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專家發現颱風可為浮遊藻類提供營養物質

2020-12-05 搜狐網
  美國專家發現颱風可為浮遊藻類提供營養物質

  2003年1月8日11:21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月7日電(記者 錢錚)颱風向來被認為是生命的災難,但它也會捲起海洋中的營養物質,毫不吝惜地賜給海洋中的浮遊藻類。

  美國宇航局下屬噴氣推進實驗室的一位高級研究員和來自其他一些科研機構的專家,在近日舉行的美國地球物理學會秋季會議上,發表了上述觀點。

  在研究中他們藉助了美國宇航局的3顆衛星:一顆測量風颳過水麵的速度,一顆測量海洋表面的溫度,還有一顆則監測海洋顏色的變化。

  他們使用這套衛星系統追蹤了橫掃中國南部海域的20次颱風。研究發現,即使是中等強度的颱風也會捲起深層海水,這些較冷的海水會使周圍海水的溫度下降16攝氏度,而且颱風經過的海域,海水顏色也會發生明顯的變化。

  專家們對比分析了3顆衛星發送回來的數據後指出,颱風捲起了富含營養物質的深層海水,其中的養分正是浮遊藻類期待已久的美食,結果,海藻中的葉綠素大大增加,使海水顏色發生變化。(完)

Untitled Document

相關焦點

  • 小龍蝦養殖,培育浮遊藻類的一些方法,相關方面的一些介紹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聊小龍蝦養殖培育浮遊藻類的一些方法,肥水的本質是在水中培育浮遊藻類,從而促進水中各種物質的循環,將廢物轉化為財富,為龍蝦提供天然食物和充分的水溶解。氧氣能穩定水環境,使水體變胖、鮮活,更有利於小龍蝦的生長和繁殖。
  • 池塘浮遊藻類培養關鍵技術節點
    培藻能夠提高池塘溶氧、吸收絡合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同化氨氮、亞硝酸鹽和硫化氫、調節酸鹼度、培育枝角類、橈足類、輪蟲等浮遊動物,為苗種提供優良餌料、增強養殖動物抗病力、抑制有害藻類、底生絲藻繁殖、營造良好水色和合適透明度等等。培藻的目的是將有益藻類培養成優勢種群,構建一個平衡穩定的藻相。影響培藻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藻種、光照、營養、溫度、酸鹼度、水體硬度等等。
  • 【中國科學報】颱風可引起海洋浮遊植物發生藻華
    記者近日從中科院南海海洋所獲悉,依託該所的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唐丹玲帶領團隊,利用多年船測數據並藉助衛星遙感手段,發現颱風能引起海洋浮遊植物藻華,並揭示其機理。相關成果先後發表於《地球物理學研究》、《海洋生態進程》、《海洋系統雜誌》、《國際遙感雜誌》等10多個國際學術期刊上。
  • 共生浮遊生物是供應者還是寄生蟲?
    Acantharians最有趣的事情是:他們與體內的光合藻類形成共生關係。藻類向這些浮遊生物他們提供有機碳,使他們能夠生活在其他許多生物無法生存的低營養環境中。這些微小的浮遊生物及其藻類伴侶,可能在「消除大氣二氧化碳」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 研究發現,浮遊植物能夠增強北冰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來自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報導稱,浮遊植物的大量繁殖極大地增強了北冰洋的吸收能力二氧化碳。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研究報導稱,從1998年到2018年微小藻類的生長增加了57%。研究人員發現,浮遊植物淨初級生產力(NPP)的上升,或者說植物和藻類將陽光和二氧化碳轉化為養分的速度,「主要是由浮遊植物生物量的增加驅動的」,這可能是由於新引入的養分的湧入。他們推測這些營養物質的潛在來源可能是其他海洋或北極自身的深處。
