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昱Nature Catalysis:電化學CO2還原制乙烯

2020-09-09 研之成理

▲第一作者: Chungseok Choi
通訊作者: William A. Goddard III, Yu Huang(黃昱)

通訊單位: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

DOI:10.1038/s41929-020-00504-x

背景介紹

電化學CO2還原製備高附加值化學產品不僅能減少CO2排放造成的危害,還能產生可再生能源。其中銅是將CO2還原為碳氫或者含氧化合物的有效催化劑,但產品選擇性差,長期穩定性不佳。


本文亮點

1. 本文以預合成的{100}銅納米線為前驅物,通過原位電化學活化合成了具有豐富臺階位表面的銅納米線實現高效還原制C2H4,FEC2H4大於70%,同時具有200h以上優異的穩定性。

2. DFT計算表明,具有臺階位的表面具有更優的熱力學穩定性,同時與Cu(100)表面相比,臺階位的產生能抑制C1和H2的產生從而促進C2產物的生成。

圖文解析

▲圖1. 表面臺階位的Cu納米線合成示意圖
● 預合成的{100}表面的Cu納米線(Syn-CuNW)

● 原位電化學活化的臺階位表面的Cu納米線(A-CuNW)

▲圖2. Syn-CuNW和A-CuNW的TEM表徵
● Syn-CuNW具有光滑表面一維結構,平均直徑25±7.7 nm,Cu{220}晶面間距1.27,<110>方向生長

● A-CuNW具有高度不均勻表面,{100}暴露面,臺階位為n(100)×m(111)

▲圖3. Syn-CuNW和A-CuNW表面的電化學活性
● Syn-CuNW由Cu{100}(67%)和Cu{110}(32%)組成,無A-(hkl)

● A-CuNW中A-(hkl)含量隨活化時間延長逐漸增加,而Cu{100}和Cu{110}逐漸減少

▲圖4. 電化學CO2還原性能

▲表1. 不同Cu基催化劑在H型電解池中電化學CO2還原制C2H4性能對比

▲圖5. DFT計算不同Cu表面穩定性和電化學活性
● 在工作電壓-0.98~-1.06V時,Cu(511)具有比Cu(100)和Cu(111)更低的表面能,不會產生重構到Cu(100)的表面驅動力,從而提供具有良好穩定性的階梯表面

● 與Cu(100)相比,Cu(511)具有更高的CO吸附能力

● Cu(511)上C1反應的動力學勢壘比Cu(100)更高,而C2耦合的動力學勢壘與相近

● 與Cu(100)相比,Cu(511)具有更低的氫結合能,能有效抑制析氫反應

作者介紹

William A. Goddard IIIWilliam A. Goddard III院士現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化學與化工學院、應用物理學院、材料科學學院Charles and Mary Ferkel冠名教授,是Caltech材料模擬與過程研究中心主任,是美國科學院院士、國際量子分子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會士、美國物理學會會士、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其在理論化學和多尺度模擬方面的研究工作獲得了國際廣泛認可,榮獲了包括費曼納米技術理論獎、美國化學會理論化學獎和國際催化協會傑出科學貢獻獎等。截至2018年12月,Goddard院士已在Nature、Science、PNAS、J. Am. Chem. Soc.、Adv. Mater.等頂級綜合雜誌、化學與材料專業期刊發表SCI論文1300多篇,總引用近12萬餘次,H因子150,24次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


Yu Huang(黃昱)Yu Huang(黃昱)教授目前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終身教授。1999年本科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3年博士畢業於哈佛大學,分別在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麻省理工學院進行博士後研究。2006年開始在UCLA任助理教授,目前為UCLA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終身教授、加州納米研究所研究員。黃昱教授的研究工作已在Science、Nature、Nature Mater.、Nature Nanotechnol.、Nature Chem.、JACS等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發表,引用超過30000次。黃昱教授還獲得諸多學術獎勵,如世界100強的年輕創新者獎、斯隆獎、美國總統青年科技獎、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DARPA)青年教授獎、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創新獎和Kavli獎等。

