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助推非洲太空雄心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0月11日報導,中國在非洲提升軟實力的同時助推非洲太空雄心。據報導,專家稱,為非洲國家的太空計劃提供資金支持有助於中國提升在非洲的軟實力。奈及利亞太空科學家、太空行業新聞網站「非洲空間」常務董事泰米達約·奧尼奧森說:「中國經常援助非洲各國,提供貸款幫助各國獲得衛星。」
-
「天宮一號」成功發射 中國建太空站邁出第一步
鳳凰衛視9月29日《總編輯時間》,以下為文字實錄:「天宮一號」成功發射升空 領導人到賀何亮亮:作為中國空間實驗室雛形的這個「天宮一號」今天晚上成功發射升空了,「天宮一號」在晚上9點16分,在酒泉的衛星發射基地,由改進型的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之後火箭助推器以及整流罩相繼分離
-
美軍:酒泉太空飛行器發射成功!美媒讚嘆:實現太空雄心的重要一步
「可重複使用的實驗太空飛行器」後,美國「戰爭地帶」網站引述美軍聯合太空作戰中心和美加北美防空司令部的公共空間發射在線資料庫Space-Track.org證實,這一太空飛行器已經成功進入太空。有很多傳言說這次測試涉及一種新型的太空梭運載器,旨在利用其機翼和機身產生升力,在地球大氣層中像傳統飛機一樣滑行,在太空中像太空飛行器一樣機動。除了可重複使用特性外,這種太空梭的其他關鍵優勢包括減少發射之間的周轉時間,以及能攜帶更廣泛的有效載荷,以及執行各種其他特殊任務。
-
長徵五號成功發射 外媒:中國下個目標瞄準火星
長徵五號未來將負責搭載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計劃帶回月球巖石樣本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以及載人空間站核心艙。報導稱,中國近些年毫不掩飾其空間雄心。2019年1月,中國成功將一個探測器送到月球背面,這是全世界首次。中國不打算在這條道路上停下來。
-
嫦娥五號推進中國太空雄心,「五個首次」即將開創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中國開始了其最雄心勃勃的探月任務。」24日,隨著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太空,外媒又一次將目光聚焦中國的「太空雄心」。與此前幾次探月任務不同,嫦娥五號不僅要在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實現軟著陸,還要採集兩公斤月壤後返回地球,完成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最後一步。
-
太空上有幾個空間站?中國空間站或將在2024年成為唯一的空間?
大家經常會聽到太空人在太空空間站上執行任務,那你知道太空空間站是什麼嗎?全世界有幾個太空空間站?先來介紹一下空間站,空間站又被稱為太空站或航天站,它是一種在距離地面高度較低的軌道上,一般是2000千米以下的近圓形軌道上長時間運行。能讓太空人巡航,並進行長期工作和生活的載人太空飛行器。
-
SpaceX載人龍飛船在中國上空與空間站成功對接
北京時間05月31日22時17分,SpaceX載人龍飛船在中國上空與空間站成功對接,目前國際空間站和載人龍飛船均已進入地影。SPACEX載人龍飛船DM-2任務是SpaceX載人航天系統最後一次重大測試,其成功也意味著美國太空探索歷史將迎來重要的轉折點
-
中國的太空雄心:增強綜合國力,競爭的新興維度
嫦娥四號美國智囊團詹姆斯敦基金會於8月19日主持了一個網絡研討會,題為「中國的太空雄心:競爭的新興維度中國是2018年和2019年進行航天發射次數最多的國家,今年已經發射了計劃中的40架太空飛行器。去年,中國的太空計劃預算約為8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這筆錢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去年,中國將嫦娥四號月球車降落在月球的背面,使中國被譽為太空領域的領先者。最近,6月23日,中國發射了最後的北鬥衛星,完成雙重用途精密導航和計時(PMT)系統的全球覆蓋。
-
美國報導,中國發射了類似X-37B的太空飛機
美國政府的聯合太空作戰中心和美國-加拿大北美航空防空司令部維護的美國政府在線公共資料庫Space-Track.org證實,「 PRC TEST SPACECRAFT」成功進入太空。迄今未知的太空飛行器於2020年9月4日在長徵2F運載火箭上送入低地球軌道。該發射是長徵2F火箭的第14次飛行任務,顯然是酒泉幾個月準備工作的結果。任務的確切目的仍不清楚。
-
天宮二號2015年前後發射 中國載人空間站或2020年建成
閩南網6月27日訊 天宮一號和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將進入空間站時代。我國預計在「十二五」期間實現大推力的運載火箭長徵五號、長徵七號的首飛,並在2020年前後完成載人空間站的建造。
-
中國嫦五發射在即,美國擔憂影響太空圈地,考慮將在月球建核電站
本周二準備執行中國第六次探月工程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嫦娥五號探測器已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完成總裝測試工作,並順利垂直轉運至發射區。相關報導顯示本次探月發射任務將在11月下旬擇機實施,「嫦五」探測器則計劃實現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的月面自動採樣返回。
-
「禮炮一號」是人類第一個空間站 1971年蘇聯發射
今天7時30分,我國將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將駕駛飛船進入太空,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交會對接,形成組合體飛行,並且在這段時間完成各種科學實驗,這也將是我國迄今為止時間最長的一次載人飛行。
-
天宮的徵途:中國載人空間站規劃淺析
在前幾年的規劃中,天宮一號是計劃在2010年進行發射。中國載人航天官方網站10月27日宣布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啟動,明年將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神州八號飛船,新聞還提到載人空間站工程分為「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兩個階段,2016年前發射空間實驗室,2020年前後進行載人空間站建設。中央電視臺、新華網和中國新聞網等官方媒體也進行了報導。
-
2022年中國天宮空間站,17國加入,打造真正的國際空間站!
