。
  • 和孩子溝通難?PAC理論:或是家長出現這3種「心態失衡」現象
    實際上,孩子和家長都有自己的情感訴求和陪伴需要,雙方都需要彼此的溫暖和關愛,但是卻找不到合適的方法來進行溝通,這就是溝通失語的狀況。與孩子溝通難、親子溝通失語是很多家長的心病,也是很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一大煩惱。
  • 孩子總是和自己對著幹?家長可了解「禁果效應」,先學會接受孩子
    孩子總是和自己對著幹?家長可了解「禁果效應」,先學會接受孩子 很多家長和孩子相處時,總是會非常苦惱,因為孩子經常做出一些令自己無法理解的事情,而自己怎麼管教也不管用。
  • 家校合育,共贏未來—臨海培文陽光實驗學校七年級家長會成功召開
    為了進一步加強家校溝通,形成教育合力,更新家庭教育理念,給學生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同時,讓家長們走進校園了解學校的辦學思路與辦學特色,以及孩子們在學校的表現,借期中考試總結的契機,臨海市培文陽光實驗學校於11月27日召開了2020-2021學年度第一學期主題為「家校合育、共贏未來」
  • 跟孩子講道理根本沒用:了解孩子原始人人格,溝通變得更加簡單
    當然,知道這個道理是知道,但是為什麼孩子會聽不進去道理,還是有些疑惑的。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情況,比如:控制不了脾氣,總是批評完孩子就後悔; 還有,跟孩子一起定的計劃,可計劃挺好,就是堅持太難等等。這些情況的出現,總是讓人有些沮喪,也讓大人和孩子之間,感到自己缺乏掌控性,做事情沒有信心。
  • 孩子這幾種表現家長需注意!小心自閉症不自知
    在中國,每年都會有幾千上萬的家長忽略掉這些情況,很多人不以為事導致孩子患上嚴重的自閉症,得不償失。另外家裡老人親戚朋友都說孩子就是說話晚,等說的時候嘰嘰喳喳停不下來。我還天真的信他們的話,現在一切都晚了。再康復也來不及了,我恨我自己耽誤了孩子,恨我的愚昧無知。 案例二:.我孩子就是自閉症。2歲時不會說話,不會溝通,每天只知道晃頭晃腦跑來跑去。老人們說長大就好了,我信以為真。 3歲時感冒去醫院提醒我小孩可能有自閉症傾向。
  • 家長總是問,為啥要給孩子做基因檢測?今天給你說清楚!
    家長總是問,為啥要給孩子做基因檢測?今天給你說清楚!給2歲的寶寶在洗澡時,發現肚子鼓出來一個包塊,到醫院檢查,病理診斷結果為神經母細胞瘤,手術切除後,家長關心下一步如何治療,醫生告訴家長要再做一個N-MYC基因檢測!這是怎麼回事呢?
  • 孩子做數學還用「手腦速算」?關於手腦速算的弊端,家長該了解了
    因此,不少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便開始讓孩子接觸各種領先的教育,不希望孩子輸在死起跑線上。除了學習各種培訓班,各種補習班,「速成班」也是不少家長爭奪的場地,而「手腦速算」就是其中之一。國慶回家,陪可愛的侄子玩了幾天,剛開始怕放假和學習的壓力影響孩子,便沒有過多了解他學習方面的事情,想要給孩子完整的假期時間。
  • 預防孩子近視 家長應該這樣做
    那麼,應如何幫孩子預防近視呢?家長怎樣做才能幫助他們控制近視?網上的各種說法哪種最靠譜?前不久,國家衛健委發布了《兒童青少年防控近視系列手冊》,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量身定製了個性化的防控方案。記者為大家整理了要點,本期先和各位家長聊聊幼兒階段,家長應如何幫孩子做好近視防控。想要做好防控,首先要了解孩子眼睛的發育過程。
  • 呵護孩子視力健康,家長可以這樣做!讓孩子遠離近視
    眼睛是孩子認識世界、觀察世界的窗戶,如果孩子視力下降,容易削弱孩子對外界的感知能力,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到腦部發育,而且孩子近視也會影響到他的學習狀態。所以預防孩子近視,家長要從小做起。下面這四點護眼方法,家長們不妨關注一下。01學齡期的孩子是眼部疾病的高發人群,他們普遍存在眼睛乾澀、用眼過度的情況。
  • 家長們的困惑:我家孩子需要做智力測試?
    困惑當然,模稜兩可的答案總是不能讓愛子心切的家長們滿意。一些家長仍然會有這樣的困惑。比如:我家孩子學習很努力,成績也不錯,但在日常生活中總是顯得有些遲鈍。是不是應該測一下智力,好讓自己心裡有個底,清楚孩子哪方面不足?
  • 家長為啥拼命想讓孩子融入「優等生」圈子?「共生效應」請了解一下
    什麼情況呀?你看看這個同學多優秀,回回拿第一,你能不能爭口氣呀!"老王又在審訊小孩了。類似的情況在周圍鄰居眼中已是見怪不怪的事情。但讓老王驚訝的是平時再怎麼和兒子念叨,兒子都不會反駁。今天兒子像吃了炸藥一樣,直接朝老王吼了一聲,說到"他們那麼優秀,你怎麼不找他們當你兒子呀!"此話一說出口,算是徹底把老王給震住了。
  • 孩子近視後,多數家長經常犯這些錯,你做過嗎?|近視|孩子|眼鏡|矯正...
    現在不少幼兒園逐漸開始為孩子們做眼健康檢查。隨著近視的人越來越多,「如何防控近視」好像每個人都能說上那麼幾句,然而真正做對的並不多,近視後不正確地處置,往往導致近視不斷加深,甚至還引發其他眼部問題,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