  • 「雪球地球」時代海洋藻類繁榮促使動物誕生
    澳大利亞科學家最近提出,在6億多年前的「雪球地球」時代,一次升溫事件使大量營養物質進入海洋,導致藻類迅速繁榮,為動物的誕生創造了條件。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自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從澳大利亞中部地區提取古代沉積巖樣本,分析其中的古生物分子,發現在成冰紀晚期短短1000多萬年時間裡,海洋中的浮遊藻類迅速崛起。
  • 池塘水色很好,可偏偏不見藻類是怎麼回事呢?
    藻類群落的胞形狀、大小、適應性分布和體色是水色的重要內容,是水體環境質量的外觀表現,在環境保護和水產養殖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藻類已經成為水環境評價的一個重要生物指標。藻類對水色具有重要意義 』31,但關於二者之問關係的專門研究報導卻很少見,本文綜述了藻類對水色的影響以及不同水色中的優勢藻類群落,使人們詳細了解藻類和水色的關係,為識別水色和管理水質提供幫助。
  • 水裡的神秘微生物:看一看那些浮遊動物浮遊植物(藻類)的真面目!
    如果我們從池塘裡取一滴水,接著放在顯微鏡下放大來觀察,你會發現裡面發生的一切,都超乎你的想像!而這個兩端較尖,中間呈弧形的則是"硅藻",一種浮遊藻類。硅藻的常態就是靜止:這條在藻類附近遊蕩、通體泛紅的蟲子是"搖蚊幼蟲",它扭動得可快了,這已經是速度放慢一半的運動狀態了。其實別看它外形稍微有點令蟲恐患者不適,但它可是重要的餌料,同時還對水體有淨化作用。
  • 水質指示生物——浮遊藻類,認識養殖水體的質量狀況和成分結構
    (顯微鏡下的浮遊藻類)1.浮遊藻類與水體指示作用水中藻類是初級生產者,是整個水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基礎。大多數有細胞壁,細胞壁內層為纖維素,外層為果膠質。運動的細胞通常有兩條頂生等長的鞭毛。在鞭毛著生的基部通常有2個伸縮泡。眼點1個,橘紅色,位於細胞的前部側面。凡是有水的地方幾乎都能發現綠藻的蹤跡。調查發現,在貧營養水域中,卵囊藻佔優勢,時常伴有---。在中營養水域中,以角星鼓藻屬和鼓藻佔優勢。在富營養水域則以盤星藻和柵藻佔優勢。
  • 辨識水體好壞,從看它們開始:浮遊藻類,水環境的重要指示生物
    水中的浮遊藻類,是指個體微小、品種繁多、數量龐大、形態美麗的生物群體。別看它們個體微小,大部分藻類需要用顯微鏡觀察,但它們可是水環境狀態的重要指示生物,它們可以指示我們認識養殖水體的質量狀況和成分結構。
  • 全球首個「藻類分類圖譜專家系統」發布
    為保證能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展開工作,我國的藻類監測人員急需能夠滿足系統性藻類研究需要的藻類分類圖譜和專業研究設備!    杭州迅數科技有限公司響應國家需要,中國研發基地利用其全球研發網絡,與已經開展國家藻華監測研究計劃的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的浮遊植物專業研究機構展開合作,歷時2年獲取了近4000幅華美的專業藻類圖片的使用版權,研發出全球首個「Algacount 藻類分類圖譜專家系統」,並將其整合於受到廣泛好評的「Algacount 藻類輔助鑑定計數儀」。
  • 迅數科技為環境生物監測提供解決方案
    本次會議為進一步加快我國生物監測工作的規範化建設,為科學評價生物多樣性現狀和環境質量狀況提供可靠手段,對推動我國生物監測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的蓬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迅數科技在本次交流會上推介了新一代的Algacount系列藻類智能鑑定計數儀、Z100浮遊動物計數儀和M系列多功能生物監測儀,為環境生物監測中的水環境生物多樣性監測項目和微生物衛生學監測項目提供了創新的解決方案。