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耗時最長且涉及國家最多的國際空間合作項目。國際空間站是分成了很多模塊,發射到軌道,然後組裝而成的。最中間是骨架連接了八個巨大的太陽能電池板以及散熱板,在骨架上還連接有一些科學設備。骨架下面是加壓模塊,是空間站的核心生活和試驗區。加壓艙可以允許太空人在其中不穿太空衣活動。
-
嫦娥五號成功發射,中國將建10萬億級太空經濟區,或將徵服太空
11月24日,中國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而此前的消息顯示,中國還計劃將在3.6萬公裡外的太空建設太陽能發電站,根據計劃,將在2030年開始建設兆瓦級空間太陽能試驗電站,這意味著中國有望成為世界上首個建成有實用價值空間太陽能電站的國家,對此,外媒評論稱,中國將可再生新能源的科研努力推向新高度
-
我國太空3D列印成功,空間站可自行產配件,網友:太空艦隊第一步
3D印表機」,這是我國首次太空3D列印實驗,也是國際上第一次在太空開展連續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的3D列印實驗。經過了技術人員的操作之後,我國的首次的3D列印實驗已經獲得了成功,在飛船之內工作的印表機已經生產出了自己的部件:一個是蜂窩結構(代表太空飛行器輕量化結構),另外一個是CASC標誌。
-
美媒關注中國太空站計劃:2022年前完成天宮三號發射
美媒稱,在沒有太多宣傳的情況下,中國在2011年將自己的太空站——重達8噸的天宮一號送入軌道,它堅持了兩年,為中國建造和發射8.6噸重的天宮二號提供了實踐經驗。 據美國戰略之頁網站5月30日報導,天宮二號在2016年底發射升空,預計它能堅持更長時間。2017年4月,中國的一艘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實現了自動交會對接。
-
外媒:中國公布天宮空間站計劃,可與國際空間站相媲美
近10年來,中國的航天科技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隨著五月初長徵五號的順利升空,有國外航天機構認為中國航天已經完全超過歐盟、日本等國。六月初有外媒報導稱,中國國家航天局公布了建設天宮空間站的新計劃,預計這個中國即將建成的新空間站(CSS)將在未來與16國共建的國際空間站(ISS)相「媲美」。
-
外媒:中國載人航天拉開「第三步」序幕
來源:參考消息網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5月5日在海南文昌首飛成功,正式拉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的序幕,引發境外媒體關注。多項航天任務取得進展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5月6日報導,中國5日宣布太空計劃取得重大進展,發射了先進火箭,並測試了用於執行探月和空間站任務的載人飛船試驗船。
-
人類的星際探索之旅,航天飛船和空間站起到了革命性作用
人類的太空探索之旅始於半個世紀之前。自從1957年前蘇聯發射了第1顆人造衛星後,人類已經將幾百顆太空飛行器送入太空。隨著宇宙飛船相繼造訪太陽系的幾大天體,人類所能探測到的宇宙空間越來越大,範圍也越來越廣。1969年,美國的「阿波羅11號」在月球上成功登陸。1976年「海盜1號」探測器登陸火星。1973年「先驅者10號」探測器抵達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