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新研究揭示恆星進化過程

2020-11-23 科學網

 

新研究揭示恆星進化過程。圖片來源:WOLFGANG STEFFEN

本報訊 恆星在「青少年時期」會經歷數次重要變化。一項新研究顯示,在過去18年中,一顆距離地球4250光年的巨大原恆星正在經歷戲劇性的變化。

1996年,科學家使用射電望遠鏡觀察了一個名為W75N(B)的恆星形成區域,該雲狀物中的一個天體——VLA 2,有微乎其微的結構:它的磁場沒有固定到特定方向,而且來自該恆星的電離物質流(該恆星版本的太陽風)以相似的速度向各個方向噴湧。

但去年的觀測結果暗示,該原恆星的恆星風在其極點流動得更快(如圖),近日,研究人員在《科學》雜誌網絡版上報告稱,該天體的磁場開始與其周圍更大的氣體和塵埃雲相匹配。研究人員解釋稱,當遭遇盤繞在周圍的環形塵埃和氣體盤時,從該原恆星赤道噴湧出的物質流速度大幅減緩。

團隊成員預測,在未來數十萬年中,W75N(B)-VLA 2將進化成一顆質量約為太陽6倍的恆星。1996年,形成於相同物質雲中的另一顆原恆星——W75N(B)-VLA 1,已經擁有一個有序的磁場,因此恆星演化會走得更遠,部分原因是它的質量更大。

持續觀察該雲狀物中的少數大質量原恆星將進一步闡釋恆星形成早期階段的信息,幫助科學家調整有關恆星如何進化的模型。(張章)