課題組主頁:http://yhuang.seas.ucla.edu/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在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制乙烯和乙醇方面取得突破
    CO2活化和可控C-C偶聯合成兩個或多個碳原子(C2+)化合物(如乙烯和乙醇)是化學領域極具挑戰性的科學難題。相對熱催化,電催化經過不同的C-C偶聯機理實現CO2的還原偶聯,能更好地調控C-C偶聯過程。因此,創製高效催化劑,實現高電流密度、高C2+選擇性、高穩定性的「三高」性能,是推進電催化還原CO2走向實際應用的關鍵。
  • 大連化物所實現電還原一氧化碳直接制乙烯
    央廣網大連12月20日消息(記者賈鐵生 通訊員陳瑞雪 高鶴華)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鄧德會研究員團隊成功實現電催化一氧化碳高選擇性直接製備乙烯,為高選擇性、低能耗地通過一氧化碳製備乙烯提供了新思路。例如通過費託合成反應將一氧化碳轉化生成高附加值制的C2-C4烯烴,但是該過程除了需要200至450攝氏度的高溫和5至50巴的高壓等苛刻條件之外,根據費託合成的產物分布規律,C2產物的選擇性往往低於30%,並且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碳資源的嚴重浪費。因此,急需發展高選擇性、環境友好、條件溫和的乙烯製備方法。
  • 段鑲鋒/黃昱等Nat. Catalysis:電催化硫還原反應
    ▲第一作者:Peng Lele通訊作者:黃昱,Philippe Sautet,段鑲鋒通訊單位: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DOI:https://doi.org/10.1038/s41929-020-0498-x背景介紹鋰硫化學中的硫還原反應
  • 從高被引研究論文來看電催化CO2還原研究進展
    近年來,將CO2催化轉化為高附加值化學燃料(如CO,甲酸,甲醇,乙醇等)是催化和能源領域的研究熱點。CO2還原這些年的發文量非常大,筆者課題為電催化CO2RR,很好奇自己研究方向哪些研究論文成為高被引。為此,我們盤點了2019年以來關於電催化還原CO2被引次數排在前十的研究性論文(基於Web of Science),供大家一起交流學習。
  • 鄧德會Angew:一氧化碳電還原高選擇性製備乙烯
    【研究背景】乙烯(C2H4)是化學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由石腦油原料在800–900℃通過蒸汽裂解產生。多年來,在高溫高壓下由費-託合成(FTS)製備C2-C4烯烴引起了很多關注。因此,發展高度選擇性和節能的乙烯生產路線而無需額外的分離和碳資源的浪費,對工業、經濟和環境都具有重大意義。通過在溫和條件的電解質中設計特殊的電極,使其具有空間分隔的氧化和還原電催化系統,可以實現不同的反應平衡和產物選擇性,例如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目前已成為製備多碳醇類化合物的有前途方法之一。
  • 化工系陸奇團隊在串聯催化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製備甲烷研究中取得...
    demonstrations of one-pot tandem catalysis for electrochemical carbon dioxide reduction to methane) 的研究論文。
  • Sargent最新 Nature Catalysis:電氧化乙烯高選擇性製備乙二醇
    當前通過中間體環氧乙烷,由乙烯生產乙二醇的過程分為兩步,每生產一噸乙二醇就會產生約1.6噸二氧化碳。而電化學方法可提供由乙烯直接製備乙二醇的一步法,這可以避免與中間體的加工和純化相關步驟所帶來的的成本增加。同樣,由於它是陽極氧化反應,因此該過程可以與CO2或水還原反應結合在一起,同時分別生成烴或氫。
  • Nature系列14篇,CO2還原Nat. Energy、趙宇亮Nat. Commun.丨頂刊日報20191106
    Thekinetics of elementary thermal reactions in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Nat.Nature Energy:Cu2O顆粒上晶面依賴的活性位點用於光催化劑CO2還原為甲醇將CO2高效催化還原為液體燃料在緩解和解決氣候變化挑戰中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先前的研究集中在通過高溫氫化進行CO2還原,儘管使用氫氣會增加成本和安全性問題。近來,CO2的電還原引起了相當大的研究興趣,但是,此過程需要很大的過電勢,並且可能導致生成的化學物質分解。
  • Nature Energy封面:高效人工光合作用光催化CO2還原制甲醇
    化石燃料的日益衰竭, 全球氣候變暖使得低碳經濟變得日益迫切, 人工光和作用CO2還原的方法在提供了清潔可再生能源的同時,也可對工業化生產和汽車尾氣中過剩的CO2進行減排。光催化較電催化,免去了二次能量轉化損失的問題, 是一步直接將太陽能轉化為清潔燃料的更優方案,在工業上擁有更加廣闊的應用前景。
