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死亡恆星發出詭異的輝光,揭示了蟹狀星雲(Crab Nebula)的中心潛藏著一臺「巨大的發電機」,每秒鐘旋轉30次。 這個瘋狂旋轉的天體產生了致命的磁場,釋放出驚人的1萬億伏特高壓。
這種充滿能量的活動釋放出縷狀的波,形成一個膨脹的環,如上圖美國宇航局(NASA)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所捕捉到的圖像。這個看起來令人毛骨悚然的天體仍然有一個脈衝。 埋在其中心的是死星的「心臟」,以一個精確的節奏脈動著。
這個「心臟」是恆星爆炸之後坍縮的核心,也就是一顆中子星。其質量與太陽大致相同,但被擠入一個只有幾英裡的超高密度球體之中,其強度是鋼鐵的1000億倍。這顆中子星就位於圖像中心附近的明亮星狀物體。
蟹狀星雲
從無線電到X射線,蟹狀星雲的灼熱氣體發出的輻射跨越整個電磁波譜。哈勃的先進巡天照相機(Advanced Camera for Surveys)在2012年1月和9月之間對蟹狀星雲進行了觀測,綠色色調給圖像增添了萬聖節的主題。
蟹狀星雲是最具歷史且進行過深入研究的超新星殘骸之一。對蟹狀星雲的觀測可追溯到1054年,當時中國天文學家首次對此進行了記錄,將其稱之為「客星」。蟹狀星雲是由超新星爆發之後形成的,當時的亮度是金星的六倍,連續23天白天可見。日本、阿拉伯和美洲原住民也記錄了這顆神秘的恆星。
在1758年,法國天文學家查爾斯·梅西耶(Charles Messier)在尋找一顆彗星時,發現了一片朦朧的星雲出現在這個消逝已久的超新星的附近。 他後來將蟹狀星雲編號為M1添加到他那著名的梅西耶星表之中,標記其為一顆「假彗星」。
蟹狀星雲在各波段的圖像
近一個世紀後,英國天文學家威廉·帕森思(William Parsons)描繪了這個星雲。由於M1的外形酷似螃蟹,所以被稱為蟹狀星雲。在1928年,美國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Edwin Hubble)首先提出把蟹狀星雲與中國在1054年記錄導的「客星」相聯繫在一起。
蟹狀星雲非常明亮,利用業餘天文望遠鏡就能觀測到,它位於金牛座之中,距離地球約6500光年。
歡迎關注怪羅微信公眾號(id:guailuo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