  • 1號颱風黃蜂即將到來,科學家卻發現颱風不完全是破壞者…
    今年第1號颱風「黃蜂」已於12日晚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颱風不僅可以改變海洋的環境,也可以影響海洋的生態系統,影響非常重大。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颱風是讓人談及色變的,但科學家卻發現颱風不完全是破壞者。
  • 水色及其與藻類的關係,你知道嗎?
    藻類群落的胞形狀、大小、適應性分布和體色是水色的重要內容,是水體環境質量的外觀表現,在環境保護和水產養殖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藻類已經成為水環境評價的一個重要生物指標。藻類對水色具有重要意義,但關於二者之問關係的專門研究報導卻很少見,本文綜述了藻類對水色的影響以及不同水色中的優勢藻類群落,使人們詳細了解藻類和水色的關係, 為識別水色和管理水質提供幫助。
  • 南冰洋巨型冰山在海洋藻類固碳中發揮重要作用
    1月11日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學》雜誌發表題為「巨大的冰川施肥使南大洋海洋生產力增強」(Enhanced southern ocean marine productivity due to fertilization by giant icebergs)的文章指出南冰洋在全球碳循環中的作用舉足輕重,通過浮遊植物生長等生物
  • 神奇浮遊生物靠吃塑料為生
    之前人們發現海龜、海鳥和鯨魚消化道中殘留塑料製品,目前最新研究顯示,海洋垃圾能夠堵塞微型浮遊生物消化系統,然而這些浮遊生物是許多大型海洋生物的食物源。科學家首次拍攝發現橈足類浮遊生物會吞食塑料微粒,通常它們主要以藻類為食。
  • 池塘水色及其與藻類的關係,你知道嗎?
    藻類對水色具有重要意義&nbsp&nbsp,但關於二者之問關係的專門研究報導卻很少見,本文綜述了藻類對水色的影響以及不同水色中的優勢藻類群落,使人們詳細了解藻類和水色的關係,&nbsp為識別水色和管理水質提供幫助。
  • 浮遊生物都是些啥?
    原創 盧達晨 中學地理問答地理問答 有問必答浮遊生物都是些啥?答:浮遊生物指體形細小,遊於水層中,沒有或僅有微弱遊泳能力隨波逐流的水生生物。浮遊生物包括浮遊植物和浮遊動物。1浮遊植物體內含有葉綠素或其他色素,能吸收水中營養物質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主要有單細胞藻類,常見的有硅藻、甲藻、金藻、黃藻、綠藻和藍藻,以及光合自養細菌。2浮遊動物體形細小,缺乏或僅有微弱的遊動能力,主要以漂浮的方式生活在各類水體中。包括動物中營浮遊生活的成體和幼蟲。
  • Nature:浮遊藻類是近表面海水中細菌的主要消耗者
    專題:Nature報導小型浮遊藻對海洋生態系統有巨大貢獻,因為它們可通過光合作用來固定二氧化碳。對在夏季從北大西洋所取水樣進行的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浮遊藻類也消耗細菌,其細胞生物質的四分之一是通過「吃」浮遊菌獲得的。這一發現向認為浮遊藻類完全依靠無機營養物的假設提出了挑戰。以前,專門化的原蟲被認為是細菌的主要捕食者,但儘管小型藻消耗細菌的速度比較慢,它們的數量卻非常大,以至於近表面海水中細菌消耗總量的40%至90%是由它們完成的。
  • 關於藻類你不知道的20件事
    1.如果你認為藻類只是生活在水裡的植物,那你就大錯特錯了。藻類是原生生物界一類真核生物(有些也為原核生物,如藍藻門的藻類),主要為水生,能進行光合作用。藻類沒有真正的根、莖、葉,也沒有維管束。2.藻類的範圍從100英尺長的巨型海藻到一些被稱為藍藻(或稱藍綠藻)的微生物不等。