《中國科學報》 (2015-04-07 第2版 國際)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腫瘤生長過程中新抗原進化的動力學
    研究揭示腫瘤生長過程中新抗原進化的動力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5 21:51:10 英國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Trevor A.
  • 新研究揭示進化衰變時鐘對物種形成和物種滅絕的影響
    新研究揭示進化衰變時鐘對物種形成和物種滅絕的影響(CREDIT:J. Hoyal Cuthill and N. Guttenberg.)(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科學網(小柯機器人):英國埃塞克斯大學Jennifer F. Hoyal Cuthill小組揭示了進化衰變時鐘對物種形成和物種滅絕的影響。相關論文於2020年12月10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
  • 科學網—研究揭示鯊魚生殖器進化過程
    本報訊 像鯊魚和鰩魚這樣的動物是如何進化出鰭足的?鰭足是長在鯊魚和鰩魚雄性腹鰭上的一對陰莖樣的器官。
  • 研究部分揭示生物體內氧化還原過程對生物的影響—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 劉萬生報導】6月19日,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複雜分子體系反應動力學研究組韓克利研究員所帶團隊,通過引入含碲穀胱甘肽過氧化物模擬酶開發出了一種可逆近紅外螢光探針檢測生物體內過氧化亞硝醯和穀胱甘肽之間的氧化還原循環
  • 揭示大質量恆星誕生中物質聚積過程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南美觀測站博士袁敬華、研究員李金增帶領的國際團隊,揭示了大質量恆星誕生過程中物質從分子雲到原恆星聚積的完備圖景。
  • 國家天文臺揭示大質量恆星誕生中物質聚積過程
    相關研究成果已被《天體物理學雜誌》錄用。  作為宇宙空間中電離輻射和重金屬元素的主要貢獻者,大質量恆星在星際介質物理與化學演化、星團與星系形成和演化中扮演重要角色。數目少、距離遠、演化快且早期階段嵌埋深等特點,致使大質量恆星誕生過程謎團重重。其中關鍵問題是大質量恆星如何在形成過程中實現物質聚積。  主流大質量恆星形成模型提供了兩種不同的圖景。
  • 研究揭示C肝治療失敗過程中病毒變異進化特徵
  • 在恆星演變的過程中,對變星的研究揭示了哪些關鍵信息?
    而變星則是這些科學難題中的一部分,其主要研究在可測量的時間尺度上,恆星發生變化的過程和原因,甚至是關於星系和整個宇宙的更多知識。宇宙中的恆星似乎永遠閃耀著恆定的光芒,但這些恆星的實際亮度卻各不相同。從我們在站在地球上的角度來看,恆星看上去的亮度,主要取決於它與地球之間的距離、以及其實際的內在亮度。
  • 鱗翅目昆蟲通過嗅覺與被子植物協同進化—新聞—科學網
    成蟲取食花蜜      中國農業科學院供圖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以下簡稱植保所)生物殺蟲劑創製與應用創新團隊系統解析了重大農業害蟲棉鈴蟲氣味受體基因家族的功能,揭示了鱗翅目昆蟲通過嗅覺與被子植物協同進化的新機制
  • 科學家揭示植物功能性狀與生產力模擬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華東師範大學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夏建陽團隊在植物功能性狀與生產力模擬方向的研究中又獲新進展,進一步揭示了植物葉片功能性狀的權衡關係對全球環境變化的響應規律及其對生態系統生產力預測的重要意義
  • 中外團隊揭示被子植物受精過程關鍵機制—新聞—科學網
    「明星受體」備受關注 在長期進化過程中,開花植物進化出了花管粉受精現象,就是通過花粉管把不能運動的精子傳遞到胚珠中卵細胞。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楊維才告訴《中國科學報》:「這一進化結果使得受精不再依賴於水環境的存在,所以對開花植物適應陸生環境至關重要。
  • 聚集年輕恆星的疏散星團,為什麼更能揭示星體的演化過程?
    科學家們根據星團的外在結構和恆星的年齡分布等特徵,將它們主要劃分為疏散星團和球狀星團。而位於疏散星團中的那些藍色恆星,大多數都比較年輕,同時還擁有相對較大的質量和極短的生命周期。眾所周知,恆星的演化過程一直都是科學家們最感興趣的研究領域之一,那麼,這些聚集了大量年輕恆星的疏散星團,為什麼更能揭示出星體所經歷的演化過程?
  • 新研究揭示人類馴化狗的歷史
    新研究揭示人類馴化狗的歷史(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科學網(小柯機器人):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Pontus Skoglund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了人類馴化狗的歷史。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2020年10月30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研究人員對27隻古代狗的基因組進行了測序,發現所有狗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而與當今的狼不同,自馴養以來於狼群的基因流有限,但狗對狼群的基因流卻很大。到11,000年前,至少有五種主要的祖先血統已經多樣化,這表明了舊石器時代狗的悠久遺傳史。
  • 一隻小烏賊揭示了動物與細菌的共同進化過程
    一隻小烏賊揭示了動物與細菌的共同進化過程2019-01-10 15:0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水生動物健康評估        瀏覽量: 2663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細菌對所有動物的健康都至關重要,在動物及其組織的進化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 中亞造山帶弧—弧碰撞拼貼動力學過程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博士生胡萬萬、導師李鵬飛研究員與國內外合作者,揭示了中亞造山帶弧—弧碰撞拼貼動力學過程。
  • 新指示揭示地下石油流動方向和裡程—新聞—科學網
    在11月14日發表於《科學報告》的文章中,中科院地質地球所研究員與張劉平與合作者提出了石油流動中,極性化合物的相對吸附係數新概念與計算方法,發現了極性化合物吸附能力的控制因素,進而建立了揭示地下石油在幾百萬年前甚至上億年前的流動方向和裡程的新指標
  • 研究揭示治療誘導的肺癌進化歷程
    研究揭示治療誘導的肺癌進化歷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1 19:05:26 美國加州大學Trever G. Bivona、Collin M.
  • 古代染色體數位化重建揭示哺乳動物進化—新聞—科學網
    目前,一項針對所有胎盤類哺乳動物祖先的染色體數字重組研究,揭示了這些緊湊的DNA與蛋白質結構,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變得混亂,這個發現也許會幫助精確地定位人類基因組中可能發生問題的位置,而其中的某些問題是構成癌症與其他疾病的基礎。
  • Cell | 地錢基因組分析揭示陸生植物的進化過程
    、日本京都大學(Kyoto University)及日本近畿大學(Kindai University)等單位題為「Insights into Land Plant Evolution Garnered from the Marchantia polymorpha Genome」的研究論文
  • 研究:遠古DNA和腦灰質將揭示人類進化的新證據
    由於新物種通常隨著新的棲息地出現而出現,所以這也就是人類祖先永久性失去體毛並代之以衣物的時間。衣物不僅能保暖,還為新進化而來的蝨子提供了一個家。  如果你問上一代的古人類學家蝨子 DNA 能揭示多少有關人類進化的信息,可能會被他們取笑。但是,有關人類起源和進化的研究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