  • 近期國內高校在CO2還原方面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也將推動二氧化碳加氫制低碳烯烴、汽油及芳烴等高碳烴的氧化物/分子篩雙功能催化劑的研發與工業應用。3、福建物構所在二維金屬烯電催化劑還原CO2研究中獲進展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朱起龍與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教授徐強合作,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的資助下,首次以2D鉍基金屬-有機薄層材料(Bi-MOLs,Bi-based metal–organic layers
  • Nature Energy最新綜述:CO2還原的影響因素及反應機理
    要使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成為儲存可再生電力的可行選擇,就必須克服能源效率、反應選擇性和總轉化率方面的重大障礙。許多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反應(CO2RR)在不同條件下會產生不同的化合物。目前,選取合適的電催化劑,就能通過CO2RR產生雙電子轉移產物CO和HCOOH,只需低的過電位,並能達到高的法拉第效率。
  • 天津理工大學JACS:單原子鋅高效催化CO2電還原制CH4
    開發用於在水性介質中電化學還原CO2(ERC)為CH4的高活性和持久性電催化劑是解決能源和可持續性全球性問題的有效且環保的解決方案。Xin報導了一種由單Zn原子負載在微孔摻氮碳上的電催化劑(SA-Zn/MNC)用於在1 M KHCO3溶液中催化ERC到CH4的多電子轉移。
  • 韓國:明確二氧化碳還原乙烯機理
    科技日報首爾11月17日電 (記者邰舉)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清潔能源研究中心日前表示,該中心與韓國淑明女子大學化工學院的聯合研究團隊進一步明確了二氧化碳還原為乙烯的化學反應機理。這一研究成果將為新一代碳資源化技術的研發提供幫助。
  • 武大專家發明酒精替代石油制乙烯以生產塑料等
    武大專家發明酒精替代石油制乙烯以生產塑料等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3日 10:10 來源: 荊楚網消息(楚天都市報)(記者宋效忠 實習生孫宇峰)我們的生活與塑料等石化產品緊密相關。但製造塑料需要耗費大量石油。
  • 江陰現金回收鎳氫電池正極片報價co2
    江陰現金回收鎳氫電池正極片報價co2有些農民會幹脆將地膜直接焚燒。「國家明令禁止焚燒地膜,但仍有農民私自偷燒地膜。」呂軍在調研時發現,焚燒地膜的現象依然存在。「為了躲避,農民在正在燃燒的地膜上,覆蓋一層沙土,讓它慢慢燃燒,這樣黑煙就不易被監管部門發現。
  • 有機-無機雜化納米材料電催化CO2還原反應的研究進展
    電催化CO2還原(ECR)製備碳基化學原料是同時實現碳循環和電能到化學能的存儲和轉化的有效途徑
  • 實現串聯催化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制甲烷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汪國雄與包信和院士團隊在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實現了非銅基催化劑上串聯催化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制甲烷,為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制碳氫化合物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
  • 合成具有富集表面結構和增強CO2還原催化活性的Pd-Cu Janus納米晶
    合成具有富集表面結構和增強CO2還原催化活性的Pd-Cu Janus納米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3 15:20:53 香港科技大學邵敏華團隊通過動力學控制合成具有富集表面結構和增強CO2還原催化活性的Pd
  • 我國科學家實現串聯催化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制甲烷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汪國雄與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團隊,在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研究中取得進展。該研究實現非銅基催化劑上串聯催化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制甲烷,為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制碳氫化合物提供新策略。
  • 化工系陸奇團隊在電化學二氧化碳轉化製備高附加值化學品受含氧...
    清華新聞網8月3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陸奇副教授團隊對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電極表面物種的研究取得進展,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題為《引入氧氣共同電解帶來的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的提升》(Oxygen induced promotion of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